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南京市地鐵三號線即將開工建設,主城區內超過600棵樹要被遷移出主城,為地鐵大行宮站讓道。加上地鐵十號線的建設在內,主城區一共要遷移1100棵樹。據政府部門統計,建設地鐵三號線將遷走的600棵樹中,約有200棵為法國梧桐樹。
被南京市民視為「城市靈魂」、被外地人視為「城市標誌」的法國梧桐樹的命運,引發了南京市民乃至全國人民的關注和熱議。包括南京網友在內的國內外眾多網友,紛紛呼籲「留住我們的法國梧桐樹」!南京市民已經自發在不少梧桐樹上繫上綠絲帶,表達挽留之情。
14日,南京市政府正面回應,表示將廣泛聽取民意,進一步優化地鐵設計方案,竭力保護沿途法桐。
梧桐對南京人來說
就像西湖對杭州那樣重要
3月9日,南京市太平北路沿線的40多棵法國梧桐開始遷移。有網友將南京太平北路此前綠樹成蔭的圖片配以梧桐被「砍頭」後等待裝車的圖片,在微博上轉發給了著名主持人、「老南京」黃健翔。此後,黃健翔在微博上發帖呼籲拯救,並專門組建了一個拯救梧桐樹的微博活動。
主持人孟非、導演陸川、媒體人李承鵬等眾多社會知名人士也紛紛跟進呼籲,由此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和回帖支持。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拯救南京梧桐樹」的微博,在新浪微博等網絡空間被轉發超過31萬次。不過,網絡上一度將遷移法桐誤傳稱「砍樹」,更有將移植樹木誤傳為4000棵,引發網友誤解。
南京當地多家媒體集中關注此事,許多市民致電報社、電臺,表達對於挪移梧桐樹的不滿和不舍。「梧桐樹對我們而言,並不是簡單的街道點綴,而是並肩的家人。」
2006年因地鐵建設遷出的梧桐
80%已死亡
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蔡劍華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次要遷走的法國梧桐樹大概是1929年、1930年左右種下的,特別能體現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化特徵,且是活態文化,可以作為行道樹方面的文化遺產,而有別於一般的綠化樹。」
更有當地媒體記者調查得出,2006年建設地鐵二號線時遷移的190棵梧桐樹,其中一部分種植在南京白下區園林綠化管理所的苗圃裡,83棵樹中有68棵死亡。最大的一棵死亡梧桐樹,粗280釐米,80年樹齡。而當年移樹的時候,南京市園林局的承諾是80%存活,實際情況則是80%死亡。這一信息引起了市民網友更大的反對聲。
政府回應四大質疑
市民希望公開聽證
14日,南京政府對市民網友的質疑做出正面回應。
因為地鐵三號線地層是含淤泥質粉土、粉細砂層的不良地質,主城地鐵車站都要採用明挖的施工方法。
南京市政府回應說,南京市地鐵指揮部在重點車站選址上,是對幾套方案進行比選論證後才確定,儘可能少移樹。浮橋站站位最近就由最初路西移至路中,這樣一來,減少水杉移植47棵,減少大樹移植188棵。
同時,南京市地鐵指揮部打破設計常規,壓縮車站站臺寬度,減少出入口數量和尺寸,相比於一號線和二號線的出站口,地鐵三號線的站點就會小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其實小出站口將面臨地鐵大人流的壓力。
南京市城管局綠化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著手對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移植法桐的現狀進行全面清查。他們也會積極吸取經驗、教訓,把地鐵三號線法桐移植工作做得更完善。
不過,有不少南京市民和網友建議,在移樹之前能否先舉行相關訊息的發布會、市民和專家參與的聽證會,把施工和移樹的計劃和方案跟公眾說個明白,這樣既能避免誤解,同時能從廣泛的民意反饋中,吸取方案優化的點子,這樣的互動有利於城市建設的順利推進,也有助於共同維護城市環境。
本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