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烏龜一直都在書寫

2021-01-08 養龜愛好者kylin

中國震驚世界的甲骨文出土後,各種各樣品種的烏龜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烏龜在地球上存在起碼有2億多年的歷史。它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侏羅紀時期,烏龜等動物就與佔據動物界霸主地位的龐然大物——恐龍相處一個歷史環境中。後來環境劇變,恐龍滅絕,而烏龜卻逃過了這一大劫。

古人一直將龜視為吉祥的象徵,許多氏族部落將龜作為本族的族徽,信仰龜為本族的祖先和保護神,所以龜成為人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神聖之物,龜圖案也成為一種最吉祥的圖案。

殷商時期,商王朝將龜圖案鑄在青銅器上。宋代以前,民間凡有嫁娶、生育、賀壽、建房等喜慶場合,均有龜的工藝品擺放於廳堂上。古代的貨幣稱為龜幣;戰國時期的大將之旗以龜為飾;漢代大官所用金印的印鉗都是龜形;唐代武則天特地把官員的佩袋由魚形改為龜形,調兵遣將的發號令也為銅質龜形。龜殼還是古人佔卜的用具,其中《禮記·曲禮上》曰:「龜為卜,策為筮」,是古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人類食用烏龜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詩經時代。《小雅·六月》曾提到:「飲御諸友,龜鱉膾鯉。候誰在矣?張仲孝友」;《大雅·韓奕》也載有:「其餚為何?龜鱉鮮魚;其簌維何?維筍及蒲。」除玳瑁外,幾乎所有的龜鱉均可食用,其中以烏龜、三線閉殼龜、黃喉擬水龜、中華鱉居多。特別是龜類的藥用價值引起人們的關注。民間中各地以龜入藥,並以各種中草藥配伍,不但增強了人體的體質,而且治癒了許多疾病,甚至是疑難雜症,因而對此實驗、收集、著書。成為當時期民間龜文化的一大特色。

李時珍在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突出地寫到了龜鱉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和明代的《本草綱目》對龜鱉的醫藥功效研究開了先河後,後人也不斷開掘進取,如《醫林纂要》、《名醫別錄》、《藥性論》、《臨證指南醫案》……,均對龜鱉有專論。

相關焦點

  • 《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歷史就是時間長河中的蝴蝶效應
    當我們把蝴蝶效應放在人文歷史的時間長河中,任何一個時間點的事件看似微小,但卻可能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會引起軒然大波。歷史中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它都有自己的規律在其中。可能就是從前的某某人的一個決定或者一個措施,在幾百年就就可以引發一系列的浪潮。《一讀就懂的中國史2》的核心就是:歷史的大變局。
  • 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哪些「氣象印記」?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  留下了多少氣象符號?  它們是怎麼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讓我們一起來探尋~  甲骨文上的「氣象符號」我國最早有關文字記載的氣象觀測方面原始檔案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六韜》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張良、劉備、諸葛亮、孫權等軍事家都非常重視此書。歷史典故「草船借箭」便運用了天氣優勢,大霧天氣導致敵人不敢貿然出兵,利用風向——逆風而來順風而去,敵人不能及時阻截,從敵人手中帶回十萬多支箭。
  • 《少年安得長少年》: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
    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讀完《少年安得長少年:唐代詩人的恣意人生》,我才想起曾經讀過作者陳舞雩寫的《孔子,人生不苦旅》,他的角度總是那麼與眾不同,語言風趣幽默,讀起來很親切、輕鬆。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在作者的筆中又重新活了過來,他把自己變身為詩人的好友,甚至有時候是詩人自己。他用不同的稱呼去描述詩人,稱李白為小白,王勃為小王,稱高適為阿適,杜甫為「我」,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詩人的距離,讓我們讀起來很放鬆,與詩人的距離不再遙遠,也讓我們在故事中認識詩人的另一面。
  • 騎馬雕塑,歷史長河中馬成了人類最親密的朋友
    不管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歷史的長河中,馬成為了人類最親密的朋友。遠溯至舊石器時代,馬是做為一種肉食動物開始與人類聯繫在一起的。大約在6500年前,在中國,中亞等地開始出現了馴馬部落。
  • 世界「最長壽」烏龜,乾隆年間存活至2006年,送走了 3代飼養員
    世界「最長壽」烏龜,乾隆年間存活至2006年,送走了 3代飼養員文/歷史大講廊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烏龜象徵著長壽,我們也有一句古話叫做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古人把烏龜當作是幸運的代表,最初的漢字甲骨文是刻在龜殼上的,他們還用龜殼佔卜,一些祝壽圖上也會畫烏龜。可以說烏龜在古代的地位可是很高的,既然我們都知道烏龜是長壽的動物,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上最長壽的烏龜,它可就厲害了一直從清代活到了零六年啊。乾隆年間存活至零六年,送走了 三代飼養員。
  • 「一直覺得烏龜是食草性動物,原來烏龜也吃小魚小蝦」哈哈哈哈哈哈...
    烏龜,應該是很多小夥伴們養寵物的首選吧,特別是對那些第一次養寵物的人來說,選擇最好養的烏龜來試試手,如果連烏龜都養不活的話,就不會去嘗試其他小寵物了,小編曾經很多年,一直覺得烏龜是食草性動物,性格也和它們爬行的速度一樣很溫吞。後來才知道原來烏龜也吃小魚小蝦。但是你知道嗎?
  • 只要烏龜先跑,人就再也追不上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悖論
    悖論不僅燒腦,而且非常有趣,更為重要的是悖論能夠推動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很多悖論都已經無悖可論,當然,還有一些至今仍然無解。對於那些仍然無解的,我們在這裡不打算過多涉及,因為那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在這裡,我們只來看看一些有趣的悖論,比如人是否能夠追上烏龜?人是否能夠追上烏龜?
  • 人人都當過小烏龜
    寫在前面的話:七哥喜歡講故事,故事中尤其喜歡寓言。今天這篇文章是七哥從前寫過的一則寓言,讓我們一邊溫故知新,一邊期待新的文章。
  • 冬天太暖和,真的會改變烏龜習性
    冬眠是很多動物的天性,變溫的青蛙、恆溫的棕熊都要靠冬眠抵抗即將來臨的風霜暴雪,龜當然也是其中之一。烏龜進入冬眠狀態,是停止活動,減少新陳代謝,讓它在冬天也能活下去。等春天萬物復甦,所有的生命都開始從冬天的饑寒中醒過來時,烏龜也慢慢舒活身體,在溫暖的陽光下覓食。
  • 你聽說過「憂鬱的臺灣烏龜」嗎?
    臺灣科學家做了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讓臺灣小朋友抄寫「憂鬱的臺灣烏龜」100遍;大陸的小朋友抄寫「憂鬱的大陸烏龜」100遍。
  • 孤魂黃金:黃金在歷史長河中的位置,為何最近幾年如此震蕩?
    此輪黃金自2011年8月1912美元見頂(2011年8月23日高點,牛市高點並非1920美元)下跌,這一跌就一直跌到2015年12月3日,錄得低點1046美元,前後歷時4年3個多月。
  • 中國排名前兩位的長河,在世界河流排名中,分別是第三和第六
    俗話說「水是萬物之源」,河流更是四大文明古國的誕生地,河流對於我們的影響非常的長遠,從古代到現在河流一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源泉,在我們的國家裡面,長江、黃河更是被我們稱為是「母親河」,因為這兩條河流哺育了我們的成長,同時見證了我們中華民族接近5000年的歷史。
  • 60%人都有的「烏龜頸」,從這 2 個習慣中改
    現在的年輕人中,放眼望去,縮著脖子含著胸的不在少數,我們稱它為「烏龜頸」。不止我們普通人如此,就連非常注重儀態的大明星也是這樣。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個除了駝背之外,最容易讓顏值減分的「烏龜頸」。「烏龜頸」是最常見的體態問題資料顯示,在我國青少年中,無論是自然放鬆狀態,還是站直狀態下,「烏龜頸」都是最多人存在的體態問題,尤其在自然放鬆的時候,接近60%的人都有「烏龜頸」問題。「烏龜頸」學名是上交叉症候群,由於不良姿勢造成某些肌群過於緊張,另一些肌群過弱,前後肌力不平衡,一拉一扯導致的。
  • 生活中熟知的烏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還有歷史價值
    烏龜,屬於爬行綱,是半水棲,半陸棲的動物,以肉類和植物為主要食物,典型的雜食性動物的代表,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身體分為五大部分,平常喜愛棲息於江河湖泊等有水的地方,感到害怕或遇到危險時會把頭與四肢鎖緊龜殼裡尋求保護,其龜殼堅硬無比,一般動物的物理性攻擊難以傷他分毫。
  • 你覺得你能追上一隻烏龜嗎?盤點歷史上有趣的悖論!
    假設有一隻烏龜在你前方100米處,你的速度是100m/min,烏龜的速度是1m/min。你開始追烏龜,當你到達烏龜開始的位置時,烏龜在你前方一米。當你又走了這1米的時候,你發現烏龜在你面前0.1米。如此往復,每當你走完上一階段烏龜領先你的距離的時候,雖然這個距離越來越小,但烏龜總是在你前面一點。這樣看來,你就永遠都追不上這隻烏龜。
  • 從烏龜到蓍草,佔卜界動物與植物的較量,隱藏著中國歷史的密碼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周易》演變中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烏龜和蓍草的之爭,簡單的來說就是動物和植物誰更靈驗,為什麼算卦會從早期的龜甲演變成了後來的蓍草。這裡面有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魯國的一位元老級別的大臣臧文仲給一直稀有的大烏龜蓋房子住,看來那個時代大烏龜還是很稀缺的,這位元老級別的人物還是非常重視這種佔卜用的稀有靈物的,所以才特意給這個大烏龜蓋房子。
  • 地球在整個歷史過程中一直都在變化,而未來也將持續地發生變化
    當然地圖的改變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兒,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偉大的帝國衰落了,新的帝國形成了,新的國家,新的地區,新的首都時不時的冒出來,然而科學家們關心的就是另一件事兒,地理地圖會改變嗎?大陸的形狀會改變嗎?它們之間的距離會改變嗎?簡而言之,地球表面的外觀會改變嗎?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地圖會是怎樣的呢?
  • 了不得了 烏龜都能盤出包漿了
    烏龜的形象在文玩界還是比較常見的,龜是屬于吉祥四靈「龍、鳳、龜、麟」之一,而且又是仁壽的象徵,寓意不錯。常見的烏龜把件、背雲之類的也不少,可是盤活烏龜的你見過嗎?現在有不少人都養著烏龜作為寵物。買回來的把件珠子說不定玩一陣兒就忘下了,可這個活物烏龜你不會忘了吧?而且烏龜壽命很長,可以陪伴我們很多年,也有見證歲月的意義。
  • 像烏龜嗎?首次揭示量子中隱藏的烏龜圖案!
    通過一種模式識別算法來運行數據,發現原子路徑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形狀,看起來有點像一隻烏龜——這有助於梳理其背後的物理現象。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研究結果,提高了我們對量子動力學的理解,並為研究量子現象提供了一種創新方法。
  • 為什麼只有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不是中國第一長河的長江?
    大家都知道,黃河和長江是我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千百年來,這兩條河流一直承擔著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也是這個原因我們叫黃河為母親河,但是為什麼長江沒有這個稱號呢?黃河,中國的第二長河,幾十萬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黃河邊,這裡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們的開始,從遠古時期到現在社會,經歷了這麼漫長的過程,黃河一直是我們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中華民族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