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爺發現「怪鳥」,無償看護4年,專家稱是山海經中的鳳凰
前言: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對龍的記載,龍也代表著帝王的形象,莊嚴威武。而皇帝的妻子,也正是皇后,就備用鳳凰來代表形象。鳳凰,從上古時期便有所記載,其為上古神獸。可是鳳凰和龍一樣,僅僅只有古籍對其的記載,卻沒有現實中的生物進行比對,因此其也是一直存在於神話中,和龍一樣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那麼是不是我們並沒有發現這種生物呢?山西一個老翁保護了四年的「怪鳥」,最後才知道是國家的保護動物,並且長相極像鳳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1鳳凰記載
就如同龍一樣,雖然我們並沒有實物能驗證鳳凰的真偽,但是古籍中卻對鳳凰記載詳細。
鳳凰是被稱作是百鳥之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一書當中,北宋對其記載為神仙飼養的類似於人類的雞一樣的生物,但也是神物,雄者被成為「鳳」,雌者為「凰」。
但歸其根本來說,《山海經》中對鳳凰的記載不僅僅是最早的,也是最為詳細的,且不加任何神話色彩的。也許通過此書才能了解到鳳凰的原本模樣。《山海經》對其的描述,大概是一種顏色豔麗,五彩斑斕的野雞,可能不經過後世加工神話,能找到這樣的原型。
02鳳凰老人
在我國山西的大山中,有著很多原住民,他們大多都是沒有出過村落的。平日裡都是以耕地,牧羊,還有上山採集藥材為生。而今天的主人公「鳳凰老人」就是這樣的,他的名字叫郭存鎖老人,他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四年前,他平靜的生活在一次再平常不過的牧羊時被打破了。郭存鎖老人沿著平時走的路牧著羊,走著走著,他發現路邊的草叢中有不同尋常的聲音,本想著會不會是什麼野物,可是湊近了一看,竟是兩隻色彩斑斕的,極其豔麗的鳥兒。這也讓平日裡就愛這些鳥禽的感興趣的郭存鎖老人高興壞了。
由於平時就對這些鳥禽感興趣,郭存鎖老人心裡知道就算再喜歡,也要保護好它們。於是他按兵不動,每日牧羊的時候,都過來餵些穀物。那這些豔麗的鳥兒,後來怎樣呢?僅僅兩隻如何生存呢?
03鳳凰群飛
郭存鎖老人每日都來到同一地點對「鳳凰」進行餵食,剛開始還不見「鳳凰」的影子,可郭存鎖老人發現,逐漸自己灑下的穀物都不見了。他心中高興,這定是走後,「鳳凰」出來吃掉了。
為了方便,郭存鎖老人開闢了一條小路,並且自己也在山上的破窯洞住下來了,只是為了照顧這些美麗的「鳳凰」。
萬物皆有情,久而久之,這「鳳凰」也便不避諱著郭存鎖老人,甚至當著他的面吃穀物。颳風下雨天,郭存鎖老人也是十分擔心自己的那些「鳳凰」夥伴。通過他的照顧,「鳳凰」已經增多到四十餘只,並且常常是與郭存鎖老人為伴。儘管費時費力,但郭存鎖老人認為這樣的保護是十分有意義的。
結束語:
「鳳凰」們在郭存鎖老人的悉心照顧下,逐漸繁多了起來,也多虧「鳳凰」遇到了這位淳樸善良的山西老人,才得以生存。
或許這世界上仍然有著許多我們還未見過的生物,對大自然的敬畏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敬畏。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這些動物和諧相處,才能讓人類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希望人類也可以減少或者停止對大自然的破壞,還給生物些自己的家園。
【參考資料】:《山海經》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