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後不見彩虹,卻引來一場持續四個月的火山噴發?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2018年5月3日,一場災難悄然降臨在美國夏威夷島。伴隨著奇怪的轟鳴,夏威夷島東南側的一處居民區——雷拉尼莊園的地面突然裂開一條幾百米長的裂縫,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的巖漿從這裡噴出,房屋瞬間燃起熊熊大火,數千居民只得帶上貴重物品匆忙逃離,眼看家園化為廢墟。

2018年5月,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產生的熔巖流進入居民區|npr.org巖漿源源不斷地從新出現的裂縫中湧出,不僅摧毀了民房,還霸佔了周圍的公路。當地政府因此封鎖了噴發附近的主道路,並派出軍隊把守在出入口。

噴發形成的巖漿湧上公路|usatoday由於工作原因,我當時正好在夏威夷島,傍晚駕車行駛在距離噴發口幾公裡外的公路上,可以清晰地看見流動在地表的熔巖倒映於天空中的紅色火光。

2018年6月1日,夏威夷島。流動於地表的熔巖倒映在天空的火光 | 作者拍攝從雷拉尼莊園噴出地面的巖漿,其實來源於三十公裡開外的基拉韋厄(Kīlauea,夏威夷語意為「噴湧」)火山。它是夏威夷島四座活火山中最活躍的一個:僅在20世紀,就曾噴發過大約52次。

夏威夷島火山分布 | nytimes與常見的「火山口噴出巖漿」不同,發生在基拉韋厄火山的,是稍顯狡猾的「裂隙式噴發」——由於處在裂谷區,這裡的淺層地殼比較「脆弱」,更容易被巖漿折斷、撕裂,形成噴發,因此也更難以防範。2018年的這次噴發一共形成了大約24個噴發口。

2018年5月,巖漿從夏威夷島雷拉尼莊園的地表,撕開一條長達六百多米的裂縫|theatlantic夏威夷火山的巖漿,大多數是鎂鐵元素含量較高的矽酸質玄武巖。這些巖漿的粘度較小,像從地下源源不斷擠出的番茄醬,在地面上緩緩流動,有的可以長途跋涉數十公裡。

「八號裂縫」(圖上方火光處)當屬2018年噴發中最「長壽」的噴發口。它持續噴發了三個多月,噴出巖漿的速率最高達到每秒鐘50到150立方米|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這場噴發持續了四個月,直到2018年9月才結束。巖漿覆蓋了約35平方千米的土地,摧毀了超過700座房屋,造成了超過8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一部分巖漿流入太平洋,與原有的海岸線連結起來,使夏威夷島的面積增加了超過3平方千米。

2019年拍攝的衛星圖像顯示了2018年噴發形成的熔巖流覆蓋的巨大區域(圖中灰黑色部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火山噴發的背後推手大多數情況下,火山噴發與儲藏在地幔或下地殼的深部巖漿向地表運動有關。當上湧的巖漿體積足夠大,位於地表的火山山體往往會發生形變,整體向上抬升。這些巖漿活動,通常會被位於地表的火山監測系統(比如形變觀測儀和GPS),或環繞地球的衛星(以拍攝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然而,2018年的這次噴發,並沒有在衛星圖像中留下明顯的「山體抬升」痕跡。究竟是什麼引起了這次噴發?為什麼這次噴發與過去三十五年中發生過的噴發相比,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2020年4月,來自邁阿密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傑米·法誇爾森(Jamie I. Farquharson )和法爾克·阿梅隆(Falk Amelung)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1],提出這次噴發可能與噴發前過量的降雨有關。夏威夷島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三月到八月之間。在2018年1月中下旬,夏威夷島所在的北太平洋地區的大氣圈曾出現大規模(範圍超過1000千米)的氣流變化,使得該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持續處於低氣壓環境。這篇論文指出,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數據,基拉韋厄火山所在地區2018年第一季度的降雨量累積達到2.25米,遠高於過去十九年(第一季度)中平均0.9米的降雨量,而2018年噴發前一個月的總降雨量約1米,這大約是過去十九年每月平均降雨量的10倍。

基拉韋厄火山2018年噴發前的降雨量,與2000-2019年之間降雨量的對比(a)每日累計降雨量;(c)每月累計降雨量;(e)每半年累積降雨量 | 參考文獻[1]這篇論文還提出,自1790年以來,基拉韋厄火山的噴發超過六成(總共33次噴發中的20次)都發生在「雨季」。就連發生在1924年5月,基拉韋厄火山自19世紀以來最劇烈的那次噴發,也正好發生在異常大量的降雨之後。然而,即使降雨與噴發時間恰好重合,降雨到底如何引起火山噴發呢?論文的兩位作者認為,大量降雨會滲入火山底下的地層,導致地下深度約1千米~3千米的地層水壓力增大,使本就脆弱的裂谷區地層更容易破裂。巖石破裂產生的裂隙使巖漿更容易從地殼深部上湧,最終促成了噴發。利用火山所在區域以往的降雨記錄及衛星數據,他們計算出了2018年噴發前火山所在區域地下水水壓隨時間的變化,認為這次噴發前的壓力,達到了過去45年來的最大值(約數百帕斯卡)。不僅如此,過去45年中暴雨導致地下水壓力陡增的時間段,也恰好與衛星數據顯示的多次巖漿上湧的時間段相吻合。因此他們認為,過量的降雨是引起2018年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不過,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過量降雨引起火山噴發」仍存爭議這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論文,自今年4月刊出以來,在火山學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論。「降雨可能引起淺層蒸汽式噴發」的說法雖早已存在,但這個過程被認為僅發生離地表很近的地方,遠未達到論文中提到的「距地面3千米深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著名火山學家麥可·曼加(Michael Manga),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針對此文的評論文章 [2],提出了三個疑慮。首先,這篇論文計算的地下水壓力增值很小,僅數百帕斯卡,這一數值甚至小於潮汐對火山體系造成的應力變化。如此小的壓力變化,只有在地下巖石已達到「幾近破裂」的臨界點時,才有可能發揮文中提到的作用。其次,雖然這樣的地下水壓力變化有可能引發地震(2018年噴發初期,基拉韋厄火山周圍也的確發生過一次6.9級地震),但是,地震可能會使積聚在巖漿房周圍地層中的壓力得到釋放,壓力減小的巖漿則更難「突出重圍」向地表移動,這反而抑制了火山噴發的發生。最後,較淺地層中的地下水很可能以氣體(而非液體水)的形式存在,這就意味著地層中實際的壓力變化,很可能比論文中推導出的壓力值更小。另外,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夏威夷火山監測所的科學家們曾在2019年的《科學》雜誌發表過一篇論文。他們,早在2018年噴發前兩個月,他們就利用安置於Pu『u 『『ō噴氣口附近的測斜儀,觀察到了由巖漿地下活動引起的地表形變,並且在4月17日(噴發前約兩周)公開發布了預警,提出可能會有新的噴發口出現在Pu『u 『『ō噴氣口周圍,或者是東部裂谷區內(這也正是實際噴發發生的區域)。如果要驗證兩位學者提出的「降雨與地下水壓力變化」的模型是否正確,還需要對比地下水的監測數據。可惜的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火山的監測工作,還並未涉及到地下水監測。如此看來,降雨到底能否引發火山噴發,答案還有待商榷。極端天氣,會導致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嗎?雖然目前無法確定暴雨與火山噴發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繫,但可以確定的是,降雨量及地下水壓力的變化,應該在未來被納入火山監測的範圍。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越發頻繁的今天,火山噴發除了很大程度上受地球內部活動的影響,也很可能誘發於多種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以上關於火山噴發成因的爭論,也間接告訴了我們,人類目前對火山的認識非常有限。不論是對火山,還是對其他自然現象的探索,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不過,藉助科學的手段,更多謎題會在未來揭開。

作者:liweiran編輯:Yuki排版:雷穎參考資料:[1] J. I. Farquharson & F. Amelung (2020). Extreme rainfall triggered the 2018 rift eruption at Kīlauea Volcano. Nature, 580: 491-495. DOI: 10.1038/s41586-020-2172-5[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91-4?draft=journal&proof=true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本文版權屬於「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iscientist@guokr.com

來源:新華號 果殼

相關焦點

  • 早期地球環境巨變,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這是什麼原因?
    2.3億年前,地球環境開始惡化,暴雨一直持續了200多萬年!如今地球環境非常溫和,地球已經誕生了46億年的時間,在這時間段內出現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可是早期地球環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如此溫和,火山經常噴發,地球幾乎是死寂一片,連水資源都很少見,然而一場小行星撞擊地球,仿佛給地球送來了溫暖,攜帶水資源來到地球上,讓地球有誕生生命的基礎。
  • 持續200萬年的暴雨,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未來有可能再次出現
    只不過,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後不久,地球再次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生態劇變,而這一次的生態大變動是由一場暴雨引起的。相信很多朋友對於暴雨並不陌生,自從進入7月份以來,高溫天氣不斷出現,我們也迎來了雨季。相信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們,近一個月以來過得並不開心,原因就是持續不斷的降雨帶來了嚴重的洪災。暴雨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嚴重的洪澇災害,危及到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 菲律賓火山持續噴發,或引發大規模地殼運動?
    菲律賓火山正面臨著一場大規模噴發的威脅。 本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的火山爆發都處於活躍狀態。 本周四,菲律賓馬榮火山噴發,熔巖湧出,噴出的火山灰高達一英裡,逾7.5萬人被迫撤離。當地官員警告稱,火山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噴發。
  • 2.年前的史前地球,一場持續年的暴雨,造就了恐龍時代
    比如著名的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被大洪水摧毀,而無論是中國、印度、古巴比倫都有古老的大洪水傳說,比如大禹治水、印度馬努實際上,他不僅僅是神話故事和記錄,考古學家利用現代技術研究發現,地球似乎曾經發生過大洪水事件,這個大洪水事件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和三疊紀交替時期,在這一時期,地球長期以來經歷了第二次大滅絕,即二疊紀末的大滅絕,其原因尚不清楚,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考古學家似乎發現這次大滅絕可能是由暴雨引起的
  • 一場持續100萬年的火山噴發,將2.5億年前的地球變成了煉獄
    簡單地講就是,這是一場持續100萬年的火山噴發,將2.5億年前的地球變成了煉獄。所謂火成巖,是指巖漿在冷卻後形成的巖石,通過對巖石構造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得知它們形成的整個過程,以及所需要的時間。研究表明,該區域形成於一次由超級地幔柱引發的火山噴發,整個過程持續了100萬年,在這期間,至少有
  • 一場持續100萬年的火山噴發,將2.5億年前的地球變成了煉獄
    簡單地講就是,這是一場持續100萬年的火山噴發,將2.5億年前的地球變成了煉獄。所謂火成巖,是指巖漿在冷卻後形成的巖石,通過對巖石構造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得知它們形成的整個過程,以及所需要的時間。 研究表明,該區域形成於一次由超級地幔柱引發的火山噴發,整個過程持續了100萬年,在這期間,至少有300
  • 卡尼期暴雨持續100萬年,人類正在讓它重演?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我國地質學家和英國科學家共同發現得出了一個理論,大約在卡尼期時代,當時加拿大西部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火山噴發後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火山灰,它們進入大氣層內,會阻擋部分態氧同時釋放二氧化碳,會加快溫室效應,當時的火山噴發達到了巔峰,所以導致卡尼期時代受到火山噴發影響,環境發生了巨變,隨後造成了後續出現了百萬年降雨。
  • 地球上持續下了200萬年的暴雨,如今環境變化,或會再次出現
    過去的幾十年來地球的氣溫起伏較大,尤其是工業革命後全球變暖問題尤為嚴重,人類肆意向大氣層中排放二氧化碳,已經嚴重威脅到地球和自身生存,這時候科學家想到了,大約在卡尼期下了超過200萬年暴雨,形成原因和如今的地球環境極為相似,這種情況會捲土重來嗎?
  • 火山噴發後,氣候會變暖還是變冷?-虎嗅網
    火山噴發,一定有巖漿,巖漿是滾燙滾燙的,所以火山噴發後氣候會變暖。然而……火山噴發遏制全球變暖?我們知道,火山爆發可以向平流層注入SO2和火山灰,在平流層臭氧的氧化下,它們迅速轉化為硫酸鹽氣溶膠。由於在這一層幾乎沒有天氣變化,火山灰很難被消除,它們就會通過散射太陽輻射長時間擾亂全球氣候,導致全球表面冷卻。而由於海洋巨大的熱容量,這一過程總會延遲,可能在噴發後持續兩到三年。火山噴發越劇烈,這一效應就表現得越明顯。
  • 《饑荒》彩虹水母怎麼去火山 彩虹水母跟著去火山方法分享
    導 讀 饑荒這款遊戲之中會有一個火山地形,但是想要去火山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玩家都只能夠漫無目的地在地圖上尋找,但是玩家實際上可以通過彩虹水母來到達火山地帶
  • 峇里島火山持續噴發
    圖片來源:新華社/法新   截至12月3日,海拔3000多米的印尼峇里島阿貢火山仍在持續噴發。這場大規模噴發是從11月21日開始的。
  • 2.3億年前,一場下了200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或將再次出現
    但是一場在地球上下了持續近200萬年的暴雨,你又能否想像呢?想必說到這裡,應該很多朋友要對此持懷疑態度,但這確實真實發生過。大暴雨起因但是為何地球會突然下起這樣的一場暴雨呢主要還是要從一場火山噴發說起。其實在發生大暴雨之前,地球就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火山噴發階段,這個火山的噴發過程緩慢且持續時間長達500萬年,長年累月下來,其火山熔巖就堆積了高達6公裡厚,後人也將這一時期稱為蘭格利亞火山爆發。
  • 黃石超級火山:美國腳下的「定時炸彈」,一旦噴發誰都在劫難逃
    站在超級火山旁邊,不會發現地上有凸起的山體,只會在深坑之外,看到一望無際的平地,因為超級火山整體就是一個大高原,現今黃石超級火山的破火山口就是64萬年前大規模噴發後的殘留的痕跡,呈橢圓形,面積達84×45公裡,大概佔黃石公園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 熱點| 從紐西蘭火山噴發看巖漿活動與火山活動
    對於9日的噴發,紐西蘭地理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說,火山口在噴發前「毫無徵兆」,「一分鐘前還平靜如常,突然就大規模爆發了」。懷特島上的監控顯示,火山噴發前,曾有部分遊客接近火山口。 2.分類: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類 (1)火山:指尚在活動或周期性發生噴發活動的火山。這類火山正處於活動的旺盛時期。如爪哇島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紀以來,平均間隔兩三年就要持續噴發一個時期。
  • 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力量——火山,火山噴發究竟是福還是禍?
    大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親眼目睹過火山的噴發,但在一些影視劇中看到過火山噴發時猛烈的場景,就會覺得這是人類的一場災難,但事實真的像你想像的那樣嗎?火山有三種: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就是一些活動頻繁的一些火山,會周期性地發生火山噴發。死火山就是指史前曾經有過噴發,但有史以來從未活動過的火山,它們很多都已經被風雨侵蝕,殘損不堪。休眠火山就是有史以來曾經噴發過,但產期以來處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中,仍然具有再次噴發的可能或者不能確定是否失活的一些火山。
  • 美國火山噴發,整個天空變紅,但定時炸彈不止這一個
    不過幸運的是,這場噴發並沒有造成任何的人員傷亡,因為早在2014年的時候,附近的小鎮就因為火山噴發而全員撤離了,這裡如今已經荒無人煙,全部都成了基拉韋厄火山的地盤。火山爆發造成的嚴重後果地球上活火山的數量很多,其中位於夏威夷島東南部的基拉韋厄火山就是其中之一,從1983年開始,基拉韋厄火山就一直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而且噴發非常頻繁,這一次噴發也完全不出乎意料,足可見它的活力非常旺盛,或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持續下去。
  • 一場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但如果說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之久,這樣的天氣你還會喜歡嗎?其實不僅僅是喜不喜歡的問題,200萬年連續不斷的降雨,會導致生物衰敗滅絕,當然也會有物種藉此機會蓬勃發展起來。此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雅各布·科索、宋海軍,以及布裡斯託大學的邁克·本頓等17名科學家聯合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他們認為發生在2.33億年前那場持續了200萬年的降雨,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
  • 一場新的火山噴發!留尼旺島火山爆發,熔巖噴泉高達30米!
    一場新的火山噴發在今年第四次喚醒了留尼旺島的盾狀火山——觀看無人機拍攝到的壯觀的爆炸。上周六,英國夏令時凌晨1點(當地時間凌晨4點),從島上的另一座火山Piton de Bert可以看到火山噴發。火山口南側的火山口裂開了幾處火山裂縫。
  • 火山之國瓜地馬拉探險,攀登噴發中的活火山是種什麼體驗?
    位於中美洲的瓜地馬拉是一個火山之國,因其境內有30多座火山而聞名,由於全年氣候宜人,瓜地馬拉又享有『春天之國』的美譽。火山、湖泊、古典的城市建築以及神秘的瑪雅文明構成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傳說。那麼攀登噴發中的活火山是種什麼體驗?今天周末君就帶大家來看看!攀登火山值得嗎?
  • 菲律賓或面臨大規模火山噴發
    據《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說,自塔阿爾火山一周多前開始噴發濃煙和火山灰以來,其活動已經有所緩和,但人們仍面臨火山大規模噴發的威脅。研究人員正在密切監視塔阿爾火山,尋找其可能出現大噴發的蛛絲馬跡。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PHIVOLCS)火山學家Mariton Bornas是負責監測和預測火山噴發部門的負責人,他表示,目前塔阿爾火山活動暫停,但這並不意味著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這座火山的危險等級仍然處於4級(是該國火山警報系統危險性第二的級別),意味著在數小時或數天內,一場十分危險的噴發隨時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