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2021-01-20 紡織導報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發表時間:2019/7/23

開發將納米材料組裝成宏觀支架材料的方法是當前納米技術發展的關鍵。然而,即使碳納米管纖維具有優越的性能,但製備方法的複雜性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材料的廣泛應用。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Hyeon Su Jeong和Seung Min Kim以及首爾國立大學Chong Rae Park合作,證明了一種高效、連續的纖維紡絲方法用來生產高性能碳納米管(CNT)纖維(CNTF)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以題為「Direct spinning and densification method for high-performance carbon nanotube fibers」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優化的紡絲方法,結合溼法紡絲和直接紡絲兩種方法的優點,可以快速、連續地生產高度對準和緻密化的CNTFs。當直接紡制的CNTF浸入氯磺酸(CSA)中時,CSA滲透並使CNT質子化, CNTF膨脹。在此狀態下適當拉伸CNTF可重新排列纏繞CNT以改善其在軸向上的對準性。然後,當CNTF浸入凝固浴中時,通過溶解性差驅動的相分離,將CSA從排列良好的CNTF中擠出,以形成具有良好排列結構的高填充CNTF。從合成碳納米管到製備高度緻密、排列整齊的CNTFs,加工時間少於1 min。通過對直接紡絲條件的優化,研究人員成功地製備了高取向和緻密的碳納米管。新製備的碳納米管拉伸強度高達4.44 N/tex,比導電率高達2270 S□m2/kg。


CNTF紡紗方法的示意圖


初紡CNTF對CSA緻密化過程的影響


這一工作清楚地表明,在適當的質子化度(DOP)下優化緻密化工藝,以及改善初紡CNTFs的紡絲條件,對於獲得較高的緻密化效率,改善碳納米管的性能至關重要。通過該方法製備出來的CNTFs具有質量輕、抗拉伸、硬度大、導電性好以及高靈活性等優點,它們適用於各類高附加值的應用。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998-0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相關焦點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烯灣科技:「爭當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的推動者」
    就在展廳一牆之隔的數間相關科研室內,透過實驗室玻璃可見烯灣科研人員忙碌的身影。烯灣科技公司展廳的碳納米管纖維產品——導電漿料「2020年3月,烯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碳納米管超黑塗料成功問世,這種超黑塗料添加了烯灣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高純度碳納米管。據第三方測試數據顯示,烯灣碳納米管超黑塗料的反射率僅為1.21%,是目前全球工業化生產的最黑塗料。」
  • 進展 | 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常用的 ITO製備工藝涉及高溫高真空的耗能且工藝複雜。另外,ITO是脆性金屬氧化物且銦資源稀缺,越來越難以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的候選材料之一。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方式主要分為溼法和幹法兩種。
  • 中科院物理所: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常用的 ITO製備工藝涉及高溫高真空的耗能且工藝複雜。另外,ITO是脆性金屬氧化物且銦資源稀缺,越來越難以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的候選材料之一。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方式主要分為溼法和幹法兩種。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由於碳纖維具有導電性,其作為複合材料和電極中的增強材料應用於很多方面,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能會提高其性能並開闢新的應用[Mao等2013]。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超長碳納米管的結構和疲勞測試方案研究人員發現,碳納米管具有十分優異的耐疲勞性。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受到溫度的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室溫下的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同時,研究人員還對疲勞破壞的機制進行了探究。結果發現,與一般傳統材料的疲勞損傷累積機制不同,其疲勞破壞呈現出整體破壞性,未發現損傷累積過程,初始缺陷的生成對碳納米管的疲勞壽命起主導作用。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新型親水性碳納米纖維織物可實現超高的電容去離子性能
    本研究以均勻分散的二茂鐵作為成孔劑,通過靜電紡絲製備了具有大可及表面積的新型碳納米纖維織物。具有良好機械強度和柔性的碳納米纖維織物可以直接用作過濾膜,以過濾模擬的沙質海水。高含量的雜原子增加了碳納米纖維的表面極性,而優化樣品中控制良好的互連介孔結構有助於水合Na+和Cl-的快速傳輸和吸附。
  • 率先實現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
    2016年6月,章勝華與鄧飛合夥創辦深圳烯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烯灣科技」),致力於解決下一代碳材料——碳納米管纖維的量產製備及其產業化應用。通過自主創新,烯灣科技在全球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約15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成功突破量產技術瓶頸,率先實現產業化。歷經3次創業不斷接近夢想「我進行了三次創業。
  • 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實現碳納米管的各種應用, 首先要實現結構和性能可控的碳納米管批量製備,而宏量製備的核心是在緩和的條件下獲得高質量、高純度的碳納米管。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定向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垂直定向碳納米管是取向垂直於基板高密度生長的碳納米管,壁數可從單壁到幾十層,長度從幾十納米到幾釐米,與聚團碳納米管相比,定向垂直生長的碳納米管具有一致的取向、超高的純度、極大的長徑比和較好的一致性等突出特性。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
  •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而超長碳納米管的長度可達釐米級甚至分米級且具有完美結構,具有接近理論極限的力學性能,在製備超強纖維方面具有巨大優勢。據魏飛介紹,研究團隊採用氣流聚焦法,製備出了具有確定組成、結構完美且平行排列的釐米級連續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然後另闢蹊徑,將管束的拉伸強度提高到80GPa以上,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的拉伸強度,並證明隨碳納米管根數增加,強度可以保持。
  • 重大突破:清華團隊首次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材料的疲勞壽命測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想使材料長期服役,就得知道它的疲勞壽命有多久。而材料的疲勞壽命,是決定服役時間的關鍵指標。
  • 強度超越芳綸的碳納米管纖維將成為新一代新型高強度纖維材料
    ,該纖維不僅質量輕且兼具良好的力學性能、電學性能以及靈活性。而且,其導電率提升到了10.9MS/m,約為銅的80%,這也是碳納米管纖維的導電率首次突破10MS/m。 研究者通過比較該碳納米管纖維與碳纖維、直接紡絲碳納米管纖維、聚合物纖維和金屬的性能發現,本實驗製備的碳納米管纖維將商用碳纖維的抗拉強度和直接紡絲碳納米管纖維類似金屬的導電性完美結合
  • 北大排列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學性能超同尺寸矽基器件
    論文描述在4英寸基底上製備了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突破了碳納米管集成電路關鍵的材料瓶頸。張志勇對澎湃新聞表示,該研究團隊目前實際已經可以在8英寸晶圓上製備這種碳管,並開發了全自動的提純和組裝設備,完全具備量產的技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