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新冠疫情令植物性食品的需求增加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瑞士食品巨頭雀巢(Nestle)負責人周一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試圖更健康地飲食,以及一些工廠疫情暴發對肉類供應造成打擊,植物性食品的需求有所增加。

雀巢正大力投資植物性產品,以期加強創新並應對其他食品品牌的挑戰。

雀巢稱,在未來幾天裡,該公司將推出一款基於植物的Nesquik牛奶飲料和其素食漢堡的新版本。

執行長Mark Schneider援引北美肉類供應鏈中的問題稱:「出於多種原因,人們對基於植物的肉類替代品的興趣一直在上升。」

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在春季約有20家肉類工廠關閉。

Schneider稱:「人們對個人健康和減肥也有了新的興趣,因為新冠病毒尤其會影響那些已出現健康問題的人。」

雀巢的植物性食品銷售額在去年達到2億瑞士法郎(約合2.15億美元)之後,在2020年上半年增長了40%。

Schneider表示,他預計植物性肉類替代品的價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下降,但他補充說,這反映出諸如豌豆或大豆蛋白等成分的成本較高。

相關焦點

  • ...Bank)對全球貧困情況所作的兩年一度的估算報告,新冠疫情已經令...
    【世界銀行估計新冠疫情已令約1億人陷入極端貧困】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對全球貧困情況所作的兩年一度的估算報告,新冠疫情已經令8,800萬至1.14億人陷入極端貧困。這是自1990年開始編制該數據以來,極端貧困人口數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這一逆轉標誌著20多年來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持續下降的趨勢結束。
  • ...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進口以原油和化工品為主環比增加5.6%...
    韓國三季度GDP環比增幅上修,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減弱;①韓國央行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實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2.1%,呈現反彈趨勢。該數據較10月發布的初估值提高0.2個百分點;②韓國央行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設備投資、建築投資和居民消費領域初步核實的增幅較初估值分別上升1.4、0.5和0.1個百分點,而且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前兩季度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基數效應;③具體來看,出口以汽車和半導體為主環比增長16%,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進口以原油和化工品為主環比增加5.6%。設備投資環比增加8.1%,建設投資則減少7.3%。
  • 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之亂
    雀巢的態度是:「嚴格遵守了法律法規」事情發起於綠色和平組織香港辦事處項目負責人施鵬翔致電新浪財經,稱他們有證據證明雀巢在中國內地出售轉基因食品,隨後綠色和平組織出具了一份轉基因檢測報告。被檢測食品為雀巢旗下的「美極翡翠白玉湯」(一種即衝食品)。
  • 植物奶市場或超160億美元,雀巢、達能等巨頭入局,瞄準新消費人群
    此外,蒙牛、可口可樂、達能、星巴克、雀巢、泰森食品、聯合利華、百事、旺旺等其他大型或新興食品企業也加入植物基賽道,在戰局中各展所長。 植物奶或主要瞄準新消費人群 近期,35鬥邀請了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奶源委副主任鄧榮臻、天津海河乳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馮永強、米奶爸植物奶創始人伍志鴻一起探討了乳品創新領域的話題。
  • 在穗新設體驗中心 雀巢深耕專業餐飲
    近年國內消費品需求增速放緩,專業餐飲業務成為雀巢在中國的新增長引擎。3月6日,雀巢專業餐飲廣州客戶交流體驗中心正式落成。這是繼北京、上海之後,雀巢在中國建立的第三家客戶交流體驗中心,也是這家全球最大食品企業開拓中國專業餐飲市場的重要裡程碑。
  •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本月底在京揭幕2020/10/21 14:04:14 來源:中國食品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人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彌足珍貴
  • 海外財經媒體焦點: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債務海嘯
    全球經濟方面,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債務海嘯。公司動態方面,蘋果將規模較小開發者的App Store費用減半;英偉達第三季度營收超預期,淨利同比增49%;輝瑞新冠疫苗最終有效率95%,將在數天內申請授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解除波音737 Max停飛令;蘋果公司與30多州就iPhone電池問題達成1.13億美元和解。此外,比特幣突破18000美元,多頭稱明年有望上漲至60000美元。
  • 雀巢加大對華投資,在雙城建全球首個穀物能力中心
    據界面新聞了解,通過這輪增資,擴建後的牧場養殖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增加提供A2奶源,推動雀巢生產能恩嬰兒配方奶粉採用本地奶源的進程。雀巢穀物能力中心奠基。圖片來源:雀巢本次投資還涉及雀巢的食品加工高端化生產,涵蓋嬰兒輔食和成人產品線。
  •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
    2020-06-19 09:05:16來源:FX168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6月18日晚,該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7...
    2020-10-18 09:53:13來源:FX168 【世衛組織:全球日增新冠確診病例數連創新高】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
  •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預測北半球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將面臨更嚴峻的新冠疫情。如果繼續疏於防護而不是嚴格執行社交距離和堅持戴口罩,每天將有3萬人死亡。研究所說,對疫情的預測結果令人生畏,12月對歐洲、中亞和美國來說將是嚴峻考驗。
  • ...官員早前已經通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委員會,由於新冠疫情,2020...
    威斯康星州衛生官員早前已經通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委員會,由於新冠疫情,2020年民主黨全國代 文/夏洛特2020-08-06 01:34:47來源:FX168 【拜登將不親自出席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周三,三名官員向CNN證實,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將不會親自前往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 慈孝堂中草藥能量香囊|慈孝堂|張惠珺|塞爾維亞_社會|新冠疫情|...
    在聽取了張惠珺介紹中國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進行防治新冠疫情後,大使表示:「中國不僅給塞爾維亞輸送大量的醫療用品,而且派遣了經驗豐富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我們對此深表感謝。」目前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還在持續,中國的中醫醫學方案目前防治的效果良好,塞爾維亞將會學習效仿中國的方案措施來抗擊疫情。
  • 雀巢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正積極採取行動,在公司業務增長的同時,致力於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減半,併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的行動將著力於扶持農戶和供應商以推動再生農業發展,同時在未來10年內種植數億棵樹,並在2025年實現100%使用可再生電力。此外,雀巢還在不斷打造更多的「碳中和」品牌。
  • 全球巨頭押注「未來食品」
    國內的代餐生意經風生水起,國際巨頭也在加碼健康的「未來食品」。 2019年《柳葉刀》全球飲食報告顯示,富含植物性食物且較少動物源性食物的飲食,既有益於健康,又有益於環境。伴隨歐美國家健康和環保意識抬頭,主導肉類和乳製品替代品市場的競爭正在升溫,植物肉和植物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生命科學
    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推動德國數字支付發展
    德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協會(Bitkom)5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新冠疫情正推動德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手機等工具進行無接觸數字支付。其中,去年9—11月間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曾使用無接觸支付。德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協會代表該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行業超過1100家企業,覆蓋了德國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市場90%的份額。
  • 植物基食品蓬勃發展,背後有哪些驅動因素?
    滿足這種變化需求的是飛速發展的植物性食品行業。隨著植物類產品在飲料行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廣泛的乳製品替代品證明),隨著消費者不斷減少飲食中的肉類,植物類食品將成為主要焦點。天然的植物性和容易適應的選擇可能更熟悉,對主流消費者來說不那麼可怕,而新類別的植物性產品或作為動物性產品的替代品更有可能吸引那些在飲食中尋找新奇和多樣化的具有冒險精神的消費者。雖然素食主義者和嚴格素食主義者的主張相對平均地分布在廣泛的食品和飲料類別中,但迄今為止,以植物為基礎的主張往往集中在較少的領域。
  • 張文宏:面對新冠疫情要打「科普組合拳」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現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了一場題為《從新冠疫情應對看科普》的視頻報告。報告中,他復盤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團隊做科普的過程,並分享了自己由科普實踐引發的思考。以下為報告內容。張文宏作視頻報告新冠疫情的到來非常突然。
  • 雀巢通用磨坊合資3.4億建研發中心
    網易財經訊10月22日訊 今日,雀巢集團與美國通用磨坊公司共同宣布,於瑞士Orbe建立早餐穀物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