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多國空氣中出現放射性元素!三個國家核電站有洩漏嫌疑!

2020-12-08 國際能源網

上周,北歐多國在空氣中監測到少量放射性同位素,推測其源頭可能是波羅的海附近某個地區。

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源頭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但俄羅斯否認了這一說法。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28日報導,事件發生後,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核粒子的源頭可能來自俄羅斯西北部,或由於核電站燃料棒事故引起,而俄羅斯方面則迅速表態,否定了這一說法。

塔斯社於27日援引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發言人的話稱,西北部地區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運行正常,周邊地區輻射水平符合標準範圍,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報導。

發言人還補充稱,6月份兩座核電站及周邊的輻射水平未曾發生過變化,輻射水平不會超過天然本底輻射。

塔斯社報導截圖

列寧格勒-II核電站,來源: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

27日,路透社報導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輻射監測站於本月22日、23日測到放射性同位素銫-134(Cs-134)、銫-137(Cs-137)和釕-103(Ru-103)水平異常,但對人體沒有危害。

隨後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於當地時間28日也報導稱,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在分析監測數據時也發現放射性同位素異常,但監測到的數量很少。

芬蘭、挪威的監測設施也都報告稱發現少量核粒子。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負責人拉西納·澤爾博(Lassina Zerbo)在其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地圖,用橙色表示出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來源的範圍,範圍涵蓋俄羅斯西北部、芬蘭和瑞典南部,及波羅的海地區。

澤爾博表示,此次監測到的核粒子與核裂變有關。

他在回復網友詢問時還提到,他們組織認為這可能來自民用來源,但他們並不具有調查確切發生源頭的權限。

澤爾博推特截圖

在查詢相關資料後發現,除俄羅斯兩座核電站外,芬蘭和瑞典各自有兩座核電站也位於該橙色範圍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範圍內還有兩座廢棄的瑞典核電站,其中阿格斯塔核電站(Ågesta)預定於今年進行拆除工作,另一座巴舍拜克核電站(Barsebäck)的拆除工作也在進行中。

目前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已獲悉相關信息,正在與成員國進行溝通獲取更多信息,以確定事件的詳細原因。

(來源:核電那些事)

相關焦點

  • 北歐多國空氣相繼檢出核粒子,矛頭直指俄方
    北歐多國空氣中相繼檢測出核粒子,不少國家都將矛頭指向俄羅斯,而俄方表示本國的核電站運行正常,難道車諾比事故要重演?核的利弊二戰中美國的兩枚原子彈讓各國意識到核的重要性,而後經過研究和發展,發現核除了能成為擁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外,還可以用來發電。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羅斯來源說」是否可靠?
    不可靠,具體如下分析:一、北歐多國空氣相繼檢出核粒子。首先,根據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導,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監測到數量非常少的放射性同位素異常,這點馬上就引起了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重視。加之出現放射性同位素異常不單單是愛沙尼亞,還有挪威、芬蘭等。
  • 北歐多國檢測到人造放射性物質水平升高,會是核電站洩漏嗎?
    隨後,挪威、芬蘭、愛沙尼亞的相關機構也報告了這一情況,其中挪威的機構還發現了碘-131,碘-131等人工放射性元素也與此相似,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國內多個省份都曾檢測出碘-131、銫-137和銫-134。 早在2017年,歐洲多國也監測到放射性元素,至今原因不明。
  • 多國環境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否認與此有關,北歐多國紛紛行動
    憑藉清潔無汙染、綜合成本低等優勢,核能在全球發電領域有著廣泛應用,不過由於它的洩露隱患,許多國家都對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極為關注。最近,北歐多國就發生了疑似輕微洩漏事件,而俄羅斯在附近剛好有兩座核電站,對此荷蘭相關人士稱放射性同位素來源俄羅斯,但俄羅斯予以否認。在此背景下,北歐多國紛紛採取行動應對。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來源成謎
    據《觀察者網》報導,最近北歐多個國家突然在空氣監測站裡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記錄報告;報告顯示,這些的國家空氣中幾乎同時檢測出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而這些國家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推論後,直指源頭來自波羅的海附近的某個地區。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出放射性同位素,俄方否認指控:本國核電站正常
    (觀察者網訊)上周,北歐多國在空氣中監測到少量放射性同位素,推測其源頭可能是波羅的海附近某個地區。一名荷蘭官員聲稱源頭可能是俄羅斯核電站,但俄羅斯否認了這一說法。塔斯社於27日援引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發言人的話稱,西北部地區的列寧格勒核電站和科拉核電站運行正常,周邊地區輻射水平符合標準範圍,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報導。發言人還補充稱,6月份兩座核電站及周邊的輻射水平未曾發生過變化,輻射水平不會超過天然本底輻射。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測出核粒子,美俄目前均保持沉默
    據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報導稱,當地時間6月28日,愛沙尼亞國家環境保護局公開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表示,該國環保局下屬的哈庫輻射監測站在空氣中檢測到了非常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而這些同位素包括(銫-134、銫-137、鈷-60、釕-103)。
  • 北歐多國檢測到人造放射性物質水平升高,尚無法確定物質來源
    北歐多國檢測到多種人造放射性物質含量升高,國際原子能機構稱正在要求各國報告相關信息。當地時間6月23日,瑞典輻射安全局在其官網發布通告稱,檢測到非常低含量的人造放射性物質,包括銫-134、銫-137、鈷-60和釕-103。
  • 歐洲多個國家檢測到空氣中存在核粒子,車諾比事件前也測到過
    ↑日本福島核電站然而近日央視等媒體報導,歐洲多國在空氣中測到核粒子,當地時間6月28日,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ERR)就報導稱,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在空氣中檢測到的核粒子,其哈庫輻射監測站就檢測到了空氣中游離態的銫
  • 北歐多國檢測到未知核輻射,科學家:跟當年車諾比一樣
    隨後,挪威、芬蘭、愛沙尼亞的相關機構也報告了這一情況,其中挪威的機構還發現了碘-131,碘-131等人工放射性元素也與此相似,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國內多個省份都曾檢測出碘-131、銫-137和銫-134。早在2017年,歐洲多國也監測到放射性元素,至今原因不明。而此次,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認為這可能來自民用來源,也就是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熱量的原子鏈式反應。
  • 歐洲北部空氣中驚現核輻射,俄羅斯核電站發生事故?
    愛沙尼亞、芬蘭、挪威和瑞典的核輻射部門在北歐檢測到低水平的輻射。雖然放射性同位素的來源尚未得到證實。監察機構在芬蘭部分地區、斯堪地那維亞南部和北極地區檢測到放射性核素銫-134、銫-137和釕-103水平升高。雖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被認為不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傷害,但放射性核素是核裂變的不穩定的人工副產品,這表明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突然增加可能是由於核電站的破壞造成的。
  • 科普:放射性元素鈽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  日本當局29日表示,從出現核洩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中首次檢測出放射性鈽,這表明「事故的嚴重性」。日本當局此前已在事故核電站區域內土壤和附近海水中檢測出放射性碘和銫,那為何這次檢測出鈽就表明了「事故的嚴重性」?鈽是一種具放射性的超鈾元素。幾位美國科學家在1940年首次發現這一元素。它目前被應用於核武器和核反應堆。
  • 北歐多國核輻射超標半月餘 誰幹的?
    據外媒報導,從本月上旬開始,北歐多國有關部門檢測到該地區的輻射水平出現了上升,然而迄今為止,導致這一異常狀況的「罪魁禍首」仍然未知。據BBC新聞6月28日報導,上周,芬蘭、挪威和瑞典三國的核安全機構表示,在空氣中監測到了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
  • 兩個核電站周圍居民生活都很安全
    □通訊員 江歆本報記者 黃淼君早報訊 今年3月中旬,日本地震後發生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讓許多人一下子關心起核電站的安全性。那麼,核電站周圍的居民生活是否安全呢?核電站周圍的放射性到底有多強呢?自來水中這兩者的測定值秦山核電站周圍分別為2.52mBq/L和1.82mBq/L,杭州對照點自來水測定值分別為2.90mBq/L和1.23mBq/L。所有監測點的數據,均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規定的10mBq/L的標準。三門核電站周圍也設立了7個監測點,這兩种放射性元素的測定值也遠低於世衛組織的標準限制。
  • 福島核電站或再爆炸 核洩漏影響有多大?
    日本官方表示,初步確定女川核電站三個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並沒有故障,輻射水平超標可能是因為附近「福島核電廠的洩漏物質飄散到當地」。但日本官方也表示,將會進一步調查輻射水平超標的確切原因。日本官方已知會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女川核電站進入緊急狀態;原子能機構13日發布聲明說,日本當局已知會該機構,女川核電站進入「初級或最低層級的緊急狀態」。
  • 【果殼地震特輯】核電站輻射要人命?
    原文中的數值是每小時1015μSv,也就是「1015微希」,記者將這個值放大了整整1000倍。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日本內閣官防長官在新聞發布會上提供的數據,該數據在僅僅半個小時後就降低到了70.5 μSv。核電站事故,有那麼可怕嗎?
  • 俄羅斯發生核洩漏?北約各國紛紛指責,俄:一切正常!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執行秘書拉希納·澤爾伯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建立在北歐瑞典的放射性物質傳感器已經在空氣環境中檢測到三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是Cs-134、Cs-137和Ru-103,它們通常與核裂變有關聯,應該是出現在核電站內部而非空氣之中。
  • 專家:日本檢測出更多种放射性元素不表明危機升級
    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檢測結果是陸陸續續公布,但大部分放射性元素可能都是在事故早期,伴隨氫氣爆炸和正常的排氣減壓釋放到環境中的。    陳曉秋說,事故最初,除放射性碘和銫之外,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環境中其他洩漏放射性元素「本來也有,但量相對低。還需要後期進一步分析,比如化學分析等,才能確定」,這使得鍶、鈽等檢測消息公布滯後。
  • 南非Koeberg核電站再現故障,有無核洩漏風險?
    據央視網報導,當地時間3月10日,距離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30公裡的Koeberg核電站突發故障,導致南非部分地區出現斷電現象(4級限電)。 經初步調查,發電量930兆瓦的Koeberg 1號機組核反應堆,由於冷卻水循環泵出現問題而跳閘,因此導致該核電站出現問題。據悉,該循環水泵被用於抽出用來核電站冷卻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