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觀點材料》高級編輯喊話水凝膠,堅韌起來吧

2020-12-06 Hydrogel

Nature雜誌旗下的Reviews Materials一欄有一則來自高級編輯Giulia Pacchioni博士很有趣的評論:Toughened up堅韌起來吧!究竟,要什麼東西堅韌起來呢?答案是科研界研究火熱的軟物質材料「水凝膠」!3D網絡的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具有強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常規聚合物會在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上軟化-考慮使用熟悉的塑料產品,例如乙烯基袋子和PET瓶子。先前,北海道大學水凝膠資深專家龔劍萍及其同事《先進材料》雜誌上發表的論文『『Instant Thermal Switching from Soft Hydrogel to Rigid Plastics Inspired by Thermophile Proteins』』提出了一種聚合物,當溫度升高時,該聚合物會經歷可逆的快速從軟質水凝膠轉變為硬質塑料的過程。起始原料是一種廉價的無毒水凝膠,由含水的聚丙烯酸(PAAc)網絡組成,與吸水尿布中使用的聚合物相同。PAAc水凝膠通常不會發生熱相分離,但是當將凝膠浸入含有乙酸鈣(一種用作食品添加劑的鹽)的水溶液中時,鈣和乙酸根離子會擴散到凝膠中,與羧基形成鍵聚合物基團。疏水的乙酸酯部分在高溫下會脫水,由於降低了環境的相對介電常數,因而加強了羧基和鈣離子之間的離子鍵。疏水和離子相互作用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觸發了聚合物的強烈脫水,並且當溫度升高至60°C或更高時,脫水區域的水分會以兩種形式夾在中間。

越過轉變溫度,材料的剛度,強度和韌性急劇增加,而體積卻保持不變。透明和柔軟的凝膠變得不透明和僵硬。在60°C時,薄的凝膠片可以支撐10 kg的重量。這種熱硬化是可逆的,可以在多個周期內重複進行。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野山隆之(Takayuki Nonoyama)評論說:「我們偶然發現了這種現象。」 「我們的團隊專門研究基於犧牲性鍵結構的堅韌水凝膠,該結構優先在機械應力下破裂,耗散大量能量,因此使材料堅韌。」已知PAAc的羧基通過離子鍵與多價離子交聯。因此,可以預期該凝膠在鈣離子存在下會增韌,形成離子鍵,該離子鍵應作為可逆的犧牲鍵來耗散能量。然而,由於相對弱的離子鍵合,該凝膠在浸入氯化鈣溶液後僅顯示出弱的韌性增加。Nonoyama回憶說:「然後我們嘗試了醋酸鈣,該醋酸鈣可產生更強的離子鍵。」 「令人驚訝的是,該凝膠表現出了顯著的即時熱硬化性。」

系統的行為與聚合物相分離的低臨界溶液溫度有關。然而,具有相似的低臨界溶液溫度的其他水凝膠經歷非常緩慢的相分離,具有很小的剛度變化,並伴隨著大量的體積收縮。在新材料中觀察到的不同行為暗示了在起作用的另一機制:脫水誘導的玻璃態轉變,這是這種水凝膠特有的。這種轉變僅在高溫下具有強相分離能力的系統中發生,而這又是由疏水和離子相互作用的協同作用驅動的。

圖片來源:Adrienne Bresnahan/Moment/Getty

這種機制是自然界使生物能夠在高溫下生存的技巧之一。「我們注意到,生存在極端環境(如溫泉)中的細菌的組成蛋白比正常環境中的動物具有更多的帶電殘基和疏水性殘基,」龔說。「這意味著這些蛋白質採用與我們的水凝膠相同的分子策略來在高溫下保持穩定。」

「凝膠表現出了顯著的即時熱硬化性。」

該材料可用於吸熱或用於防護運動服。龔劍萍解釋說:「它可以用於在正常條件下柔軟且可拉伸的西裝,但在交通或體育賽事中產生摩擦熱時會立即變得僵硬。」在用玻璃纖維織物增強的凝膠複合材料上獲得的第一個結果是有希望的。

【編輯簡介】

Giulia於2011年獲得義大利米蘭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論文的主題是將金屬團簇植入用於OLED器件的電致發光聚合物中。然後,她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Harald Brune教授團隊完成了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表面納米結構研究的博士學位。Giulia於2015年10月加入Springer Nature,發起了《自然·觀點材料》的發布。她在2018年領導了《Nature Reviews Physics》的啟動團隊,現在以高級編輯的身份回到《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Giulia主要負責量子材料,超導,拓撲材料,2D材料,超材料和結構材料領域。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8/s41578-019-0168-2

doi.org/10.1002/adma.201905878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自然·材料觀點》賓夕法尼亞大學:將水凝膠移動到第四維度
    【前沿摘要】《自然·材料觀點》有一篇有趣的報導『『Moving hydrogels to the fourth dimension』 』,作者是賓夕法尼亞大學Jonathan H水凝膠或水溶脹的聚合物網絡在生物醫學領域特別受關注,因為它們可以包裹細胞,並且可以通過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ECM)特徵的大量信號進行工程然而,通過這種控制來操縱重要的替代蛋白質的技術的發展一直具有挑戰性。自然材料的一種方法是將蛋白質摻入水凝膠而不會損害其生物活性,這樣就可以以時空精度和亞細胞解析度調節其向包囊細胞的呈遞。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自然·材料》微水凝膠激活InVivo反應
    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顯示出預期的體外酶降解速度較慢,但D肽交聯的MAP水凝膠(D-MAP)加速了體內的材料降解,並為healing skin帶來了顯著的組織regeneration,包括增加的拉伸強度和頭髮新生。
  • 浙大鄭強/吳子良《先進材料》堅韌Zr4+配位水凝膠管狀抓物器
    【科研摘要】Poly(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sulfonic acid)及其共聚物水凝膠是具有極高溶脹能力的典型聚電解質凝膠,已在工業中廣泛使用。通常將這些水凝膠視為難於增韌的弱材料。
  • 《自然·材料》微/水凝膠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促進傷口再生癒合
    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顯示出預期的體外酶降解速度較慢,但D肽交聯的MAP水凝膠(D-MAP)加速了體內的材料降解,並為癒合的皮膚傷口帶來了顯著的組織再生,包括增加的拉伸強度和頭髮新生。MAP支架募集IL-33 2型髓樣細胞,該細胞在D肽存在下被擴增。值得注意的是,D-MAP引發了針對D-手性肽的顯著抗原特異性免疫,水凝膠誘導的皮膚再生需要完整的適應性免疫系統。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近期,來自葡萄牙阿威羅大學的JoãoF.圖1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根據刺激的類型,可以分為內部刺激(即正常或患病/受傷組織的特徵)和外部刺激(即熱,光照,機械力,磁場或超聲波)。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
  • 北海道大學龔建平團隊:反覆冷凍製備堅韌雙/三網絡超大孔隙凝膠
    這項工作報告了一種多步冷凍凝膠技術,該技術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即可根據雙網絡(DN)策略製備堅韌的超大尺寸水凝膠。所生產的超大型DN凝膠具有相互連接的孔,孔徑為50–230 m。首先,材料的機械強度隨著孔的體積分數的增加而降低。孔被認為是散裝材料中的缺陷,通過這些缺陷會引發裂紋。第二,超大尺寸水凝膠通常由單網絡(SN)水凝膠製成,由於缺乏能量耗散機制,它們本質上是弱材料。因此,提高多孔水凝膠機械強度的直接策略是將高強度水凝膠與合適的技術一起使用。
  • 師法自然——浙江農林大學發明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
    木材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材料之一,令人意外的是,這種材料竟然也能用來製作傳感器。最近,浙江農林大學孫慶豐與沈曉萍等人的研究發現,在水凝膠的合成中,利用脫木素後木材天然的纖維素排列結構,往往能起到增強力學性能的效果,並且這種木質基水凝膠還擁有木材的各向異性。
  • 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材料》高級編輯訪問西安交大並作報告
    應西安交大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邀請,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材料》高級編輯Joerg Heber博士9月26日上午來校訪問,並在主樓報告廳作「How to get published in Nature Materials」報告,分享在《自然材料》成功投稿的經驗。此前,西安交大副校長盧天健在科學館107會見來賓。
  • 《自然·材料新聞》生物列印水凝膠類器官,指導組織規模的自組織
    該文觀點評論解析如下:要點:一種生物列印方法,利用形成類器官的幹細胞作為水凝膠中的活潑墨水,可指導組織規模的自組織產生更現實的胃腸道和血管組織構造。【圖文解析】類器官是盤中的微型幹細胞衍生組織,通過自組織形成體內類似的細顆粒組織結構和細胞異質性。這些功能為發展和疾病進展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識。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 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
  • 史丹福大學《自然·通訊》觀點:邁向腦組織生物材料,Gels?
    未來開發的材料將需要提供極高的神經保護作用,因為已經顯示出傷害可能會在較小的局部變形(臨界和超臨界應變率下,僅14%的衝擊剪切應變)下引發。只有深入了解腦組織的特性,才能開發出具有複雜特性的生物材料。從這個意義上講,溶質通過生物材料的擴散至關重要。例如,先前的研究已經將水凝膠支架的機械性能與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元相關聯。
  • 史丹福大學《自然·通訊》觀點:邁向腦組織生物材料,Gels?
    此外,它包含大量不同的蛋白聚糖,它們是與水結合的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質。這使得大腦中的水含量相對較高,佔總質量的73%至85%。另一方面,髓磷脂充當絕緣體材料,其主要由脂質組成。實際上,脂質約佔大腦幹重的60%。由於神經組織的髓磷脂含量隨組織的僵硬程度成比例增加,差異化的髓鞘形成有助於大腦和脊髓組織的機械異質性。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Y. Sun團隊討論了水凝膠軟機器人的獨特功能,系統介紹了其基本工作機制及應用,涵蓋基於水凝膠的軟機器人的所有組件,包括致動器,傳感器,通信器,電源和計算電路。
  • 浙江大學吳子良/鄭強NIR光調節梯度結構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水凝膠
    【科研摘要】梯度材料廣泛存在於天然生物中,具有令人著迷的生物學和機械性能。然而,合成的梯度水凝膠通常在機械上較弱或僅具有相對簡單的梯度結構。具有kirigami結構的局部增強水凝膠變得對缺口不敏感,並顯示出改進的強度和可拉伸性,因為切口前的處理區域具有更好的抗裂紋擴展性。這些具有可編程梯度結構和力學特性的堅韌水凝膠應可作為結構元件,生物裝置等應用。
  • 修復受損神經,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可助一臂之力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許未來可以用於修復這些類型神經的損傷。近日,南京大學教授沈群東及其合作者在《美國化學會·納米》雜誌(ACSNano)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外周神經被完全切斷的損傷,例如事故造成的深切口,是很難治療的。一種常見的治療策略被稱為自體神經移植。它是從身體其他部位移走一段外周神經,然後縫在被切斷神經的兩端。
  •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Evelyn Zhang • 2019-12-27 10:16:59 來源:前瞻網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在生物材料的設計中結合使用催化反應和生物質衍生的原材料將促進環保技術和可持續材料的發展。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作者預想,本綜述將提供有見地的觀點,以激發下一代水凝膠及其後續產品開發中的新思維和創新。最近,通過利用PVA和TA之間的氫鍵以及TA和Al3+的螯合,在乙二醇/ H2O中製備了堅韌的PVA/TA/滑石/Al3+有機水凝膠(圖13a)。這種有機水凝膠具有出色的在低溫(-30°C)下保持高電導率和機械性能的能力(圖13b),這是由於DSC熱譜圖證明了乙二醇的參與(圖13c)。
  • 《自然·通訊》中國科大馬明明教授成功製備仿蜘蛛絲結構的高性能導電水凝膠纖維
    導電水凝膠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可拉伸性,但導電水凝膠中的高分子鏈通常處於無序排列的狀態,這種無序結構限制了導電水凝膠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通過調控導電水凝膠中高分子鏈的排列和取向,從而製備出具有有序結構的導電水凝膠纖維,是製備彈性可拉伸導電纖維的一種新策略,並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蜘蛛絲具有多層次的有序結構,從而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