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太空船探索太陽系是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不過這卻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體展現。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升空,歷經了9.5年的時間,於2015年7月14日這一天抵達,當初發射新視野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太陽系中尚未被太空船探測過的第九號行星- 冥王星。
新視野號太空船,圖片來源NASA
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
但是就在新視野號發射後的幾個月,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就在2006年8月24日宣布,把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所以冥王星就從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變成一顆矮行星。
新視野號原本是要來探索太陽系的最後一顆行星,發射後卻成了第一個用來探索矮行星的太空船。可是命運繼續捉弄人,新視野號並不是第一個抵達矮行星的太空船,因為2007年8月發射的黎明號(Dawn),在2015年的3月飛抵另一顆矮行星-穀神星( Ceres),這比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的時間,還早了幾個月,所以第一個探索矮行星太空船的頭銜,也被黎明號給搶走了!
許多的太空探測船像是探索木星的伽利略號和探索土星的卡西尼號,當它們抵達要探索的行星後,它們會減慢速度,然後進入行星的軌道。這些太空船就成了那顆行星的人造衛星,它們會繞著行星運行好幾年的時間,仔細地用各種儀器觀察研究這顆行星和它們的衛星。
抵達冥王星
新視野號經歷了9.5年的時間,終於飛抵冥王星,不過新視野號並沒有停下來,繞著冥王星好好的觀察研究它,反而是以原先飛快的速度通過冥王星,對冥王星只有匆匆一瞥,為什麼新視野號不停下來仔細研究冥王星呢?
新視野號為了及早到達冥王星,所以用了一些方法讓它加快速度,最後新視野號是以每小時將近5萬公裡的速度靠近冥王星,這樣的高速之下,新視野號是停不下來的,更不可能繞冥王星運行,所以新視野號只能把握短暫的時間對冥王星做研究。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照片,影像來源NASA
飛越「天涯海角」
新視野號的任務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它已經被賦予下一個任務,飛向另一顆太陽系外圍的天體Ultima Thule (「天涯海角」)進行探索。很順利的新視野號於2019年1月1日成功飛抵Ultima Thule ,很快新視野號把Ultima Thule的影像傳回了地球,讓我們對太陽系邊緣的天體有了更新的認識。
新視野號於2019年1月1日拍攝的2014 MU69影像,顯示其可能為一顆密接小行星。作者NASA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