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新視野號成功飛越冥王星的這一壯舉

2021-01-13 天文在線

發射太空船探索太陽系是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不過這卻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體展現。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升空,歷經了9.5年的時間,於2015年7月14日這一天抵達,當初發射新視野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太陽系中尚未被太空船探測過的第九號行星- 冥王星。

新視野號太空船,圖片來源NASA

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

但是就在新視野號發射後的幾個月,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就在2006年8月24日宣布,把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所以冥王星就從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變成一顆矮行星。

新視野號原本是要來探索太陽系的最後一顆行星,發射後卻成了第一個用來探索矮行星的太空船。可是命運繼續捉弄人,新視野號並不是第一個抵達矮行星的太空船,因為2007年8月發射的黎明號(Dawn),在2015年的3月飛抵另一顆矮行星-穀神星( Ceres),這比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的時間,還早了幾個月,所以第一個探索矮行星太空船的頭銜,也被黎明號給搶走了!

許多的太空探測船像是探索木星的伽利略號和探索土星的卡西尼號,當它們抵達要探索的行星後,它們會減慢速度,然後進入行星的軌道。這些太空船就成了那顆行星的人造衛星,它們會繞著行星運行好幾年的時間,仔細地用各種儀器觀察研究這顆行星和它們的衛星。

抵達冥王星

新視野號經歷了9.5年的時間,終於飛抵冥王星,不過新視野號並沒有停下來,繞著冥王星好好的觀察研究它,反而是以原先飛快的速度通過冥王星,對冥王星只有匆匆一瞥,為什麼新視野號不停下來仔細研究冥王星呢?

新視野號為了及早到達冥王星,所以用了一些方法讓它加快速度,最後新視野號是以每小時將近5萬公裡的速度靠近冥王星,這樣的高速之下,新視野號是停不下來的,更不可能繞冥王星運行,所以新視野號只能把握短暫的時間對冥王星做研究。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照片,影像來源NASA

飛越「天涯海角」

新視野號的任務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它已經被賦予下一個任務,飛向另一顆太陽系外圍的天體Ultima Thule (「天涯海角」)進行探索。很順利的新視野號於2019年1月1日成功飛抵Ultima Thule ,很快新視野號把Ultima Thule的影像傳回了地球,讓我們對太陽系邊緣的天體有了更新的認識。

新視野號於2019年1月1日拍攝的2014 MU69影像,顯示其可能為一顆密接小行星。作者NASA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洛杉磯1月1日消息,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1日近距離飛越一顆暱稱為「天涯海角」的太陽系邊緣小天體。這是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   美國東部時間1日零時33分(北京時間1日13時33分),「新視野」號以每小時約5萬公裡的速度從距離「天涯海角」僅3500公裡處飛過。
  • 冥王星地下黨和新視野號的故事
    ——新視野號首席科學家斯特恩飛掠成功,歡呼雀躍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飛掠冥王星,發回了這顆星球有史以來最清晰的照片。這一成就來之不易,一些人甚至為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神秘的冥王星到底有何魅力,是什麼在吸引他們十年如一日,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冥王星有顆「心」,驅動著這顆行星的活動 冥王星的心臟——「新視野」號在接近冥王星時觀察到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並在「新視野」號飛越期間以高解析度拍攝到——是一個巨大的、百萬平方英裡的氮冰川。
  • ■試讀·《飛越冥王星》
    有人醉心於神秘深邃的星空,有人著迷於精密複雜的飛行器,這是深空探測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所在。《飛越冥王星》講述的是一段激情澎湃的科學探索歷程。冥王星雖然在人類視野中經歷了起起伏伏,但它一直是如此的淡定與從容;新視野號在歷經艱難曲折後,學會了合作與等待。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如何通過木星借力把飛行器甩出去?
  • 「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 耗資7億美元(圖)
    據報導,體積如小型三角鋼琴般大小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美國東部時間14日早上7時49分距離冥王星(pluto)最近。預計屆時「新視野號」將在距冥王星12500公裡的位置上掠過,其任務是為冥王星拍照以及收集數據。  「新視野號」項目首席科學家斯特恩指出,該探測器有一萬分之一的概率,會因撞上冥王星周邊的碎石殘骸而功敗垂成。
  •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新視野號」(New Horizon)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不僅發現一個綽號名為「鯨魚」(The Whale)的陰影區,更揭露冥王星表面出現一個心型。——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  美國東部時間14日7時49分,人類最快速的飛行物體「新視野」號在約7750英裡上空飛掠冥王星,它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的空間探測器,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冥王星的一次,也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一次空間探索任務。
  • 飛越億萬裡追尋 新視野探測器與冥王星擦肩
    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放出「新視野」號,實現人類對冥王星的首次探測,湯博的遺孀和兩名子女提議,讓「新視野」號攜帶1盎司(約28克)骨灰。冥王星公轉周期為248年,人類迄今還沒看它走完一圈,僅僅是三分之一圈,對它的認知遠遠不夠。  「新視野」號項目負責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說:「我們會讓你震驚……NASA通過『新視野』所做的事情在我們的時代史無前例。」  冥王星是NASA對太陽系所有大行星探測計劃的最後一站,計劃從1962年對金星的探測開始。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探測器成功飛掠代號為「2014 MU69 」的柯伊伯帶小天體,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信號以光速傳播抵達地球也要6個小時,這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造訪的最遠天體。此前對2014MU69沒有太多了解,只知道它的軌道很遠,甚至比冥王星還要遠上15億公裡。並且它的尺寸非常的小,它應該是柯伊伯帶天體殘留的物質塊。最近距離將只有3000至10000公裡。這比「新視野」號距離冥王星最近距離的12500公裡還要近。
  • 「新視野」與冥王星「約會」確認成功
    「新視野」與冥王星「約會」確認成功 來源:新華社    2015年07月16日09:58   7月14日,在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冥王星照片後,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項目負責科學家艾倫·斯特恩(左)與同伴在慶祝活動上舉起標有「冥王星尚未被探測」字樣的舊郵票放大圖片。
  •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近距離探秘冥王星系統和神秘柯伊伯帶
    新視野號是行星際太空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 「新前沿」計劃的一部分。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和西南研究所(SwRI)設計,由 S. Alan Stern領導, 該太空飛行器於2006年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執行於2015年對冥王星系統進行飛越研究,並在隨後的十年中進行了第二次飛行任務,以飛行並研究一個或多個其他柯伊伯帶天體(KBO)。
  • 解密冥王星—不平凡的新視野號
    在 2005 年 7 月 4 日,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 的飛船新視野號正在距離地球50 億公裡的地方。當它突然中斷信號時候,它已飛行了 9.5 年,離冥王星就只有 10 天的飛行時間。但是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到 1989 年為止,人類已經成功地將太空飛行器送往太陽系的所有已知行星,除了冥王星。
  • 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新視野探測器將掠過冥王星
    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放出「新視野」號,實現人類對冥王星的首次探測,湯博的遺孀和兩名子女提議,讓「新視野」號攜帶1盎司(約28克)骨灰。冥王星公轉周期為248年,人類迄今還沒看它走完一圈,僅僅是三分之一圈,對它的認知遠遠不夠。  「新視野」號項目負責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說:「我們會讓你震驚……NASA通過『新視野』所做的事情在我們的時代史無前例。」  冥王星是NASA對太陽系所有大行星探測計劃的最後一站,計劃從1962年對金星的探測開始。
  • 見證歷史:這是新視野號的一小步,是人類和冥王星戀情的一大步!
    圖片來源:NASA-JHUAPL-SwRI自2005年發現以來,冥王星的小衛星、冥衛三許德拉(Hydra)一直是一個形狀未知、大小未知、反照率也未知的模糊光點。新視野號歷史性飛掠冥王星-冥衛一卡戎系統時拍攝、並於昨天傍晚傳回地球的這張圖片,明確分辨出了冥王星這顆已知最外側小衛星的上述信息。
  • 新視野號飛船訪問過的最遙遠物體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又譯新地平線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旨在探索矮行星冥王星(在發射時間仍然被認為是一顆行星)和柯伊伯帶的行星際機器人太空船任務,它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凱倫、尼克斯和許德拉的太空探測器。NASA可能還會批准它飛越一個或兩個古柏帶天體。
  • 新視野團隊發布冥王星的另一面
    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2015年7月歷史性冥王星飛越之後的四年多時間裡,任務科學家發布了冥王星遠端的詳細圖像,飛船僅能在進近和離開後以低解析度成像。冥王星總共需要6.4地球日才能完成一次旋轉。
  • 創紀錄的太空任務: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邊緣,發首張圖像報平安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證實,「新視野號」太空船在新年首日飛掠太陽系的「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又稱終極遠境)。這顆巖石性質的物體約有美國首都華盛頓大小,繞行在黑暗且寒冷的庫柏帶(Kuiper Belt),在距離太陽約40億英裡(65億公裡)的軌道運行。這是太陽系的邊緣。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新視野號團隊的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富含氮的大氣層從冥王星表面一直擴展到1600公裡高度。這也這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到距離冥王星表面270公裡以上的大氣層。這幅冥王星全球地圖顯示了新視野號在對冥王星掩食太陽觀測時,冥王星上日出與日落的位置這次對冥王星大氣層的觀測是在新視野號14日最近距離飛掠冥王星之後的一個小時,約在北京時間14日晚20點51分,當時新視野進入到冥王星日食陰影區,即被冥王星星體遮掩太陽光的地方,新視野號上的Alice紫外成像光譜儀通過測量透過冥王星大氣層的太陽光,得到它的大氣層高度、成分、溫度等分布
  • 「新視野號」的10個數~
    30克骨灰 冥王星和太陽系」第三區」的發現者克萊德•W•湯博的30克骨灰被裝在一個小盒子裡,跟隨新視野號來到了冥王星,這裡是這位英雄理應安息之所。 1991年郵票 「新視野」號除了裝載專業觀測設備,還攜帶了很多和科學沒什麼關係的物品。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據美國科技雜誌《連線》,早在2014年,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地發現了一些新的柯伊伯帶天體,其中就包括2014MU69(在取得它的足夠軌道資料後由小行星中心編號),並將這個小行星列為「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後的下一個探測目標。
  • 新視野號給冥王星送去9件神秘貨物
    再過不到6個月,也就是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就將從曾經的九大行星之一、如今已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近旁飛掠,預計最近距離在10000千米左右。除了隨身攜帶的各項科學設備以外,新視野號探測器上還夾帶了一些無關科學的「貨物」。它們將跟新視野號探測器一道飛掠冥王星,然後繼續深入太陽系更遙遠的邊緣地帶。以下就是幾件物體的詳細清單。1、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