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2021-01-09 科技報告與資訊

等離子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顯微鏡、傳感、光學計算和光伏等領域。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材料是金和銀。其他一些材料也表現出類似金屬的光學特性,只是在有限的波長範圍內表現不佳。

近年來,人們在尋找除貴金屬以外的高性能等離子體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具有豐富的光、電、熱、磁等可調控性能。氫化處理可以有效地改變其電子結構,達到豐富和可調諧的等離激元效應。如何顯著提高金屬氧化物材料中固有的低濃度自由載流子是一個挑戰。

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電子-質子共摻雜策略,開發了一種具有優異質子共振性能的新型金屬類半導體材料。該材料實現了金屬類超高自由載流子濃度,從而產生了強大且可調諧的等離激元場。

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理論計算,開發了一種電子-質子共摻雜策略。他們在溫和條件下通過簡化的金屬酸處理對半導體材料MoO3進行氫化處理,實現了可控的絕緣體到金屬的相變,顯著提高了金屬氧化物材料中的自由載流子濃度。

氫化MoO3材料中的自由電子濃度與貴金屬相當。這一特性使得材料的等離子體激元共振響應從近紅外區向可見光區移動。材料的等離子體共振響應具有很強的增益性和可調節性。利用超快光譜表徵和第一原理模擬,研究人員揭示了摻氫HxMoO3中的準金屬能帶結構及其質子響應的動力學特徵。

為了驗證其改性效果,他們在材料上進行了Raman 6G分子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結果表明,在濃度低至1×10-9 mol/L時,SERS增強因子高達1.1×107,檢測限為1×10-9 mol/L。

論文標題為《HydrogenDopingInduced MetalLike Ultrahigh FreeCarrier Concentration in MetalOxide Material for Giant and Tunable Plasmon Resonance》。

相關焦點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發表時間:2019/7/23
  •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11-16 10:19:42   據外媒報導,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將大大推進鈉離子電池研究。
  • 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Angew:大規模無溶劑方法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及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研究背景 介孔金屬氧化物憑藉其超高的高的比表面積、非常大的孔容、均一可調的孔尺寸以及獨特的孔道結構等本徵屬,在能源存儲與轉換
  • 北大課題組:高性能二維半導體新材料展現出優異性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4/346372.htm  因此,開發新型高性能半導體溝道材料和新原理電晶體技術,是科學界和產業界近20年來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
    三維原子探針技術定量揭示晶界處在納米尺度下的多組元共偏聚行為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楊濤、趙怡潞等在材料科學家劉錦川院士指導下,基於「晶界納米無序化」的設計思路,開發出一種高強度、高塑性、高熱穩定性的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NDI-SMs)。
  • 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液態金屬電池
    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液態金屬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7-10 17:20:58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液態金屬電池
  • 科學:研究人員為可充電鋅空氣電池創造了第一個無金屬催化劑!
    科學:研究人員為可充電鋅空氣電池創造了第一個無金屬催化劑!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凱斯西儲大學和北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他們認為是第一種無金屬雙功能電催化劑,其性能與鋅空氣電池中的大多數金屬和金屬氧化物電極一樣好或更好,預計鋅空氣電池比行動電話和筆記本電腦中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輕,更便宜,更強大和耐用,並且越來越多地用於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這種碳基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和析氧反應中都能有效地工作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新氧化物半導體提高OLED顯示器穩定度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透明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當設計於OLED顯示器的電子注入層和傳輸層時,能夠提高電子遷移率。研究人員專注於銦鎵鋅氧-薄膜電晶體(IGZO-TFT)如何應用在OLED顯示器上,因而成功地利用透明非晶氧化物開發用於電子注入層和電子傳輸層的新材料。新開發的透明氧化物半導體——鋁酸鈣電極(a-C12A7:e)和矽酸鋅(a-ZSO),據稱能夠在將IGZO-TFT應用於OLED顯示器時提高其穩定性,同時降低製造成本。
  • 預見未來新材料,性能優異,廣闊前景
    新材料有優異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新材料的發展和材料理論關係密切。新材料的研製與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和微電子、計算機等理工技術的新成果是交織在一起的。新材料的發展與新工藝、新技術也密切相關。新材料、新工藝與新技術相互結合,為探索和研究新材料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同時也為研究新的物理現象和效應開拓新的領域。新材料往往具有特殊性能。例如超高強度、超高硬度、超塑性,以及各種特殊物理性能,如磁性、超導性……新材料的研發及其應用,推動了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開發和研究具有高介電常數、低漏流和高擊穿電壓的功能器件對柵極介電薄膜材料和高電子傳輸二極體等電子器件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大部分柵極介電薄膜材料都是基於傳統的矽基電子元件材料。然而,傳統的矽基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面臨高介電損耗以及由於厚度引起的隧穿效應等問題。
  • 金屬所提出增強極性光催化材料性能新思路
    通過材料設計為光生電荷遷移提供足夠驅動力,可有效提高光生電荷分離效率,增強材料光催化效率。近年來,極性光催化材料研究得到迅速發展。由於其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極性光催化材料自身的內建電場為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分離提供了驅動力,因而可能獲得高效光催化能力。  在眾多光催化材料中,Aurivillius型氧化物由於具有合適的能帶位置和豐富的元素組成,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關注。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氧化鉿及其氧空位缺陷態能級分布示意圖鉿基氧化物物理效應及其器件應用鉿基氧化物材料不僅展現出豐富的物理效應,並且在包括高K/金屬柵、阻變器件、鐵電器件等各類應用中,展現了優異的器件特性。作為高K/金屬柵技術中高K柵介質材料,已被廣泛應用到45nm以下直至7nm技術帶等先進CMOS集成電路技術中;作為阻變層材料,被廣泛應用於新型阻變/憶阻器件(RRAM)器件研究中,並展現了良好的微縮特性,在10nm尺度下保持了良好的阻變特性;作為新型鐵電材料可以構建出性能良好的鐵電存儲器件(FeRAM)、鐵電場效應電晶體(FeFET)、鐵電負電容電晶體(NC-FET)、鐵電隧道結等新功能器件,並且展現良好的微縮特性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氧化鉿及其氧空位缺陷態能級分布示意圖 鉿基氧化物物理效應及其器件應用 鉿基氧化物材料不僅展現出豐富的物理效應,並且在包括高K/金屬柵、阻變器件、鐵電器件等各類應用中,展現了優異的器件特性。
  • 中國科大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了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有機化工技術。
  • SCMs|原位相轉化反應製備的金屬/金屬氧化物用於析氧反應
    然而,如何設計並獲得豐富的金屬/金屬氧化界面和均勻分散的金屬相仍是一個挑戰。此外,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在增強電催化活性方面的協同機理依然不清晰。近日,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王顯福教授和蘇州大學晏成林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以金屬氧化物為基體,通過鋰誘導的轉化反應,製備了具有豐富界面和優異電接觸的金屬/金屬氧化物複合物,增加了催化活性位點,並加速了電催化反應過程中的傳質。
  • 氧缺陷對超級電容器金屬氧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影響:最近的進展與挑戰
    摘要具有多個活性位點的金屬氧化物(MOs)被認為是高性能超級電容器(SC)構建最有潛力的活性材料之一。對引入精確氧空位的實現進行了重點研究MOs及其性能的微調。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開發用於高級SC組裝的新型氧缺陷MOs的研究進展。總結和比較了產生氧空位的不同策略。充分論述了氧空位在電化學性能提高中的具體作用,並對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討論。最後,強調了這一快速發展領域的主要挑戰和未來的機遇。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工業中應用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副研究員孫劍、俞佳楓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