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拉開了人類航天的序幕,從那時候開始,越來越多國家發射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這些太空飛行器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社會發展等。在這些太空飛行器中,除了有一些是用於導航、通訊等用途外,還有一些太空飛行器專門對外星球或者宇宙深處進行探索。著名的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就是這樣的宇宙探測器,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0多年,其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與地球的距離超過150個天文單位,即超過了225億公裡。與此同時,另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也正在朝著太陽系外側飛去。
新視野號探測器
在很久以前,科學家就已經發射了探測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進行了探索,其中火星是人類探索最多的行星之一,曾經的「第九行星」冥王星卻沒有探測器對其進行抵近觀測,更沒有探測器環繞冥王星或者著陸到冥王星表面。不過,這一個情況在21世紀開始出現了轉變。
在2006年1月,NASA發射了一個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這個探測器主要任務就是對冥王星以及他的最大衛星卡戎(冥衛一)和位於柯伊柏帶的小行星群進行探測。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的這一年,冥王星也被除去「第九行星」的頭銜,被列為矮行星之列。經過近9年的飛行,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7月14日19時49分近距離飛越了冥王星,當時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達到了48億公裡。
48億公裡外傳回首張冥王星近照,刷新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由於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需要探索冥王星以及它的衛星,還有柯伊伯帶的小天體,所以新視野號探測器並沒有進入環繞冥王星的軌道,只是從冥王星的附近飛過,擦肩而去。雖然與冥王星只有「一面之緣」,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照片卻讓我們大開眼界,看到了冥王星表面不為人知的景象,也讓我們看到了宇宙中前所未有的景象。
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知道宇宙深處有多少個星系,現在科學家從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可能找到了新的證據,新視野號的數據、照片表明,宇宙深處的星係數量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少得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前科學家的推測認為,人類為中心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不過不可觀測宇宙到底有多大,沒人知道,有科學家認為至少有23萬億光年。科學家通過數據模型推測出,宇宙深處的星係數量可能達到2萬億個,但是從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第一張冥王星近照中,科學家得出新的結論,目前我們科技能夠確定的宇宙星係數量可能只有數千億個,而不是之前我們所認為的2萬億個。這一個發現,刷新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這些研究表明,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非常少,現在對宇宙的認識很多都是基於數據模型,很多觀點都只能是根據數據模型來推測。隨著這些先進探測器的到來,傳回大量新的數據、照片,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宇宙的認知,甚至可能會顛覆我們之前的一些觀點。畢竟,實際的情況可能比數據模型更加複雜。
人類飛不出太陽系?
現在新視野號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了近15年,與地球的距離也已經達到71億公裡左右,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4.7倍。雖然非常遙遠,新視野號探測器卻還沒真正離開我們太陽系,即使是飛得最遠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遠在225億公裡外,連太陽系的邊緣都還沒看得到,更別說新視野號探測器了。那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呢?
由於太陽系的邊界在哪裡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所以太陽繫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有一些觀點認為,飛離海王星軌道後就可以認為離開太陽系了;有一些觀點認為,太陽系的邊界非常遙遠,除了有八大行星、柯伊伯帶外,還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奧爾特雲,半徑可能達到1光年遠。也就是說,從太陽系中心以光速出發,也需要近1年時間才能穿過奧爾特雲。我們的太空飛行器,不論是新視野號探測器還是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飛行速度都非常慢,所以離開奧爾特雲的時間非常漫長,可能需要繼續飛行數萬年時間才能實現。這樣漫長的飛行時間,我們人類顯然是沒法接受的,難道我們人類真的要被困在太陽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