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10大經典校歌:為什麼要上名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1-09 騰訊網

以禮修身,以樂修心。

——歷史君

最近,中國傳媒大學發布新版校歌《年輕的白楊》,被央視各大主播瘋狂點讚。

白巖松、周濤、魯豫、康輝、張紹剛、歐陽夏丹等校友也紛紛出鏡獻唱,豪華程度堪比春晚。

與此同時,網上也有不少人紛紛曬出自己的校歌。

知乎上也有「哪些大學的校歌很好聽」的大討論。

但是,在大家的留言中,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名校生歌以詠志,鮮少有普通高校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校歌。

也許名校和非名校,並不能從一首校歌中見分明,但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聆聽一下10首中國高校經典校歌。

也許從這些奮發向上的歌聲中,我們能找到為什麼要上名校的最好答案。

01

北京大學

紅樓飛雪,

一時英傑。

先哲曾書寫。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

陽關千疊,

狂歌曾競夜,

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

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北大,一個是實體意義上的北大,一個是精神意義上的北大。

蔡元培、魯迅、陳獨秀、李大釗......

這裡,曾佇立著一個個中國近代史的改革者。

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這裡,曾一次次經歷過決定著民族未來的革新。

北大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2017年北大開學典禮上,61歲的孫祁祥教授滿懷深情地感嘆道:

「我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恰恰是北大校歌表達的終極理想。

更是一所名校的自信和氣度。

02

清華大學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

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

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談及清華,很多人想起的可能都是陳寅恪先生那句:

「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

但是我卻從這首校歌中,看到「東西文化,薈萃一堂」的崢嶸過往。

清華大學背負著「庚子賠款」的屈辱,不僅建立起一所享譽世界的名校,甚至創立了庚子賠款留學計劃。

那一年,渡口上有一群少年,面對著茫茫江面,立下誓言: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裡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他們的名字叫做:梅貽琦、竺可楨、胡適、趙元任......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中說的那樣:

「他們的愛與風華,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

03

復旦大學

復旦復旦旦復旦,

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

師生一德精神貫。

鞏固學校維護國家,

先憂後樂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遠,

向前,向前,向前進展。

1905年,因為洋人幹涉,65歲的教育家馬相伯被其傾盡心血的震旦大學掃地出門。

這時他才明白,中國人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大學。

然後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再次創建起另一所大學,他給它起名:復旦。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這是《尚書·大傳》所載《卿雲歌》的名句。

既有追求光明、自強勤奮之意,又表示不忘「震旦」之舊,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意義。

馬相伯說:「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之本,求材之道,尤以設立學堂為先。」

靠自己,永遠有底氣;憑自己,活得才有骨氣。

04

南京大學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

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承載了中國千年來的厚重和滄桑。

李叔同親自製譜的這首南京大學校歌,一開篇便展現出整個華夏民族的胸襟和氣魄。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長江之滾滾波濤和楚地吳越之風俗,仿佛看到了在悠久的金陵城中「千聖會歸」和「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壯觀場面。

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時期的校長羅家倫更是提出了「誠、樸、雄、偉」四字學風,其畢業生也被稱作中國最儒雅的一群學子。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胸懷天下,方成國之重器。

05

武漢大學

德業並進,

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來,

我創輝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礪,

明日作棟梁。

......

武漢大學的名字頗有深意,倒著念就是「學大漢武」。

這和它的校訓「敢為天下先」不謀而合。

身為一個文人,更需武人的膽氣。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湖北自強學堂。

這位能文能武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滿懷著救亡圖存的偉大理想,掀開了武漢大學最初的篇章。

1928年,李四光先生騎著毛驢,與林學家葉雅各一起,為國立武漢大學勘定了珞珈山麓東湖之濱的新校址。

胡適形容他們是:「披荊榛,拓荒野,化荒郊為學府。」

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如果沒有勵志開拓,就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06

南開大學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

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

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南開校歌創製於五四運動前夕,由校長張伯苓親自審定。

1904年,民族危亡之際,嚴修與張伯苓,一文一武,教育救國。

他們從一座私塾——「嚴館」開始,創辦了全新的現代化學校。

1911年前後,一所私立學校在動蕩的時局中舉步維艱,然而它卻愈挫愈勇,越難越開。

南開相繼建立了中學、大學、女中、小學,形成了系列學校,成為上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教育傳奇。

1935年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張伯苓曾當眾發出了著名的「愛國三問」: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就巍巍南開精神。

07

廈門大學

自強!自強!

學海何洋洋!誰歟操鑰必其藏?

鷺江深且長,致吾知於無央。

籲嗟乎!南方之強!

籲嗟乎!南方之強!

自強!自強!

人生何茫茫!誰歟普渡駕慈航?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

籲嗟乎!南方之強!

籲嗟乎!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這也是這首校歌傳唱的內核。

1921年,陳嘉庚開始創辦廈門大學,這是一所華僑創辦的唯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獨資創辦的大學。

開校儀式那天,陳嘉庚指定在演講臺中間懸掛著四個大字:自強不息。

後來時局艱難、經濟危機,陳嘉庚依舊堅定地說:

「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

為了能夠維持大學的正常運行,他不惜變賣家資,毀家興學。

在新加坡同安會館演講時陳嘉庚曾向同胞們高呼:

「愛國始於愛鄉,強國必先強民。」

唯有自強方能人強,唯有人強方能國強。

08

中山大學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

吾校矗立,蔚為國光。

中山手創,遺澤餘芳。

博學審問,慎思不罔。

明辨篤行,為國棟梁。

莘莘學子,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貫徹主張。

振興中華,永志勿忘。

作為中山大學的創始人,孫中山的名字,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永不磨滅的符號。

1924年,孫中山下令創辦「一文」、「一武」兩所大學。

「一武」就是享譽中外的黃埔軍校,「一文」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學。

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對學子們有過一段意味深長的勉勵:

「諸君立志,要做事,不可要做大官,青年人應該樹立做大事的志向。」

這個志向,就是校歌裡傳唱的那句:「振興中華,永志勿忘。」

以身許國,這才是一個人最偉大的志向。

09

浙江大學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為學無際,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形下為器。

禮主別異兮,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

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

習坎示教,始見經綸,

無曰已是,無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非新。

......

古雅簡嫻,音韻和美。

浙江大學的校歌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禮樂之邦的溫文爾雅。

在浙大1947年的一期校刊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

抗戰勝利後,浙大從西南返回杭州,遵義各界人士,為浙大餞行。

宴席上,一位八十三歲的老翁當眾感慨說:

「浙大的學風太好了,先生、學生,只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埋頭工作,偶然看見巖上城牆邊的浙大學生,總是手裡拿著一本書,不是朗讀,就是默念。」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浙大人始終保持著一份從容淡定的氣度。

10

湖南大學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宏開學府,濟濟滄滄,

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

華與實兮並茂,蘭與芷兮齊芳,

楚材蔚起,奮志安壤。

振我民族,揚我國光。

湖南大學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嶽麓書院。

這裡曾經上演過「朱張會講」(朱熹與張栻論學)的文壇盛世,也走出過曾國藩、左宗棠這樣指點江山的能臣武將。

這首20世紀30年代由三任湖南大學校長的著名教育家胡庶華先生作詞,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將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第一人的蕭友梅先生作曲的國風校歌,就是這座「千年學府」的最佳註腳。

「楚材蔚起,奮志安壤。振我民族,揚我國光。」

這裡不僅有歷史的風雅,更有一個民族的風骨。

古語云:「以禮修身,以樂修心。」

從這些經典的大學校歌中,我們看到是一所名校的雄遠氣度和絕代風華。

為什麼要上名校?

因為,大學,會讓你生活得更好;而名校,則會讓你人生更豐盈。

THE END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經歷史君整理編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點「在看」會變學霸喲~

相關焦點

  •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再看新聞,清明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後,旅客輸送量年均增長10%以上,航空公司竟一票難求。千裡迢迢,匆匆趕路。原來,除了紛紛春雨,還有紛紛歸人!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塋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 南京名校故事:那些指引你前行的校訓校歌
    在這座高校雲集的城市,每所大學都有它自己的辦學特色。新生對於學校的了解,校訓、校徽、校歌必不可少,它們是一所高校歷史的高度凝結。   穿越時間的長廊,當年辦學的先人們執著追求的是什麼?我們且從各大高校的校徽校訓來管中窺豹。   小編盤點高校校徽時發現,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創校時間都是1902年。   1902年,發生了什麼?
  • 最受網友歡迎十大高校校歌 浙大復旦中傳獲前三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近日公布了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0名單,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浙江大學的文言校歌、復旦大學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以及中國傳媒大學校歌「年輕的白楊」位列前三名。江蘇地區只有東南大學榜上有名,位列第四。
  • 盤點大學校歌之最丨一首校歌,愛上一所大學
    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汲取其他高校遴選校歌的經驗之後,校慶辦公室將幾十首候選校歌和幾首老校歌放在一起,約請有關專家進行審看評比。在2000、2001兩次校慶時,學校還舉辦了候選校歌演唱會。最終,確定了以南大歷史上最老的校歌作為今日南大的校歌,並以此校歌作為向南大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歌詞: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 蔡康永談人生:為什麼要做沒用的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浪潮君1、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這有什麼用」?這恐怕是我們從小被問到大的問題。蔡康永小時候,常常跟著父母做一些「無用」的事。這有什麼用呢?17歲的賈伯斯沒考慮這個,只是覺得這些字體是很美的藝術。但他沒想到的是,10年後,當他設計蘋果電腦時,這門課卻發生了巨大的作用。要不是碰巧學了這門課,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美的字體了。他後來在演講上說:「你們同樣不可能從現在這個點上看到將來,只有回頭看時,才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
  • 英國人排出的中國「10大名校」,中科大第3,第8名不被認可?
    我國高校的排名總是撲朔迷離,幾大排行榜得出的數據總是大相逕庭,看得廣大考生和學生家長一頭霧水。比如中科大,在校友會排行榜中被甩在16名,但是在國外高校排名中又排在中國第3。英國人也出了個榜單,叫做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這份榜單中有上百所中國入選,前十名也就是英國人眼中的中國「十大名校」,但是這份榜單中排出的第8所名校卻不太被我國網友認可。那麼,英國人眼中我國的10所名校是哪10所呢?清北是毫無疑問的TOP2,其中清華大學位居中國第一,同時也是亞洲第一。
  • 北大沒有校歌,卻有鴻鵠之志
    在劉震雲看來,沒有校歌的北大,仍是有魂靈的,這個魂靈即「黑暗中沒有火炬,我只有燃燒自己」。文 崔一凡編輯 何吾圖 視覺中國1988年,24歲的孔慶東還是北大中文系研究生,住在燕園西南隅的47樓2072室。正值北大90周年校慶,學校宣傳部決定,舉辦一次向全校徵集校歌歌詞的活動。寫歌其實是寫情懷,將北大的光榮歷史高度凝練。
  • 史上「最大牌」的校歌之一!民國大師級人物作詞譜曲,震撼人心
    東大校歌.mp33:25來自東北大學招生辦公室"最愛國"的校歌之一東北大學校歌誕生於1928年,當時國內時局動蕩,國外帝國主義勢力妄圖瓜分中國,日俄兩國仍然覬覦中國東北,虎視眈眈。1929年6月,張學良校長決定,把這首歌作為校歌開始在全校傳唱。這首激昂奔放、雄渾豪邁的校歌充分體現了強烈的危機憂患意識和濃厚的反帝愛國熱情。面對日本侵華的事實,校歌勉勵學生發憤學習,感召他們矢志報國。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成為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惑,不花,感覺不妥,一旦花了,容易被對方誤解為自己太物質。可是談戀愛男人花點錢不是很正常的嗎? 很多人的疑惑都存在一定的根據,今天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 穩定的愛情需要物質基礎 我們說的花錢也好,買單也好,都是建立在彼此的經濟基礎上,不可超出對方的容納範圍,同時也不可沒有經濟來源。 畢竟沒有物質的戀愛,是難以有一個結果的。
  • 南昌大學爭「南大」簡稱 媒體稱據其校歌應稱「昌大」
    南昌大學爭「南大」簡稱 媒體稱據其校歌應稱「昌大」 2015-07-15 08:42:24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節的講話中指出:「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這其中的「南大」,指的就是南京大學。  對於地方高校南昌大學,根據其校歌的歌詞「巍巍的昌大宏規啟」一句可知其簡稱應該是「昌大」,而非「南大」。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部閱讀量僅次於聖經的法國經典——《小王子》,或許會給我們答案。初遇愛時,不懂愛小王子是住在B612小行星的唯一居民。他的星球很小很小,小到只有一棟房子那麼大,裡面住著他和一朵玫瑰。在一個日出的清晨,玫瑰綻放了。
  • 女人為什麼要戴珠寶,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組圖,也許是最直觀的體現。為什么女人都喜歡戴珠寶?也許真的因為:無珠寶,不女人!珠寶是一個神奇的寶物,讓你在茫茫眾人中容光煥發。看出區別了嗎?女人戴不戴珠寶,對形象、氣質的展現還是挺重要的。無論女王、王妃還是明星乃至你我這樣的普通女人,珠寶讓人更具魅力,熠熠生輝。擁有一件特別合適的珠寶可以讓你增強自信,充滿魅力!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35歲前必讀)
    2、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回答不了這兩個問題,大多數人往往會規避風險,蹲在原地,陷入一種「既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又沒有勇氣改變」的狀態。當然,也會有人選擇冒險,通過跳槽的方式脫離困境。但這樣一定能解決問題嗎?
  • 14秒視頻暖哭全網:為什麼要生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發現自己被抓拍後,小成一臉羞澀地對著鏡頭說,「這是給我媽織的」,說完還不好意思地憨笑起來。原來,這是小成準備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是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視頻發到網上後,人民網帶頭轉發,並配文:貼心暖男!而暖心的舉動也引發了無數網友在線點讚:「這圍脖暖到心裡去了!」「這位媽媽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吧。」
  • 中國新聞網:北大浙大川大西南交大四大名校校長眼中的好大學
    ,一個好的學校就是可以讓每個人都成才的高校,讀什麼大學並不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高度,但卻要為未來發展奠基,激發出潛能。 謝和平說,中國的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記憶功能不斷被開發,但想像功能開發卻不夠。這和考試模式有關,孩子們的考題中大多有準確答案,而真正好的模式應該是大多沒有準確答案。他很看好未來中國的教育改革,認為隨著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一定會傳導到中小學,改變目前的應試模式。
  • 這10所大學沒有名校光環,但不比211差,最後一個媲美眾多985!
    帶有名校光環的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同學們起著引導性作用。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因為中國的大學數量太多了,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作何選擇,要在短時間內選擇一所填報,實在是有些糾結和為難,所以名氣高,擁有985、211和雙一流頭銜的高校會是大多學子的首選。
  • 中國10大宿舍環境最好的高校!抱歉,在座的學校宿舍都是垃圾
    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宿舍的暖氣裡四季如春。小編不得悲傷的不告訴你,別人家的宿舍不僅僅有暖氣,還有空調,浴缸,冰箱,投影儀,實木床。今天小編就來盤點環境最好的十大高校宿舍,一起來看看別人家的宿舍是什麼樣吧?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可以說很多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不論孩子犯什麼錯誤,家長都捨不得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
  • 姚期智辭去名校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選擇留在那裡工作生活,而且也有不少國內高校畢業學子選擇"逃離國內"前往海外,或定居或創業。26歲獲雙博士,出任各大名校教授姚期智出生在1946年的上海,祖籍湖北孝感。出生沒多久後,姚期智就跟隨父母前往臺灣居住,上學時,他就對物理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經常沉迷在物理知識的研究學習中。長大後的姚期智進入臺灣大學物理系就讀並取得物理學學士。
  • 河南許昌市10大名校排名!
    提起許昌必須要說「鄭許一體化」,現在許昌號稱「鄭州的南花園」,而鄭州機場至許昌市域鐵路工程許昌段將在2020年底試運營。「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許昌的經濟近幾年發展也很迅猛,在2020年前三季度河南省18地市GDP排名裡,許昌位居第三名2493.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