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
黃胸鵐 攝影:李銳洪
黃胸鵐——禾花雀,一種曾經被人類的舌尖推向瀕危的鳥類,不但成為了全世界鳥類保護者關心愛護的物種,它也成為了東莞鳥人們追求記錄的目標,這種與稻田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鳥兒,現如今已成為東莞生態環境向善的重要指標之一。
被吃到「瀕危」的禾花雀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候鳥南遷的季節。每年秋冬兩季,很多候鳥由北往南遷徙途中停留於東莞,東莞已成為候鳥遷徙的能量補給站。
曾經的東莞是一個魚米之鄉,稻田成片,它是禾花雀每年必經的中轉站。城市的發展、稻田面積的萎縮,導致禾花雀的數量一落千丈,如今在東莞已是一隻難求。
由於人類的捕殺,候鳥禾花雀越來越少。在我國,禾花雀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從2014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禾花雀從「易危」級別,提升到與大熊貓同等待遇的「瀕危」級別。
2014年,東莞林業部門就發出倡議書,呼籲市民「拒食候鳥,不要吃禾花雀」,因為禾花雀現在已由「易危」調升至「瀕危」,10年內有可能會滅絕。
橋頭、望牛墩、中堂發現了16隻黃胸鵐
為了調查禾花雀,加入保護禾花雀的行列,東莞鳥會加入全國禾花雀調查的行動,11月14日,鳥會成員把目標鎖定了三處稻田——橋頭荷花基地、望牛墩水稻基地和中堂四鄉。
可喜的是,在這三處稻田中都發現了禾花雀,中堂四鄉發現1隻雌性和1隻雄性,望牛墩水稻基地發現4隻雌性,而橋頭荷花基地,發現有超過10隻禾花雀,這可以說是東莞近幾年發現禾花雀數據最多的一次。
01. 橋頭荷花基地
禾花雀 攝影&攝像:漁夫
禾花雀在稻田裡落腳,享受溫暖的陽光。它們嬌小的身軀、呆萌憨憨的表情,被東莞觀鳥協會會員攝入鏡頭裡。
禾花雀 攝影:李銳洪
禾花雀 攝影:朱鳳有
02. 望牛墩水稻基地
禾花雀 攝影:車高華
禾花雀 攝影:方衛東
03. 中堂四鄉
禾花雀 攝影:郭日蓮
以前禾花雀的毛多得飄進鼻孔
南飛的禾花雀數量劇減,這是東莞人有目共睹的。道滘居民吳先生今年40歲,他說,以前捕殺禾花雀現象太普遍了,每逢秋冬季節,不少人到稻田裡拉網捕殺禾花雀。禾花雀的賣家也多,都坐在買方住的家門口等著取貨。他下班回家經過一些巷子時,禾花雀的毛多得飄進鼻孔。經過這樣的濫殺後,禾花雀越來越少了。
最近這些年,東莞林業部門對捕殺販賣禾花雀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每到秋冬季節,東莞公安局森林分局開展保護野生動物行動,嚴厲查處捕殺販賣包括禾花雀在內野生動物的行為。「一些人以為野生動物有補身作用,把目光瞄準蛇、禾花雀、鷹等野生動物。對於這些違法行為,我們嚴厲查處絕不姑息。」東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有關負責人說。
禾花雀數量增多原因?
是否東莞稻田面積增加讓禾花雀數量增多,還是東莞生態環境變好?抑或是得益於新冠肺炎官方對於捕捉野生鳥類和吃鳥行為的禁止?
這些問題還有待科學地跟蹤和數據的分析,但對於禾花雀數量增多事實,無疑是一個可喜可賀的消息,也可以說是所有鳥類保護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成果。
當然,我們最大的希望是通過這樣的成果引起大家的重視,讓更多市民朋友關注禾花雀的生存空間,關注這個物種的生存情況。
知多點
黃胸鵐 俗稱黃膽、禾花雀、黃肚囊、黃豆瓣、麥黃雀、老鐵背。是候鳥,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歐洲東北部。喜歡在平原的灌叢、葦叢、農田等低矮植物構成的生境中活動,它們常常結成較大的群,穿梭於農田葦叢之間。
黃胸鵐在2004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在2008年被列入易危,在2013年11月1日被列入瀕危物種,2017年列入極危,十四年內連升四級,消失速度之快不容樂觀。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鵐科 Emberizidae
屬:鵐屬 Emberiza
種:黃胸鵐 E. aureola
森林分局有關負責人說,保護野生動物的中堅力量是基層群眾,歡迎大家積極舉報非法捕殺販賣包括禾花雀在內野生動物的行為,舉報電話是0769-22223281、110。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