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界在呼喚數學家。前段時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兩萬多字的採訪實錄中,他提了數學近30次。「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被認為最有希望在材料科學、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上做出突破,解決「卡脖子」困局。
但數學家丘成桐也指出,發展像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目的並非直接為經濟和技術服務。
丘成桐說,他不反對數學家投身工業界,解決實際問題,只是,「我們還需要保留一小群做基礎數學研究的純數學家,把他們養起來,哪怕就幾百個。」他強調,如果沒有這麼一批人,中國科技的發展仍會受到阻礙。
「我在報紙上看到,很多大公司的負責人講他們有多少多少數學家。不過,到底是數學家,還是做數學的工程師?」任正非此前表示,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我們在座的都是數學家。」丘成桐看了看自己兩側的本屆ICCM重要獎項的得主們,「但我不認為他們跟華為裡的700多個數學家有很多往來。」
提起華為,大家想到是5G技術,想到的是手機,其實華為的筆記本電腦這些年發展的很好。如果不是去年的限制,可能已經超過聯想,成為中國筆記本電腦第一品牌。
這一次,AMD公司和intel都拿到了許可。估計問鼎筆記本電腦第一不成問題。而且華為還有未來的雲電腦。希望華為能夠把筆記本腦賣到全世界去。
有意思的是,美國批准可以提供晶片的都是美國公司。
而臺積電、高通、三星顯示器、SK海力士等臺商以及韓國的公司都沒有得到批准。
有人說,美國搞了這麼多事情,其實就是想把韓國以及臺商排除在外,然後獨佔華為這個大客戶。
當然,華為還是兩手準備。中國也是兩手準備,不排斥外來的供貨,也不放棄自主研發。最近中科院宣布投資光刻機。荷蘭的ASML馬上宣布提高在中國的布局。這個布不布不管他,反正我們是以我為主。走自主研發,可能短時間內供應不上,但成為一個科技大國,儘早都要走上這條路。
要補強這一些,要從底子開始打牢,比如數學基礎。
前段時間丘成桐參加的科學家座談會,也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學。因為數學是很多學科的基礎。現在中國的數學還比較薄弱,世界一流的數學家極少。所以華為在全世界辦研究中心,吸引國外的數學家。
但相信經過努力,中國的數學也一定能夠跟上。學數學的出路很廣,華為百萬年薪招的應屆生,大多數都是學數學的。數學學好了,很多方向可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