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親水性碳納米纖維織物可實現超高的電容去離子性能

2021-01-08 Espun

雖然多孔碳已被廣泛用於電容去離子技術,但是由於疏水性微孔結構的可及表面積較低,導致其脫鹽能力不理想,這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本研究以均勻分散的二茂鐵作為成孔劑,通過靜電紡絲製備了具有大可及表面積的新型碳納米纖維織物。具有良好機械強度和柔性的碳納米纖維織物可以直接用作過濾膜,以過濾模擬的沙質海水。高含量的雜原子增加了碳納米纖維的表面極性,而優化樣品中控制良好的互連介孔結構有助於水合Na+和Cl-的快速傳輸和吸附。

因此,親水性碳納米纖維織物的Brunauer-Emmett-Teller表面積為922 m2 g-1,較大的可及表面積為405 m2 g-1,從而導致NaCl電解質中的電容高達263 F g-1。最重要的是,它顯示出19.34 mg g-1的超高脫鹽能力,遠高於大多數先前報導的碳材料。所製備的碳納米纖維織物顯示出較高的脫鹽能力、快速的吸附速率和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1.親水性MCNF的製備、CDI以及模擬沙質海水的過濾示意圖。

圖2.(a)扭曲之前和(b)之後的MCNF-5以及(c)P-CNF的照片。在(d)初始階段和(e)2.5s之後,MCNF-5的水接觸角。(f)在重力驅動和真空輔助過濾作用下,MCNF-5對模擬沙質海水的水通量。(g-i)模擬沙質海水過濾過程的照片。

圖3.(a)MCNF-5的SEM和(b)橫截面圖像。(c)MCNF-5的TEM和(d)HRTEM圖像。(e)CNF的SEM和(f)TEM圖像。

圖4.(a)MCNF-5的XPS全掃描光譜,(b)O1s和(c)N1s光譜。(d)樣品的水接觸角。(e)示意圖說明了具有極性表面的MCNF的親水性。

圖5.(a)CNF和MCNF-5的N2吸附-解吸等溫線,(b)孔徑分布。(c)樣品的SBET和SD>0.65nm以及(d)Vmicro、Vmeso和VD>0.65nm。

圖6.CNF和MCNF-5在1 mol L-1 NaCl電解質中的三電極體系中的電化學性能:(a)5 mV s-1下的CV曲線,(b)0.2 A g-1下的GCD曲線,(c)在不同掃描速率下的比電容,以及(d)奈奎斯特圖。

圖7.(a)在1.2V的施加電壓下,NaCl溶液(500 mg L-1)的電導率變化,(b)樣品的CDI Ragone圖,(c)脫鹽能力與SD>0.65nm,(d)MCNF-5與先前報導的碳材料的脫鹽能力和(e)面積容量的比較,以及(f)MCNF-5的循環穩定性。

相關焦點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多孔碳納米纖維表現出卓越的電容去離子性能
    電容性去離子(CDI)在能量上有利於水的去離子化,但現有的方法由於離子可接近的表面不足和電子/離子傳輸速度緩慢,其去離子能力和耗時周期受到限制。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新報告中,Tianyu Liu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化學系、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和納米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多孔碳纖維(PCF)作為一種有效的CDI材料。
  • 南工大陳蘇團隊《德國應化》:微流體靜電紡絲法構築新型硼-碳納米纖維
    其中,二維(2D)硼納米片因具有高於石墨烯四倍的理論比電容,成為超級電容器電極的首選材料。然而,其層間電導差、比表面積小和孔隙率低,嚴重製約電荷轉移、離子擴散及存儲過程,導致FSCs的能量密度難以進一步提高。因此,開發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積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二維硼基FSCs仍面臨著挑戰。
  • 可穿戴技術新突破:形狀可定製的織物超級電容!
    這種紗線由碳納米管構成,本質上是一種超級電容。研究人員稱,當將這種碳納米管紗線浸入電解液時,紗線可以通過電解液本身來充電,不需要外加電源或者外加偏壓實現。下圖展示了傳統超級電容和這種可編輯的超級電容在製造方法上的區別。
  • 含高度分散FeSe2納米粒子多孔碳納米纖維用作鈉和鉀離子電池陽極
    :含高度分散FeSe2納米粒子的多孔碳納米纖維用作鈉和鉀離子電池陽極DOI:10.1016/j.jallcom.2020.155265鈉和鉀離子電池(SIBs和PIBs)由於鈉和鉀金屬的豐富性和低廉的價格而在大規模應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較大的Na+和K+會導致緩慢的動力學、較大的體積變化和不理想的循環性能。
  •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發表時間:2019/7/23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石墨烯量子點增強電紡碳納米纖維用於超高倍率超級電容器
    電紡納米碳纖維織物(ECNFs)以其結構和功能的一體化特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們不僅具有獨特的納米纖維形態,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導電性和柔韌性。當用作電極材料時,ECNFs可以滿足器件輕量化的要求。然而,儘管目前人們已發展出多種形態的碳納米纖維,如多孔、空心、或竹子狀,但ECNFs的比表面積往往小於1000 m2 g-1,從而導致有限的電雙層電容(<200 F g-1)。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如何實現織物的單向導溼?
    織物單向導溼功能主要是通過織物內外兩層不同的吸溼性能來實現的,即內層織物疏水、外層織物親水,汗液在差動毛細效應的作用下,被吸附到織物外表層並迅速揮發。因此,不同的紡紗方式、纖維原料、纖維橫截面、纖維細度和織物結構對織物的吸溼性和放溼性能影響很大。
  • Nano Energy:電紡絲納米纖維的靜電作用——雙層碳保護CoFe2O4納米片實現超長壽命和超快鋰離子存儲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通過氧化物的納米結構設計(納米纖維和納米管)、與納米碳雜化,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然而,在大電流充放電下仍保持材料結構的完整性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靜電紡絲技術可以非常容易地實現金屬氧化物約束到碳納米纖維內部。
  • 率先實現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
    2016年6月,章勝華與鄧飛合夥創辦深圳烯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烯灣科技」),致力於解決下一代碳材料——碳納米管纖維的量產製備及其產業化應用。通過自主創新,烯灣科技在全球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約15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成功突破量產技術瓶頸,率先實現產業化。歷經3次創業不斷接近夢想「我進行了三次創業。
  • 同軸電纜狀碳納米管基有源纖維,可實現高電容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1成果簡介 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一種贗電容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材料的電容。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Coaxial Cable‐Like Carbon Nanotubes‐Based Active Fibers for Highly Capacitive and Stable Supercapacitor」研究合成了基於同軸電纜的碳納米管(CNTs)有源纖維,以實現高電容性和穩定的超級電容器。
  • 前沿動態:自支撐柔性SnS2@C納米纖維實現可摺疊鉀離子電池
    在本工作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慈立傑教授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將SnS2限域在N,S共摻雜的碳納米纖維中,用作PIBs的負極材料。該材料表現出高可逆容量(457.4mAhg-1@0.05Ag-1)、優異的循環穩定性(1000循環@2.0Ag-1)和倍率性能(219.4mAhg-1@5.0Ag-1),此研究成果超過了大多數已報導的工作。研究人員還利用原位XRD技術揭示了高可逆容量的來源。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由於NGs領域與紡織品領域的研究人員間缺乏有效的交互平臺和溝通渠道,所以很難同時具備優異的電輸出性能和紡織品相關性能的纖維/織物基NGs。圖九、基於單根纖維的TENGs( 以SE模式工作且只擁有一個纖維電極)(a)一種高度可拉伸和可伸縮的TENG紡織品,通過將由矽橡膠塗覆的不鏽鋼纖維組成的能量收集纖維縫合成彈性織物上的蛇形形狀而實現;(b)通過用導電的Cu塗覆的紗線電極塗覆一層PDMS作為帶電層而獲得的紗線狀TENG;(c)一種具有針織結構的可拉伸
  • 【復材資訊】科學家合成新型碳材料,由類金剛石碳納米纖維組成
    【復材資訊】科學家合成新型碳材料,由類金剛石碳納米纖維組成 2020-11-1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強度超越芳綸的碳納米管纖維將成為新一代新型高強度纖維材料
    雖然全球目前尚未形成碳納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行業,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將成為新一代新型高強度纖維材料。,該纖維不僅質量輕且兼具良好的力學性能、電學性能以及靈活性。而且,其導電率提升到了10.9MS/m,約為銅的80%,這也是碳納米管纖維的導電率首次突破10M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