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聯手物理學家,解密費曼圖中的神秘「周期」

2021-01-16 中科院物理所


在日內瓦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物理學家讓質子在周長27千米的軌道上以接近光的速度相互撞擊。這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科學實驗之一,但是當試圖理解量子碎片時,物理學家會使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名為「費曼圖」,它看起來就像小孩子的塗鴉。

 

費曼圖是由理察·費曼在20世紀40年代發明的。在費曼圖中,各種各樣的線代表基本粒子,它們在頂點(表示碰撞)處會聚,然後從那裡發散而出,表示碰撞中出現的碎片。這些線要麼散開或者再次會聚。只要物理學家願意,他們可以向費曼圖中添加無數的線條。

 


有了圖像,然後物理學可以添加數字,比如粒子的質量、動量和方向。然後他們開始進行費力的計數過程——積分、加上這個、將那個平方等等。最終的結果是一個數字,稱為「費曼概」(Feynman probability),代表費曼圖中粒子碰撞過程中的概率。

 

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兼數學家Sergei Gukov說,「在某種意義上,費曼發明的這個圖把複雜的數學變得像記帳一樣簡單」。

 

費曼圖已經成為物理學家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有局限。一個局限是精度問題。物理學家正在不斷提高粒子碰撞的能量,這需要更高的測量精度——隨著精度的提高,需要計算的費曼圖也越來越複雜。

 

第二個局限則關於更加基本的物理問題。費曼圖基於一個假設:費曼圖中涉及的碰撞和子碰撞越多,其預測就越準確。這種計算方法稱為「微擾展開」。用它計算電子碰撞非常有效,在這個過程中弱力和電磁力佔主導地位。但它對於高能量碰撞不太有效,例如質子之間的碰撞,其中強核力量佔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物理學家需要畫出更複雜的費曼圖,這可能導致物理學家誤入歧途。

 

牛津大學數學家Francis Brown說:「我們已經知道,在某個地方計算開始偏離真實的物理。但是我們不知道在哪個地方停止計算費曼圖。」

 

然而,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在過去的10年裡,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一直在探索一種令人驚訝的對應關係,或許會讓費曼圖獲得新的活力,並給數學和物理帶來深遠的啟發。從費曼圖中計算出的數值似乎與某種重要的數字有關,這些數字來自稱為「代數幾何」的數學分支。這些數值稱為「動機周期」(periods of motives),而且人們不知道為什麼相同的數字出現在費曼圖和代數幾何中。這個非常奇怪,就像你每次用量杯量一杯米,你觀察到米粒的數量竟然都是素數。

 

柏林洪堡大學的物理學家Dirk Kreimer說:「從大自然到「代數幾何」以及周期存在一種聯繫,現在看來,這並不是巧合。」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正在合作,試圖解開其中的秘密。對於數學家來說,物理學讓他們對一類特殊的數產生興趣,他們想要理解:對於周期,物理學中是否存在隱藏的結構?這類數有什麼特殊性質?而對於物理學家來說,理解其中的數學就能更好地對混亂的量子世界做出更好的預言。

 

 

不斷再現的主題

 

如今,周期已經成為數學中最抽象的主題之一,但它們一開始是由於一個更加具體的問題引起人們關注的。17世紀初,像伽利略一樣的科學家對於計算鐘擺周期興趣濃厚。他們意識到,計算最終要歸結為對一個函數的積分,這個函數包含鐘擺長度以及釋放時的角度。大約在同一時期,克卜勒使用類似的方法計算行星繞太陽運行所需的時間。他們將這種度量稱為「周期」,並將其發展為運動的最重要度量之一。

 

在18、19世紀時,數學家開始研究更加普遍的周期,不僅僅是鐘擺或行星的周期,而是將其看作一類數,通過對x2 + 2x - 6和3x3 - 4x2- 2x + 6之類的多項式進行積分得到的數字。在後來的一個多世紀中,像高斯和歐拉這樣的傑出人物探索了周期的世界,發現它包含許多指向某些基本秩序的特徵。某種意義上,在20世紀發展起來的代數幾何(研究多項式函數的幾何形式的數學分支)就是一種追尋隱藏結構的方法。

 

在20世紀60年代這個領域迅速發展,數學家將具體的數學對象(如函數)轉換成更加抽象的形式,希望從中發現隱藏的關係。

 

這個過程中,首先分析由多項式函數的解定義的幾何對象(稱為「代數變量」),而不是分析函數本身。接下來,數學家試圖理解這些幾何對象的基本性質。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發展了所謂的「同調論」(cohomology theories),這種方法可以識別出幾何對象的結構,無論生成這些幾何對象的具體多項式方程是什麼。

 

到20世紀60年代,同調論已經變得讓人眼花繚亂,出現了奇異上同調(singular cohomology),德拉姆上同調(de Rhamcohomology),平展上同調(étale cohomology)等等。對於什麼才是代數變量中最重要的特徵,似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一片混亂中,數學先驅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2014年去世)意識到,所有的同調理論都只不過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版本

 

「格羅滕迪克發現,對於代數變量,無論你如何計算不同的同調論,你總是以某種方式找到同樣的結果」,Brown說。

 

同樣的結果就是所有這些同調論的中心,格羅滕迪克將這種獨特的東西稱為「動機」(motive)。「在音樂中,這意味著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對于格羅滕迪克,動機是某種不同形式、反覆出現的東西,但它是一樣的」,格羅滕迪克曾經的同事、巴黎高等科學研究所的數學家Pierre Cartier說。

 

在某種意義上,動機是多項式方程的基元,就像是很大的數字可以分解成素數的乘積,素數就是大數的基元。動機也有與之關聯的數據。正如你可以將物質分解成元素並描述每個元素的特徵(如原子數、原子量等等)——數學家用基本的度量描述動機。這些度量中最重要的就是動機的周期。如果在一個多項式方程系統中得到的動機的周期與在不同系統中得到的動機的周期相同,那麼動機就是相同的。

 

牛津數學家Minhyong Kim說:「一旦知道了周期,它們是具體的數字,就幾乎等同於知道了動機本身。」

 

觀察同樣的周期如何在意想不到情況下出現,一個直接的例子就是觀察π。Cartier說,「這是得到周期的最有名的例子。」π在各種各樣的幾何中出現:定義一維圓的函數的積分,定義二維圓的函數的積分,以及定義球的函數的積分。明顯不同的積分中出現同一個數字,過去的思想家也一定感到非常神秘。這個相同的價值將重複出現在看似不同尋常的整合可能是古代思想家的神秘。Brow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現代的解釋是,球體和實心圓具有相同的動機,因此它們必須具有相同的周期。

 


複雜的費曼圖

 

如果說好奇的心靈很久以前就想知道為什麼在圓和球的計算中會出現類似π的數,那麼今天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數會出自另一種幾何對象——費曼圖。

 

費曼圖有一個基本的幾何特徵,即費曼圖由線段射線和頂點組成。為了理解如何構造費曼圖,以及為什麼費曼圖在物理學中非常有用,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簡單的實驗裝置,其中電子和正電子碰撞產生μ子和反μ子。為了計算發生這種結果的概率,物理學家需要知道每個入射粒子的質量和動量以及跟粒子路徑有關的量。在量子力學中,粒子的路徑可以看成是其所有可能路徑的平均值。計算該路徑需要進行積分,這稱為「費曼路徑積分」。

 

在粒子碰撞過程中,粒子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可能的路徑都可以用費曼圖表示,並且每個費曼圖都具有對應的積分(費曼圖和它對應的積分是一樣的)。為了計算特定的起始條件所產生的特定結果的概率,你需要考慮所有可能的費曼圖,對每一項進行,並將這些積分求和。得到的數字就是費曼圖的振幅。計算這個數的平方得到的就是概率。

 

對於電子和正電子碰撞產生μ子和反μ子,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但這只是無聊的物理。物理學家真正關心的實驗涉及帶有環圈(loop)的費曼圖。環圈表示粒子發射然後重新吸收額外粒子的情況。當電子與正電子碰撞產生最後的μ子和反μ子對之前,可能發生無限數量的中間碰撞。在這些中間碰撞中,像光子這樣的新粒子在被觀察到之前出現並湮滅。入射和出射粒子與之前的描述相同,但是那些沒有觀察到的碰撞過程仍然可能對結果產生微妙的影響。

 

「這就像某種可以組裝的玩具。一旦你畫了一個費曼圖,你可以根據理論的規則連接更多線條」,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物理學家Flip Tanedo說, 「你可以連接更多的棍子,更多的節點,讓它更加複雜」。

 

通過考慮環圈,物理學家可以提高他們的實驗精度。(增加環圈就像是計算更多的有效數字一樣)。但每次物理學家增加一個環圈,需要考慮的費曼圖的數量以及對應積分的難度,就會急劇增加。例如,包含一個環圈的簡單系統可能只需要一個費曼圖,相同系統的雙環圈版本則需要7個費曼圖,3個環圈需要72個費曼圖。將其增加到5個環圈,需要計算大約12000個積分­——相當於數年的計算量。

 

相比計算冗長乏味的積分,物理學家更願意觀察給定的費曼圖的結構來獲得最終振幅,就像數學家把周期與動機相聯繫一樣。

 

「這個過程如此複雜,積分如此困難,所以我們想做的是僅僅以費曼圖開始,獲得對最終結果(最終積分或周期)的洞察」,Brown說。

 


不可思議的聯繫


1994年,Kreimer和英國開放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Broadhurst在1995年首次將周期和振幅聯繫在一起,1995年又發表了一篇後續論文。這項工作使數學家推測,所有振幅都是混合泰特動機的周期——以哈佛大學榮譽教授約翰·泰特(John Tate)命名的一種特殊動機。泰特動機中所有周期都是黎曼ζ函數(數論中最有影響力的結構之一)的多個數值。在電子-正電子入射、μ子-反μ子出射的情況下,振幅的主要部分來自黎曼ζ函數取3時的6倍。

 

如果所有振幅都是黎曼ζ函數的多個數值,那麼物理學家就可以對一類明確定義的數字進行研究。但在2012年Brown和他的合作者OliverSchnetz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物理學家目前遇到的所有振幅可能都混合泰特動機的周期,「但那裡潛伏著怪物,會阻礙你的工作」,Brown說。這些怪物 「肯定是周期,但它們並不是人們期望的那種漂亮簡單的周期」。

 

不過,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知道的是,費曼圖中環圈的數量似乎與被稱作「權重」(weight)的數學概念有關。權重是一個數字,它與積分的空間維度有關:一維空間上的積分的權重可以為0,1或2;二維空間上的周期積分的權重最高可以為4,等等。權重也可以用於將周期分為不同類型:據推測,所有權重為0的周期為代數數,它可以是多項式方程的解(這還沒有得到證明);鐘擺的周期權重總是1; pi是權重為2的周期;並且黎曼ζ函數的值的權重總是等於取值的2倍(因此黎曼ζ函數取3時,其權重為6)。

 

這種通過權重的對周期分類的方法也被用在了費曼圖中:費曼圖中的環圈的數量以某種方式與其振幅的權重相關聯。沒有環圈的費曼圖的振幅權重為;一個環圈的費曼圖的振幅是混合泰特動機的所有周期,並且權重最多為4。對於更多環圈的費曼圖,數學家懷疑這種關係依然存在,即使他們還沒有算出這個結果。

 

「如果我們研究更多的環圈的費曼圖,我們就能看到一種更加普遍的周期,」Kreimer說。 「有一些數學家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不太了解不屬於非混合泰特動機的動機。」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目前正在試圖確定問題的範圍和解決問題。數學家向物理學家推薦可用於描述費曼圖的函數(及其積分)。物理學家得到不同的粒子碰撞過程,這又需要數學家用函數之外的東西來解釋。「物理學家如此迅速地吸收相當深入的數學思想,這讓人驚嘆」,Brown說,「為了向物理學家提供所需的數學,我們已經用盡了經典數字和函數」。

 


大自然的群

 

自17世紀以來,微積分不斷發展,物理世界中出現的數字已經告訴我們數學的進步。今天也是這樣的情況。Brown說,來自物理學的周期「就像是神以某種方式創造的,這意味著它一定包含許多結構,這是數學家很難想出或發明出來的」。

 

Kreimer補充說:「大自然想要的周期似乎是一個比數學能夠定義的周期更小的集合,但是我們不能非常清楚地定義這個子集是什麼。」

 

Brown正在試圖證明有一種數學上的群——伽羅瓦群(Galois group)可以作用在費曼圖周期的集合上。「對於目前已經計算的每一個例子,答案似乎都是肯定的」,他說,但證明這種關係明確存在仍然遙不可及。「如果確實存在一個群可以作用在來自物理的數字上,那就意味著你找到了一大類對稱性」,Brown說,「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存在這個巨大的對稱群以及可能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除此之外,它將加深人們對兩個迥然不同的基本幾何結構之間的關係:動機,數學家50年前為了理解多項式方程的解而創造的概念,以及費曼圖、粒子碰撞的示意圖。每個費曼圖都有一個對應的動機,但動機的結構與對應費曼圖的結構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的聯繫,依然沒人知道答案。

 

編輯:嚴寒

參考:

https://www.wired.com/2016/11/physicists-uncover-strange-numbers-particle-collisions/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編輯:HWQ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無數學不人生——原來數學講的是滿滿的人生啊!

2. 二十個令程式設計師淚流滿面的瞬間

3. 熱烈祝賀趙忠賢院士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4. 開年革命性發現:金屬氫!百年理論終於完成向現實的華麗轉身

5. 這個遊戲沒有玩家,為何在學術圈火了半個世紀?

6. 終於明白「女人如水」的含義 | 線上科學日

7. 物理界的華山論劍,一次會議聚集了地球三分之一的智慧

8. 這些大科學家的logo,你見過嗎?

9. 人類為什麼要為難自己搞出個閏年?

10. 一言不合折只雞! | 線上科學日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關焦點

  • 費曼圖是如何徹底改變物理學的
    「在他1993年的傳記天才中,詹姆斯格萊克稱費曼「傲慢」,「熱情洋溢」和「現代最聰明,反傳統和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費曼在演奏邦戈鼓並演唱橙汁時捕捉到了大眾的想像力。他是一個充滿樂趣,充滿魅力的實用小丑,在長途旅行中巡迴美國。他的同事弗裡曼戴森稱他為「半天才和半個小丑」。
  • 費曼圖徹底改變了物理學家對粒子物理學的看法,數學家也在模仿!
    1948年,《物理評論》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量子電動力學的時空方法》,作者是康奈爾大學年輕的物理學家費曼,提出了一種利用矩陣求解電動力學問題的新方法。然而,今天人們記住的是一個更強大的發明——費曼圖,它第一次出現在印刷版上。費曼圖對物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費曼圖說明了什麼?為何說費曼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在整個物理學界,都公認理察·費曼是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可能很多人對史蒂芬·霍金聽說得比較多,但同時他們卻並不清楚理察·費曼對物理學的貢獻。說起理察·費曼,他對物理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的費曼圖。那麼費曼圖到底是什麼呢?
  •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量子群英傳
    三人中除了費曼外,其餘兩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大同小異,實際上可說是前輩物理學家們思路的延續。而費曼的想法獨一無二、別具一格,對其稍加探索,可以給後人做學問以啟迪。如果將考慮的範圍限制在QED中的話,那就沒有別的東西,只有與光子作用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說,QED中電子、正電子與光子,可以用圖20-3(右圖)中的右上角的符號來表示,紅色為電子、深藍色為光子、藍綠色為正電子;而右下方三者於中心頂點交匯的「圖」,則表示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也算是一個最簡單的費曼圖。
  • 知道搞怪的費曼,但你知道費曼圖嗎? | 量子群英傳
    這是1948年4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波科諾山的一個莊園度假酒店舉行的會議,有28位精英物理學家參加,對比謝爾特島會議,有增有減,增加的比較重要的人物是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和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 -1984),其餘人中,無與倫比的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
  • 物理學家與數學家的思維異同
    對此我的回答是: 物理家與數學家的研究對象不同,前者研究現實世界的規律,「格物致知」;後者研究數與形。 物理學提出的問題時不時地推動了數學的進展,數學也終於成了物理學家的思想工具,但是物理問題不能仰仗數學家來救世,因為物理學家的思維模式與數學家不同。但他們有共同處:頓悟與直覺;欣賞數學美; 關心數學公式的普適性。
  • 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粒子碰撞的代數結構,這將誕生新的物理理論
    在費曼圖中夸克的路徑用「腿」表示,當粒子相互作用時,「腿」連接起來形成「頂點」。費曼提出了一些規則,將這幅畫轉化為方程式,該方程式可以計算事件實際發生的概率。「迴路讓物理學家感到困惑——它們是引入無限場景的額外層面的黑盒子。為了記錄循環所隱含的可能性,理論家們必須轉向一種稱為積分的累加運算。這些積分在多迴路費曼圖中佔據了巨大的比例,當研究人員沿著這條線前進並摺疊更複雜的虛擬交互時,就會發揮作用。
  • 黎曼:數學家、物理學家
    當時的哥廷根大學是世界數學的中心之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如高斯、韋伯、斯特爾都在校執教。黎曼被這裡的數學教學和數學研究的氣氛所感染,決定放棄神學,專攻數學。    1847年,黎曼轉到柏林大學學習,成為雅可比、狄利克萊、施泰納、艾森斯坦的學生。1849年重回哥廷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高斯晚年的學生。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如何偽裝成一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記住,在ZF中這句話是對的)。 你不說「對稱矩陣」或者是「特徵值分解」,你應該用的詞句是「希爾伯特空間的自伴算子」以及「譜定理表明緊的自伴算子可以譜分解」。(你的同伴會再次表示贊同,並開始和你一起痛罵金融數學家們); 然後,在無意中憤憤地表示「我覺得定理的計算機證明會毀了數學這個學科」之後,你可以用「黎曼zeta函數的非平凡零點分布」來結束這個話題,畢竟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千禧年數學難題——當然了,至今仍沒有人知道該怎樣去做。。。
  • 盤點歷史地位前十的物理學家,學神中的學神!
    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這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費曼還發現了呼麥這一演唱技法,曾一直期待去呼麥的發源地——圖瓦,但是最終未能成行。 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 為什麼大物理學家牛頓也是大數學家?
    數學和物理本身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物理學家的數學能力一般都不會太差,有些物理領域需要用到較為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廣義相對論需要用到張量分析和微分幾何,弦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獲得過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傅立葉
    (一)傅立葉,1768.3.21—1830.5.18,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二)數學主要的目標是公眾的利益和自然現象的解釋。
  • 笑話兩則:1.產品經理和工程師,2.數學家到與物理學家
    產品經理和工程師這個笑話不完整...我印象中完整版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空中的熱氣球上,向下面地面上的一個人問:你好,請問你知道我們在哪裡嗎?2.數學家到與物理學家一個數學家到一個物理學家家裡做客。中間物理學家的房子著火了,數學家看到物理學家拿出一個圓筒狀東西,裡面 噴出氣體把火撲滅了。數學家問,那是什麼。物理學家說,噢,那是二氧化碳滅火器,我從工程師那裡借過來的,非常方便。
  • 量子霍爾效應將繼續向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揭示它的秘密
    純數學的技術在經濟學、工程學和金融學中得到了應用,但是這些領域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理由成為一個整體。狄拉克的觀點激怒了純粹的數學家,因為它表明物理學家把數學看作是研究自然世界的工具,而不是一門學科。這種觀點可能會阻礙富有成效的合作。
  • 物理學家最瘋狂的腦洞:假如宇宙中有且只有一個電子
    但不得不說,即使是最顛覆的大片故事,也遠遠比不上物理學家那些「最瘋狂的腦洞」。電影中的主角也提到了一個物理學中「時間逆轉」的故事。 早在幾十年前,在一通看似平常的電話中,兩位頂尖的物理學家已經在大腦中「顛覆」了時空。 時間回到1940年。一天,理察·費曼正在普林斯頓研究生院休息。
  • 你知道物理學家也有「天書」嗎?就各種頂點和連線的那種
    三人中除了費曼外,其餘兩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大同小異,實際上可說是前輩物理學家們思路的延續。而費曼的想法獨一無二、別具一格,對其稍加探索,可以給後人做學問以啟迪。如果將考慮的範圍限制在QED中的話,那就沒有別的東西,只有與光子作用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說,QED中電子、正電子與光子,可以用圖3(右圖)中的右上角的符號來表示,紅色為電子、深藍色為光子、藍綠色為正電子;而右下方三者於中心頂點交匯的「圖」,則表示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也算是一個最簡單的費曼圖。
  • 解密《龍嶺迷窟》東方神秘文化中的古墓機關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劇中畫面和色彩的運用非常具有東方神秘色彩,劇中有很多未解之迷和線索,古墓探險部分是全劇精華其實有點類似於埃及法老墓中的詛咒,也是一種病毒,通過空氣吸入體內,讓盜墓者死亡。
  • 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通信科技企業,在通信領域,華為5G技術領先全球,特別是在核心領域,基本是華為「一家獨大」;而在科技領域,華為的物聯網技術也是非常厲害的,甚至可以說在物聯網領域,華為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