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材料

2020-07-25 DG範

研究人員認為,它可以使盔甲更堅固,鎖更安全。


科學家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材料

這種材料不能被完全切斷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不可切割」的材料,它能夠使研磨機和切削工具發生偏轉,這被認為是世界首例。

這種被稱為「普羅透斯」(Proteus)的材料,由於其多孔結構,比鋼輕六倍。

這項發明的幕後推手之一,來自達勒姆大學的斯特凡·斯齊尼澤夫斯基博士稱,葡萄柚和軟體動物的殼等材料激發了這項發明的靈感,據信這是第一種人造的不可切割材料。


科學家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材料

「普羅透斯」(Proteus)內部的粒子會使在其內部快速移動的物體偏轉。

他解釋說,葡萄柚對自由落體有抵抗力。人們可以把它從幾米高的地方扔下去,它仍然會完好無損。因為葡萄柚皮是由多孔海綿製成的,是海綿中海綿,這使得它的表皮非常輕盈。

而軟體動物的外殼是「更重要的」靈感來源,貝殼對捕食者有很強的抵抗力,所以當鯊魚想吃的時候,它不會輕易被打開。

令人驚訝的是,貝殼的阻力比用它製成的磚高2000左右。

這是因為,當你試著把它切開時,施加的力會在堅硬的殼與柔軟的材料(軀體)之間迷失,這需要大量的能量。

來自英國和德國的研究團隊創造了「普羅透斯」(Proteus),他們用鋼和陶瓷球做成了它。

斯齊尼澤夫斯基博士說,這些球體可以換成其他材料,比如塑料或泡沫,但仍然很堅固。他將Proteus的「不可切割」特性歸結為鋼中的陶瓷球充當「小沙袋」,這些小沙袋會破碎成微粒,抵抗快速移動的物體(如研磨機和鋸子),甚至會使它們受到自身力量的衝擊。

這種材料也很容易製造,斯齊尼澤夫斯基博士說它類似於「烤蛋糕」。

在將金屬粉末放入烤箱中形成新材料之前,先使用金屬粉末,再加上發泡劑,再加入陶瓷元素。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以主要應用於安保和安全行業,使裝甲車變得更輕更堅固,或者製造出無法被打破的鎖。

相關焦點

  • Proteus成為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人造材料
    來自英國杜倫大學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已經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可製造的不可切割材料,其密度只有鋼鐵的15%,他們說這可以製造出堅不可摧的自行車鎖和輕質裝甲。這種材料被命名為Proteus, 在蜂窩狀的鋁結構中使用陶瓷球體,通過產生破壞性的振動,鈍化任何對其使用的切割工具,來挫敗角磨機、鑽頭等工具的切割。 研究人員從柚子堅韌的細胞皮膚和軟體動物堅硬抗斷裂的文石殼中獲得靈感,創造了Proteus。
  • Proteus成為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人造材料
    來自英國杜倫大學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已經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可製造的不可切割材料,其密度只有鋼鐵的15%,他們說這可以製造出堅不可摧的自行車鎖和輕質裝甲。這種材料被命名為Proteus,在蜂窩狀的鋁結構中使用陶瓷球體,通過產生破壞性的振動,鈍化任何對其使用的切割工具,來挫敗角磨機、鑽頭等工具的切割。
  • 科學家製造出世界首種無法切割的材料
    英國達勒姆大學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不可切割的材料。這種材料的密度僅為鋼的15%,由於其不可切割的屬性,可以製成堅不可摧的自行車鎖和輕型裝甲。Proteus被認為是世界上首種不可切割材料這種材料被命名為Proteus,採用將陶瓷球放置在多孔鋁中的結構,通過產生破壞性的震動來衝淡任何想要切割該材料的物體。
  • 科學家創造未來材料:隱形和超導
    縱觀人類歷史,開發掌握新材料對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天然石材、青銅和鐵為整個時代命名。在20世紀20-30年代,聚合物時代開始了,從那時起,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塑料和橡膠的生活。幾十年後,矽技術脫穎而出,推動了電子和數位技術的最新發展。如今,科學家們正努力創造具有超自然特性的新型材料。
  • 科學突破–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超材料
    由俄羅斯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創建看似不可能的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用作超導電路控制元素的量子超材料。超材料是一種物質,其性質與其所組成的原子無關,而取決於原子的結構排列。
  • 科學家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活體。這種實驗室製造的微生物,是一種通常存在於土壤和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它的天然近親相似,但依靠一套更小的遺傳指令存活。這種細菌的存在證明,生命可以以有限的遺傳密碼存在,並為那些生物機器被徵用來製造藥物和有用材料,或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鋪平了道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閱讀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創造出了合成版的已改變基因組的細胞。
  • 他是史上偉大科學家之一,創造7項世界第一,有一項早西方七百年
    我們都知道北宋有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叫沈括,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
  • 雷射切割機對於各種材料的切割厚度以及切割精度
    雷射切割使用高功率密度雷射束照射待切割的材料,使材料快速加熱至蒸發溫度並蒸發形成孔。當光束朝向材料移動時,孔連續地形成為窄的寬度(例如,約0.1mm)。切割接縫以完成材料的切割。以下是不同雷射切割機的切割厚度的簡要說明。
  • 日本研製新型玻璃硬度超金屬,用什麼刀具切割?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利用氧化鋁製造的超硬玻璃,測試顯示其硬度超過鐵、銅甚至不鏽鋼。
  • 智能化雷射切割頭提高切割效率
    今天的新穎構思以及公司與用戶、學會、大學、技能培訓中心的密切協作,將會創造明天的「尖端技術 」。         對大範圍的材料種類、規格和形態來說,雷射切割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手段,其應用範圍正在穩定增大,而且這一切應用都需要雷射機以及工件與機器之間的接口具有高度的柔性。
  • 光纖雷射切割機能夠切割什麼材料 淺談雷射切割的7中材料
    金屬材料的雷射切割雖然幾乎所有的金屬材料在室溫下對紅外波能量有很高的反射率,但發射處於遠紅外波段(10. 6Mm)光束的CO2雷射器還是成功地應用於許多金屬的雷射切割。金屬材料對10.6/zm雷射束吸收性差,起始吸收率只有0. 5%10%;但是當功率密度超過106/cm2的聚焦雷射束照射到金屬表面時,卻能在微秒級的時間內很快使其開始熔化。處於熔融態的大多數金屬的吸收率急劇上升,一般可提高60%80%。
  • 受摺紙藝術啟發的工程技術使科學家創造出納米級3D微觀結構
    從日本的摺紙藝術形式中,工程師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從用紙和水製作的廉價電池到通過加熱激活的小型機器人。雖然摺紙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一種被稱為kirigami的變體也有很多好處。一個科學家團隊首次將這一技術降至納米級,他們說這一突破為從機器人到航空航天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世界上最硬的兩種魚,第一種還可以發光,後者甚至可以做成一把刀
    筆者:三體-小遙在不斷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其中也包括大自然中出現的各種生物,擁有漫長進化歷史的它們,總是能夠展現出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說到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人們可能會聯想到鑽石,雖然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碳。但是由於擁有穩定的結構,所以摩爾係數遠遠高於其他物質,它們因此也被稱為「金剛石」,工業生產過程中,鑽石也常常被當作切割工具。然而,在動物界中,有一些成員的堅硬程度同樣遠超人們想像,以下這兩種魚類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
  • 科學家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創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愛因斯坦再成功
    6月11日,國際空間站的科學家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科學大發現 這使得科學家們幾乎不可能在地球上對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進行研究,在地球上,重力會干擾磁場,而穩定的磁場是讓科學家們進行觀察所必需的條件,剛好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是進行研究觀察的不二之處。
  • 《自然》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
  • 地球上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墊底不夠看,第一名恐怖硬度遙遙領先
    地球上的物質多種多樣,每種物質都有其不同的屬性。但是地球上究竟什麼物質最堅韌最硬呢?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地球上最硬的物質,金剛石墊底不夠看,第一恐怖硬度遙遙領先。NO.3金剛石大家應該都知道,它可以算得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堅硬的材料,它的另一個身份就是象徵愛情的鑽石原身。金剛石是碳單質,由於硬度太大,想要切割金剛石只能通過雷射和鑽石粉。而金剛石也被常用作切割工具,比如金剛鑽就是用其打造。不過金剛石也僅僅是天然物質當中最硬的。
  • 世界十大超強材料
    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 也是貴重寶石。作為超薄、超強、導電導熱性能優良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一旦找到,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 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
  • 全球首款不可切割的材料誕生:可用於製作...
    由英國杜倫大學和德國弗勞恩霍夫工具機與成型技術研究所IWU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從葡萄柚堅韌的細胞外皮和貝殼的抗斷裂外殼中獲得了製造新材料的靈感,創造出了他們所說的第一種製造出來的不可切割材料。Proteus是由與生物聚合物材料相互連接的陶瓷體製成的,從而擁有了超強的抗斷裂能力。為了抵禦最猛烈的強行切割工具,軟體動物殼中發現的有機材料(如文石磚)在實驗中被工業氧化鋁陶瓷和鋁泡沫金屬基體所取代。新材料堅固,輕巧且不可切割。研究人員說,它可以用來製造自行車鎖、輕型裝甲防護服,以及那些使用切削工具的人的防護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