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二屆「飲」領者峰會在上海舉行。發布會現場,圍繞「數位化」和「行業進化」舉行了圓桌論壇,微信支付餐飲行業高級總監李振、支付寶新服務行業總經理蘅塘、前百果園高級副總裁王戈鈞、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等行業領軍人和專家發表了觀點,共同探討新式茶飲疫後變革與未來發展趨勢。
供應鏈數位化將決定用戶體驗和口感
2020年,對於所有的餐飲企業而言,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作出決策,是大家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於疫情為餐飲行業帶來的變化,微信支付餐飲行業高級總監李振說:「疫情期間我們發現主要有幾個比較大的變化:第一、疫情期間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開始回到三四線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學生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員。這可能帶動了『無接觸點餐』或者『小程序點餐』的方式逐漸從一二線城市滲透到三四線城市。其中,從疫情中恢復最快的就是新式茶飲。第二、很多一二線城市的人,因為有長達3-6個月的時間是在家裡辦公的,創造了很多在『群』裡面購物的需求,並且在疫情後這樣的消費依然存在。」
當很多用戶都在用小程序做「無接觸點單」,平臺和企業可以做些什麼?他表示,平臺和企業能夠開展合作,例如,當客人打開小程序的時候,可以看到每一個店的店員體溫健康情況。另外,今年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做了新的迭代。整個數位化不僅僅是在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心中逐漸起來,三四線也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支付寶新服務行業總經理蘅塘認為,服務業原本特別依賴於人,這一塊的數位化一直很困難。但今年恰恰相反,餐飲、景區等幾大服務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景區普及了掃碼購票。「今年不僅僅企業老闆的觀念改變了,平臺加速了對於新產品的研發,更為重要的是服務人員對於數位化的理解更深了。」蘅塘說,這一變化如何帶動生產、產品研發,還有更大的空間去探討,未來服務業的數位化非常可期。
而前百果園高級副總裁王戈鈞表示,供應鏈追溯是目前很多的企業正在做的事,可以看到我的商品在哪裡、我的產品從哪裡出來。其實,今年疫情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果子能否採摘,網際網路科技控制供的應鏈可以根據色澤變化等進行判斷。這意味著,供應鏈不再只是給消費者看到信任的東西,而是變成了提高門店效能和組織結構很重要的環節,它的好壞將直接決定消費者體驗的口感。
新式茶飲不僅要創新,更要規範
論壇上,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談到:「疫情讓底層創新、信息化、數位化快速迭代,使公司在抵抗風險方面多了幾個維度。新茶飲為什麼這麼火?背後是傑出企業做了大量的創新,這種創新由淺到深、由一個維度到多個維度。而今年很多傳統品牌或者山寨品牌都活得不好,表明深度創新在今天終於被消費者接受了,優秀企業能夠引領行業不停的迭代和變化。」
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認為,儘管中國飲茶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新式茶飲已經大大的突破了茶的邊界。它主要表現在往這杯飲品裡面添加更多新鮮食材,比如水果、鮮奶。下一步,茶還將打開邊界,從純茶切入到大的飲品行業,再切入到全食物鏈裡面,變成冰淇淋、茶食等。「我們既能吃到水果又喝到茶,並且用在線化的方式賣給更多的人,對於中國茶而言,現在是非常好的時代。」
當前,新式茶飲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行業標準的缺失無疑會造成亂象,不利於行業高質量發展。對此,上海市飲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東方快消品中心主任陳杰表示:「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曝光,說某某飲品糖超標、咖啡因超標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是要把頭部企業召集起來在產品的標準方面做一些努力。然後在產品的標準基礎上,再制定服務標準、環保標準。」
他指出,品牌企業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不能你做一套標準,我做一套標準,太分散沒有辦法落實。另外,不單單是企業,還需要政府部門,尤其是市場監管部門的支持。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標準將來是無法落地的。「只有從這些方面大家不斷的努力,才有可能讓整個茶飲料規範、良性的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