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飛越冥王星》

2020-12-05 中國網財經

  有人醉心於神秘深邃的星空,有人著迷於精密複雜的飛行器,這是深空探測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所在。《飛越冥王星》講述的是一段激情澎湃的科學探索歷程。冥王星雖然在人類視野中經歷了起起伏伏,但它一直是如此的淡定與從容;新視野號在歷經艱難曲折後,學會了合作與等待。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如何通過木星借力把飛行器甩出去?柯伊伯帶裡究竟有沒有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當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之後,在行星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們饒有興趣的走進這片神秘的新大陸,靜靜地觀察這顆距離地球48億千米的134340號小行星,它幽藍的天空,高聳的冰山,述說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秘密,開啟著深空探測的科學之美。

  1492年10月11日,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帶領87名水手在水天茫茫的大西洋上漂流了兩個多月後,終於看見了海面上漂浮著的一根蘆葦。哥倫布和水手們欣喜萬分——蘆葦只能生長在淡水,這根蘆葦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說明不遠處就會有陸地。當天夜裡,他們就發現了火光和大片黝黑的陸地——美洲大陸。

  正如哥倫布抵達美洲大陸時被那些從未見過的場景深深震撼一樣,2015年7月14日,迄今為止飛得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經過近十年的行星際旅行,首次抵達太陽系的「新大陸」——柯伊伯帶(Kuiper belt),開始探測冥王星、冥衛以及它們所處的柯伊伯帶。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區域呢?

  2014年末,各大影院熱播科幻大片《星際穿越》,黑洞、白洞、蟲洞等天文學前沿概念被人們津津樂道,似乎將來人類有望通過蟲洞快速抵達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實際上,星際飛行理論並沒有突破性進展,太空飛行器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人類的深空探測事業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只能局限在對太陽系內天體的探測。

  說到太陽系,人們立即會想到太陽和八大行星。實際上,對於人類生存其中的太陽系,我們的了解遠未深入。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以及深空探測能力的提高,太陽系的邊界已經拓展到了奧爾特雲之外,與太陽的距離甚至達9.5萬億千米(1光年)左右。不僅觀測到的天體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天體類型也從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新增加了矮行星的分類。

  我們的太陽系包含三個主要區域,第一個區域為內太陽系,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四顆類地行星,均為巖石質天體;第二個區域為外太陽系,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四顆類木行星,均為氣液態巨行星。這兩個區域以距離太陽2.3—3.3天文單位的小行星帶為界。第三個區域為海王星軌道以遠的天體(簡稱海外天體),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兩片天體密集區。

  柯伊伯帶是1992年才發現的太陽系「新大陸」,雖然現在冥王星已從位高權重的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降級為矮行星,卻陰差陽錯地成了柯伊伯帶中數千顆冰凍小天體的「領頭羊」。這些冰封在太陽系「冷庫」中的小天體含有大量的水和揮發物,物質組成顯著不同於常見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對這一區域的探測將直接改變我們對太陽系的已有認識。

  2015年7月14日,人類第一個柯伊伯帶探測器——「新視野號」抵達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近距離飛越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對這些天體進行詳細考察。冥王星的發現者湯博的一部分骨灰也搭載在「新視野號」上,親赴冥王星考察現場。在「新視野號」任務論證和發射時,冥王星還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作為太陽系中唯一沒有被太空飛行器探測過的行星,「新視野號」被賦予重要使命,象徵著人類太空飛行器已經遍訪太陽系所有行星。但隨著冥王星被「剝奪」行星地位,以及天文望遠鏡在柯伊伯帶的大量新發現,「新視野號」的主要使命也從冥王星探測擴展到對整個柯伊伯帶的探測。

  柯伊伯帶(Kuiperbelt)是指繞太陽運行、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環帶狀的天體密集區域。

  從1992年發現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1992 QB1 以來,天文學家在這片區域找到了大量圍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其中直徑超過 100千米的天體至少有7萬顆。這些海王星外天體大多分布在黃道面附近,從距離太陽30個天文單位的海王星軌道,一直延伸到距離太陽50個天文單位之外。(節選自《飛越冥王星》)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冥王星之約: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
    原標題:冥王星之約: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   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經過48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 細說新視野號成功飛越冥王星的這一壯舉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升空,歷經了9.5年的時間,於2015年7月14日這一天抵達,當初發射新視野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太陽系中尚未被太空船探測過的第九號行星- 冥王星。
  • 地球最快人造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傳回的照片為何讓科學家不知所措
    這次探測稱為「太陽系的考古發掘之旅」,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這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天文學史冊的歷史時刻,「新視野號」飛船,經過9年的行星際旅行,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傳回了一系列的照片,我們經常抱怨網速太慢,不過我們的網速比起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網速」已經可謂高速。
  • 地球最快人造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傳回的照片為何讓科學家不知所措
    這次探測稱為「太陽系的考古發掘之旅」,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這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天文學史冊的歷史時刻,「新視野號」飛船,經過9年的行星際旅行,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傳回了一系列的照片,我們經常抱怨網速太慢,不過我們的網速比起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網速」已經可謂高速。
  • 冥王星:冥王星系統
    從凱克望遠鏡觀察到的紅外冥王星和卡戎,請注意,顏色並不表示冥王星和卡戎的顏色,而是指示光的亮度(與輪廓在地形圖上顯示高度的方式相同)。而且因為來自冥王星和卡戎的光被望遠鏡上方的地球大氣散射,冥王星和卡戎的圖像也模糊不清 - 它們的實際尺寸遠小於它們在這張圖像中出現的尺寸。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冥王星有顆「心」,驅動著這顆行星的活動 冥王星的心臟——「新視野」號在接近冥王星時觀察到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並在「新視野」號飛越期間以高解析度拍攝到——是一個巨大的、百萬平方英裡的氮冰川。
  • 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新聞—科學網
    此時,「天涯海角」距太陽大約65億公裡,比冥王星還遠約16億公裡,從「新視野」號傳回的信號需6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地球。   「天涯海角」編號為2014 MU69,位於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這裡被認為隱藏著大量冰凍巖石小天體,它們可能還完好保存著46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時的信息。此次飛越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近距離觀測柯伊伯帶小天體。
  • 人類獲得冥王星首張高清照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特約記者 謝博】北京時間7月14日19時49分,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約1.25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它不但探及這塊太陽系最後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行星探索第一個時代的結束。
  • NASA在冥王星的大氣層中發現重力波
    如果飛越冥王星時,太陽處於冥王星正後方的話,就會看到一個驚人的現象——冥王星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氮)的薄霧亮度會發生變化
  • 冥王星有多少未解之謎?
    經過9年的飛行,預計7月14日 「新視野」號將飛越距離地球50億公裡的冥王星。  越來越清晰!隨著歷史上首個飛越冥王星的探測器的接近,人類將獲取更清晰的照片和更豐富的數據,冥王星的神秘面紗將會一點點地被揭開。  它是在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發現的第一個天體,它是因「舉止」怪異被稱作將「第三類行星」的天體,它是「經典太陽系」中唯一一顆人類尚未近距離探測的行星。它是冥王星。
  • 多名太空人永遠留在太空,而他早已飛越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即將飛出太陽系的人類 2006年1月19日,美國發射了一個名為「新視野號」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冥王星及其衛星經過長達9年的飛行,在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來到了冥王星的附近,隨後又朝著更遠的柯伊伯帶小天體飛去。這個探測器除了搭載大量科學儀器以外,還攜帶了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部分骨灰,以及一張刻有近45萬網友籤名的CD。現在克萊德·湯博的骨灰早已隨著這個探測器飛越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 冥王星是否存在古老的地下海洋?
    新的一篇研究揭示了冥王星的早期形成過程以及它是否有過地下海洋。新視野號在飛越冥王星後不久回望冥王星。在2015年飛越號之前科學家就對冥王星是否存在過地下海洋提出過疑問,對新視野號數據的分析進一步為這一想法提供了肯定回答的新證據。「熱情似火」VS「冷酷無情」?
  • 冥王星,一顆充滿爭議的星|百家故事
    冥王星(Pluto)是柯伊伯帶(Kuiper Belt)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鬩神星(Eris)。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
  • 90年前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徹底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
    這些骨灰裝在飛船上的一個小罐子裡,與「新視野號」一起進行了長達九年、長達30億英裡的冥王星之旅,對湯博發現的星球進行了首次探索。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飛越冥王星及其五顆衛星,來到距離冥王星表面7800英裡(12500公裡)的範圍內,拍攝了冥王星及其著名的冥王星之心,以及冥王星五顆衛星的標誌性圖像
  • 關於冥王星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冥王星 - 比地球的月亮小 - 有一個心形的冰川,大小與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相當。這個迷人的世界有蔚藍的天空,旋轉的衛星,高山和羅基斯山脈一樣高,下雪 - 但雪是紅色的。這些是我們在2015年7月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飛船飛過之前不知道的細節。
  • 冥王星的分層天空:朦朧中帶著朦朧
    許多方面,冥王星是一個古怪的人。坐在太陽系邊緣,人們一直認為這個小小的世界只不過是一片冰凍的荒地。然而,當三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飛越矮行星時,宇宙飛船發現了一個活躍多變的景觀。在冥王星上,光滑的冰川平原讓位於高聳的山脈和冰噴火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冥王星脆弱氣氛的複雜性和活力。
  • 地球距冥王星有多遠?目前人類宇宙飛船到冥王星需要多長時間?
    關於冥王星冥王星是我們發現的最大的矮行星,它擁有巖石山脈和由一氧化碳、甲烷和氮氣組成的多層大氣層。它主要含有冰凍的氮冰,但"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最近進行的觀測聲稱,在SputnikPlanitia下有液態海洋,SputnikPlanitia位於冥王星中心區域的西葉,這裡大部分是冰凍冰。
  • 飛越億萬裡追尋 新視野探測器與冥王星擦肩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人類直到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的存在,對它的認知還存在諸多誤會。隨著「新視野」的靠近,冥王星將史無前例的向人類實現最清晰的呈現。
  • 冥王星新圖像揭示神秘大氣層內分層現象
    冥王星新圖像揭示神秘大氣層內分層現象5/5) "← →"翻頁 新視野飛越冥王星後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冥王星並不孤單。雖然目前僅有五顆矮行星,但科學家們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現更多的矮行星。其中四顆矮行星,冥王星、鳥神行、妊神星、鬩神星都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第五顆矮行星穀神星則處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關於冥王星的情況:冥王星的大小和月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