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不帶導航就找不到北?不翻翻手機備忘錄就不知道今天要幹嗎?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高科技的新玩意兒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似乎也不斷拉低著人們的智商。有神經科學家斷言,科技會讓我們的大腦「發生重置」,而這種影響有可能會很危險。
變笨了
離了「指南針」 不會辨方向
快三十歲的王歡,最近被十幾歲的小表妹狠狠嘲笑了一番。一次,兩個人出門逛街,出了地鐵口後,手機導航提醒前往商場方向需往東走。王歡下意識地打開手機上的指南針,準備識別一下方向,小表妹卻拉起她就走。「早上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啊,地理課上剛學的。」
王歡聽完吃了一驚,突然意識到她似乎已經完全失去了在野外辨別方向的能力,離了手機導航,她簡直是寸步難行。「我記得自己初中的時候,還會用手錶來判斷方向,現在完全沒有概念。」
科學研究顯示,長期依賴導航,會使與記憶和方向感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不活躍,難以通過視覺線索建立認知地圖,久而久之,認路會越來越困難。
變慢了
十分鐘的工作做一個小時
任薇最近常常需要加班。倒不是近期的工作量有多大,而是她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實在有點低。「總是忍不住去看手機。」手上有個表格需要馬上錄完,本來是十分鐘的事兒,可是刷刷朋友圈,看看淘寶的物流信息到哪兒了,就能磨一個小時。
任薇說,有時候手機翻得太頻繁,她也會刻意地控制自己,比如想要拿手機的時候就暗示自己再多等幾分鐘。「太容易分心了,注意力連半個小時也集中不了,真不知道上學時一節課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年紀大了,確實容易分心,但是高科技讓我們的分心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變弱了
微信密碼都記不住了
李楠覺得,與分心相伴隨的是記憶力急劇減退,「有時候都想不起今天是星期幾。」
科學研究表明,記憶力來源有兩種:短時的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信息從前者轉化為後者,進行儲存;然而,在轉化過程中產生的任何中斷,比如在閱讀時發個簡訊、回個郵件等,都會影響長期記憶的成功轉化。
「我連自己微信的密碼都記不住,因為每次都是系統自動登錄,高科技讓我完全失去了記憶的動力和需求。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