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連續發表5篇SCI論文 累計影響因子達39...

2020-11-26 北大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遊偉程領導的流行病學研究室科研工作取得了新進展,連續發表了5篇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達到39.41,其中,在山東省臨朐縣胃癌高發現場開展的兩項幹預試驗分別發表在Gut和J Natl Cancer Inst雜誌上。

自1995年以來,課題組在臨朐縣胃癌高發區針對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開展了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補充維生素及服用大蒜素以阻滯胃癌癌前病變的長達7.3年的多因素幹預研究。通過對幹預人群長達15年的隨訪,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明顯降低胃癌發病率(OR=0.61, 95%CI: 0.38-0.96),而服用維生素及大蒜素則無明顯作用(J Natl Cancer Inst. 2012;IF=14.7)。

自2004年開展的另一項幹預研究採用析因設計,評價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服用COX-2抑制劑或兩者聯合應用是否能阻斷重度癌前病變進展。結果表明,單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OR=2.16,95% CI: 1.34 -3.45)或單獨服用COX-2抑制劑(OR=1.72,95% CI: 1.07-2.76)能明顯促進癌前病變逆轉,而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再服用COX-2抑制劑則無明顯作用(Gut. 2011; IF=10.61)。

這兩項基於人群的幹預試驗結果再次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應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明顯阻滯癌前病變進展,並可以降低胃癌發病率。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是研究人員在胃癌高發現場近30年不懈努力的結果,將為胃癌預防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流行病學研究室在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包括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的Toll樣受體基因家族多態與胃癌易感性,血清miRNA標誌物的篩選等,相關結果已於近期分別發表在Carcinogenesis (2011),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1)及PLos ONE(2012)雜誌上。

 

編輯:碧荷

相關焦點

  • 他直博保研北大,1年發表5篇SCI論文,來自山東聊城一中
    2018年共發表5篇SCI論文,影響因子超過25。2018年獲得了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和北京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8」。選擇——「我就是要當學術型研究生」2014年,當彭鼎本科畢業面臨保研的選擇時,有專業型和學術型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所以sci是要看看具體的if和分區情況。具體怎麼分呢?主要看影響因子,即if。影響因子是指一篇論文所在期刊的文章的平均被引用率。比如一個期刊一年12期,一期20篇文章。一年就是240篇文章。如果一共被引用了240次,那麼本年度if等於1。但是具體算法一般是統計兩年的從而算出if。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5分SCI,被多家醫院拉黑,又被曝36篇論文造假
    、CPB、Medicine、IJCEM、IJCEP、Oncology Letters、Oncology Research等八本雜誌上發表的論文,9月1日起將不予報銷版面費,不予績效經費支持。、山東勝利油田中心醫院(5篇)、臨沂市人民醫院(1篇)、濟南市中心醫院(1篇)、山東省立醫院(1篇)、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1篇)、青島市中心醫院(1篇)、寧波第二醫院(2篇)、陝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1篇)、唐都醫院(1篇)、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篇)、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醫療護理分院(1篇)、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1篇)。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他復旦大學碩博連讀,發表論文23篇,其中21篇SCI,累計影響因子113
    在校期間,侯磊連續四年位列同年級綜合排名前二,共發表論文23篇(其中21篇SCI論文,2篇中文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累計影響因子113,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項,獲授權1項。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從上圖可看出TLCR期刊近幾年發文量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2019年上升較快,2019年達201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保持在200篇上下。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TLCR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二,美國第一。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大學(18)、同濟大學(18)。
  • 本科生一作發表10篇SCI,累計影響因子90+
    南科大本科生胡啟錕,在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
  • 連續三年位於Q1區!中國首份SCI收錄藥劑學期刊,影響因子已超5分
    Asian J Pharm Sci是中國第一個SCI收錄的藥劑學期刊,連續三年位於JCR Q1區,目前的即時影響因子已達到5.4。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中,期刊入選"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是唯一入選的遼寧省高校期刊,位列37種高校入選期刊的第12位。
  • 飛鶴乳業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高達6.044 領先科研實力獲堅實印證
    2019年,飛鶴乳業技術研發中心關於精準定量測定母乳低聚糖(HMOs)和探究山羊乳對於血糖代謝影響的兩篇研究論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影響因子最高達6以上,且獲批新發明專利「一種富含多種乳磷脂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這一新聞是繼2017年4月《腫瘤生物學》撤回 107 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後,中國科研界的又一學術大地震。點擊回顧。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是一本義大利的藥理學和藥劑學期刊,發表醫學和藥物研究相關內容,包括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新的治療靶標、流行病學,臨床試驗,藥物安全性和薈萃分析等,2019 年的影響因子為 3.024。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常見的就是sci論文。可以說,sci論文的級別比國內核心還要高。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內所有的科研機構,對sci論文認可度比國內核心高。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內核心論文,是不被認可的。sci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 這個研究生真厲害:1年發表12篇SCI論文,還有4項專利,太優秀了!
    徐文浩,2018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碩士研究生,2018-2019學年碩士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曾獲2019年「青年創意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師從葉定偉教授團隊著名泌尿腫瘤專家張海梁教授,從事泌尿系統腫瘤的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
  • 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科技 ⊙ 華西醫院:張潤東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發文 近日,華西醫院眼科和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潤東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影響因子為11.147
  • 這本國產SCI,今年影響因子超16分,連續兩年超10+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NSR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13.222,2018年影響因子(JCR2017)是9.408。雖然刊名中有一個「Review",但NSR並不是一本綜述刊,而是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其研究性論文的發表量逐年增加,已經成為該刊最主要的論文類型。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