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職場很難,混在法拉利混職場則是難上加難,維特爾的遭遇就很好地詮釋了法拉利是一支官僚主義濃重的車隊,很多時候維特爾真的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最終只能灰溜溜的離場,近期維特爾總結了自己在法拉利的職業生涯。
他表示「如果你開始自責,意味著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並未忘記如何駕駛,但需要分析一下為什麼我沒有將能力用到百分之百。當然有時候我會陷入自己的方式。我相信在法拉利期間,我肯定有一些事做錯了。有時候是方法,有時候是與他人的說話方式,有時候則是對事務優先順序的判斷。」
不管怎麼說,維特爾的法拉利生涯並不成功,去到法拉利是想打破舒馬赫七冠紀錄的,最終的結果險些丟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還好阿斯頓馬丁收留了維特爾。在法拉利的六個賽季躍馬有機會奪冠嗎?絕對有,至少17、18賽季是能夠威脅到梅賽德斯的,而丟掉冠軍之後的法拉利有相當一部分人將矛頭指向了維特爾。
有人說如果17、18賽季阿隆索開法拉利,那世界冠軍就沒有漢密爾頓什麼事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17年維特爾丟掉冠軍主要是在新加坡站法拉利的自相殘殺,而18賽季則是德國站領跑撞牆退賽,而那兩場比賽漢密爾頓都拿到了最終的勝利,也因此扭轉乾坤最終奪冠,這樣看的話好像責任全在維特爾身上,沒有拿到冠軍就應該維特爾背鍋。
17、18賽季的法拉利賽車是混動時代以來最接近梅賽德斯的,但與梅賽德斯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無論是速度還是穩定性。單圈上漢密爾頓的杆位以及正賽的勝利場次數量,法拉利能夠跟上對手,但就差那臨門一腳,或許如果不是維特爾駕駛,法拉利的成績會更糟糕。
18賽季維特爾丟到冠軍確實需要承當一定的責任,他真的浪費了太多的機會,尤其是德國站飽受批評,但細心的車迷可能會發現德國站維特爾撞牆之前賽車前翼有碎片飛出,這也導致了賽車在溼滑的賽道上抓地力不夠才會衝出賽道,與車手本身的駕駛問題不大。
不過接下來的比賽維特爾表現的就有點糟糕了。主場蒙扎,四號彎與漢密爾頓發生碰撞,賽車掉頭,日本站在勺子彎超越維斯塔潘時再次上演甜甜圈,接下來的美國站又因為黃旗狀態沒有減速正賽被罰退三位發車,直接斷送了去爭奪世界冠軍的機會,這些責任是維特爾需要去承當的。總而言之,維特爾需要承當一定的責任,但最多20%,剩下的不是車隊就是賽車的鍋。
另外即使維特爾能夠做到零失誤,法拉利賽車與梅賽德斯無限接近,世界冠軍依然很懸,原因則是法拉利糟糕的團隊協作能力。無論是比諾託還是阿里瓦貝內都無法與託託沃爾夫以及尼基勞達相提並論,所以法拉利想要奪冠,組織結構該好好改造了。車手真的無可厚非了,即使是阿隆索結果或許要差不多,別忘了10、12賽季頭哥是怎樣丟掉世界冠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