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0餘年,這種鳥即將走向滅絕!近日居然在黃河溼地出現

2020-12-05 社會篇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時,發現國家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據了解,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時,發現國家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據了解,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工作人員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例行監測時,在一片草叢裡發現了這28隻黃胸鵐。

「上體慄色、肚子亮黃色的是雄鳥,那隻顏色暗淡許多的是雌鳥。」保護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介紹,黃胸鵐屬於雀形目鵐科鳥類,冬季在東南亞和南亞越冬,夏季在歐洲和我國東北繁殖,遷徙時主要經過我國東部,孟津保護區內發現的黃胸鵐應該是過境停留的,它們還會繼續南下。黃胸鵐常棲息在草叢、蘆葦叢和稻田裡,主要以草籽、稻穀為食,繁殖期也吃大量昆蟲。

20世紀90年代,黃胸鵐在遷徙季節還像麻雀一樣隨處可見,有的地方甚至會有成百上千隻的大群。直到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還將它定為「無危」,僅在俄羅斯貝加爾觀察站,就發現了超過1萬隻黃胸鵐。當時在歐洲,人們認為黃胸鵐的種群規模少則六七萬隻,多則30多萬隻,但是到了2017年12月5日,黃胸鵐正式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危」物種,距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短短10餘年,一種鳥就即將走向滅絕。「生存的環境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造成滅絕的原因是人們大量捕食。」馬朝紅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黃胸鵐被一些地方的人認為有一定滋補作用,因此遭到大量捕殺,很多鳥成為盤中餐,黃胸鵐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最近幾年,全社會開始關注這一「極危」物種,有關部門加大了打擊非法捕捉、運輸和販賣等行為的力度,讓黃胸鵐種群有了喘息的機會。「大家共同保護,不久的將來,這片溼地也許會經過更多的黃胸鵐。」馬朝紅說。

相關焦點

  • 三門峽黃河溼地新發現鳥種:鐵嘴沙鴴
    鐵嘴沙鴴出沒三門峽黃河溼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通訊員 張樹魏 文圖近日,三門峽黃河溼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靈寶溼地拍攝到數隻不知名鳥,經鑑定,確定該鳥為鐵嘴沙鴴,屬於三門峽黃河溼地保護區新發現鳥種。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極危」鳥類現身孟津黃河溼地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孟津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監測時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於物種的保護評級分為「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但鄭州黃河溼地內,被稱為「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經開始歇息,補充南遷的能量了。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馬朝紅介紹,黃胸鵐經常棲息在草叢、蘆葦叢和稻田裡,以草籽、稻穀為食,繁殖期也吃大量昆蟲,黃河溼地環境優美,它們把這當作南遷時的「驛站」。
  • 孟津黃河溼地迎來「國寶」黑鸛扎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通訊員 郭準/文 馬朝紅/攝近日,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今冬又成群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只見成群的黑鸛,有時出現在黃河核心島上,有時現身於綠色麥田中,有時又翱翔在藍天裡,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優雅的身影。截至目前,今冬最多觀察到23隻,根據往年監測記錄,孟津黃河溼地最多監測到84隻黑鸛,國內罕見。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初冬季節,一群黑鸛在孟津黃河溼地休憩。(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 短短13年,這種鳥竟然快被人類吃滅絕了…
    「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黃胸鵐物種數量大幅減少的主因是 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鳥販將其催肥悶死後,裝箱運往南方,在那裡,它們會出現在餐桌上,成為人們口中的大補的「天上人參」。一位曾參與捕獵黃胸鵐的人士稱, 黃胸鵐從10年前一天能抓50多隻,下降到如今兩三天只能抓到一兩隻, 捕鳥成風的背後是暴利作祟,為了出售的品相,販鳥者會 將捕獲的黃胸鵐活活悶死。
  • 大河萬物生|「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溼地?
    多樣溼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大河報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發現丨一次性發現76隻全球只有約3000隻霜冷長河,冰凍澤陂。
  • 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
    新華社照片,洛陽(河南),2019年12月18日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2月17日,馬朝紅(左)和同事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巡護鳥類。今年50歲的馬朝紅,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的一名管護員。冬日,黃河灘刺骨的寒風裡,她通過望遠鏡,靜靜凝視著遠處河面上成群的鳥兒。10隻、20隻、143隻……馬朝紅掏出筆記本,用凍得發僵的手,飛速記錄下觀測到的鳥類數據。
  • 孟津黃河溼地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
    眼下,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鷺、斑嘴鴨等鳥不時從蘆葦蕩裡飛出,落到不遠處的河裡玩鬧嬉戲。保護區監測人員郭準與同事看到此景格外欣喜,近期他們發現保護區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近年來,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這裡還有哪些鳥屬於首次發現的?請郭準來給大家介紹。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近日一則有關黃河魛魚現身的報導引爆了大家的熱議: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海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有好奇的人就想知道,黃河魛魚到底長什麼樣?
  • 黃河流域陝北段:荒山披綠裝 溼地鳥飛翔
    原標題:荒山披綠裝 溼地鳥飛翔——黃河流域陝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見聞日前,由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省環保宣教中心、榆林市生態環境局、延安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行走三秦大地 建設美麗陝西」系列活動之「行走黃河陝北段」生態調研採訪舉行,記者深入榆林市和延安市生態示範基地、環境治理工程、環保模範企業等,實地了解陝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
  • 中國夢·黃河情|給「溼地精靈」一個安穩的家!8000隻黑嘴鷗「安家...
    墨色的頭、潔白的眼圈、橘紅的蹼......黑嘴鷗是世界易危物種,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黑嘴鷗僅存2000多隻,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近年來,卻有大群黑嘴鷗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繁衍生息。蹤跡神秘 黑嘴鷗曾一度消失據史料記載,唐朝詩人李商隱曾飼養五種珍禽,其中之一是一種頭部和喙均為黑色,眼後生有一道顯著白色半圓的黑嘴鷗。
  • 觀黃河入海 賞萬鳥歸巢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擁有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稱為「鳥的天堂」,每年在這裡越冬、繁殖、棲息的鳥類達600餘萬隻,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全球遷徙路線中,黃河三角洲佔據兩條,一個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一個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我們處於這兩條路線的交匯處,也是交通要道。
  • 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檢察官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現場查看檢察建議落實整改情況。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
  • 震旦鴉雀現身黃河灘蘆葦叢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白頭鶴白頭鶴是最小的鶴,體長約為1米,被譽為「愛情鳥」,它們組成家庭後,伴侶關係穩定,幾乎終年形影不離。白頭鶴數量稀少,全球只有7000多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省是白頭鶴在中國的主要分布省份之一,豫北黃河故道溼地有不少白頭鶴的身影。玉帶海雕玉帶海雕又叫黑鷹,體長90釐米,遷徙時經過我國的東北至江蘇地區,其中就有河南。
  • 蘭州的黃河上都飛的什麼鳥?
    都飛的什麼鳥近年來蘭州市不斷改造和提升百裡黃河風情線的景觀,加大黃河溼地保護以及城市的環境治理力度,每到冬日,眾多遷徙候鳥駐足,棲息。藍天之下,高飛的候鳥,流動的河水,交織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好畫面……那你知道,蘭州的黃河上飛的都是什麼鳥嗎?
  • 重新出現的黃河魛魚,給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息
    最近,黃河水利委員會在一次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了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刀)魚,曾經是黃河最著名的魚類之一,但在90年代以來瀕臨滅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再也沒有出現在捕獲記錄上,人們認為這種魚類已經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