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快人造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傳回的照片為何讓科學家不知所措

2020-08-27 量子旅行者

「新視野號」是人類目前擁有最快速度的人造飛行器,它在2006年1月19日發射時的速度高達16260米/秒,與能脫離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或者說第三宇宙速度(16700米/秒)非常接近,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到目前為止,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超過太陽逃逸速度的只有5艘,分別是旅行者1號、2號,先驅者10號、11號(已停止運行)以及新視野號(這裡的最快飛行器是考慮的從地球發射時的速度)。


新視野號的目標是對直徑約3200公裡的冥王星及其5顆已知的小衛星——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和冥衛五進行儘可能全面的勘察,收集儘可能多的圖像和其他數據。


我們對冥王星的認識非常有限。冥王星的直徑約為月球的2/3,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248年。儘管科學家對它進行過多次的觀測,但它仍有更多的未知。它的表面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它是像木衛二一樣的平坦,還是像土衛二那樣崎嶇?它有哪些獨有的特徵?它是如何與其衛星,例如冥衛一,相互作用的?「新視野」目的就是揭曉這些問題的回答。


除此之外,新視野號還將首次探索柯伊伯帶,冥王星就位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中,很多人並不清楚太陽系的構成,一個完整的太陽系組成應該是中間有8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柯伊伯帶裡充滿了成千上萬個小型冰質天體,它們被認為是早期太陽系的遺存。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


這次探測稱為「太陽系的考古發掘之旅」,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這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天文學史冊的歷史時刻,「新視野號」飛船,經過9年的行星際旅行,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傳回了一系列的照片,我們經常抱怨網速太慢,不過我們的網速比起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網速」已經可謂高速。


探測器發回地球的探測數據下行速率僅為1.68kb每秒,即使手機拍攝的一張2Mb大小的普通照片,也需要20分鐘才能傳輸完畢。因此,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前後拍攝的大量照片和探測數據都將存儲在探測器上的計算機中,無法在第一時間傳回地球。在探測器完成近距離拍照和觀測任務後,這些「大片」將在新視野號奔赴柯依伯帶其他天體的漫長旅途中被下載。全部數據傳回地球大約需要16個月的時間。


由於冥王星與地球相距過遠,以光速傳播的指令要4個半小時才能被探測器收到,而地面收到探測器發出的指令完成信號又需要4個半小時。也就是說一個簡單的問答也需要9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新視野號的所有控制指令都是很早之前就已經精確設計好並上傳給探測器,這些指令一旦執行就只能聽天由命,無法中途撤銷。


新視野號拍攝了各類壯觀的地貌,包括環形山、山脈和冰川地形。揭示了冥王星地表特徵的多樣性,它們的範圍之廣和程度之複雜,甚至讓科學家都感到不知所措。


視野號在飛掠冥王星時,半定量地測定了它表面的化學組成——主要是固體的氮、冰、以及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這些成分,可能和不少人印象中星球形象有一些差異。畢竟,很多人的印象中,星球都是石頭疙瘩。

在新視野號傳回的一系列照片可以看到一系列高達 3,500 公尺的山脈,科學家認為這些胡亂堆在一起的山脈可能是一塊塊巨型的堅硬水冰,它們漂浮在一大片密度更大卻又更加柔軟的氮冰之中。正是這些氮冰填滿了這片被非正式稱為斯普特尼克平原的地區,斯普特尼克平原的位置區域就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冥王星心形位置。




在這張照片所展現的寬約470千米的地形中央,亂七八糟堆積著破碎的山峰。這裡位於巨大的斯普特尼克平原西北側邊緣,圖中右邊的明亮平地就是這片冰原。



根據初步探測成果,新視野號發現冥王星的北極存在極光,主要成分是氮冰和甲烷冰。甲烷從液態結成冰的溫度為-183C (1個大氣壓下,後同),而氮氣在一196C才能成為液氮,從液氮固結成冰需達到-210C。冥王星極冠上分布的氮冰和甲烷冰,足以說明那裡究竟冷到了何種程度。



讓科學家驚訝的是,整個山脈周圍沒有任何隕石坑的存在,由此推斷這個山脈的形成在地質上是很新的事,可能不到一億年之久,甚至有可能形成山脈的地質過程現在都還在進行當中。

然而就在這年輕的冰原旁邊,卻是冥王星最古老地貌,因為這裡遍布著一重又一重的撞擊坑。還有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在斯普特尼克平原西部邊緣的深色規則山脊,科學家認為這是條紋狀沙丘,那些沙子是由甲烷冰所構成的。



每秒可達 1 10 米的相對強風應該會由那些山脈吹出,繼而刮過整個平原。計算機模擬顯示出,儘管冥王星只有很薄的大氣層, 但只要這些風一旦具備空運能力,就足以令沙狀甲烷冰粒子移動。但是這些風也可能太弱,以至於不能讓顆粒物漂 離它們最初的位置。看起來像是沙丘。不過目前這也僅僅是猜測,它的成因仍在討論。可以說,冥王星複雜的地形,完全超乎了科學家的想像。


另外,冥王星大氣層中覆蓋全球的薄霧能夠分成許多層,層數也超出科學家的預料。這些薄霧事實上產生了類似地球上暮曙光的效果,微微照亮了晝夜交界線附近夜晚一側的地形,使得新視野號上的相機能夠看到冥王星的背陽面。



冥王星還存在太多的未知等著人類去探索,不僅是冥王星,整個太陽系,人類對它的了解都僅僅是滄海一粟,人類對星空的探索,還有很遠的徵程!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快人造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傳回的照片為何讓科學家不知所措
    這次探測稱為「太陽系的考古發掘之旅」,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這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天文學史冊的歷史時刻,「新視野號」飛船,經過9年的行星際旅行,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傳回了一系列的照片,我們經常抱怨網速太慢,不過我們的網速比起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網速」已經可謂高速。
  • 美國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 傳回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美國「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經過9年多的漫長飛行,終於在昨天晚上掠過冥王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隨後通過社交網絡發表了迄今為止人類所拍攝到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據悉,他們宣布已經從中發現冥王星的實際尺寸比此前的測算稍大。 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上午7:49(北京時間19:49),新地平線號(New Horizons)探測號飛掠冥王星,NASA隨後發表了一張冥王星照片。
  • 這艘飛船在48億公裡之外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刷新我們的認知
    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的這一年,冥王星也被除去「第九行星」的頭銜,被列為矮行星之列。經過近9年的飛行,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7月14日19時49分近距離飛越了冥王星,當時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達到了48億公裡。
  •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美國太空總署(NASA)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New Horizon)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不僅發現一個綽號名為「鯨魚」(The Whale)的陰影區,更揭露冥王星表面出現一個心型。——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  美國東部時間14日7時49分,人類最快速的飛行物體「新視野」號在約7750英裡上空飛掠冥王星,它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的空間探測器,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冥王星的一次,也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一次空間探索任務。
  • 人類獲得冥王星首張高清照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特約記者 謝博】北京時間7月14日19時49分,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約1.25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它不但探及這塊太陽系最後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行星探索第一個時代的結束。
  • 距離地球200億公裡的探測器,曾傳回一張照片!科學家:值得深思
    經過43年的飛行,最先離開地球的「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00億公裡,幾乎到了太陽系的邊緣,是截止到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算是進入星際空間。幾十年來,旅行者號探測器不負眾望,為地球傳回了數以百萬計的影像資料,為人類研究太陽系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資料。
  • 人類探測器首次近距離拍到冥王星清晰照片
    【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永載人類史冊!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畫面,揭露太陽系中這個未曾被探索過的疆域。  據報導,體積如小型三角鋼琴般大小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美國東部時間14日早上7時49分距離冥王星(pluto)最近。預計屆時「新視野號」將在距冥王星12500公裡的位置上掠過,其任務是為冥王星拍照以及收集數據。
  • 「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 耗資7億美元(圖)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4日,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畫面,揭露太陽系中這個未曾被探索過的疆域。
  • 冥王星到地球多遠?太陽光到冥王星4.5小時,人類最快探測器需9年
    1930年2月18日,美國天文學家湯博在比對拍攝的星空成對照片時發現照片中有一個可能發生了移動的模糊光點。湯博經過仔細確認後欣喜若狂。因為他發現發了傳說中的太陽系「X行星」。這個發現可是當時天文學界的聖杯。
  • 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預測
    來源:參考消息網  (原標題: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出預測)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臺媒稱,科學家花了15個月終於收集完所有來自冥王星的訊號了。觀察冥王星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spacecraft)」自2015年7月14日飛近冥王星後,開始回傳觀測資料給地球,總共400多筆的資料在美國時間的10月27日終於收完最後一筆回傳的資料,經過這麼長的距離與傳輸時間後,研究學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 意料之外星球發現疑似跡象,探測器傳回新照片
    磷化氫是一種化合物,在我們地球上除了可通過生產製備磷化氫物質以外,在缺氧的環境中微生物也可以產生磷化氫。鑑於地球上磷化氫物質產生的方式,所以科學家猜測,金星的磷化氫可能也是微生物產生的。這一個發現,確實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金星是我們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最高溫度達到400多℃,在金星發現疑似與生命有關的化學物質,確實是在我們意料之外。
  • 飛越億萬裡追尋 新視野探測器與冥王星擦肩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人類直到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的存在,對它的認知還存在諸多誤會。隨著「新視野」的靠近,冥王星將史無前例的向人類實現最清晰的呈現。
  • 失聯飛船在65億公裡外,再次連接地球傳回全新的照片
    古代人們只能夠用眼睛來觀望星空,對於宇宙的概念更是非常的模糊,也是充滿無限想像的,從1609年伽利略使用一些簡單的望遠鏡,可以觀測一些距離地球比較近的行星,一直到現在人類已經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發射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到宇宙當中為我們傳回更多清晰的圖片。
  • 失聯飛船在65億公裡外,再次連接地球傳回全新的照片!
    古代人們只能夠用眼睛來觀望星空,對於宇宙的概念更是非常的模糊,也是充滿無限想像的,從1609年伽利略使用一些簡單的望遠鏡,可以觀測一些距離地球比較近的行星,一直到現在人類已經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發射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到宇宙當中為我們傳回更多清晰的圖片。
  • NASA在冥王星的大氣層中發現重力波
    如果飛越冥王星時,太陽處於冥王星正後方的話,就會看到一個驚人的現象——冥王星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氮)的薄霧亮度會發生變化
  • 「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拍到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發現心形暗斑
    隨著新地平線號逐漸靠近冥王星,它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察視角,照片也是不斷發來,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讓人著迷,而這顆遙遠矮行星的神秘面貌也正在一點一點揭開,並且很多發現都相當神奇。 好好看看這張冥王星的最新照片吧,因為它顯示了這座矮行星表面的暗斑,而這些暗斑在下星期的歷史性飛越過程中將不會再看到。
  • 新地平線號首次傳回冥王星和冥衛一合影
    同時,科學家表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有望在2015年抵近冥王星系統,並首次為科學家傳回冥王星本身及其衛星的清晰圖像。最新消息顯示,「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已經在本月早些時候首次在遠距離上捕捉到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Charon)的圖像,雖然清晰度不是很高,但是足以讓科學家感到興奮。
  • 新視野號傳回一張照片,冥王星發現巨型生物,和外星人有關嗎?
    新視野號在冥王星發現不明生物,它是什麼?古代人一直想要看一眼地球之外的模樣,或許是科技限制了他們,他們對於宇宙只能無限猜測,進入了現代,人類科技有很大提高,首次登陸月球後,進入宇宙後才發現它和我們想像中的並不一樣,都難以發現地球所在的位置,走出地球後,科學家們猜測,難道這整片宇宙僅僅只有人類一種文明嗎?其他生命又是以怎樣形式存在呢?人類能否找到它們的身影呢?
  • 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新視野探測器將掠過冥王星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經過48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人類直到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的存在,對它的認知還存在諸多誤會。隨著「新視野」的靠近,冥王星將史無前例的向人類實現最清晰的呈現。
  • 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
    文/行走天涯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是美國在多年之前向冥王星發射的,當時這艘探測器的最主要的目的和工作就是研究冥王星,雖說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和太陽非常的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