數千億隻蝗蟲,不斷的侵蝕農作物,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

2020-12-01 冷眼談知識

自古以來,蝗蟲都是人們心目中最痛恨的昆蟲之一,它們跟人們爭奪糧食。

千百年來,每位統治者逃不過對蝗蟲的治理,防護還有善後的工作。

一兩隻蝗蟲出現在稻田裡,出現在莊稼地上倒是沒有什麼。

可最怕的是蝗蟲成群結隊,數千億隻蝗蟲將整片天空遮蔽,浩浩蕩蕩地闖入到田地裡,不斷的侵蝕農作物,將農民辛苦耕耘一年的成果全盤掃蕩,不留半點餘地,人們一年的糧食因此而斷絕。

人們可以減少吃肉,但是不能沒有了果腹的糧食。

今年3月份的時候,中東爆發了嚴重的蝗蟲災害,並且它們還開始跨越省市,甚至還來到了青藏高原附近的地域進行破壞,在周圍大肆啃食農作物,使得當地人們叫苦連天。蝗蟲登陸的地方,糧食顆粒無收。

那麼以糧食為主的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

蝗蟲—人類的天敵

世界上的蝗蟲多種多樣,雖然外貌長得不太一樣,但是它們的共性還是相同,愛吃的東西幾乎一樣,而它吃的食物正是人類最為重視的糧食,以稻米、玉米、高粱、小麥等等為主的食物。

也因為它和人類爭奪同一樣東西,所以從根本上說,它是人類的天敵。而最讓人感到憤怒無比的是,和人類吃同樣的食物也就算了,居然還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賊。

它不像小偷般需要偷偷摸摸地偷取糧食,相反在光天化日之下,囂張地以強盜的形式去搶人們的農作物。蝗蟲吃東西的速度很快,還不用多花幾分鐘的時間就吃飽喝足,徒留一臉懵逼的人們在傷心哭泣跺地,除此之外,對蝗蟲無可奈何。

千百年來,人們和蝗蟲一直在鬥智鬥勇,可是直到今天,蝗蟲依舊沒有被消滅。

只要等待恰當的時期,它們就會捲土重來。

在古代,因為蝗蟲的囂張導致的災害,讓人們吃飯都成了問題,更令人絕望的是,蝗蟲成災如果遇上了乾旱的年份,老百姓過得可謂是苦不堪言,饑荒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

對付蝗蟲

但是聰明的人們吃一塹,長一智。被蝗蟲坑多後的人們開始了反抗,想起了計謀。

蝗蟲能夠長時間遷移,如果一整片土地都是用作耕種農作物,很可能就會被蝗蟲一掃而空,於是人們就開始想辦法截止蝗蟲的移動途徑。例如開始了綜合性的種植加漁業的共同發展。

農田和池塘相結合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蝗蟲的移動速度,成群的蝗蟲飛著飛著數量就開始減少。

在自然條件下,有高山和連綿不斷的山脈阻擋的地方,蝗蟲發生的機率只限制在周圍,特別是氣溫比較低的地方,它們更沒有充足的體力去跨越高山的障礙。所以減少對山體的改造和遷移有利於阻止蝗蟲的襲擊,同時也利於環境的保護。

在過去,我們不難發現,蝗蟲成災的地區都是洪澇比較嚴重,腐爛的土地利於蝗蟲產卵。

而治理河流,興建水利工程則有利於減少蝗蟲的生存環境。蝗蟲一年能進行多次的交配,而且它的產卵方式並不是一次性的,這就說明了一隻蝗蟲能夠在一年內誕生好幾批後代,萬一這些後代都成活的話,那麼蝗蟲的數量就會以幾何的形式迅速增長。

所以杜絕蝗蟲的增長必須從它的生活習性和環境開始抓起。

吃蝗蟲

蝗蟲令人痛恨厭倦,雖然它吃掉了人們的農作物,可是卻沒有讓人類滅絕。除了因為人們會在豐收的季節學會儲備糧食,以防萬一。

還有就是因為人類找到了治理它的辦法。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沒能阻止成年的蝗蟲入侵,人類還想到了最後的絕招,那就是—吃它!

身為昆蟲界的食物,蝗蟲吃植物長大的,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草蜢。

吃草的動物,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體內富含優質的高蛋白。

像是蠶蛹、禾蟲、蝸牛等等的蟲子都成為人們桌上的美食,因為高蛋白的食物吃起來就是香!

而蝗蟲身為高蛋白的動物,並且還是人們最痛恨的昆蟲,消滅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吃它。

人們嘗試用它做菜,發現了它居然是匿藏在人間的一道美味佳餚。

把蝗蟲的頭部,翅膀,前腿,後腿剪掉後,身體的部分用滾燙的油去炸,吃起來發現外酥內軟,飄香四逸。



化害為利

不過數千億隻蝗蟲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它,於是大伙兒又想起了專門吃蟲子的鴨子,雞。

與其讓它們圈養給籠子裡吃飼料,到不讓它到處走走,雞和鴨特別喜歡蝗蟲的味道,它們看著蝗蟲就追著它不停地咬。

這樣子既能治理蝗蟲,讓蝗蟲化害為利,成為雞和鴨的食物,同時雞,鴨又能成為人們的食物。這樣一個簡單的食物鏈,卻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蝗蟲災害。

而雞和鴨子不單單只是吃蝗蟲那麼簡單,它們甚至還會去用嘴巴吃蝗蟲在土地上產下的受精卵。這樣一來,蝗蟲就真的是斬草除根。

其實在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難發現蝗蟲的身影,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踴躍地抓蝗蟲以賣給養鳥的人。

一大早出門的人來到郊區的山上,無論男女老少都眼盯著草叢中會跳動的蝗蟲,然後把它抓進籠子裡,下山後就找收蝗蟲的養鳥人賣掉。後來由於飼料的興起,抓蝗蟲的人就變少了。

雖然現在經常有新聞報導數千億隻蝗蟲肆虐農作物,但是相比起從前,次數上已經減少了許多,這都是對虧於人類不斷地想方設法杜絕蝗蟲帶來的災難,還有就是人類會未雨綢繆,在蝗蟲來臨前做好防護的措施,提前收割糧食。

在豐收的季節裡也不浪費,存放好食物,等到有災難來臨,還能挺過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加快種植的步伐就能趕上糧食不夠吃的進度。

而不像其他的動物一樣只會守株待兔,種種跡象表明,還有蝗蟲已經存在這麼多年,所以人類因為蝗蟲而滅絕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當然蝗蟲對人類的威脅還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如果不妥善處理,以後威脅人類生存的可能性會更高。

相關焦點

  • 瑪雅人的世界末日預言會變成真的嗎?2020年危機給人類敲響警鐘
    在2012年之前,人類依據瑪雅預言得知,地球歷經四個太陽紀,每一個太陽紀結束地球就會發生一次大毀滅,按照瑪雅曆法,地球時間將在2012年12月22日終結,而作為地球附屬品的人類也會隨著地球的毀滅而消亡。慶幸的是,人類與地球安然的度過了那個惶恐不安的「世界末日」。
  • 2020年地球面臨巨大危機,瑪雅人的預言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2020年地球面臨巨大危機,瑪雅人的預言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在2012年之前,人類依據瑪雅預言得知,地球歷經四個太陽紀,每一個太陽紀結束地球就會發生一次大毀滅,按照瑪雅曆法,地球時間將在2012年12月22日終結,而作為地球附屬品的人類也會隨著地球的毀滅而消亡。慶幸的是,人類與地球安然的度過了那個惶恐不安的「世界末日」。
  • 一隻蝗蟲20斤,這種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它也搞不定
    蝗蟲泛濫的南達科他州米歇爾市,開辦了玉米展覽,一位名為託馬斯·赫爾西的農民也想參加這次展覽,但家裡的玉米被蝗蟲吃光了,心靈手巧的他製作了一隻鐵蝗蟲,用這隻鐵蝗蟲辦了展覽,並收取每人一美分的門票費,並因此賺了錢。
  • 蝗蟲數量18個月暴增6400萬倍,3600億隻蝗蟲肆虐多國
    據美聯社2月12日報導,目前東非地區正在面臨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蝗蟲爆發,根據聯合國周一的警告,蝗災給這個本就已經十分脆弱的地區,帶來了一場「無法承受的重大衝擊」。
  • 蝗蟲害怕什麼?科學家給出3個答案,你認同嗎?
    去年12月,一場罕見的蝗災在東非出現,短短1個多月,就蔓延到多個國家,如今更是有數千億隻蝗蟲浩浩蕩蕩的飛過了紅海,一路抵達亞洲和歐洲。根據數據顯示,這些蝗蟲一天可以飛行150-200公裡,而且一天要遲到3.5萬人的口糧,因此,很多國家都進入緊急狀態,拿我們的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如今它們就準備聯手抗災,畢竟如今這些蝗蟲可能至少會導致它們兩國30%-50%的糧食減產。
  • 蝗蟲虐遍全世界,人蝗大戰人類大敗,為何在美國卻被幹絕種?
    近年來,隨著地球氣候不斷暖化,全球蝗災的爆發也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對人類糧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進入了緊急狀態。然而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蝗災,也是有史以來已知最大的動物聚集事件,覆蓋了地球千分之一地表面積,總重達2750萬噸的美國阿爾伯特蝗群,卻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就完全滅種,不剩一隻,人蝗大戰以人類的完勝而告終,北美的蝗蟲在經歷另外一波高原蝗後也不再成災,美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 地球上曾出現過一種巨型蝗蟲,撞到人身上立刻出血,後被滅絕
    根據衣索比亞農業部的統計報告,如今超過2200萬人已經吃不飽飯了,而且超過80%的農作物都被蝗蟲侵害。而伴隨著天氣的回暖,等到3月份開始,蝗蟲會迎來繁殖的爆發期,屆時將有大規模的新生蝗蟲出現,等到6月份的時候,數量至少是現在的500倍。看到這裡,其實真的沒想到,我們小時候捉過的螞蚱,竟然也會有一天變成一場橫跨多個國家的災難。
  • 蝗蟲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聚集幾千億隻的?繁殖有這麼快嗎?
    蝗蟲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聚集幾千億隻的?繁殖有這麼快嗎?蝗災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生物性的災難,它們跟外來物種入侵泛濫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蝗災的發生對於農業有著破壞性的影響,每次蝗災發生都會引起經損失和可能帶來糧食危機。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儘管「4000億」與「10萬隻」都屬於假新聞,不過蝗災作為世界性的災變,在人類歷史中,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苦難的記憶。-蝗災與人類 大概從人類學會記錄以來,蝗蟲就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歷史中,現存較早的記錄來源於古埃及。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在2020年的年初,長寬大約50公裡的蝗蟲大軍從東非出發,開始向亞洲蔓延。目前,蝗災已經肆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蟲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量的農作物被啃食破壞,甚至導致一些非洲國家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據統計,蝗蟲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億隻,這是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的51倍。
  • 最大的蝗蟲有多大?1991年射殺巨型蝗蟲事件,是真的嗎?
    蝗蟲,自古便存在的一大災害,一直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古時候,一旦哪個地方鬧起了蝗災,那必定損失慘重,蝗蟲所過之處,幾乎寸草不生,糧食會被它們啃食的乾乾淨淨,所以蝗蟲一直是令人很厭惡的一種生物。關注新聞的也知道,近期在非洲就發生了嚴重的蝗災,並且蝗蟲還在不斷逼近巴基斯坦,印度邊境,離中國一步之遙。蝗蟲這種生物,全世界就有超過1萬個品種,在中國便有1千種之多,它們的食物是禾本科植物,屬於農業害蟲,那麼可能有人會好奇,這麼多品種中最大的蝗蟲究竟有多大呢?
  • 罪魁禍首還是人類?
    地球的生態系統只有在保持平衡的時候才能夠穩定的發展,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那就意味著我們會面臨大自然的報復,如果某一種生物突然泛濫成災,無疑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就好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蝗災,數千億隻蝗蟲肆意橫行,吃掉了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讓許多地區的經濟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蝗災一直都是農民最害怕遇到的災難
  • 「非洲之角」沙漠蝗蟲肆虐,原因或是厄爾尼諾現象使降水異常增加
    每年人類社會因自然災害而產生的損失數以萬億計,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對於人類來說「防災減災」是一項持續到永遠的任務。生物災害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如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產生的災害,生物災害主要有兩種方式來危害人類社會,第一種是直接對人體產生威脅,如病毒引發的傳染病;第二種是間接危害人類社會,如蝗蟲災害的爆發,使得人類農作物被大量破壞,導致糧食短缺,並產生危害。
  • 還記得當初的千億隻蝗蟲嗎?它們現在去哪兒了?或揭示人類命運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環境史?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能夠活70年至80年的生物而已,因此,對於未來事務的預測與評估,不能以對當前世界的認知為參考標準,必須回顧歷史。我們總覺得20世紀人類的飛速發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這段短暫的歷史放進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我們會發現人類歷史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了。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通常情況下,沙漠蝗蟲一般是獨居生物,而且性格溫和。但是如果出現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比如說乾旱造成的食物匱乏,會讓這些獨居的沙漠蝗蟲面碰面,然後就成了群居。相互見面之後的蝗蟲,在爭奪食物時會變得異常暴躁。外表顏色也會從綠色變成灰色,食量也會隨之增加。這就導致大量作物被啃食,進一步刺激了蝗蟲的聚集。
  • 最大的蝗蟲,據說一頓就可以吃下一整根胡蘿蔔,網友:太嚇人了!
    提起蝗蟲,就令許多農民伯伯感到十分頭痛了,許多地區一旦到了蝗蟲泛濫的季節,即便是農民伯伯辛苦了幾個月的農作物,也會全部毀於一旦,蝗蟲的繁殖能力以及啃食莊稼的能力,簡直不可以用搶來形容了,那麼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蝗蟲嗎?據說一頓就可以吃下一整根胡蘿蔔,網友表示:太可怕了!
  • 科學家: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2000多種或在人類口中滅絕
    來自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所以說生物的保護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得採取措施了,人類也將是在受影響的群體之中,生物群體之中有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 蝗蟲止步!
    沙漠蝗是蝗蟲科一種棲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蟲,它們每天消耗的食物相當於自身的體重,因此它們的胃口也很好,只要是地表上裸露的植物在它們眼裡都是美食。不僅如此,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一隻蝗蟲一次產卵50-100枚,每年至少產兩到五代蝗蟲。這也是為什麼沙漠蝗的規模總能在短時間內激增的原因。
  • 西亞阿拉伯半島南部地區再現蝗蟲肆虐,沙漠蝗蟲會不會捲土重來?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的表層系統之中的一些自然事件,但是卻造成了人類生命和財產損失,自然原因是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自然災害通常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和海洋災害等類型。自然災害通常會表現出複雜性、潛在性、群發性、多因性、突發性和周期性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