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如何理解碳原子的雜化軌道?

2021-01-20 有機化學考研

雜化軌道是碳原子成鍵的主要形式。一個碳原子與其他四個原子的共價鍵顯然不是用碳原子的一個2s和三個2p軌道形成的,那樣會導致生成三個有方向性的互為直角的鍵(三個2p軌道)和另一個沒有方向性的(球形的2s軌道)鍵。事實上,甲烷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C-H鍵是等同和對稱的,相互成109°28′的夾角,這一現象可以被解釋為碳原子的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重新部署產生了四個新的相同的軌道,稱為sp3雜化原子軌道。而獲得這些軌道的過程稱為雜化,即混雜起來重新分配。需要指出的是,雜化只是處理問題的一種數學手段,並不是物理現實。

當碳原子和三個或兩個原子化合時,進行著與上述類似的但不同的重新部署,可產生三個以120°夾角排列在同一平面的sp2雜化軌道,或以180°夾角排列的sp雜化軌道。在這兩種情況下,尚有一個或兩個未參與雜化可利用的p軌道。每一種雜化都包含著能級最低的s軌道。

雜化的發生是為了增大成鍵能力,使有關原子生成儘可能強的鍵。原子軌道相對重疊力計算結果如下:



這便可以理解為什麼雜化軌道能生成更強的鍵。雜化可以使所有鍵合的原子(和構成鍵的電子對)相互儘可能遠離,以減少靜電排斥,使生成的化合物總內能降到最低,體系更加穩定。

從另一個角度講,原子軌道的雜化結果使雜化軌道具有s軌道能量最低和p軌道方向強的優點,這對成鍵極為有利。

雜化軌道形狀像個蝌蚪,繼承了它的「雙親」,即兼具s軌道和p軌道的特徵。


轉自:《有機化學質疑暨考研指導》李瀛等編著


有機化學考研學習分享平臺

公眾號名:有機化學考研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易理解雜化軌道理論(圖解)
    二、共價鍵理論和分子結構1916年德國化學家柯塞爾(Kossel)和1919年美國化學家路易斯(Lewis)等提出了化學鍵的電子理論。2、價鍵理論二:雜化軌道理論〔鮑林(Pauling)1931年提出,為了解釋鍵角的變化。〕價鍵理論簡明地闡明了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和本質,成功解釋了共價鍵的方向性和飽和性,但在解釋一些分子的空間結構方面卻遇到了困難。例如CH4分子的形成,按照價鍵理論,C原子只有兩個未成對的電子,只能與兩個H原子形成兩個共價鍵,而且鍵角應該大約為90°。
  • 弄懂雜化軌道理論就全靠它了,一定要收藏!
    能量相近的一個ns軌道和一個np軌道雜化,可形成二個等價的sp雜化軌道。基態Be原子的外層電子構型為2s2,無未成對電子,似乎不能再形成共價鍵,但Be的一個2s電子可以激發進入2p軌道,取sp雜化形成二個等價的sp雜化軌道,分別與Cl的3p軌道沿鍵軸方向重疊,生成二個(sp-p)σ鍵。故BeCl2分子呈直線型。
  • 分子或離子雜化類型的判斷方法
    直線型的Sp雜化,平面型的Sp2雜化,三角錐、四面體的Sp3雜化。甲醛分子模型圖例2、(2015全國二卷理綜)A、B、C、D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四種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C、D為同周期元素,C核外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D元素最外層有一個未成對電子.回答下列問題:(3)C和D反應可生成組成比為1:3的化合物E,E的立體構型為-————
  • 高中常見微粒中的大π鍵問題
    引導學生從雜化角度先考察分子的空間構型,有機物的雜化可從碳原子的成鍵特點判斷,乙烯中碳碳之間靠雙鍵連接,因此碳原子為sp2雜化,分子共平面,碳碳雙鍵中包括1個σ鍵和1個π鍵,碳原子中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垂直於分子平面,各填充一個電子,形成普通的π鍵。
  • 價層電子對數與雜化軌道的關係
    在學習了價層電子互斥理論與雜化軌道理論後,有同學就搞不清楚了,這不就一個東西嗎,為啥要反覆解釋呢?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呢?1、對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σ鍵數+孤電子對數雜化軌道數=σ鍵數+孤電子對數也就是說它們在計算結果來說是一模一樣的。
  • 科學家用碳原子把「積木」搭得出神入化
    這主要是在苯環中碳原子是以sp2雜化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鏈狀分子更多是sp3雜化,sp2雜化的形式會更穩定,而且連接起來離域的電子能夠導電。 還有石墨炔,石墨炔的結構中相比之前介紹的材料,多了一類sp雜化的碳原子
  • 科學家用碳原子把「積木」搭得出神入化
    這主要是在苯環中碳原子是以sp2雜化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鏈狀分子更多是sp3雜化,sp2雜化的形式會更穩定,而且連接起來離域的電子能夠導電。石墨炔則是由苯環和炔鍵連接在一起形成的,區別就在於,有的苯環之間是兩個炔鍵(石墨二炔),有的是一個炔鍵(石墨一炔),當然有的還有更多的炔鍵。2010年首次由李玉良院士合成出來。
  • 原子和原子雜化之後的軌道
    軌道,你可以把它當作層的細化,就像樓層和樓梯一樣。但是軌道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電子運動的太快沒有什麼固定軌道,但是在這種位置電子所具有的能量是一定的不同位置能量不一樣就形成所謂軌道。該位置所具有的能量就是能級,能量是分立的所以是量子化的。既然有了不同能級那麼電子就有了在能級之間跳動的能力。當電子所在能級發生變化時我們就稱為電子的躍遷。
  • 第三節 二烯烴
    根據兩個C=C的相對位置,可將二烯烴分為三類,其中以共軛二烯烴最為重要。   1.累積二烯烴   兩個雙鍵與同一個碳原子相連,即含有構造體系的二烯   烴。例如1,2-丁二烯CH2=C=CH-CH3。這類化合物數目不多。
  • npj:負泊松比—源於軌道雜化
    但2D材料的NPR機制如何尚不清楚。來自湖南大學的秦光照和鄭州大學的秦真真基於第一性原理方法,合作研究了石墨烯、矽烯、h-BN、h-GaN、h-SiC和h-BAs等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在單軸應變下的機械響應,預測上述材料在沿扶手椅方向時均存在負泊松比現象。儘管它們元素成分不同,但其NPR均由鍵角的反常增加導致。
  • 價鍵理論之雜化軌道、配位鍵、共振體
    是使用的雜化軌道理論進行解釋。通過電子從2s躍遷到2p軌道,使得C原子具有了4個未成對電子。在苯環、石墨中,提出了大π鍵的理論。在CO、[Cu(NH3)4]SO4·H2O等中,提出了配位鍵理論。
  • 難點十一:從電子式書寫到VSEPR理論,到雜化軌道
    下列分子或離子都可以用配位鍵寫成八電子穩定結構:CO、NO3-、SO42-、SO32-、ClO3-、PO43- 二、VSEPR模型、分子或離子的立體構型、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要學會推理VSEPR模型,需要先會用路易斯理論推理電子式。
  • 價鍵理論在立體化學中的應用(二)
    我們再來看一下價鍵理論是如何解釋構型異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