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馬蔚華金句:
今年點擊量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好的企業家可以為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僅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還要儘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人類要進行一場自我革命,要進行一場深刻反思——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企業領袖論壇暨頒獎盛典上,全球深商大會組委會主席、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說:「企業除了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外,還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和社會的貢獻。深圳的企業家、中國的企業家越來越多地做到了這一點。」
可持續金融成社會主流投資趨勢
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但當時西方企業的主流思想是利潤至上,企業只有一個目標——賺錢,以弗裡德曼為代表。十年後,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羅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負面溢出效應,都應該承擔責任,他否認了前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裡德曼的觀點。又過了十年,弗裡德曼提出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即企業承擔了責任,必須考慮各自利益相關者。一直到本世紀初,聯合國確定了社會責任的十大原則,社會責任被國際社會所認可。
「與此同時,經濟界、企業界、金融界對社會責任投資也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到了今天,包括影響力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在內的可持續金融,成為社會的主流投資趨勢。」馬蔚華說。
他表示,深圳是最早接受社會責任投資的城市。在本世紀初,當社會責任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時,招商銀行、TCL聯合一些國際跨國公司便在中國推動社會責任同盟。二十年過去,今天深滬兩個交易所提供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000家。
影響力投資得到資本市場青睞
經歷了新冠疫情這場危機之後,人類深刻的體會到常態生活的脆弱,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還是無能為力。「所以人類要進行一場自我革命,要進行一場深刻反思——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推動可持續發展。」
馬蔚華認為,傳統的發展方式就是破壞自然環境,這種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生產不下去,人類對環境的傷害最終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空氣、水和土壤用不絕,但是失之難續,所以我們必須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疫情的來臨使我們對原有任務的完成雪上加霜。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倡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可持續金融項目和可持續金融投資。」馬蔚華說。
「我們把可持續發展叫做義利結合,既有社會效果,又有經濟價值。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是資本向善。企業按照影響力投資的標準去選擇項目,肯定會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企業家盡力創造價值
「深圳是大城市的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走在全國的前列。」馬蔚華表示:「今年我們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不僅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高地、法治城市的示範、城市文明的典範、民生幸福的標杆,還要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中國典範,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他說,在過去的40年裡,深圳特別是深圳的企業家的努力和創新,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全世界對深圳、對深圳的企業家刮目相看。
「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經歷新冠疫情之後,我們應該率先接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迎接人類社會的嚴峻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從而贏得全世界的尊重。」
馬蔚華認為,光賺錢、光創造財富贏得不了尊重,我們既要創造經濟效益,也要創造社會價值。我們不僅要為股東創造回報,還要為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做出貢獻。
「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好的企業家可以為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僅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還要儘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