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執行秘書拉希納·澤爾伯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建立在北歐瑞典的放射性物質傳感器已經在空氣環境中檢測到三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是Cs-134、Cs-137和Ru-103,它們通常與核裂變有關聯,應該是出現在核電站內部而非空氣之中。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執行秘書發文警告,上圖黃色區域可能發生核洩漏)
雖然如今檢測的三种放射性同位素並沒有達到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水平,但是如今歐洲各國的民眾已經開始對此感到慌張,害怕核洩漏事件的發生給他們帶來威脅。
根據澤爾伯分享的一張地圖,上面標註出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可能來源區域,雖然至今瑞典輻射安全局未能確定來源,不過荷蘭公共健康及環境國家研究所在6月27日經過分析後指出,人造的輻射源頭位於俄羅斯西部,很有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的燃料模塊受損造成的。
據悉,放射性物質很有可能是東北風吹來的雲團攜帶的,但由於檢測次數有限,有關各方無法拿出實質性證據確定具體的放射性物質來源。
(瑞典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並未超過安全範圍上限)
如果根據這張地圖所指示的範圍,一共就3座核電站存疑,它們分別是芬蘭的洛維薩核電站、俄羅斯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摩爾曼斯克核電站,但芬蘭已經對外稱該國的核電站並沒有出現異常,和俄羅斯一直交惡的北約立刻判定是俄羅斯的核電站出現問題,表達了對俄羅斯核安全的擔憂之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8日援引俄羅斯國家核電運營商羅斯納戈原子公司發言人的消息,俄羅斯西北部的這兩座核電站均處在正常運營之中,也並沒有從空氣中檢測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
(由於芬蘭表示自家的核電站不存在問題,所以北約方面想當然地認為是俄羅斯發生了核洩漏)
這次瑞典檢測到空氣中有放射性同位素是6月17日的事情,但是早在6月2日到6月8日之間,挪威距離俄羅斯科拉半島很近的邊境處,數臺空氣檢測站就檢測到了微量的I-131,6月8日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特群島,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監測站也檢測到了空氣中微弱的同位素放射水平。經過互換數據後,北約內部已經猜測,大約在6月上旬俄羅斯的核電站就已經出現異常,並於6月17日發生小型核洩漏。
(按照瑞典等國的說法,6月上旬在俄羅斯邊境就多次檢測到放射性異常)
核安全一直是人類十分關注的話題,核電站作為人類如今最複雜的能源系統,無論擁有多少道安全保障,在多麼完善的系統的控制下都不敢說保證"永遠不會發生意外"。核電站內部永遠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可能它暫時並不會引發事故,但是在核電站漫長的生命周期中,這些微小的錯誤仍然會引發巨大的安全危機。
(即使核電站設計再為精密,仍然無法保證核事故永遠不發生)
瑞典輻射安全局呼籲各國政府對此問題保持公開透明,並建議民眾保持警惕,同時還舉了30多年前的"車諾比事件"的例子。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毀滅性的爆炸,有趣的是當時瑞典也檢測到了來自東南部的放射激增,還曾與蘇聯政府聯繫,是否發生了核事故,但是蘇聯也是否認了這一點。最後直到瑞典政府即將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警告書之前,蘇聯才承認了車諾比發生的事故,而真正的災難程度世人在5月末才得以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