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突破–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超材料

2020-08-02 工程學習
科學突破–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超材料

由雙通量量子位構成的量子超材料。由嵌入共面波導中的15個雙量子位陣列組成的超導量子超材料。顯示了雙通量量子位的SEM圖像(上方)和整個結構(下方)。每個量子位由兩個超導環路組成,它們共享一個公共的中心約瑟夫森結(α結)和位於環路外部的四個相同的約瑟夫森結。的 α -結允許磁通環之間的隧道。插圖是單個亞原子的示意圖-雙通量量子位;顯示了節點上的階段。

由俄羅斯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創建看似不可能的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用作超導電路控制元素的量子超材料。

超材料是一種物質,其性質與其所組成的原子無關,而取決於原子的結構排列。每個結構都有數百納米,並且具有自己的一組特性,當科學家嘗試將材料分離為其組成部分時,這些特性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這種結構稱為亞原子的原因(不要與門捷列夫周期表中的常見原子相混淆)。任何由超原子組成的物質都稱為超材料。

直到最近,原子和超原子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常規原子的性質是由量子力學方程式描述的,而超原子是由經典物理學方程式描述的。然而,量子位的產生導致了潛在的機會來構造由超原子組成的超材料,超原子的狀態可以用量子力學來描述。但是,這項研究要求創建不尋常的量子位。

「由NUST MISIS,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和IPHT Jena(德國)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由NUST MISIS超導超材料實驗室負責人Alexey Ustinov教授領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稱為「孿生」量子位,以及基於它的超材料。由於這種新材料的卓越性能,將有可能創造出超導電子設備中的關鍵元素之一。」 NUST MISIS負責人Alevtina Chernikova說。

科學突破–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超材料

雙量子位躍遷頻率的磁場依賴性。 從等式的哈密頓量計算出的基態能量(a)和雙量子位的躍遷能量 hf 01。(1)(b)。參數 α  = 0.72和 C  = 5.2 fF,約瑟夫森能量為 E J  = 50 GHz。這些依賴關係是 Φ 0 周期和對稱相對於 Φ / Φ 0  = 0.5。的(最小點b)曲線圖對應於中央結相的轉變 φ 0 從零到 π

NUST MISIS超導超材料實驗室的研究員,該項目的第一作者Kirill Shulga指出,傳統的量子位由包含三個約瑟夫森結的方案組成。但是,雙量子位由相對於中心軸對稱的五個結組成。

「雙量子比特被認為比傳統的超導量子比特更複雜。這裡的邏輯非常簡單:具有大量自由度的更複雜的(人為複雜的)系統具有更多影響其性能的因素。當更改超材料所處環境的某些外部屬性時,我們可以通過將雙量子位從具有特定屬性的一種狀態轉換為具有其他屬性的另一種狀態來打開和關閉這些屬性。」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由雙量子位組成的整個超材料在兩種不同模式之間切換時,這一點變得顯而易見。

科學突破–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超材料

微波通過不同形式的量子超材料的傳輸。 a 測得的傳輸係數t的幅值 (歸一化為零場的值)對施加的直流磁場(與線圈中的偏置電流,下軸成比例)和頻率 f的依賴性 。上水平軸將磁場以 每個qubit單環的磁通量Φ轉換 。透射 t 在磁通Φ的變化下顯示出急劇的變化 。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微波傳播範圍,零場附近的傳輸幾乎平坦,磁通量Φ〜  ±時,在11–14 GHz附近的傳輸具有明顯的共振增強。 Φ 0 /2。 b 的交叉切割 一個 在13千兆赫的固定頻率。尖峰對應於兩個量子位中量子態之間的相干隧穿(參見文本)。 Ç 交叉切割的 在10GHz的固定頻率。急劇的跳躍對應於 雙量子位的中心結在零和π相之間的過渡 (見文本)。紅色曲線與理論預測的依賴關係式擬合。(12)

「在一種模式中,量子位鏈很好地傳輸了微波範圍內的電子輻射,同時保留了量子元素。」 在另一種模式下,它將超導相位旋轉180度並鎖定電磁波通過自身的傳輸。然而,它仍然是一個量子系統。因此,藉助磁場,這種材料可用作電路中的量子信號(分離的光子)系統中的控制元素,由正在開發的量子計算機組成。」 NUST MISIS的工程師Ilya Besedin說超導超材料實驗室和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

與標準量子位的性質相比,很難在標準計算機上準確計算一個孿生量子位的性質。如果量子位變得複雜幾倍,則有可能達到複雜性的極限,接近或超過現代電子計算機的能力。這種複雜的系統可以用作量子模擬器,即可以預測或模擬某些實際過程或材料的屬性的設備。

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他們必須整理出許多理論來正確描述量子超材料中發生的過程。該研究的結果是「由雙通量量子位組成的量子超材料的磁感應透明性」一文,並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相關焦點

  • 科研新突破:向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重要一步
    中新網合肥1月18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8日消息,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 中國科大成果登《科學》!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研究實質性突破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具有強大的並行計算和模擬能力,不僅為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也可有效揭示複雜物理系統的規律,為新能源開發、新材料設計等提供指導。量子計算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構建通用型量子計算機,但這一目標需要製備大規模的量子糾纏並進行容錯計算,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需要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
  • 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重大突破!中國科大新年首發《Scienc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 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原標題:《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同行評議科學雜誌《納米通訊》的研究顯示,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團隊發現了一種開創性的方法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CHEN • 2021-01-12 11:04:15 來源:前瞻網 E1202G0
  • 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等離子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顯微鏡、傳感、光學計算和光伏等領域。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材料是金和銀。其他一些材料也表現出類似金屬的光學特性,只是在有限的波長範圍內表現不佳。近年來,人們在尋找除貴金屬以外的高性能等離子體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可以在活組織內運行而不會對組織造成傷害。
  • 半導體所:舉研究所科研人員合力 謀半導體科學創新發展
    半導體所設有: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半導體材料中心,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光電子研究發展中心,半導體集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光電子器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神經網絡與機器形象思維研究實驗室,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半導體所區),納米光電子實驗室,光電子功能集成部件研究組,光電子應用技術與系統開發研究組,圖書信息中心。其中有兩個國家級研究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院級開放實驗室。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
  • 微軟投入巨資開發量子計算機原型產品
    研究人員深知,要開發出可以真正使用的量子計算機還有很大的挑戰,在基本物理層還有問題需要解決,研究人員還要開發新軟體挖掘量子設備的潛能,量子計算機與今天的數字系統運行方式不同。傳統電晶體可以在任何時候開或者關,開與關分別代表1或者0,量子位不同,它可以以「疊加」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同時以兩種狀態存在。如果量子位彼此纏繞,就可以代表龐大的數值。
  • 量子領域重大突破!量子顯微鏡可觀察納米材料捕光過程
    」 的,這臺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也稱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伊多・卡米納(Ido Kaminer)及其研究團隊開發。據卡米納介紹,使用這臺顯微鏡,可以改變照亮任何納米材料樣本的光的顏色和角度,並匹配出它們的電子相互作用,正如在光子晶體中所展示的那樣。對於不同顏色的光,光子晶體會以不同的模式進行捕獲,且這一過程能夠通過量子顯微鏡看到。
  • 國外研究人員對量子網際網路研究進展
    他說,相比之下,如果黑客在量子網絡上攔截光子,則預期的接收者會意識到,他們丟失了光子,或者其量子狀態已被竊聽者無可挽回地改變了。物理學教授,石溪量子信息技術小組負責人菲格羅亞說:「如果對它進行測量,就可以對其進行修改。」除安全性外,研究人員有朝一日可能能夠創建一個量子網際網路,其承載的數據比當前網絡要多得多。
  • 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歐美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這當中,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亦譯為「量子霸權」),即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在特定任務的求解方面超越經典的超級計算機。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論文主要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苑震生解釋,就好比人們想要造一座橋,需要事先研究它的力學性質。工程師可以根據其材料、幾何形狀,用相應的材料建一個類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測量模型的力學性質,去推知待建橋梁的性質。完美驗證高斯定理然而,要給規範場建模型,太困難了。
  • 中國科大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研究人員揭示了第一個完整的量子晶片架構
    據最近的一份報告,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建築結構,它解決了量子計算科學家面臨的一些穩定性問題。該報告對在月球上著陸的人的重要性進行了比較,新架構利用現有的處理器來組織每個「旋轉量子位」如何保持穩定並與周圍的人相互作用。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200秒與6億年由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問題,「九章」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算則需要6億年;處理100億個樣本,「九章」需10個小時,超算則需要1200億年。
  • ...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19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最新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據潘建偉介紹,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計算和模擬被認為是後摩爾時代推動高速信息處理的顛覆性技術,有望解決諸如高溫超導機制模擬、密碼破解等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的核心資源,量子計算的能力將隨糾纏比特數目的增長呈指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