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生核洩漏?北約各國紛紛指責,俄:一切正常!

2021-02-08 谷火平觀察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執行秘書拉希納·澤爾伯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建立在北歐瑞典的放射性物質傳感器已經在空氣環境中檢測到三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是Cs-134、Cs-137和Ru-103,它們通常與核裂變有關聯,應該是出現在核電站內部而非空氣之中。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執行秘書發文警告,上圖黃色區域可能發生核洩漏)

雖然如今檢測的三种放射性同位素並沒有達到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水平,但是如今歐洲各國的民眾已經開始對此感到慌張,害怕核洩漏事件的發生給他們帶來威脅。

根據澤爾伯分享的一張地圖,上面標註出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可能來源區域,雖然至今瑞典輻射安全局未能確定來源,不過荷蘭公共健康及環境國家研究所在6月27日經過分析後指出,人造的輻射源頭位於俄羅斯西部,很有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的燃料模塊受損造成的。

據悉,放射性物質很有可能是東北風吹來的雲團攜帶的,但由於檢測次數有限,有關各方無法拿出實質性證據確定具體的放射性物質來源。

(瑞典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並未超過安全範圍上限)

如果根據這張地圖所指示的範圍,一共就3座核電站存疑,它們分別是芬蘭的洛維薩核電站、俄羅斯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摩爾曼斯克核電站,但芬蘭已經對外稱該國的核電站並沒有出現異常,和俄羅斯一直交惡的北約立刻判定是俄羅斯的核電站出現問題,表達了對俄羅斯核安全的擔憂之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8日援引俄羅斯國家核電運營商羅斯納戈原子公司發言人的消息,俄羅斯西北部的這兩座核電站均處在正常運營之中,也並沒有從空氣中檢測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由於芬蘭表示自家的核電站不存在問題,所以北約方面想當然地認為是俄羅斯發生了核洩漏)

這次瑞典檢測到空氣中有放射性同位素是6月17日的事情,但是早在6月2日到6月8日之間,挪威距離俄羅斯科拉半島很近的邊境處,數臺空氣檢測站就檢測到了微量的I-131,6月8日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特群島,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監測站也檢測到了空氣中微弱的同位素放射水平。經過互換數據後,北約內部已經猜測,大約在6月上旬俄羅斯的核電站就已經出現異常,並於6月17日發生小型核洩漏。

(按照瑞典等國的說法,6月上旬在俄羅斯邊境就多次檢測到放射性異常)

核安全一直是人類十分關注的話題,核電站作為人類如今最複雜的能源系統,無論擁有多少道安全保障,在多麼完善的系統的控制下都不敢說保證"永遠不會發生意外"。核電站內部永遠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可能它暫時並不會引發事故,但是在核電站漫長的生命周期中,這些微小的錯誤仍然會引發巨大的安全危機。

(即使核電站設計再為精密,仍然無法保證核事故永遠不發生)

瑞典輻射安全局呼籲各國政府對此問題保持公開透明,並建議民眾保持警惕,同時還舉了30多年前的"車諾比事件"的例子。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毀滅性的爆炸,有趣的是當時瑞典也檢測到了來自東南部的放射激增,還曾與蘇聯政府聯繫,是否發生了核事故,但是蘇聯也是否認了這一點。最後直到瑞典政府即將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警告書之前,蘇聯才承認了車諾比發生的事故,而真正的災難程度世人在5月末才得以知曉。

相關焦點

  • 俄北方艦隊司令:為防止與俄衝突,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
    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認為,北約與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他警告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導,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海軍中將亞歷山大·莫伊謝耶夫近日表示,俄羅斯同北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
  • 外媒: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形成對陣局面
    據俄羅斯連塔網3月11日報導,2月9日、13日、27日及3月5日,北約「颱風」式戰機起飛攔截了俄方偵察機。2月3日和6日,北約飛機攔截了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38反潛機。俄國防部多次表示,俄軍機的所有飛行均嚴格遵守國際中立水域上空使用規定,沒有侵犯他國國境。而且俄軍方指出,北約空軍過去一直在靠近俄邊境地區活動,近幾年明顯變得頻繁。
  • 北約多國放射性同位素檢查上升,專家懷疑俄羅斯測試核動力飛彈!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的執行秘書希納·澤爾伯也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表示懷疑俄羅斯的核電站發生了洩露,因為這三種同位素與核裂變過程密切相關。但是隨後俄羅斯對於核電站洩漏的說法給予了否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目前俄西北部的兩座核電站: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都在正常運行當中,並未在空氣中檢測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 俄「大兵壓境」令美歐不安 北約公布俄軍衛星圖片
    小圖為北約公布的俄軍在俄烏邊界駐兵衛星圖。【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我們每天都看衛星圖片,這絕對不是演習,是戰備。」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10日在布拉格公開反駁莫斯科的「軍演說」,稱俄在烏克蘭家門口陳兵4萬絕非常規之舉,必定另有所圖。同日,北約對外公開數十張衛星圖片,顯示俄軍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集結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大批先進戰機及特種部隊。
  • 外媒稱北歐國家「親北約」傾向明顯:波羅的海成北約「內海」
    然而,鑑於川普的所有不可預測性,俄羅斯總統普京仍表達了他以下的意願,即把川普的行為理解為國家元首與美國外交政策的傳統代表之間的內政衝突。文章稱,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即數量不少的國家(不僅僅在西方軍事聯盟內部),正不斷增強戰鬥力,推行一項反俄政策。北約和歐盟國家幾乎全面參與針對俄羅斯的擴充軍備、宣傳和誹謗行動。
  • 俄新版海洋學說強化大西洋戰力 溫和警告北約擴張
    俄羅斯將進一步發展部署在克裡米亞的黑海艦隊的基礎設施,加快重構並完成俄羅斯在黑海的戰略部署。羅戈津表示,為方便海軍自由出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極是俄羅斯海軍的優先方向,隨著北方航路的意義凸顯,俄羅斯有必要重建核動力破冰船艦隊。俄「生意人報FM」27日援引軍事專家的話說,俄羅斯南部邊境地區地緣政治空間發生了重大變化。
  • 時隔12年北約重啟軍事基地:便於美國追蹤俄潛艇
    俄羅斯艦船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出入北大西洋時,途經冰島、挪威和英國等國附近海域。美國退役海軍上校卡爾·舒斯特說,俄方增加海上軍事存在,適逢北約盟國在冰島減少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北約「咎由自取」。【「必要保障」】在俄羅斯看來,俄軍潛艇部隊純屬防禦性質,是國家安全的「必要保障」。
  • 俄羅斯發生重大武器洩密案!蘇35和蘇57機密或均遭洩,北約將在空中...
    俄羅斯軍事媒體(avia)7月7日和7月8日連續曝出重大消息,聲稱俄羅斯國營武器公司發生重大武器洩密事件,4代+蘇-35戰鬥機和第五代蘇-57戰鬥機的數據可能都遭到了洩露。令人擔心,一旦未來爆發空戰,北約或將徹底壓制俄羅斯空中力量!
  • 北約「找不著北」?70周年特別峰會互懟成常態 川普提前回國
    斯託爾滕貝格在講話開始時表示,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在峰會上回顧了過去70年的成績,同時展望未來。這次峰會再次證明,北約是歐洲與北美洲國家就安全戰略問題進行常態化討論、決策與行動的唯一機構。對於會議的具體議題,斯託爾滕貝格表示,各國領導人就俄羅斯的威脅與軍備控制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俄羅斯專家提出方案:日本人懵了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發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政府向外界宣布,坐落在福島的核電站發生了洩漏。日本人的這個消息一下子讓全世界都沸騰了,因為隨著空氣的流動,洋流可能將日本這場核汙染帶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 中國的探月工程,竟然被北約視作「太空威脅」
    北京時間12月2日,中國探月工程在月球表面風暴海地區著陸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對月球土壤鑽探、取樣和封裝的三大步驟,下一步嫦娥五號將把這些月球巖石和塵土,帶回地球做進一步的分析,如果一切順利,嫦娥五號將會帶回2千克重的月壤樣本。
  • 外媒:俄北極圈內發生漏油事故 大面積河水被染紅
    報導稱,漏油事件當地時間5月29日發生在俄羅斯城市諾裡爾斯克,在諾裡爾斯克鎳業公司下屬諾裡爾斯克-泰梅爾能源公司經營的一個發電廠。這座小城位於俄羅斯最北部的北極圈內。該公司在其網站上說,已宣布緊急情況。在緊急情況部部長葉夫根尼·濟尼切夫建議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同意因漏油事件啟動聯邦級別應急機制。綠色和平組織已稱,此次漏油事件是北極地區首次發生如此大規模事故。
  •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發生液態溴洩漏事故
    俄羅斯烏拉爾地區車里雅賓斯克市1日發生液態溴洩漏事故,致近百人身體出現不適,不過並未造成人員死亡。
  • 戰略焦慮致「安全困境」 俄與西方仍問題纏身?
    新華社發  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系統已安在俄羅斯門口,北約東擴的步伐不止;俄羅斯也相應調整其軍力部署,美俄戰機、軍艦頻頻出現「危險動作」;同時,俄歐在制裁與反制裁中繼續角力。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俄與西方是否仍將問題纏身?
  • 多國環境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否認與此有關,北歐多國紛紛行動
    最近,北歐多國就發生了疑似輕微洩漏事件,而俄羅斯在附近剛好有兩座核電站,對此荷蘭相關人士稱放射性同位素來源俄羅斯,但俄羅斯予以否認。在此背景下,北歐多國紛紛採取行動應對。據英媒報導,對於放射性同位素的來源,荷蘭公共衛生機構認為可能來自俄羅斯西北部,或是核電站燃料的損壞引起。基於此,俄羅斯方面立馬做出了否認回應。據俄媒的報導,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發言人表示,俄西北部地區的兩座核電站處於正常運行狀態,周邊地方輻射水平在合理範圍,在6月份也未曾發生過變化,目前沒有接到洩露事故的報告。
  • 普京批准俄羅斯新版海洋學說 強調與中印合作
    新版海洋學說指出,俄羅斯同亞洲的重要夥伴,不僅同中國,而且同印度,都保持著高水平的海上合作。不久前公布了在該方向行動的新步驟。年底前俄印兩國軍方將在印度洋舉行「Indra Navy-2015」聯合軍演。本月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印度共和國東部海軍司令部代表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討論了舉行聯合軍演的組織、安排、期限和地區等主要問題。 俄中兩國海軍合作的日程安排同樣緊張。
  • 美國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使用違禁武器,俄霸氣回懟:你沒資格
    近期,美國一直在指責俄軍在敘利亞使用了「違禁武器」集束炸彈,而俄羅斯則回應稱「美國沒資格說這種話,先把自家的貧鈾彈銷毀了再說...」。根據俄美鬥嘴的情況看,美國認為集束炸彈應該是違禁武器,而俄羅斯卻認為美軍使用的貧鈾彈才算是違禁武器,那這兩個大國到底誰才說的對呢?
  • 分裂的北約峰會:德法支持建歐洲軍 俄趁機打楔子
    在王曉偉看來,北約的29個國家當中大部分都屬於歐洲國家,其中德法一直秉持「歐洲人的事兒,歐洲人自己說了算」,在美國戰略收縮的背景下,德法都支持建立「歐洲軍」,讓美軍充當歐洲「保護傘」的作用逐漸淡化,甚至慢慢被邊緣化。俄找機會在北約「打楔子」商討俄羅斯問題是本次北約峰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 德國稱俄反對派人士昏迷是被下毒,要求俄澄清
    據美聯社報導,德國政府2日稱,對從俄羅斯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利內身上採集的樣本進行的檢測顯示,其體內存在蘇聯時期研製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納瓦利內被認為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最激烈的批評者之一。塞伯特稱,德國政府將把檢測結果告知歐盟和北約的合作夥伴,並將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反應與夥伴們進行磋商。德國總理默克爾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德國外交部當天下午已召見俄駐德大使通報此事。默克爾稱,她敦促俄羅斯政府澄清事件經過。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沒有收到柏林方面關於納瓦利內是「諾維喬克」中毒的結論。
  • 普京通過武裝入駐克裡米亞,將其「收回」俄羅斯版圖,究竟值不值
    一直想要收回克裡米亞的俄羅斯,馬上派出了黑海艦隊藉口以"維護和平",進駐克裡米亞的重要城市。北約以及西方的領導人,指責普京這是公然的"吞併",而普京則不滿意這個標籤,他認為這是"收復"。烏克蘭當局迫於壓力,承認了克裡米亞獨立共和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