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多國檢測到人造放射性物質水平升高,會是核電站洩漏嗎?

2020-12-04 騰訊網

瑞典輻射安全局在其官網發布通告稱,檢測到非常低含量的人造放射性物質,包括銫-134、銫-137、鈷-60和釕-103。該機構表示,尚無法確定物質來源,檢測到的水平也非常低,不會對人和環境造成危險。

銫是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化學性質極為活潑,遇水發生爆炸。銫-134是銫的一種同位素,放射性較強,人體攝入量小於0.25Gy屬於安全範圍;超過此值會導致造血系統、神經系統損傷,非正常生育乃至絕育;人體攝入量超過6Gy,能夠致人死亡。鈷-60則是金屬元素鈷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釕則是一個有較高裂變產額的裂變產物。

公開資料顯示,銫-134、銫-137等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來源於核爆及核電站,可以是核反應堆內的核裂變產物。

隨後,挪威、芬蘭、愛沙尼亞的相關機構也報告了這一情況,其中挪威的機構還發現了碘-131,碘-131等人工放射性元素也與此相似,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國內多個省份都曾檢測出碘-131、銫-137和銫-134。

早在2017年,歐洲多國也監測到放射性元素,至今原因不明。

而此次,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認為這可能來自民用來源,也就是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熱量的原子鏈式反應。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負責人拉西納·澤爾博(Lassina Zerbo)在其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地圖,用橙色表示出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來源的範圍,範圍涵蓋俄羅斯西北部、芬蘭和瑞典南部,及波羅的海地區。,但該組織並不具有調查確切發生源頭的權限。

這一信息曝出後,有分析認為,可能是俄羅斯境內的核設施出現洩露。荷蘭公共健康及環境國家研究所經過就指出,人造的輻射源頭位於俄羅斯西部,很有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的燃料模塊受損造成的

對此,負責運營相關核電站的俄羅斯公司Rosenergoatom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北部的兩個核電站(the Leningrad NPP和the Kola NPP)在正常運轉,輻射水平也在正常範圍內。

而在查詢相關資料後發現,除俄羅斯兩座核電站外,芬蘭和瑞典各自有兩座核電站也位於該橙色範圍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範圍內還有兩座廢棄的瑞典核電站,其中阿格斯塔核電站( gesta)預定於今年進行拆除工作,另一座巴舍拜克核電站(Barseb ck)的拆除工作也在進行中。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是證明發生了核洩漏,一切都還要仔細探查。

核電站洩漏可以說是恐怖性災難,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核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將會影響數代人的健康。

不過正常的核電站是不需要擔心的,核電站確實存在著發生事故和災害的風險,但與其他工業相比,核電站發生事故的概率卻是最低的。

而生活在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因核電站工作所帶來的輻射每年平均為0.01毫希,處於安全範圍,因為人做一次胸透會受到0.3毫希的輻射,每天看兩個小時電視則每年會受到0.01毫希的輻射,

核電站產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廢料,都會根據其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和放射性水平的不同,被送往後處理廠進行嚴格處理,後處理廠對核廢料中的有用部分進行分離並回收利用,剩餘不能被回收的廢料則會經過固化處理後被深埋於地下,一段時間後,這些廢料中的放射性物質就會衰變成對人體無害的物質。

相關焦點

  • 北歐多國檢測到人造放射性物質水平升高,尚無法確定物質來源
    北歐多國檢測到多種人造放射性物質含量升高,國際原子能機構稱正在要求各國報告相關信息。當地時間6月23日,瑞典輻射安全局在其官網發布通告稱,檢測到非常低含量的人造放射性物質,包括銫-134、銫-137、鈷-60和釕-103。
  • 北歐多國檢測到未知核輻射,科學家:跟當年車諾比一樣
    瑞典輻射安全局在其官網發布通告稱,檢測到非常低含量的人造放射性物質,包括銫-134、銫-137、鈷-60和釕-103。該機構表示,尚無法確定物質來源,檢測到的水平也非常低,不會對人和環境造成危險。銫是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化學性質極為活潑,遇水發生爆炸。
  • 俄羅斯發生核洩漏?北約各國紛紛指責,俄:一切正常!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執行秘書拉希納·澤爾伯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建立在北歐瑞典的放射性物質傳感器已經在空氣環境中檢測到三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是Cs-134、Cs-137和Ru-103,它們通常與核裂變有關聯,應該是出現在核電站內部而非空氣之中。
  • 多國環境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否認與此有關,北歐多國紛紛行動
    憑藉清潔無汙染、綜合成本低等優勢,核能在全球發電領域有著廣泛應用,不過由於它的洩露隱患,許多國家都對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極為關注。最近,北歐多國就發生了疑似輕微洩漏事件,而俄羅斯在附近剛好有兩座核電站,對此荷蘭相關人士稱放射性同位素來源俄羅斯,但俄羅斯予以否認。在此背景下,北歐多國紛紛採取行動應對。
  • 歐洲北部空氣中驚現核輻射,俄羅斯核電站發生事故?
    愛沙尼亞、芬蘭、挪威和瑞典的核輻射部門在北歐檢測到低水平的輻射。雖然放射性同位素的來源尚未得到證實。監察機構在芬蘭部分地區、斯堪地那維亞南部和北極地區檢測到放射性核素銫-134、銫-137和釕-103水平升高。雖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被認為不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傷害,但放射性核素是核裂變的不穩定的人工副產品,這表明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突然增加可能是由於核電站的破壞造成的。
  •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近日北歐上空監測到的略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能與運行中或正在進行維護的核反應堆有關。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同時排除了放射源處理不當的可能性,該現象也不太可能與核燃料加工廠、乏燃料池或工業/醫學中的輻射利用有關。
  •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IAEA強調,根據目前已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在少數國家大氣中擴散的放射性物質究竟由什麼具體事件導致、來源於哪個地理位置,仍無法確定。該機構在7月2日發布的公告中重申,根據其技術評估,目前檢測到的顆粒物濃度非常低,不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
  • 北歐多國空氣中出現放射性元素!三個國家核電站有洩漏嫌疑!
    上周,北歐多國在空氣中監測到少量放射性同位素,推測其源頭可能是波羅的海附近某個地區。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源頭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但俄羅斯否認了這一說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28日報導,事件發生後,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核粒子的源頭可能來自俄羅斯西北部,或由於核電站燃料棒事故引起,而俄羅斯方面則迅速表態,否定了這一說法。塔斯社於27日援引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發言人的話稱,西北部地區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運行正常,周邊地區輻射水平符合標準範圍,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報導。
  • 北歐多國核輻射超標半月餘 誰幹的?
    據外媒報導,從本月上旬開始,北歐多國有關部門檢測到該地區的輻射水平出現了上升,然而迄今為止,導致這一異常狀況的「罪魁禍首」仍然未知。據BBC新聞6月28日報導,上周,芬蘭、挪威和瑞典三國的核安全機構表示,在空氣中監測到了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來源成謎
    據《觀察者網》報導,最近北歐多個國家突然在空氣監測站裡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記錄報告;報告顯示,這些的國家空氣中幾乎同時檢測出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而這些國家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推論後,直指源頭來自波羅的海附近的某個地區。
  • 北歐多國空氣相繼檢出核粒子,矛頭直指俄方
    北歐多國空氣中相繼檢測出核粒子,不少國家都將矛頭指向俄羅斯,而俄方表示本國的核電站運行正常,難道車諾比事故要重演?核的利弊二戰中美國的兩枚原子彈讓各國意識到核的重要性,而後經過研究和發展,發現核除了能成為擁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外,還可以用來發電。
  • 國際觀察:福島核電站還有多危險
    不過經記者了解,這既不意味著核洩漏狀況惡化導致放射性物質激增,也不是又有什麼隱瞞事實被揭露,核電站周圍的輻射監測值也沒有顯著變化,只能說東電通過機器人對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核殘渣的分布狀況有新的了解。  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核洩漏事故後,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全部堆芯熔化,即反應堆內壓力容器中的核燃料棒失去冷卻後,迅速升至極高溫度而熔毀,並從壓力容器底部洩漏到外面一層安全殼的底部。
  • 北歐放射性同位素超標:俄稱核電站正常,愛沙尼亞要查明來源
    愛沙尼亞、芬蘭、瑞典、挪威等國近日空氣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水平升高,有說法懷疑這些放射性同位素來自俄羅斯西部。俄羅斯核電公司對此回應稱,表示該國西北部的兩座核電站運行正常。據塔斯社27日報導,俄羅斯核電公司發言人表示,俄羅斯西北部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均運行正常,輻射水平也處於正常範圍內。發言人還說,沒有收到與放射性同位素洩漏有關的報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ERR)28日報導,愛沙尼亞、芬蘭、瑞典、挪威等國近日發現本國空氣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水平升高。
  • ...挪威和愛沙尼亞等國報告空氣中放射性同位素水平升高。 27日...
    【北歐多國空氣相繼檢出核粒子 俄方否認指控:本國核電站正常】近日芬蘭、挪威和愛沙尼亞等國報告空氣中放射性同位素水平升高。27日,路透社報導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輻射監測站於本月22日、23日測到放射性同位素銫-134(Cs-134)、銫-137(Cs-137)和釕-103(Ru-103)水平異常,但對人體沒有危害。隨後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於當地時間28日也報導稱,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在分析監測數據時也發現放射性同位素異常,但監測到的數量很少。
  • 核電站事故知識四問
    截至目前,受損福島第一核電站已有4個機組發生氫爆炸,個別機組反覆出現火情。那麼,核電站氫爆炸危險有多大?哪些放射性物質被洩漏?會不會威脅公眾健康?核電站發生事故時應該怎麼做?一、核電站氫爆炸危險有多大?新聞背景:據日本政府公布的消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2、3、4號機組均已發生爆炸,5、6號機組反應堆溫度15日一度小幅上升。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羅斯來源說」是否可靠?
    不可靠,具體如下分析:一、北歐多國空氣相繼檢出核粒子。首先,根據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導,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監測到數量非常少的放射性同位素異常,這點馬上就引起了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重視。加之出現放射性同位素異常不單單是愛沙尼亞,還有挪威、芬蘭等。
  • 放射性物質超標!福島核電站地下水檢測結果令人憂--上觀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本科研團隊稱,一項為期6年的研究檢測顯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含有超過自然標準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這是第一次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地下水中連續檢測出氚。  據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研團隊16日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發布了該項研究成果。
  • 放射性物質超標!福島核電站地下水檢測結果令人憂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本科研團隊稱,一項為期6年的研究檢測顯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含有超過自然標準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這是第一次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地下水中連續檢測出氚。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方否認指控:本國核電站正常
    (觀察者網訊)上周,北歐多國在空氣中監測到少量放射性同位素,推測其源頭可能是波羅的海附近某個地區。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源頭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但俄羅斯否認了這一說法。塔斯社於27日援引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發言人的話稱,西北部地區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運行正常,周邊地區輻射水平符合標準範圍,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報導。發言人還補充稱,6月份兩座核電站及周邊的輻射水平未曾發生過變化,輻射水平不會超過天然本底輻射。
  • 核電站安全, 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組圖)
    申嶽國: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共有6座沸水反應堆機組,地震發生後,反應堆機組冷卻系統供電中斷,水循環不能完成,核反應堆中的熱量帶不出去,熱量的聚集導致容器中更多的液態水變成蒸汽,容器內氣壓變大,對容器外殼形成威脅。為了降低容器內的氣壓,電站工作人員選擇把蒸汽排出核反應堆,但是高溫使得水蒸氣與鋯合金反應產生氫氣,與廠房裡的氧氣混合發生了爆炸,造成了放射性物質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