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2020-07-11 賽先生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一個電子遍歷宇宙,幾張神圖巧算場論。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圖20-1:費曼圖


撰文 | 張天蓉

責編 | 寧 茜 呂浩然


大戰後有關量子場論的3次重要會議,都是由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主持的,這3場會議主要討論量子電動力學。


在公眾眼裡,奧本海默以在1942年到1945年期間領導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著稱,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做出多項接近諾貝爾獎級別成果的著名物理學家,他在性情和人格方面頗具特色與魅力。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奧本海默,圖片來源:Wikipedia

奧本海默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德國移民,從事紡織品進口生意;母親是一名畫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曼哈頓計劃被公諸於世,奧本海默也在全美國成為了科學的代言人。1947年他出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院長,之後他雲集了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尖端人才。理論物理方面,包括幾位在當時還非常年輕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以及後來的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1923 -2020)等。受奧本海默邀請到高等研究院做研究的,還有筆者在奧斯丁大學讀博時的導師塞西爾·莫雷特(Cecile Morette,1922-2017),以及她後來的丈夫布賴斯·德威特(Bryce DeWitt,1951–2004)。可以想像,當年奧本海默邀請的女學者不會太多,塞西爾是其中一個,這使筆者引以為傲。


奧本海默主持的第一次場論會議,是上一節介紹的1947年謝爾特島會議,第二次是波科諾會議。


波科諾(Pocono)會議


這是1948年4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波科諾山的一個莊園度假酒店舉行的會議,有28位精英物理學家參加,對比謝爾特島會議,有增有減,增加的比較重要的人物是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和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 -1984),其餘人中,無與倫比的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和天才的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1918-1994)仍然在場,應該是這次會議的主角。


歷史地看,此次會議見證了一個量子物理領域開創性的時刻——著名的「費曼圖」(Feynman Diagram)首次公開亮相。但實際上,當時的費曼遠不如施溫格風光,費曼圖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


那天,從哈佛來的施溫格堪稱年輕的英雄,會上表現引人入勝:他用幾乎一整天的時間詳細解釋了他的正則量子場論及重整化數學方法。儘管不是人人都喜歡繁瑣的數學計算,但那是與會的大多數物理學家們熟悉的拿手好戲。不僅如此,施溫格高超的數學技巧和雄辯的口才也讓在場人士心服口服。


等到費曼的演講真正開始時,就人們的心理狀態而言:一天已經結束了!所以,費曼的演講顯得匆匆忙忙。他畫圖解釋QED(量子電動力學)的一個簡單實例,卻經常被打擾:玻爾以為它們違反了泡利的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起身走近黑板,發表了有關泡利原理的長篇演講;狄拉克則反覆提出他所謂的歸一化問題,即根據費曼系統計算出的概率是否加起來等於1。總之,聽眾中似乎沒有人弄懂了這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線條圖。


雖然這次會議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大家就認識到了費曼圖的優越性,但當時費曼會上的演講的確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即使是費曼在康奈爾的好朋友貝特(Hans Bethe,1906-2005),也不明白費曼的演講。


在費曼那些奇怪的圖形中,甚至包括在時間上往回走的電子路線。費曼在1964年他的諾貝爾演說中也提到這個貌似「瘋狂」的想法,說是從他的老師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 -2008)那兒「偷來」的。


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費曼、施溫格以及日本的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1906-1979)三人。三人中除了費曼外,其餘兩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大同小異,實際上可說是前輩物理學家們思路的延續。而費曼的想法獨一無二、別具一格,對其稍加探索,可以給後人做學問以啟迪。


單電子宇宙


1940年秋的一天,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宿舍裡,接到他的博士導師約翰·惠勒打來的電話:

惠勒:「費曼,我知道為什麼所有的電子都有相同的電荷和相同的質量。」

費曼:「為什麼?」

惠勒:「原因是它們都是同一個電子!」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圖20-2:單電子宇宙

惠勒半玩笑半認真地解釋了他的想法:宇宙中所有的電子可能是唯一一個電子的世界線在整個宇宙裡複雜循環所形成的。因此,我們看到的電子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它們實際上就是一個電子。如果我們截取整個宇宙的任一時刻,一半電子的世界線會在時間中向未來行進,另一半會在時間中向過去行進。惠勒說,在時間上往回運動,即由將來返回到過去,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時間上向前的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


費曼被惠勒瘋狂的想法震驚,提出一個顯然的疑問:「如果那樣的話,電子和正電子的數目應該一樣多啊。但我們實際觀測到的電子應該要遠遠多於正電子不是嗎?在理論上也是這麼認為的。」對此,惠勒推測說:「可能有未被觀測到的正電子隱藏在質子中。」


如今,已經沒有必要評論這個無法想像的單電子宇宙圖景正確與否,但它具有哲學意義的思維方法啟發了費曼,特別是將反粒子看作時間上「逆行」的正粒子這個圖像,深深地印在了費曼的腦海中。費曼在1949年發表的《正電子理論》論文中正式提出「正電子是電子在時間中逆行」的說法。後來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1921-2015)把這個想法擴展到正反物質對的產生與湮滅,認為真空中不斷發生的正反物質對的創生與湮滅,實際上是粒子在時間這一維度上運動方向的改變。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圖20-3:從單電子世界到費曼圖

量子力學中,電子是沒有「軌道」概念的,但是為了理解惠勒與費曼討論的「單電子」圖景,不妨假想一個電子在時空中的運動軌跡,是如圖20-3(左圖)所示的紅色折線。當折線上的箭頭所指是時間正方向時的線段就代表電子,反之則代表正電子。我們再進一步想下去:電子為什麼會突然轉回頭變成正電子了呢?一定是與某種東西相互作用了,這樣才能滿足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如果將考慮的範圍限制在QED中的話,那就沒有別的東西,只有與光子作用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說,QED中電子、正電子與光子,可以用圖20-3(右圖)中的右上角的符號來表示,紅色為電子、深藍色為光子、藍綠色為正電子;而右下方三者於中心頂點交匯的「圖」,則表示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也算是一個最簡單的費曼圖。


必須注意,費曼圖描述的並不是電子、正電子運動的嚴格幾何軌跡,可以看作一種「拓撲」結構。例如,圖20-3(右下圖)是正負電子對湮滅而產生光子的過程。總之,費曼的圖像能幫助我們對場論中的相互作用進行直觀的形象思維。更重要的是,費曼圖簡化了場論中的計算。在圖20-3以及之後的圖中,我們都用垂直向上表示時間增加,水平方向代表空間。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場論


費曼一直想把中學時代震驚他心靈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應用於解決量子力學問題。回顧物理學的歷史,無論是牛頓力學,還是電磁理論,都可以有多種等效的表達方式,其中也包括了用作用量的方式來描述物理規律。量子力學也是這樣,薛丁格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和海森堡的矩陣力學(matrix mechanics)是等效的。因此,費曼在潛意識中相信他將作用量原理用於量子問題的想法是能夠成功的。然而,他卻一直苦於找不到量子力學中作用量的正確表達式,直到一位歐洲學者介紹他看了狄拉克的文章,才幫助費曼將最小作用量原理成功地用於量子而發明了路徑積分(path integral)。


量子力學路徑積分描述方法的優越性,在於它能很方便地向經典物理過渡。在經典物理中,如果用最小作用量原理描述粒子從時空點A到時空點B的運動,是沿著A到B的單一軌道積分,如圖20-4a;而在量子力學中,是沿著粒子能從A走到B的每一條可能的路徑,即每一種可能的「歷史路徑」進行積分,如圖20-4b。量子力學中電子從A到B的總概率幅等於所有路徑的概率幅相加。如果使用微擾論作近似計算的話,可以僅僅考慮經典路徑及其周圍的路徑,忽略其它的。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經典與量子的關係。


對量子場論而言,應該說,是沿著系統的所有「狀態路徑」求積分。這裡的「狀態路徑」,就是一個一個的費曼圖。如何理解這點?請看圖20-4c。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圖20-4:最小作用量原理(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場論)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單個粒子從A點到B點的概率;量子場論描述的是(多粒子)系統從輸入狀態A到輸出狀態B轉換的概率。例如,考慮兩個電子散射的問題。如果把電子當作經典粒子,兩個電子在庫侖力的作用下互相排斥而散射,如圖20-4c中左上圖。20-4c的右上圖是從量子場論的角度看待這個散射問題:輸入態A到輸出態B,兩個電子到兩個電子,有無限多種轉換方式。因此,在圖中我們將其中間過程用一團未知的雲霧來表示。


費曼圖是解釋這團雲霧的一種方法。費曼根據電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程度來分解這團雲霧,如圖20-4c下圖所示:首先考慮兩個電子散射的最簡單情況(等號後的第一圖),其中一個電子將發射一個虛擬光子,該光子將被另一個電子吸收。這個費曼圖描述的是兩個頂點的情況,圖中頂點數的多少決定了該費曼圖對散射截面(總概率幅)的貢獻,頂點數越多貢獻就越小(成指數減小)。


QED中只考慮電子場和光子場,兩種場之間的所有相互作用,可以用與圖20-3右下方所示的、轉動不同的角度而得到的類似的6種頂點圖來描述。不同數目的各種頂點圖之組合,可以構成無窮多種費曼圖。例如對上述的兩個電子散射而言,實際情況中,電子可以以多種方式散射,以多種複雜的方式交換光子:電子之間可以不止一次地交換光子;電子在飛行中還可能分解成虛擬的電子-正電子對,進而湮滅以形成新的光子;費曼圖中還可以包括各種各樣的圈圖等等。


費曼圖對總概率幅的貢獻隨著圖的複雜程度的增加而減小。也就是說,最簡單的圖貢獻越大。所以,往往考慮少量幾個頂點少的低階圖,便能夠得到不錯的結果。這個原則使得根據簡單的幾個費曼圖進行計算,便能成為現實(實驗)的良好近似。


費曼和費曼規則


當然,費曼圖是物理界的珍貴資產,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看起來簡單、直觀又有趣,而是因為通過它們,能夠跟蹤一個相當複雜的積分方程的所有元素。它們不僅能幫助我們通過想像來研究無法看到的世界,實際上還是一個強大的計算工具。為了達到計算的目的,費曼圖有一系列簡單的規則,來對應和跟蹤積分中的所有數學術語,它叫做費曼規則。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圖20-5:費曼規則

費曼將簡單的數學公式對應到每個圖,代表圖中過程發生的可能性。利用圖20-5右表中圖元素與算符的對應關係,不難將圖20-5左下方的費曼圖,對應於左上方的數學公式。按照類似的對應方法,再複雜的圖也都可以寫出對應的數學公式,然後再進行積分運算,便能得出相應的概率幅。


綜上,從最初的思維方式,到隨後與經典力學的對比、進化,再到數學層面的計算規則,費曼圖的優越性與意義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 量子群英傳
    歷史地看,此次會議見證了一個量子物理領域開創性的時刻——著名的「費曼圖」(Feynman Diagram)首次公開亮相。但實際上,當時的費曼遠不如施溫格風光,費曼圖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那天,從哈佛來的施溫格堪稱年輕的英雄,會上表現引人入勝:他用幾乎一整天的時間詳細解釋了他的正則量子場論及重整化數學方法。
  • 特立獨行的「青蛙」戴森 | 量子群英傳
    圖21-1:QED創建者撰文 | 張天蓉責編 | 寧 茜 呂浩然上一篇《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中提到的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 -2008)和本篇主角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1923 -2020)都沒有得諾貝爾獎,但卻是理論物理界的大師級人物。惠勒是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的老師,戴森為量子電動力學(QED)作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貢獻。
  • 你知道物理學家也有「天書」嗎?就各種頂點和連線的那種
    單電子宇宙1940年秋的一天,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宿舍裡,接到他的博士導師約翰·惠勒打來的電話:惠勒:「費曼,我知道為什麼所有的電子都有相同的電荷和相同的質量。」費曼:「為什麼?」費曼被惠勒瘋狂的想法震驚,提出一個顯然的疑問:「如果那樣的話,電子和正電子的數目應該一樣多啊。但我們實際觀測到的電子應該要遠遠多於正電子不是嗎?在理論上也是這麼認為的。」對此,惠勒推測說:「可能有未被觀測到的正電子隱藏在質子中。」
  • 費曼圖說明了什麼?為何說費曼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在整個物理學界,都公認理察·費曼是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可能很多人對史蒂芬·霍金聽說得比較多,但同時他們卻並不清楚理察·費曼對物理學的貢獻。說起理察·費曼,他對物理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的費曼圖。那麼費曼圖到底是什麼呢?
  • 費曼關於「量子電動力學」的論文真的讓人大開眼界
    量子電動力學(QED)是理察·費曼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他在自己的著作《QED:光與物質的奇怪理論》中解釋了這一令人大開眼界的理論。這本書從日常生活中光的行為的例子開始,介紹物理學家可能會觀察到的光的行為。書的結尾解釋了費曼最著名的——費曼圖。光子是粒子還是波,多年來一直是困擾物理學家。
  • 數學家聯手物理學家,解密費曼圖中的神秘「周期」
    這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科學實驗之一,但是當試圖理解量子碎片時,物理學家會使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名為「費曼圖」,它看起來就像小孩子的塗鴉。 費曼圖是由理察·費曼在20世紀40年代發明的。在費曼圖中,各種各樣的線代表基本粒子,它們在頂點(表示碰撞)處會聚,然後從那裡發散而出,表示碰撞中出現的碎片。這些線要麼散開或者再次會聚。
  • 費曼圖是如何徹底改變物理學的
    1967年(費曼所做的兩年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項目的科學領導人漢斯貝特(Hans Bethe)引用他的門徒的觀點:「有兩種類型的天才。普通的天才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情,但只要你努力工作,他們就會留給你相信你可以做同樣事情的空間。然後有魔術師,你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費曼是個魔術師。
  • 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連事物的成因都不明白,能說懂嗎?而量子就是這麼一群,我們還無法確定具體成因的事物,這就是費曼的原意。首先,沒人懂量子。雖然1900年普朗克就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即一份一份傳遞的能量。但這樣的描述僅僅是給量子的概念開了個頭。
  • 為什麼科學家費曼會說,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懂得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研究的微觀世界和我們熟知的宏觀世界完全不同,不確定性原理和不連續性是量子世界的主流,也正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微觀粒子的準確動量數據,只能用概率雲的方法去大概預測它。
  • 費曼圖帶來物理革命:真空不「空」
    Olena Shmahalo/Quanta Magazine你可以用費曼圖來理解電子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想像兩個電子在空間中運動並隨時間演化,這個過程中交換了一個光子,也就是圖中標記為「虛量子」。這是最簡單的可能性。電子之間也可能交換兩個或更多光子,這些過程也有類似的費曼圖,它們對結果的貢獻在於修正了經典的庫侖定律。畫一條自由伸展的曲線則表示電子輻射出一個光子。
  • 費曼: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魔術師
    他的博士生導師約翰·惠勒曾回憶說:「費曼擁有著巨大的活力。他對各種問題都充滿了興趣。」 然而,費曼的好奇心並不止步於知道某個問題的解決放方法。惠勒說: 「如果你說你已經有了某個問題的答案,他絕不會允許你將答案告訴他。他非得自己冥思苦想來找出答案才行。這是他在全新領域中保持前進的方式。」
  • 費曼教你如何成為全民明星
    在介紹費曼計算光的概率方法後,這本書解釋了費曼最賴以出名的東西——費曼圖。QED代表量子電動力學,但我有另一個猜想,我會在這個故事的結尾告訴你們這個猜想是什麼。光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
  • 費曼成「P圖大師」,多張作品超逗,你這麼皮你爸吳鎮宇知道嗎?
    費曼成「P圖大師」,多張作品超逗,你這麼皮你爸吳鎮宇知道嗎?費曼今天與網友玩了起來,來了個在線P圖。起因是費曼P了一張他老爸吳鎮宇的照片,可能是覺得不過癮,也可能是閒得無聊,於是說要給大家在線P照片。大家非常捧場,紛紛把自己的照片、網上的搞怪圖片發上去,讓費曼給他們P。於是,不多會兒,費曼就P好了,完成的圖片一放上去,立馬逗笑了一票網友。這簡直是「靈魂派」P圖大師嘛!比吳鎮宇帥的就P上自己的頭像,邊緣很粗糙?那才不管呢!領會精神就好。
  • 【悅讀】別鬧了,費曼先生
    領了諾貝爾獎之後,同事維斯可夫和他打賭十元費曼先生會坐上某一領導位置,但費曼先生在一九七六年拿到那十元。事實上,費曼先生幾乎從不參與加州理工學院內,如:經費、升等、設備等任何行政工作。別人可能看他自私。但對他,這是他保衛自己創造自由的方式。他甚至連續五年努力辭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榮譽位置,因為選舉其它院士的責任頗困擾他。
  • 費曼在線p圖,圖片搞怪,看到了他有趣的靈魂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催催綜合啊,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費曼在線p圖,圖片搞怪,看到了他有趣的靈魂,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幾年前熱播的爸爸去哪這檔親子類節目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而且大家對這檔節目的評價也好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費曼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圖1: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
  • 理察·費曼:大學生最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緊隨其後
    1965年,因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研究工作,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近日,《永遠的費曼(走近費曼叢書合集)》中文版出版,囊括了費曼最著名的自傳《別逗了,費曼先生》、費曼書信集《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費曼經典物理學講義《費曼講物理:入門》《費曼講物理:相對論》、演講集《費曼講演錄:一個平民科學家的思想》等等。
  • 紛繁多少象,都入費曼圖
    如果說物理學是用圖像來思考,用數學來表達的一門學問,那麼費曼終其一生,都是特別強調圖像思考的重要性的。費曼其人,也經歷了多彩的一生,欲了解其生平及成就,可訂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譯的《永遠的費曼》系列叢書。本文則講述了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的圖像描述方面所做的原創性工作。 自然厭惡真空。
  • 諾獎得主費曼:比愛因斯坦更離經叛道的天才科學家
    費曼圖幫助費曼推導出光與物質的互動——量子電動力學,費曼因而獲頒 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生物系的教授就說:「你可以跟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和實習,條件是你要跟他們一樣交齊功課和報告。」結果費曼真的照做了。
  • 紛繁多少象(項),都入費曼圖
    費曼其人,也經歷了多彩的一生,欲了解其生平及成就,可訂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譯的《永遠的費曼》系列叢書。本文則講述了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的圖像描述方面所做的原創性工作。自然厭惡真空。如果說物理學是用圖像來思考,用數學來表達的一門學問,那麼費曼終其一生,都特別強調圖像思考的重要性。費曼圖便是從他的這一風格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