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梧桐樹又叫懸鈴木。懸鈴木分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多球懸鈴木。這種樹在大連挺多的。
第一次來到女兒家的樓前就高高興興地喊了一聲:法國梧桐!樓前的兩棵法國梧桐,高大挺拔,不用問任何人就知道名字,這是小時候就認得的樹種。
今年被疫情隔在大連,從去年年底一直到現在不能回家。初春的時候法國梧桐還在冬眠,認真打量這些樹,發現它們光禿禿的枝頭上都懸掛著毛茸茸的小圓球,兩、三釐米大小,或獨處、或兩個一夥。小的時候沒注意到這種樹有懸球,如今雖然肯定這是法國梧桐樹,但還是忍不住用軟體去它們。掃描的結果卻出乎意料:
二球懸鈴木65.34%,一球懸鈴木64.18%,懸鈴木49.59%。
三個選項都是懸鈴木,與法國梧桐一點關係都沒有。這讓我懷疑自己以往的認知,這是法國梧桐嗎?是我錯了,還是軟體錯了,還是樹錯了?
在百度輸入「懸鈴木」,給出的結果連別稱裡面都沒有提法國梧桐。這很奇怪啊!再繼續往後看,直到篇尾也沒有提與法國梧桐有關係。後來換了一篇介紹懸鈴木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說到:懸鈴木在中國被誤稱為法國梧桐。這就對了。
懸鈴木有美洲一球懸鈴木、英國三球懸鈴木和雜交品種二球懸鈴木之分。1920年前後法國人在上海法租界開始種植懸鈴木,國人因為它們的葉子像梧桐,又是法國人種植的,所以就稱這些樹為法國梧桐。法國梧桐名稱的背後,反應的是一段國家被侵略和被瓜分的歷史。
現在的文章在介紹懸鈴木的時候,往往不提及法國梧桐這個名字,或者即使提到了,也是一帶而過,這是有意避開那段被欺凌的歷史。
其實在今天的中國,許多出版社、出版局都在有意地避開晚清至文革之間的這段歷史,包括日本侵華的那段歷史。甚至在人物傳記一類的文章中都不許提及日本侵華的事實和當事人的經歷,一句話都不允許提。不知道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強盜可以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強姦、掠奪,被害者卻不可以說一句。除非是官方高層指令下的一小部分文章才能提及那些不堪的歷史。這是為了「顧全大局、向前看」?還是為了「忘卻的忘卻」,還是要發揚「阿Q精神」,還是要發揚「洋奴精神」,還是為了「躲災避禍」?一切的一切,不得而知。更有甚者,時至今日在文章中連「貧(tān)」「某某功」都不能提,否則實物不給出版,電子文章將被刪除、封殺。好像只能嬉皮笑臉地混下去,而且只要嬉皮笑臉地混下去,世界就可以大同了。這種狀態和做法,你們心裡不憋屈嗎?不危險嗎?
法國梧桐變成了懸鈴木,我覺得這是加在人們頭上的又一種屈辱。不是嗎?你的看法呢?
法國梧桐樹目前在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是許多城市的主要綠化樹和林蔭道樹木。懸鈴木,你既掩蓋不了任何歷史,也掩蓋不了法國梧桐的樹蔭。
2020.06.09.周二於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