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鮑魚、大閘蟹,這些都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一到金秋時節,大閘蟹的價格更是節節攀升。但是,在國外,這些「入侵物種」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令人頭疼。這些在國外如魚得水的生物,在國內甚至面臨著被過度捕殺的威脅,只有靠人工繁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看到這些泛濫的「美食」,有不少網友投去了羨慕的眼光,並紛紛請求「出戰」,接下來就來看看那些在國內國外處境大不相同的食物吧!
「今天吃麻辣小龍蝦,蒜香小龍蝦還是十三香小龍蝦呢?」,沒想到小龍蝦在「制霸」我國餐桌的同時,也在「徵服」美洲大陸。美國加州的某一海岸就曾遭成千上萬隻小龍蝦侵襲。
據專業人士分析,這是因為海水持續升溫,所以許多小龍蝦大規模向北遷徙來到了加州海岸。隨著潮起潮落,無數小龍蝦就會被衝到海灘上。你看這紅彤彤的一片,可不是樹葉哦,而是密密麻麻的小龍蝦。只可惜呀,這些小龍蝦生錯了地方。
在我國,鮑魚算是一種比較昂貴的食材,一些優質的鮑魚甚至要價不菲。而在紐西蘭,鮑魚的地位可就大不相同了。在紐西蘭的海邊,鮑魚幾乎隨處可見,每一位紐西蘭人和遊客每天可以免費打撈10隻鮑魚,即便是這樣當地人也抬不起興趣。
為什麼鮑魚在紐西蘭會泛濫呢?因為紐西蘭的優質水源、天然海藻為鮑魚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那麼,有機會的話你想去紐西蘭打撈鮑魚嗎?
亞洲鯉魚入侵美國可以說是讓美國最頭疼的生物入侵事件之一,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為了清潔水源,特定引進了包括亞洲鯉魚在內的諸種亞洲魚類,沒想到適得其反。
亞洲鯉魚體型龐大,生長快速,在五大湖區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它們掠奪了其他魚類的食物,甚至給其他魚類帶來了滅頂之災,比如鮭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還打算花數億元來修建巨型堤壩來控制亞洲鯉魚的繁衍,還有一些中國網友調侃道:組團到美國幫「吃」。
歐洲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大閘蟹泛濫成災的問題。大閘蟹的繁殖速度極快,適應能力很強,遷徙到英國之後,很快就成了「水中霸主」,在河流中「任性妄為」,連泰晤士河也難逃此劫,還有很多英國人覺得它們是一種長著毛的怪物。
另外,在上個世紀初,一些大閘蟹隨著德國的商船去了歐洲大陸,隨後就憑藉其強大的繁殖能力,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多。而德國人並沒有食用大閘蟹的習慣和方法,如今,大閘蟹的數量不減反增,在大街上橫行霸道。
看完小編只想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看完這些你是否躍躍欲試呢?可能這些生物的繁殖速度都趕不上我們吃的速度吧。無論如何,生態失衡需要龐大的治理成本,無論吃還是不吃,都要遵守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