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森堡之謎—20世紀科學史上最大的謎題!海森堡真的計算錯誤了嗎
如果說玻爾-愛因斯坦之爭是二十世紀科學史上最有名的辯論,那麼海森堡在二戰中的角色恐怕就是二十世紀科學史上最大的謎題。二戰已經結束70多年,海森堡也已經逝世40多年,學術界至今仍在為「海森堡之謎」爭辯不休:海森堡究竟是真的計算錯誤,還是故意犯錯誇大困難,才導致德國沒能造出原子彈?
-
歷史檔案:海森堡是否真的為納粹賣命(下)
這個話題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為海森堡參與了納粹的原子彈製造計劃。因此,海森堡在與玻爾交談時十分謹慎,很多話不能直說,這也因此給玻爾留下這一印象,海森堡全力以赴地為德國製造原子彈。事實上,德國當時的情況是,1939年9月,在陸軍裝備局領導下成立了鈾協會」,研究如何將鈾裂變並用於軍事,但許多技術問題根本沒弄清,如製造一枚原子彈需要幾千克或幾噸裂變物。此外,德國手裡當時除了有鈾-235外,一無所有。
-
烏利·埃德爾新作計劃曝光 聚焦物理學家海森堡
烏利·埃德爾原標題:烏利·埃德爾新作計劃:拍歷史題材影片《海森堡》近日,有外媒報導稱,曾經拍攝了《巴德爾和邁因霍夫集團》以及《阿德龍大飯店》的德國導演烏利·埃德爾又有新作計劃。據悉,他將拍攝一部名為《海森堡》的歷史題材影片,講述納粹製造原子彈的計劃。該片改編自理察·馮·希拉赫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物理學家之夜》(The Night of the Physicists)。該書講述了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奧託·哈恩以及魏茨澤克是如何一步一步參與到納粹製造原子彈的計劃中的。
-
烏利·埃德爾新作計劃:拍歷史題材影片《海森堡》
烏利·埃德爾新作計劃:拍歷史題材影片《海森堡》 時間:2020.03.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德國造出了原子彈,是海森堡的謊言,還是歷史真相
美國人的原子彈工程是在曼哈頓實施的,因此也叫曼哈頓計劃,整個計劃從1942年開始,到試爆成功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而德國呢?在 1939年就開始了原子彈計劃,可以說比美國提前3年,他們組織一個以海森堡為核心團隊的科學團隊,有100多位科學家參與了該計劃,計劃的名稱鈾俱樂部。
-
烏利·埃德爾新作計劃曝光 將拍歷史題材影片《海森堡》
烏利·埃德爾近日,有外媒報導稱,曾經拍攝了《巴德爾和邁因霍夫集團》以及《阿德龍大飯店》的德國導演烏利·埃德爾又有新作計劃。據悉,他將拍攝一部名為《海森堡》的歷史題材影片,講述納粹製造原子彈的計劃。該片改編自理察·馮·希拉赫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物理學家之夜》(The Night of the Physicists)。該書講述了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奧託·哈恩以及魏茨澤克是如何一步一步參與到納粹製造原子彈的計劃中的。
-
20世紀史上最大謎團海森堡之謎
與此同時,德國也是第一個啟動「鈾計劃」的國家,但是卻讓美國首先發明了原子彈。如果當時是德國最先研製出的原子彈,那麼歷史的進程可能就要被改寫,人類將面臨更可怕的災難。而事實上,當年德國距離造出第一顆原子彈僅有一步之遙。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讓人類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海森堡之謎。
-
20世紀科學史上最大謎題:「海森堡」之謎,是故意算錯拯救人類嗎
1939年1月,德國納粹分子開啟了代號為「鈾俱樂部」的原子彈研發項目。基於海森堡在物理學上的偉大貢獻,海森堡被欽定為項目負責人。 德國原子彈的研究一直很順利,可是到了1942年不得不暫停下來。
-
資料:歷史上的海森堡與波爾
沃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德國物理學家,猶太人。1932年,獲諾貝爾物理獎。海森堡以兩件事著稱於世:一是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測不準原理」,揭示了微觀世界混沌的本性;二是他主持過希特勒的原子彈計劃,但未能造出原子彈。 儘管海森堡承擔了德國的原子彈計劃,但他並不認同希特勒。
-
為了德國科學界,他故意算錯一個小數點,讓德國沒有製造出原子彈
為了彌補這些差距,德國決定加大對新式武器的研發力度。隨著,德國一批批的新式武器加入戰爭,盟軍逐漸開始吃力。例如,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鬥就是德國人發明的。在同時期的戰鬥機中,盟軍戰機根本無法追上德軍噴氣式戰鬥。只能等德軍噴氣式戰鬥機起飛、降落的時候進行伏擊。但是,德軍地面的防空部隊會全力向盟軍飛機開火。所以盟軍空軍依然是處於劣勢。
-
海森堡的錯誤估計誤導了德國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海森堡1945年8月9日美國人核爆日本廣島後,被拘押在英國劍橋附近的海森堡等第三帝國的頂尖核物理學家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德國佬海森堡是上個世紀最頂尖的核物理學家。這是因為如此,元首就任命他為第三帝國核武器的主管。但事實證明他在這個位置上並不怎麼稱職,納粹德國的核武器發展失敗,跟他有著很大的關係。海森堡在計算核武器也就是原子彈爆炸所需要的鈾的含量時,曾經精確的預測到鈾的含量需要提高到99%以上。
-
索莫菲、海森堡、貝特和派爾斯
貝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關鍵科學家之一,在製造原子彈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任理論部主任。貝特的一位好朋友是同為猶太人的派爾斯(Rudolf Peierls,1907-1995),他後來成為索利斯的博士後導師。
-
這位德國科學家,是否真的算錯原子彈的數據?要麼人類歷史將改變
後來才知道,科學界的「大佬」也有失誤犯錯的時候,海森堡在研發原子彈時,竟然將「鈾235」(最核心)的數據給算「錯了」。依照他自己的算法,每顆原子彈需要的「鈾235」的重量高達幾噸。即使德國在世界上屬於世界上極其發達的國家之一,也無法為海森堡「找到」那麼多的核原料(鈾235)。(這個「錯誤的數據」到底是不是海森堡故意算錯的,小編就不得而知了,大家可能心裡有數。)
-
轟動世界的「海森堡之謎」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影響二戰的
後世有人開玩笑說這個謎團就很好地解釋了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二戰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海森堡也已經逝世了四十多年。在此期間,有很多為海森堡立傳敘事的作家也是眾說紛紜,爭辯不休。學術界也至今為這個問題爭吵不休。這個謎團就是海森堡究竟真的是計算錯誤還是故意犯錯,誇大困難。才導致德國沒能造出原子彈。
-
不,他只是和平的捍衛者
愛因斯坦與原子彈的發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在納粹德國稱霸歐洲的時候,英國情報機構就發現了納粹德國計劃製造原子彈,而負責實施這一計劃的主要科學負責人就是作為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海森堡。在愛因斯坦受到納粹迫害時,他前往了美國。
-
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月,年輕的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發展出了量子理論中的一個主要關鍵——測不準原理,涵義極為深遠。 海森堡反對當時的模型,因為他說既然無法實際觀察到電子繞著原子核的軌道,就不能說這些軌道是真的存在,我們只能觀察到被原子釋放或吸收的光譜而已。自 1925 年起,海森堡即開始研究,試著找到一種能夠僅依賴於可觀測性質的量子力學,或者該性質至少是從理論上可觀測的。靠著幾位同事的幫忙與激勵,海森堡發展出了一個量子力學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