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時,發現國家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據了解,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時,發現國家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據了解,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工作人員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例行監測時,在一片草叢裡發現了這28隻黃胸鵐。
「上體慄色、肚子亮黃色的是雄鳥,那隻顏色暗淡許多的是雌鳥。」保護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介紹,黃胸鵐屬於雀形目鵐科鳥類,冬季在東南亞和南亞越冬,夏季在歐洲和我國東北繁殖,遷徙時主要經過我國東部,孟津保護區內發現的黃胸鵐應該是過境停留的,它們還會繼續南下。黃胸鵐常棲息在草叢、蘆葦叢和稻田裡,主要以草籽、稻穀為食,繁殖期也吃大量昆蟲。
20世紀90年代,黃胸鵐在遷徙季節還像麻雀一樣隨處可見,有的地方甚至會有成百上千隻的大群。直到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還將它定為「無危」,僅在俄羅斯貝加爾觀察站,就發現了超過1萬隻黃胸鵐。當時在歐洲,人們認為黃胸鵐的種群規模少則六七萬隻,多則30多萬隻,但是到了2017年12月5日,黃胸鵐正式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危」物種,距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短短10餘年,一種鳥就即將走向滅絕。「生存的環境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造成滅絕的原因是人們大量捕食。」馬朝紅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黃胸鵐被一些地方的人認為有一定滋補作用,因此遭到大量捕殺,很多鳥成為盤中餐,黃胸鵐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最近幾年,全社會開始關注這一「極危」物種,有關部門加大了打擊非法捕捉、運輸和販賣等行為的力度,讓黃胸鵐種群有了喘息的機會。「大家共同保護,不久的將來,這片溼地也許會經過更多的黃胸鵐。」馬朝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