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探測到地球內部深處具體結構,最後一種方法很有希望

2020-12-04 三豐探索

現在的研究學者普遍把探索的目光都放到了宇宙之中,宇宙存在著很多的奧秘,有很多事我們到現在都無法解開的,因此也吸引了很多研究學者的注意力,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們人類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上也會存在著很多的奧秘,雖然說我們已經在地球上存在很多年了,地球也確實呈現出了這種很有生命力的樣子,但是這僅僅只是地球表面的一些現象,而對於它的內部,大家了解的又有多少呢?

其實關於地球的深處知道的還真的是特別的少,甚至要比宇宙的了解都要少一些,但是研究學者表示我要真正的去探索地球的內部,並不是那麼的簡單,探索地球的內部可能要比探索宇宙來的更加的艱難,而且,會存在著很多的危險,也許我們對於地球內部的不了解,無知才是另一種的安全。

不過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比較好奇,地球的內部究竟是什麼?因為畢竟地球是我們實實在在生活的星球,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地球的一片天空,那麼地球究竟裡面會是什麼呢?在地裡頭如果一直往下挖的話,是否會直接挖土挖到另一面去呢?了解我們現在生活的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很多人都關注的事情。

反過來說,地球確實存在著很多的秘密,很多地球內部的事情是現在的科學都無法解釋的,雖然說我們現在可以說已經走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是這僅僅只限於地球的表面,而地球的內部,是我們現在人類所無法接觸的,雖然說充滿了好奇,但是從古至今人們只是對地球的內部存在著很多的敬畏,比如說存在著一些神話故事之類的,但是地球下面究竟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

不過研究學者,有一部分人提出在地球的地殼內部應該會有水,甚至科學家採集了地幔的成分來進行分析,結果測試在這個區域裡面,確實它的水含量要比地球的表面水含量多好幾倍,而且科學家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地球的內部,也是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測驗方案。

估計說到探索地球的內部,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直接就鑽一個井,然後一直使勁的往下鑽,這樣就能夠鑽到地球的內部,這確實是普通人的一種普通的想法,好像這種說法聽起來雖然簡單粗暴但是非常的可行。

但是現在為止,我們只是通過鑽井的方式想要鑽到地球的核心,應該還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沒有那麼龐大的鑽井儀器,而現在的這種普通的鑽井儀器能夠開發的深度也是有限的。

那麼不能使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通過別的方法來進行探測,科學家提出了使用地震震源發出的這種彈性波,使用這種彈性波應該也是能夠對地球做一個全面的內部信息了解,而且這種方式應該也是科學研究者在探索地球內部所使用的主要的方法。

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對於地球內部的了解深處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其實主要都是來自於這種方法的探測,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是說非常的完美,因為研究學者表示,使用這種方法其實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這種天然的地震波發生的次數比較少,而且它的震源位置並不是很固定,有的時候也會出現很離譜的差異。

那麼這種方法被屏蔽之後,就會接著想要尋找新的方法,而現在科學家採用了一種新的技術,那就是監測大氣中的中微子,通過監測這種成分穿透地球時,地球的吸收程度,就能夠探測出地球內部的一個具體的結構,這可以說是最新的高科技,當然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這種方法的存在原理。

因為這種中微子其實是一種最基本的構成離子,不會與物質發生相互的作用,而且它所攜帶的信息也是保持很長時間都不會發生改變,它的穿透率更是非常的強,所以科學家認為,這種中微子能夠輕易的穿透整個地球,包括地球的核心。

那麼我們只需要監測這些中微子,以及它在穿透地球時的發生的一些變化,就能夠大體的推測出地球內部深處的一些結構,現在這種方法雖然剛剛的提出,但是研究學者已經對這種方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甚至各國已經在陸續的使用這樣的中微子望遠鏡,希望能夠探測到地球內幕,逃逸出來的這些中微子。

這樣就能夠建立出一張地球內部核心的大體輪廓圖片,那麼用不了多久說不定我們就真正能夠了解到地球的內部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相關焦點

  • 地球深處的光景,是洋蔥結構嗎?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聯?
    然後,可以通過測量地表地面運動的儀器來探測波浪,並對其進行分析,以解釋波浪通過的結構。不幸的是,這種方法不能輕易區分溫暖、緻密的物質和較冷、較輕的物質。這留下了很大的解釋空間。劍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桑恩·科塔繪製了這些斑點,她認為這些斑點是地球歷史早期沉入地幔底部的高密度巖石。
  • 探測地球內部不可行,探測過程可能會導致地球磁場和重力改變!
    而對於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來說,我們是不是真的了解呢?人類生活在地表之上,而對於它的內部結構以及相關信息是否真的了解呢?想要了解地球的內部秘密,必須要深入的地下才能明了。地球的半徑大約為6371千米,要尋找地球內部的秘密我們需要鑽入地球深處,而人類如今可以鑽入地球多深呢?如果人類的能力足夠的話,是不是可以把地球給挖穿呢?
  • 地球深部探測 了解地球內部奧秘
    19世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描寫了人類到地球深部進行探險的故事,與《地心遊記》中對地心熔巖、火焰等新奇想像相比,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真實了解還遠不夠豐富。科學家們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的?利用深地震反射技術如何得到地球深部的結構圖像?
  • 人類對地球一無所知:地球內部發現奇怪結構,比珠峰高100倍!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內部發現奇怪結構,比珠峰高100倍,是外星殘骸嗎?有一句歌詞這樣寫到「越熟悉的越陌生」,而這句歌詞也可以應用到科學領域。人類所生存的地球,看似每天都能夠看得見摸得著,但是人類究竟對地球了解有多深呢?就像地球上有這麼多無法解釋的謎題,人類傾盡所有的力量,也都不能將它窺探分毫。人類肉眼可以看到天空海洋,山脈。但是人類的腳下,地底又存在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地下的深處有著怎樣人類無法探知的謎題,而地下的結構又是有什麼?
  • 打洞比登天還難,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
    之前在回答一些關於地球科學問題的時候,每每有朋友提出這樣的疑問:你怎麼知道地球中心有地核的?你怎麼知道外地核是熔融的液體?你怎麼知道地幔有多厚?你憑什麼說那中間是鐵?總之是很不相信的樣子。今天我就統一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助你解開謎題。
  • 花10年挖了10000多米,沒能挖穿地球!如何知道地球的內部構成?
    對人類而言,星空和地球深處是我們嚮往的兩個地方了。星空在我們的頭頂,我們通過發展航天技術來探索星空,地心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又該如何探索地心呢?人們想到的最笨的方法,使勁往下挖,挖到地心深處去看看。當時人類挖到了驚人的12000米左右,已經遠遠超越了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但是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千米,這個深度僅僅只佔地球直徑的千分之一不到。可以說想要挖穿地球,人類還只是剛剛起步。現代地質探測結果表面,我們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所認識的一切生命和物質,這個廣闊的生物圈,這片巨大的海洋,都僅僅只是地殼的極小一部分。
  • 探測地球深部:看如何給地球做「CT」
    探測地球深部:看如何給地球做「CT」 人類有一個「毛病」,總想窺視物體內部的結構。用大刀切開一個西瓜,綠皮紅囊黑子的排布就一目了然了。人體不是西瓜,不可隨意切開,因為碰一碰肉體中的神經,也常常令人痛苦難堪。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總論
    (具體在本頭條號翻閱查看),目前人類最多往地下的打井深度也只有10幾千米,這對於地球6371千米的平均半徑來說只是皮毛。人類探索地下的鑽井平臺所以我們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結構。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
  • 火星像個夾心蛋糕「洞察」號獲得行星內部結構數據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本報訊兩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從那些遙遠的地震和土壤洩露的深層熱量中收集火星內部結構的線索。事實證明,火星有它自己的「想法」。
  • 地球內部結構
    1914年,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裡深處,存在著另一個不同物質的分界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並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 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發現,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異物,它們是什麼?
    海洋我們可以有潛水設備進入其中探索,太空我們可以派出探測器或者通過天文望遠鏡探測,可是地球內部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深入,只能通過一些探測波的手段進行模糊的探測,這樣自然對地球內部的真實情況會有很大的偏差。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不同的圈層構成,由地心至地表依次為地核,地幔,地殼。
  • 隱藏在地球內部的秘密:50%熱量來源仍是未解謎團
    圖中是地球內部結構,目前科學家通過多項測量仍未發現50%地球內部熱量的具體來源。 地球熱量流動地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炎熱夏季,當你躺著可能感受不到來自地下的熱量,但事實上有相當多的熱量來自於地下——地球深處。
  • 地球的深層有另一個世界嗎?人類到達地球最深處也才12262米
    藉助地震波探測技術,目前已知的地球內部結構是這樣的:內地核、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地球內部的溫度是大於5000攝氏度、壓力是大於1億千帕。因此,地球深層溫度和壓力極高。以上是人類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對地球內部進行探測後得出的結論
  • 地球的深層有另一個世界嗎?人類到達地球最深處也才12262米
    美國科學家曾大膽推測,人類進化過程中有一部分原始人為了躲避外來災難,通過火山口進入地下生活?通過後面進化適應了地下生活的人類,也就是後來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地心人,不過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藉助地震波探測技術,目前已知的地球內部結構是這樣的:內地核、外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殼。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地球內部的溫度是大於5000攝氏度、壓力是大於1億千帕。因此,地球深層溫度和壓力極高。以上是人類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對地球內部進行探測後得出的結論。
  •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麼樣的?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
    地球內部的結構十分複雜,科學家通過對於地震波的研究,推測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是最薄的部分,平均厚度大約為17千米,陸地地殼相對較厚,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海洋地殼相對較薄,平均厚度僅為6千米。
  • 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的「塊狀物」,至今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一直嚮往著天空和大海,似乎從未對地球內部感興趣。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約為6371千米,在地層深處究竟隱藏了什麼,沒有人知道。比如凡爾納有一部科幻小說,名叫《地心遊記》就幻想在極地有一處地下入口,它能通往神秘的地底世界,地球的地心就是地底世界的太陽。這個幻想實在是太吸引了。
  • 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這意味著,人類科學研究從電磁波時代進入引力波時代,我們將從全新的探測窗口傾聽宇宙「歌唱」。電磁波的應用與開發產生了無線電通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交流與溝通方式,進一步引發今天的信息革命時代來臨。一旦未來的引力波通訊技術開發成功,可能引導人類進行跨越星際的交流,幫助人類走出地球這一生命的搖籃,向宇宙的深度進軍。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 介子:一種不為人知的粒子,用來探測無法穿透的物體
    這種粒子是電子的一個重版本,它會像雨滴一樣落在地球的每一平方釐米上。除了粒子物理學,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火山學家和核工程師也在為同樣的技術尋找新的用途,這種技術被稱為muography,利用介子來探測緻密結構的內部。第一批公司希望從中獲利。
  • 地球物理學類:以物理方法探索地球深處的奧秘
    地球物理學算地理還是物理?地球物理學類專業非常小眾,比天文、大氣、海洋科學更不為人知,很多人直接把它當成物理學或是地理科學的下設專業。簡單地說,地球物理學類專業就是利用物理方法,定量研究地球的學科。比如,地球的內部構造我們無法憑藉儀器探知,但是可以利用地震波,得到地球的密度數據;利用重力和磁法,反演地下介質;利用電法,知曉地下介質的電性。
  • NASA太空人探索地球最深處
    一名太空人歷史性地造訪了海底最深處。與此同時,NASA公布了入選本年度太空人名人堂的名單。 6月7日,太空人兼海洋學家凱西·沙利文(Kathy Sullivan)從關島沿海潛入太平洋海水下約11公裡,到達地球的最深處。沙利文成為首位造訪位於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底部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