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2020-12-04 卡裕

奇怪!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通信科技企業,在通信領域,華為5G技術領先全球,特別是在核心領域,基本是華為「一家獨大」;而在科技領域,華為的物聯網技術也是非常厲害的,甚至可以說在物聯網領域,華為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也是華為這麼強大,很多人會以為裡面應該有很多網絡通信工程師,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華為,擁有很多的數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這是為什麼呢?

說起數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在校園內教書育人,或者是在實驗室內搞科研、搞技術。然而在華為這樣一個商業公司,卻有這麼多與科技企業不搭嘎的「學術研究人員」,甚至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還透露,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和120多名化學家,總量已經超過1000。這就實在讓人不解,華為一個商業公司,為何會有上千個「科研人員」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華為,這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其實和我們平時認知的那種科學家是有很大差異的,像我們經常提到的門捷列夫和高斯這一類的科學家,是學術性的;而華為的科學家多為應用型,偏向於解決實際問題很少會搞一些學術研究,與其叫他們科學家,不如專家來得實在。但即便如此,相信也有小夥伴不解,華為一個網際網路通信科技公司,為何會請一些專家呢?浪費錢嗎?

華為作為一個國際型的大企業,顯然不會「浪費」這麼多錢,華為請這些專家,都是有其道理的。就比如數學家,每天都在研究信號傳輸和信號處理,而這些全都涉及到數學算法,只能通過相應的數學專家來解決問題;而物理學家通常會為華為設備研製出各種材料,或者解決材料選用難題;而至於化學家,就更好解釋了,半導體領域都和化學有關,而華為最著名的半導體業務,是海思麒麟晶片。

奇怪!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其實在通信行業,都離不開基礎科學,就拿通信行業的聖殿——貝爾實驗室來說,裡面也是擁有大量基礎科學家。只是貝爾實驗室和華為的科學家與校園的學術性不同,他們都是偏向於解決實際問題,而這也是他們存在的原因。對此,你有還說呢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於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咱們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實力都很強悍,在通信行業更是處於「龍頭」地位,掌握的5G專利是全球最多的,而且是最為核心的。然而對於華為,我們卻更好奇,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呢?
  • 華為的晶片這麼強,和那上千個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有關
    眾所周知,這一兩年中國芯真的是大熱,尤其去年的中興事件,今年的華為事件,讓更多的企業、有識之士意識到晶片這種東西,必然要自己掌握才行。於是網友們紛紛表示,現在中國有錢,沒有什麼是錢砸不出來的,狠狠的砸錢唄,但其實要我說,錢是需要的,但光砸錢還是不行,我們還需要砸基礎科學,需要數字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等等科學家。為何這麼說?我們知道晶片的製造過程其實就是點砂成金的過程,先從砂子到晶圓再到晶片。
  • 華為的崛起: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和120名化學家功不可沒
    華為的崛起: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和120名化學家功不可沒華為是一家硬核技術公司,也是國貨之光,華為在崛起的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比如,華為5G全球商用合同數量增加至60多個,吸引了300萬企業級用戶與開發者在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智慧型手機業務同比增長約為26%,前三季度發貨量超過1.85億臺,華為終端雲服務生態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電信設備領域,華為的營收,比第二名的愛立信和第三名的諾基亞加起來還多,華為的營收,超過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總和。在世界500強榜單上,華為位列72,因此可以說,華為是中國的第一民企。
  • 任正非:華為至少有700個數學家,800個物理學家,6萬多工程師!
    說起國內最具有創新力的企業,華為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就在前兩天,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統計數據也是正式出爐,其中華為以3369件的發明專利位列該數據首位,而在以往幾年,華為同樣是各大專利數據統計榜單的常客,即使放在全球範圍內,華為專利數量也是名列前茅。
  • 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數學家——安培
    安德烈·瑪麗·安培安德烈·瑪麗·安培(1775年1月20日 — 1836年6月10日),裡昂人,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數學家。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他被麥克斯韋譽為「電學中的牛頓」[1]。
  • 數學家丘成桐:「華為說有700名數學家,但有多少純理論數學家?」
    工業界在呼喚數學家。前段時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兩萬多字的採訪實錄中,他提了數學近30次。「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被認為最有希望在材料科學、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上做出突破,解決「卡脖子」困局。
  • 為什麼物理學家總是比化學家出名?真不是愛因斯坦有多聰明
    筆者-小文在談及物理學和數學的造詣對比時,曾經有過這樣一則故事,工程師、物理學家以及數學家的家裡同時發生了火災,面對危險,工程師馬上拿出滅火器將火撲滅了。而物理學家則是花費半天時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滅火器,對比之下,數學家最後卻被燒死了,人們在他的遺物中發現這樣一句話:我找到了一種可以滅火的方法,無奈我的房子太小了,沒有地方讓我施展。在人們看來,無論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亦或是發明家,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了人類事業做出過偉大的奉獻。
  • 華為的700多數學家這次能否助華為走出困境?
    任正非在去年的媒體採訪中說,華為有大量的科學家,其中至少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很神奇!一家通信企業需要這麼多科學家嗎?特別是數學家,這些數學家在華為幹什麼?此次,境外大國揮舞大棒,讓華為陷入困境之時,這些數學家們能否助力華為走出困境?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回應任正非:華為是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回應任正非:華為是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在媒體面前表示,華為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而華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成就,跟這些領域專家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 物理學家與化學家相愛相殺丨量子閒話
    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肖洛有一次作學術報告,題目就叫《光譜死了嗎?》,肖洛開場白先給「光譜」下了個冗長的定義,正準備轉入正題,臺下聽眾喊了一嗓子,該給「死」也下個定義吧。肖洛思忖片刻,說道:當化學家接手課題之時。正如在科學鄙視大神、數學家希爾伯特眼裡,化學只是「女校裡的烹調課程」,不僅煙火氣,簡直煙燻火燎。
  • 奇怪!OPPO和vivo明明有中文名,可為何它們一直用英文名字?
    奇怪!OPPO和vivo明明有中文名,可為何它們一直用英文名字?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普及,甚至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相比於以前,我們出門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就能完全絕大多數的事情,而且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選擇的手機品牌眾多,比如華為、OPPO和vivo等等。只是奇怪的是,OPPO和vivo明明有中文名字,可為什麼它們一直堅持使用英文名字?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質疑任正非:華為稱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在媒體面前表示,華為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可以說正是這些專家工程師人才才有了華為「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因此華為才可以實現5G領先!但是國際有名的數學家丘成桐卻不認可,他說華為大多數學家只能算是應用數學的工程師,並不能成為真正的數學家!
  • 華為將從全世界招天才少年,全球專利申請排名第一
    也許就是這些年來華為這樣的舉措擦成就了今天的地位,也讓美國為之忌憚,甚至也許沒有美國今天的打壓,世界上很多國家甚至同行業企業都不會知道中國華為的5G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任正非希望通過引進世界天才創造華為自己的行業標準,同時激活公司組織和隊伍。
  •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票選的五大最美數學公式,你看得懂幾個?
    為了研究數學內在的以及視覺上的美,達特茅斯學院的數學家丹尼爾·羅克莫爾(Daniel Rockmore)和Parasol出版社的鮑勃·費爾德曼(Bob Feldman)展開了合作:他們請10位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寫出他們心目中的「最美數學公式」,然後讓哈倫-韋弗(Harlan & Weaver)印刷公司用凹版腐蝕製版法把這些表達式做成了22×30英寸的蝕刻版畫
  • 網友問:為什麼物理學家普遍要比化學家、生物學家出名?
    事實的確是這樣的,總體上說,物理學家的知名度明顯高於生物學家、化學家等等,其中的原因和物理學的特殊地位有一定關係。我們縱觀科學歷史,會發現一些耳聞能輸的科學家中,物理學家佔了絕大一部分,比如伽利略、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法拉第、楊振寧等等。
  • 為何科學家中名氣很大的基本都是物理學家,而化學家卻很少?
    我們耳能聞熟的眾多科學家中,物理學家確實比化學家更加出名,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進入前十的科學家只有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都是物理學家,而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排到第二十位。物理學家在大眾視野中名氣更大,主要是因為物理上的概念,更容易在大眾當中傳播和推廣,比如常被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提到的時間旅行、曲速飛行、黑洞等等概念,都和物理有關,然而一個化學家的發現,卻很難衍生到影視作品當中。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拯救了數億人,其貢獻難以估量;還有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TNT炸藥,創立諾貝爾獎,但是論名氣都比不上牛頓和愛因斯坦。
  • 華為有700位數學家?任正非被懟!對方是70歲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
    對方是70歲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起因是任正非此前曾經透露過華為擁有700名數學家,而丘成桐質疑說這700名有多少是純理論數學家?最多只能稱為數學工程師,數學家應該研究純理論問題,離經濟和技術遠一點。其實,理論數學家和應用數學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何必文人相輕呢!若無這700多名數學家夜以繼日研究晶片,何來華為海思晶片今日的成就。
  • 這3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最受華為企業歡迎,還沒畢業就被招走
    華為公司,可謂是我國最偉大最牛逼的公司之一,其靠著高超的科研水平和巨大的專利優勢,扭轉了許多國家在很多科技發明上的壟斷態勢。成功地在國外能夠收穫了巨大利潤。在我國,華為是全國第一的通信技術公司,在全世界,華為是僅次於蘋果和三星的第三大通信領域巨頭。
  • 諾貝爾獎揭曉,日本化學家又一次獲獎,我們能學到什麼?
    新世紀日本第19個諾貝爾獎長久以來,在國內網民和部分媒體心目中,日本是一個「失去了XX年」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國家。對中國的啟示日本在2001年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18年過去已經實現了一大半。我們應該學習日本重視科技研發的做法,提高中國產品、中國科技的實力,讓世界聽到中國人的聲音。1.尊重科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日本的紙幣?
  • 數學家聯手物理學家,解密費曼圖中的神秘「周期」
    這個非常奇怪,就像你每次用量杯量一杯米,你觀察到米粒的數量竟然都是素數。 柏林洪堡大學的物理學家Dirk Kreimer說:「從大自然到「代數幾何」以及周期存在一種聯繫,現在看來,這並不是巧合。」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正在合作,試圖解開其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