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9日美國人核爆日本廣島後,被拘押在英國劍橋附近的海森堡等第三帝國的頂尖核物理學家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一個上午激烈的爭論,最後達成的共識是:美國在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做到核武器小型化,唯一的可能就是向廣島空投了一整座核反應堆!由此可見德國與美國在原子彈研究方面的差距。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德國佬海森堡是上個世紀最頂尖的核物理學家。這是因為如此,元首就任命他為第三帝國核武器的主管。但事實證明他在這個位置上並不怎麼稱職,納粹德國的核武器發展失敗,跟他有著很大的關係。
海森堡在計算核武器也就是原子彈爆炸所需要的鈾的含量時,曾經精確的預測到鈾的含量需要提高到99%以上。但是對於爆炸原子彈所需要的鈾的數量,他卻一再的算錯了。他手下的一些助手,根據他的思想也得出了非常錯誤的結論。
根據海森堡的設想,爆炸一顆原子彈需要700公斤,到一噸左右的純鈾。這個不要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即使放在21世紀高科技充分發展的這個時代,一個國家想要生產出一噸純鈾,那也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別的不說,看看窮兇極惡的北朝鮮舉全國之力發展核武器的困難就知道了。
再一個你德國和美國發展核武器,那就是叫花子和龍王爺賽寶,不自量力。
二戰期間,美國對大英國協國家的援助是300億美元,對蘇援助是150億美元,曼哈頓工程不過耗資30億美元。
第三帝國發展核武器投入了多少資金呢?200萬馬克! 連美國佬的一個零頭都不夠。
核爆長崎後,美軍高層下令準備好第二顆鈾彈的鈾235。第一顆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試驗彈是鈽彈,而投在廣島的是鈾彈,後來投在長崎的又是鈽彈。
後來美軍又命令本土漢福德工廠加緊生產第三顆鈽彈所用的鈽。也就是說,美國佬手裡面很快又有兩顆原子彈了。
如果日本沒有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在登陸日本本土的「王冠」戰役打響前,京都、小倉、大阪、名古屋等城市都將遭到美國佬的核爆。
戰後的解密文件也說明了一點,如果1945年四月底德國人沒有投降的話,那麼第一顆原子彈不會投放在廣島而將會投在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