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萬進團隊《自然》觀點:致癌因子和機械傳感及用透明質酸水凝膠

2021-01-11 騰訊網

【前沿背景】

正常組織結構通常通過限制腫瘤的啟動,維持和傳播程序來阻止癌症的發展。相比之下,腫瘤在一定程度上凌駕於正常環境之上,被認為是由多種細胞類型和周圍細胞外基質(ECM)組成的新器官,共同構成了腫瘤微環境(TME)以支持癌細胞。遺傳,表觀遺傳以及因此而改變的信號事件破壞了正常的組織環境,從而啟動並維持了致癌程序。關於腫瘤引發的數十年研究已經集中在兩種當前觀點上。首先,諸如關鍵基因的致癌突變之類的「遺傳驅動器」驅動細胞增殖和存活。其次,「細胞的機械相互作用」與其外部環境協同作用,改變了正常組織的景觀並觸發了向惡性腫瘤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從剛性ECM(外力)傳遞的機械信號是細胞行為和細胞骨架張力(內力)的廣泛決定因素。這種由外而內的機械信號傳遞通常激活幾種致癌基因和轉錄程序,特別是相關蛋白(YAP)及其旁系同源TAZ(具有PDZ結合基序的轉錄激活因子),其將致癌驅動因子與堅硬的微環境整合在一起,以啟動並維持致癌轉化。

【科研摘要】

將正常細胞重編程為腫瘤前體涉及組織微環境的複雜修復。現在顯示遺傳驅動程序與外部機械輸入的累積集成可以使YAP/TAZ參與細胞力學的重新連接並啟動致瘤性重編程。近日,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洪萬進院長攜手Sayan Chakraborty研究員7月在英國雜誌《Nature Materials》新聞欄《News&Views》刊登了題為「Oncogenetic engagement with mechanosensing」一文,特別強調了致癌激活劑和超生理機械輸入在協調和驅動腫瘤起始程序中的雙重重要性

【圖文探討】

YAP/TAZ是成熟的核轉錄共激活因子,可對多種機械變化做出響應,包括ECM硬度,細胞結構和細胞骨架改變。YAP/TAZ通過結合併激活TEAD轉錄因子來調節多種基因。另一方面,在正常組織中獲得的持續性遺傳突變也使YAP/TAZ參與進來,增強了對外部機械力的敏感性,影響並破壞了鄰近的ECM,從而形成了惡性的腫瘤前饋環。

遺傳驅動程序如何與機械力整合改變細胞特性?

首先,他們通過用Lysyl-oxidaseL2(LOXL2)條件化的成纖維細胞(一種銅依賴性的胺氧化酶)來調節表達HER2的LD細胞,從而操縱細胞力學,該成纖維細胞通常通過增強整聯蛋白-局灶性粘附而增強組織交聯。在此模型中,用表達LOXL2的成纖維細胞條件化的HER2-CA LD細胞被共移植到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乳腺脂肪墊中時具有致瘤性。因此,HER2表達與模擬硬質ECM的自簇突變整合素β1(Itgb1V737N)的結合足以觸發體內小鼠LD細胞的腫瘤發生。在一種補充方法中,將表達HER2的LDs植入具有確定剛度的透明質酸水凝膠中,以監測腫瘤的形成。有趣的是,只有在機械剛性環境(9 kPa)下表達HER2的LDs才出現腫瘤病變,表現出腫瘤僵硬,膠原蛋白沉積和侵襲性的跡象。總之,這些結果確定了由致癌驅動物引發的腫瘤發生取決於體外和體內增強的ECM硬度。

當受到來自剛性ECM的增強的機械力時,細胞通常會通過增強自身的收縮力,細胞骨架張力和牽引應力來進行報復,從而指導細胞材料特性內的集體變化(圖1)。外在的機械刺激激活了YAP/TAZ轉錄程序,以進一步增加腫瘤組織的機械景觀,作為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積極反饋。顯然,表達HER2-CA或K-RasG12V突變的MCF10A細胞顯示出高的核YAP/TAZ活化作用,以及增強的膠原蛋白凝膠收縮能力,這反映了肌動球蛋白的收縮力和牽引力(圖1)。事實上,表達HER2-CA的細胞顯示出細胞剛度的整體增強和F-肌動蛋白結構的增強,如微粒流變學所證明的那樣。令人驚訝的是,致癌激活誘導的細胞材料特性變化高度依賴於YAP/TAZ。的確,YAP/TAZ轉錄程序佔剛性ECM中受表達HER2的MFC10A細胞控制的基因的大部分(>40%)。F-肌動蛋白動力學在HER2-CA或K-RasG12V表達後,即使在堅硬的ECM中,也大大降低了YAP/TAZ激活,這表明外在力和內在力之間存在「拉鋸戰」對於YAP/TAZ通過常見基因標記的轉錄開始致癌性重編程。因此,致癌驅動因子通過YAP/TAZ轉錄程序增強了細胞對環境微妙剛性的反應和敏感性,從而增強了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積極反饋。

圖1.機械輸入和致癌激活因子促進了YAP/TAZ介導的腫瘤發生。

為了說明「細胞自主」致癌激活是否會引發機械信號轉導和贅生性轉化,作者擴大了對由K-Ras驅動的胰腺癌進行腺泡至導管化生和腺泡細胞可塑性的觀察。與管腔乳腺癌模型相似,表達於剛性ECM中的表達K-Ras的胰腺腺泡細胞失去了分化標記,並通過體外YAP/TAZ激活啟動了致癌性重編程。研究人員使用小鼠胰腺癌模型將KRas開啟,同時關閉胰腺腺泡中的p53,研究人員優雅地表明,富含LAP/TAZ的剛性腫瘤的發展受到LOXL2抑制劑BAPN和Fasudil的強烈抑制。ROCK激酶抑制劑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激發了一種臨床上很有希望的策略,即細胞張力和ECM順應性的正常化可能恢復致癌活性。

【陳述總結】

總而言之,該研究論述了致癌激活劑和超生理機械輸入的可靠性,並建立了YAP/TAZ途徑作為將致癌驅動器與機械環境整合在一起的關鍵轉錄程序。從治療的角度來看,該發現為開發抑制ECM剛度的策略奠定了堅實的框架,此外還開發了阻滯RTKs,YAP/TAZ和涉及腫瘤起始的機械信號通路其他成員的抑制劑。作者設想,破譯原代細胞與工程生物材料和組織模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再現經歷致癌基因重編程的精確組織微環境,將為尋找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寶貴的路線圖,以尋求發現新的機會來限制腫瘤起始程序和維持組織穩態。

【通訊簡介】

洪萬進,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入選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最近被任命為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院長,任期自2011年11月7日起。1987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命科學系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1988-1989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命科學系(Dr. Darrel Doyle 研究室)做博士後研究;1989起任職於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1998年起任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並擔任副所長。2006年起擔任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細胞生物學與傳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洪萬進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細胞生物學家,多年來一直從事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卓著,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共發表研究論文17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Cancer Cell,Nature Cell Biol,Nature Strucutre and Mol Biol,Proc Natl Acad Sci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並有1項美國發明專利。同時擔任Biosciences Reports主編、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副主編, 以及J. Biol. Chem,Traffic等著名科學雜誌的編委。曾獲得新加坡國家最高科學獎(National Science Award)等多項獎勵,並多次應邀在學術會議以及全世界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做學術報告。其在病毒學和癌細胞生物學研究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膠體類材料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多重刺激響應性纖維素導電離子水凝膠驅動器;綜述:甲基丙烯酸化透明質酸和硫酸軟骨素的合成、性能及應用;
    /acsami.0c16719)刺激響應性水凝膠,如導電水凝膠和熱響應水凝膠,已被廣泛研究,並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和人工肌肉等智能材料的潛在候選材料。通過將導電水凝膠與熱響應性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水凝膠結合形成雙層水凝膠,由於在不同的熱刺激下溶脹和收縮的程度不同,所製備的雙層水凝膠還起到兩種驅動器的作用。此外,雙層水凝膠中每層不同的熱致變色特性賦予了水凝膠一種熱響應的「智能」特性,即顯示和隱藏信息的能力。因此,所製備的水凝膠系統作為一種智能材料在離子皮膚、智能信息窗口、軟機器人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哈佛大學《自然》子刊:聚丙稀酸水凝膠中的非平衡信號集成
    在生命系統中,化學信號轉導是從在化學趨向波領域中導航的自組織變形蟲到適應離子爆發和尖峰的心跳,到隨著代謝狀態變化而重新配置的膜和遺傳物質。執行複雜化學信號處理的材料無處不在。這種非平衡集成是由將每種進入的刺激轉化為長壽命的活性化學或機械反應的材料驅動的,通常使刺激的持續時間更長,從而使其能夠與下一個刺激耦合。簡單的水凝膠也固有地具有這些相同的機理元素。
  • 華中科技大學發現自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複合物的修復作用
    該研究首次建立了非人靈長類恆河猴IUA模型,創新性地利用自交聯透明質酸凝膠(HA-Gel)承載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MSCs),探索其對恆河猴子宮內膜損傷和粘連的雙重修復作用。該研究首先成功建立了非人靈長類IUA模型,然後分別將自交聯透明質酸凝膠(HA-GEL)和自交聯透明質酸凝膠承載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MSCs/HA-GEL)複合物移植到IUA模型恆河猴子宮內,觀察了幹預前後恆河猴月經變化和子宮內膜組織情況。研究人員發現,移植HA-GEL後恆河猴部分出現了月經恢復,而移植huMSCs/HA-GEL的恆河猴全部有月經來潮。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智能DNA水凝膠通過改變其溶脹體積,交聯密度以及光學或機械特性對外部刺激的響應性,促進了基於DNA水凝膠的體外生物傳感系統和致動器的開發。此外,將DNA水凝膠的尺寸減小至微米和納米級,可以提高響應速度和傳遞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快速檢測,體內實時傳感和藥物釋放應用的極佳候選者。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智能DNA水凝膠通過改變其溶脹體積,交聯密度以及光學或機械特性對外部刺激的響應性,促進了基於DNA水凝膠的體外生物傳感系統和致動器的開發。此外,將DNA水凝膠的尺寸減小至微米和納米級,可以提高響應速度和傳遞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快速檢測,體內實時傳感和藥物釋放應用的極佳候選者。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 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
  • 《自然·觀點材料》高級編輯喊話水凝膠,堅韌起來吧
    答案是科研界研究火熱的軟物質材料「水凝膠」!3D網絡的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具有強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常規聚合物會在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上軟化-考慮使用熟悉的塑料產品,例如乙烯基袋子和PET瓶子。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透明質酸的花頭原來在這裡
    上次寫了個華熙的超小透明質酸以後,別人關心的是:這個東西什麼時候上市,在什麼產品裡用,多少錢?而我關心的是,透明質酸刺激細胞修復的機制是什麼……畢竟,我想用這個原料的時候,讓華熙給我寄一些配個最高濃度就好了,但是原理上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去探索一下。
  • 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團隊《JMCA》:新型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
    在開發高靈敏度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以下三點:1)高拉伸性和優異的導電性,使傳感器本身在承受大變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從機械變形到電子信號的轉換;2)導電水凝膠在受體界面上的強粘附性(避免水凝膠器件的界面脫粘以及傳感性能的喪失);
  • 康寧生命科學:天然水凝膠和細胞外基質(ECM)培養
    水凝膠是由交聯的多聚鏈或複雜的天然或合成蛋白分子組成的網絡構成。由於含大量水,水凝膠具有和天然組織非常相似的生物物理學特性,因而可以作為高效的3D細胞培養基質。水凝膠可以單獨或和其他技術(如固體支架、可通透支持物、細胞微陣列和微流體設備)聯用。
  • 英樹透明質酸王牌系列煥新升級,喚醒肌底水動力
    原標題:英樹透明質酸王牌系列煥新升級,喚醒肌底水動力 作為近兩年快速崛起的國產護膚品牌,英樹在設計研究和開發更適合亞洲女性使用的產品方面始終不遺餘力。日前,深究7年透明質酸與機理的英樹,對旗下暢銷7年之久的王牌系列——透明質酸保溼修護系列進行了全面煥新升級,更高效更針對性解決消費者常遭遇的補水不深入、保溼時效短、鎖水不給力、滲透性較差的難題,從深層滋潤修護女性肌膚,喚醒肌底水動力。
  • 透明質酸?化妝品成分傻傻分不清楚~
    各地方叫法不同,一般臺灣叫玻尿酸,看女人我最大和大S的書裡用的都是玻尿酸,我們大陸方面可能更多的稱作是透明質酸。透明質酸說是皮膚的保溼因子,他具有可以吸收 500-1000 倍體積的能力,比起膠原蛋白分子只能攜帶 30 倍的水分,可說是當今文獻中最強的保溼物質。
  • 高光輝《JMCA》類似皮膚機械行為DNA啟發的水凝膠機械受體
    【科研摘要】最近,長春工業大學高光輝團隊設計了一種具有DNA啟發性的水凝膠機械感受器,該感受器具有皮膚般的感知力和機械行為,以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相關論文A DNA-inspired hydrogel mechanoreceptor with skin-like mechanical behavior發表在《J. Mater. Chem. A》上。
  • 東京大學《自然·通訊》納米片和水組成可重構網絡機械適應水凝膠
    他們開發了一種由無機納米片(14%(重量))和水(86%(重量))組成的水凝膠,該凝膠經歷了熱誘導的內部結構和機械彈性的可逆和突變(23倍)。在室溫下,水中的納米片彼此靜電排斥並自組裝成具有相互限制的遷移率的長周期層狀結構,從而形成物理水凝膠。在加熱至55 度以上時,通過競爭範德華吸引力來克服靜電排斥,納米片重新排列成另一個水凝膠的互連3D網絡。
  • 可注射的殼聚糖/聚氨酯導電水凝膠支架,用於神經修復和運動感應
    【背景介紹】導電水凝膠和支架在應變傳感和組織工程中具有巨大潛力。先前,國立臺灣大學Shan-hui Hsu團隊設計了具有注射能力,應變/運動感應能力和神經再生能力的導電自修復水凝膠和可恢復形狀的支架。添加DFPU交聯劑形成水凝膠後,DCP和CEC的這種形態沒有明顯改變(圖2C)。使用SAXS分析水凝膠的納米結構。如圖2D所示,單獨的三種成分以及膠凝前後混合物的SAXS輪廓顯示出非常清晰的形狀因數和不太明顯的結構因數。此外,DFPU的形狀因子和結構因子均隨交聯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圖2E),這表明DFPU的球形結構在通過Schiff聯結與CEC和DCP交聯後可能會變形。
  • 仿貽貝誘導羥基磷灰石原位礦化的高強度水凝膠用於軟骨修復
    各種生物聚合物,如明膠、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絲素蛋白和殼聚糖已被用來製備用於組織工程的水凝膠。其中膠原蛋白及其明膠衍生物廣泛應用於水凝膠、支架、組織再生膜,特別是關節軟骨。近日,西南交通大學魯雄教授團隊以貽貝為靈感,採用一鍋法同時聚合兩層骨軟骨缺損修復液,開發了一種雙層水凝膠。在上層,多巴胺在鹼性溶液(pH 8)中自聚合形成PDA。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示意圖1.分子響應水凝膠的分析物傳感機理水凝膠分子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1.陽離子由於某些物質(例如Ni2+,Cu2+,Hg2+,Pb2+和Cd2+)的毒性以及其他物質對生物學(Na+,K+,Mg2+,Zn2+和Fe3+)的重要性,因此檢測和定量水溶液中陽離子的濃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