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提出分類方法,排查他們藏身地

2020-12-04 騰訊網

地球之外是否也存在著生命?這個問題很早就讓人類產生興趣去外太空探索,直到上世紀中後期人類才擁有探索太空的實力。儘管現在人類在宇宙中探索了半個世紀,但尚未真正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那麼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嗎?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需要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宜居星球。

探索地外生命和宜居星球在很多時候是等價的,如果一顆星球是宜居星球,那麼有潛力孕育出生命。如果一顆星球上出現了生命,說明該星球是宜居星球。據了解,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1000顆行星,但是其中的類地行星只佔到了少部分,符合人類要求的類地行星更是寥寥無幾。換而言之,人類未找到外星生命,意味著未找到宜居星球。

雖然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太空中不存在外星生命和宜居星球,只要人類無法窮盡宇宙,那麼這兩者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著。那麼是否有方法更高效地進行探索呢?前段時間國外有科研團隊利用現有的探測信息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天體信息庫,這個信息庫幾乎包含了所有已探測的系外行星的信息,不僅如此,他們還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分類。

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是因為現階段人類在探索地外生命和宜居星球的過程中似乎有些迷失了方向,畢竟宇宙如此浩瀚,人類的探索能力又如此有限。那麼他們是如何給已知天體進行分類的呢?據了解,第一個條件是一顆星球是否為巖質星球。巖質星球和氣態星球的差異很明顯,前者體積小,後者體積巨大。

然而巖質星球存在堅硬的表面,能為生命的孕育提供基礎穩定環境。而氣態行星幾乎都有氣體構成,即使存在堅硬的層次也是在其表面很深的區域,而那裡的區域氣壓往往大得驚人。巖質星球就像是一艘船的甲板一樣,能夠承載人類和其他自然生物,而氣態星球就像海水,跳進去只會沉下去。

第二個條件是主恆星的情況以及與行星之間的距離。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出生命,成為宇宙中獨特的一顆行星,很大程度是因為存在太陽這樣一顆恆星,也因為地球與太陽保持著合適的距離。太陽幾十年如一日地向地球和其他星球傳輸熱量和光,地球和它足夠遠的距離使得地球不至於被「炙烤」。

第三個條件是星球內部的自然環境條件,這一點是很多類地行星達不到人類要求的主要原因。體積和質量與地球相仿的星球在宇宙中有許多,但和地球一樣存在大氣層、液態水等自然條件的星球少之又少。除了這三個條件之外,該研究團隊還列出了其他更加細緻的條件,這些條件將已知星球層層分類,為以後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為何總以地球上的條件為標準?你知道原因嗎
    這就讓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外星生命到底在哪裡,他們究竟存不存在?目前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都是以地球生命作為標準的,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這種以地球為參考的尋找方法太過片面,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不僅僅以地球為參考,要思考別的生命形式。但真的是這些人所認為的這樣嗎?
  • 為了尋找地外生命,科學家對星球進行分類,更快找到外星人!
    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地外生命,這一問題加快了人類去往外太空的探索,截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到任何和外星人有關的痕跡,儘管人類已經探索外太空接近半個世紀時間,想要發現外星人為時過早,宇宙中真的存在高級文明嗎?想要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必須要找到宇宙中的宜居星球。
  • 科學家公布尋找地外生命新方法,地球可能已經暴露具體位置
    科學家們始終相信浩瀚的宇宙中一定還存在著其它生命。外星智慧生命以及外星文明在之宇宙中也可能有很多,但由於宇宙行星間的距離太大了,都是以光年來計算的,即使某顆星球有智慧生命,以我們現在的觀測設備也不可能看到。
  • 地外文明藏身地心?或以核能為生,科學家擔心其進化後威力巨大
    地外文明藏身地心?或以核能為生,科學家擔心其進化後威力巨大人類自從進入了太空時代,就一直在探索宇宙,並且以尋找地外生命為研究的重點方向,並試圖與它們取得聯繫。不過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人類依舊沒有捕獲到任何有關於外星生命的信息。結果,連科學家們也開始懷疑外星生命或許就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以往尋找的方式都是錯誤的。
  • 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
    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或永不止步。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世界上存不存在外星人的問題,儘管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既有用精神,形上學的問題,也涵蓋科學的方法。然而,隨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更科學地了解,我們尋找外星人的方式也有了更具體的形式。有關外星人的問題早就是科學研究課題,而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和哲學探索的主題。
  • 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氣體上存在分歧
    他們將尋找「生物特徵氣體」的存在,這些氣體只能由外星生命產生。他們將通過觀察系外行星位於其母恆星前方的薄薄的星光環來做到這一點。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氣體將吸收星光的某些頻率,從而在光譜中留下明顯的下降。西格承認氧氣是有前途的,但她敦促佔星術界不要以地形為中心,而是要考慮外星生命的運作方式,超越地球的地球化學和我們所呼吸的特定空氣來思考。 「我的看法是,我們不願一成不變;我們需要考慮一切。」她說。隨著未來的望遠鏡擴大對類地世界的調查範圍,在遙遠的天空中檢測到潛在的生物特徵氣體只是時間問題。
  • 以地球為標準,尋找到外星生命的是否機率更大?
    這無法不讓科學家們相信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科學的定論是要有實質的證據表明的。因此科學家們必須要找出外星人存在的證據,才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要怎麼找,在哪裡找?要用什麼方法去找?我們根本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的。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勒布(Avi Loeb)博士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天體生物學林甘(Manasvi Lingam)博士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火星地下的「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利用太陽實現引力透鏡來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到底怎麼想的?
    近日,在剛剛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利用太陽幫助我們檢測外星生命的存在!這一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巨大反響,太陽幫助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真的可行嗎?科學家進一步表示,如果人類能夠在太空中進行一些非常精細的操作,我們的太陽也許有一天能夠揭示是否有生命隱藏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姑且不論這個壯舉的可行性,單就是它的目標就已經引起人類的重點關注:尋找外星生命,確認潛在的外星生命線索。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探索外星文明的新策略:尋找地外行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大氣汙染物
    從那以後,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已經通過各種先進的望遠鏡,探測到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些可能潛藏著外星生命的類地行星。為了在這4000多顆行星中探測外星生命,科學家們必須首先確定哪些特徵能表明生命的存在,以便能夠縮小探測的範圍。
  • 專家稱「金星凌日」原理可用於尋找外星生命
    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本應為最佳觀測點之一,無奈天公不作美,不少滿懷期待的追「星」族們只得望天興嘆,或者在網上搜尋天文臺的現場直播「解饞」。  面對金星凌日這一百年難遇的天象,科學家們也是倍加重視,但是他們還有項更大膽的計劃,利用「金星凌日」的原理——「行星凌星」,尋找外星生命。
  • 科學家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
    數量如此龐大的恆星,必然有不少像太陽一樣,孕育著自己的生命系統。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向外太空探索,雖然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跡象,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人類絕不孤獨。在茫茫星海中,必然有無數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著這片宇宙的恩賜。但是,外星生命的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與人類或者地球生命相似嗎?
  • 科學家打開550萬年前洞穴:或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
    即便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對於外星生命,科學家也在一直探索尋找,但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之前科學家打開一個550萬年前的洞穴後,表示:或許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這是怎麼回事?
  • 科學家猜測:外星生命可能可以在恆星內部中生存
    人類是否是宇宙中唯一智慧生命的問題,目前來看短時間內不會有確定的答案。 不過在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 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了一種估計地外文明數量的方法,即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這個方程式根據不同的變量,確定人類是否有可能找到外星智慧生命(或者被其發現)。
  • 生命的證據:科學家揭示生命的重要特徵 將為尋找地外生命提供依據
    最後,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一張外星人的照片。坐在觀眾席的一些研究人員發出了一些笑聲,另一些則低聲表示贊同:是的,一張外星人的照片將會是令人信服的證據,這將會是證明我們並不孤單的鐵證。但為什麼一張照片會有如此強大的信服力呢?照片中的什麼東西會讓我們知道我們看著的並不是一堆巖石呢?
  • 天文學家席捲整個天空,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
    實時訪問VLA收集的所有數據被認為是搜尋外星生命形式的科學家的主要妙招,並且表明該領域已「成為主流」。1997年電影《Contact》中的VLA將繼續正常的天文學運行,但是在新的安排下,所有數據將被複製並通過專用超級計算機進行饋送,該超級計算機將搜索嗶嗶聲,尖叫聲或遙遠技術的其他特徵。
  • 10 種搜尋外星生命的方法
    SETI科學家勞倫斯•道爾(Laurance Doyle)為準備與外星生物交流,研究樹之間是如何交流的。樹與樹之間利用某種化學物質警告彼此害蟲和其他存在的威脅。勞倫斯說:「誰說的準呢?也許大腦並沒有那麼重要。」從這兩個案例來看,我們必須主動去探尋外星生物可能存在的地方,而不是等著他們來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