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2020-11-20 18:17 來源:澎湃新聞
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11月20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公布的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格致汽車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集團)的重整申請被瀋陽市中級法院受理,這也意味著華晨集團正在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民事裁定書顯示,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是遼寧省國資委控股的一家大型整車製造企業,遼寧國資委持股比例80%,社保基金的持股為20%,它的主要營業收入是整車製造。
標普信評工商企業評級部評級總監王雷近日復盤了華晨違約的全過程,詳解華晨集團何以走向破產重整。
王雷介紹,2019年以前華晨集團營業收入最重要的部分就來自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貢獻,以及金杯中華華瑞等車型的營業收入。華晨寶馬在豪華車市場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較好的銷量,業務競爭力較強。同時華晨寶馬的現金流也比較充沛穩定,公司的整體財務風險相對偏低。此外,
華晨集團對合資品牌的控制力比較弱,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相對偏弱。
債務結構方面以短期債務為主,債務結構不是特別的合理。
2018年10月,企業的信用質量發生了一些變化,標普信評對華晨的信用序列做出調整,反映了當時發生的比較重大的事件,即國家放開了合資企業當中外資持股的比例,
華晨集團和華晨寶馬根據約定,將其持有的華晨寶馬25%的股權出售給了寶馬集團。標普信評指出,這一重大事件對華晨集團的業務狀況和財務風險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2019年6月到2020年的3月,華晨集團信用質量逐步發生惡化。到2020年,因為公司受到疫情的影響,汽車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現金流顯著惡化,而且在短期之內難以恢復。直到今年8月,其信用質量進一步惡化,公司的流動性非常緊張,二級市場的債券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公司陸續開始劃轉多家子公司股權,負面輿情也在增加,這個時候公司的再融資壓力非常大。直到今年10月,公司的信用進一步的惡化,從而發生了公開債務違約。
標普信評指出,在技術層面,從合併報表來看,華晨的盈利能力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它
過於依賴於單一合資品牌的分紅,而其自主品牌影響力卻很弱,市場佔有率較低,技術實力也比較弱。
自主品牌對於企業收入和利潤的貢獻不足,整個脫離了企業的整體現金流表現。另外,因為公司對於合資廠華晨寶馬的控制力較弱,子公司華晨寶馬無法對於母公司形成很有利的支持。集團自身對於子公司控制力度很弱,合併報表的分析就不是特別有意義,而拆分報表之後會發現它自身的經營比較弱,現金流比較緊張。
標普信評表示,華晨寶馬的股權轉讓事件,導致公司的自主競爭力會出現一定的下滑,可支配的現金流進一步減少,其財務風險也是在上升的。資本市場對於這樣的事件也比較悲觀,對華晨的在資本市場的融資也不是特別的支持了。同時這個事件也說明了遼寧省政府或者國資委對華晨的支持意願比較有限,甚至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再結合這兩年整個汽車市場景氣度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以及今年疫情的影響,都加劇了公司的財務風險。此外,該公司的短期債務也比較高,這樣的債務結構是存在問題的。標普信評強調稱,當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時,政府對企業的支持意願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下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標普信評,華晨集團,華晨寶馬,債市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