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活著
就不錯了
在這個堪稱企業生死年的最後時刻,還是有一些曾無限風光的行業企業堅持不住倒下了。
比如汽車行業。
11月16日,一條重磅消息驚到了不少人了,
華晨宣布破產,申請重組,
它的負債已經達到了1000多億,
這讓不少網友表示說,看來寶馬也救不了它。
負債高達1200億元!華晨汽車集團被申請破產重整
老牌車企華晨持續醞釀的債務危機終於爆發!
日前,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號為(2020)遼01破申27號。
據了解,格致科技是一家汽車衝壓模具研產商,主要從事汽車衝壓模具的設計、研發、製造及銷售,為全球範圍內的汽車整車廠及零部件製造商提供汽車衝壓模具的定製化服務,該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吉林省遼源市。
事實上,此前關於華晨汽車集團將進行司法重整傳聞此起彼伏。
11月3日,有媒體報導稱,遼寧省政府已與金融監管部門就華晨集團重整進行溝通,不過尚無明確重整方案,相關事宜仍在討論中,因此仍有變數。
僅僅過去了不到10天,華晨汽車集團便傳出被申請破產重整的消息。不過目前關於華晨被申請重整的具體原因和進一步進展尚未有更多的消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被申請破產重整之前,華晨汽車集團已經因負債高企、債務違約備受市場關注。
據華晨汽車集團2020年債券半年報顯示,集團總負債1328.44億元,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後,資產負債率為71.4%。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326.77億元。
華晨汽車債務危機背後,是主營汽車業務困境的難言之隱,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呈現兩極化發展。
多年以來,華晨汽車集團利潤主要來源於寶馬,自主板塊獲利能力較弱。
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達14.5億元,同比下降23.85%,淨利潤為40.45億元。如果去掉從華晨寶馬得到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總體虧損達3.4億元。可以說,如果沒有寶馬,華晨盈利能力堪憂。
事實上,華晨自主板塊的困局由來已久,其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9年五年間,華晨剔除華晨寶馬利潤分成後虧損分別達5.4億、6億、8.6億、4.2億、10.64億元,總體虧損34.84億元。
目前華晨寶馬股權調整已進入倒計時。據華晨與寶馬2018年籤署的協議顯示,2022年前,寶馬將從華晨汽車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權,屆時寶馬和華晨汽車分別持有華晨寶馬75%和25%的股份,並不再納入華晨汽車合併範圍。
換言之,屆時華晨從華晨寶馬處分得的利潤比例亦將大打折扣,在自主板塊仍深陷泥潭下,華晨中國業績或堪憂。華晨汽車有著寶馬集團的大力輸血,在2015-2019五年間,華晨寶馬5年來同期貢獻利潤共計269億元,這無疑是大大減緩了華晨集團的運營壓力。但問題在於,自身品牌車型競爭力的缺失,是很難靠著寶馬進行幫扶成長的;要想發展壯大,還得自己在產品競爭力,在產品實力上努力向上,而這些,恰恰是華晨汽車所缺失的。
新能源汽車車企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激烈競爭之下總有出局。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進入了「淘汰區」。
杭州長江汽車破產清算!四年「燒掉」51億 總部廠區員工已大批離職 李嘉誠失手了?
繼此前被調侃「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的拜騰汽車曝出經營危機之後,杭州長江汽車也成為了深陷困局的最新一員。
據報導, 近日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法院發布的裁定書內容顯示,經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調查,截至2020年7月28日,該院另有105件以長江汽車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尚未履行,申請執行標的約2.66億元;以長江汽車為被告的未結訴訟案件34件,立案標的約9.45億元。長江汽車自認現對外負債本金近30億元、利息1億餘元,拖欠2019年12月以來的職工工資約4000萬元。
另據媒體記者探訪,杭州總部廠區裡大部分員工都已離職,僅剩200多人負責乘用車生產,如今手上訂單已經「寥寥無繼」,新訂單似乎沒有進展。
2016年,長江汽車成為繼北汽新能源之後,第二家拿到「雙資質」的車企。但沒想到,僅僅時隔四年,長江汽車就燒光了51億。如今落得如此困境,不免讓人唏噓。
資料顯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06-12,法定代表人曹忠,註冊資本100,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經營範圍包括:製造、加工、批發、零售:客車、電車、專用汽車、汽車零部件、汽車裝飾品等。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破產文書顯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這也意味著,長江汽車的造車之路即將劃上句號。
長江汽車曾一度被冠上了「李嘉誠造車」的名頭。而且,ta還是最早一批獲得「雙資質」的造車新勢力車企,可惜拿到「準生證」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並不意味著未來之路就會一帆風順,相反也有可能成為高速狂奔下的「爆胎釘」。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江汽車母公司五龍電動車的背後,還有香港富豪李嘉誠撐腰。
難道李嘉誠失手了?事實上,這次長江汽車的「爆雷」,與李嘉誠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0年,李嘉誠及其控制單位開始購入中聚電池的股份,並一路減持;截至到2017年4月,李嘉誠持股11.05億股,佔比4.93%。
期間在2014年,中聚電池更名為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而五龍電動車就是長江汽車的母公司,由此李嘉誠與長江汽車轉了幾個彎扯上了一點關係。但扯上的這一點關係救得了長江汽車嗎?
七年了,作為最早的造車新勢力之一,
長江汽車最終還是沒能撐過這個「寒冬」,
造車汛期過去,洶湧退潮在即!
相信這不是第一家倒下的造車新勢力,
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力帆汽車鴛鴦工廠被拆除 中國汽車版圖再無重慶摩幫
重慶地鐵三號線園博園站西側,一個龐大的地塊正在做最後的平整。這裡是力帆汽車老廠(鴛鴦工廠)所在地,早幾個月過來,還能看到巨大的挖掘機在轟鳴聲中一步步將廠房車間推平,直至場地中央高聳的塔樓被拆除。
力帆汽車鴛鴦工廠被拆除前,不少老員工趕來拍照留念。「我在力帆汽車工作了10年,對它很有感情,如果不是公司不行了,我肯定不會離開。」力帆汽車一位離職的管理層人士張山(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鴛鴦工廠的拆除在重慶汽車圈內有著標誌性的意義。2003年起,以摩託車起家的重慶力帆集團、渝安集團、東方鑫源集團和銀翔實業集團相繼進軍整車行業,憑藉草根創業的特性,黑馬一般快速地崛起,在中國汽車產業獨樹一幟。巔峰時期,四家公司年產銷規模共計達到100萬輛,創造了中國汽車行業的「重慶摩幫」現象。
但當時間推移到2018年,形勢陡然逆轉。北汽銀翔首先倒下,工廠停產、銀行抽貸、經銷商堵門討債、員工大量離職。第一財經記者前往重慶合川區北汽銀翔工廠走訪時看到,該公司車間全面閒置,不少車間裡設備均已搬空。北汽銀翔一名離職員工告訴記者,銀翔實業集團旗下一些房產都被抵債償還給供應商。
隨後力帆汽車也暴露出嚴重的債務問題,在賣地賣房自救仍無果後,力帆汽車不得不選擇破產重整。渝安集團旗下東風小康、東方鑫源集團旗下華晨鑫源也於2018年步入下滑通道。
今年前9個月,上述4家公司累計銷量約為10萬輛,「重慶摩幫」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中的影響力日漸消散。
「一個時代結束了。」張山表示,雖然「重慶摩幫」集體式微,但其從興盛到隕落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依舊值得中國本土汽車公司借鑑和深思。
造車是高投入也是高風險的行業,在近兩年新能源熱逐漸褪去後,顯然大家對於車企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退出已經見怪不怪了:
一組數據顯示,635家造車企業,目前有整車製造能力的不足30%,有量產交付能力的不足20%。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累計投資已超過2萬億人民幣。這2萬億,除了催生出一堆車標外,真正能在大街上跑的沒有幾家。
大浪淘沙貝殼出,烈火試煉出真金!
野蠻生長過後,新一輪的洗牌在即,新能源造車將迎來新的篇章!
信息來源:新浪財經、瀟湘晨報、快科技、第一財經、前瞻網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