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如何克服「進化」危機?答案只有兩個字:學習!

2021-01-08 新民晚報

「創始人停止進化,是企業發展最大的錯。」這似乎是懸在所有企業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企業家不僅要跑贏對手,更要跑贏自己,以完成自我的不斷「進化」。

為此,「學習」成為很多企業家終其一生的課題。從世界範圍來看,比爾·蓋茨52年堅持每周讀一本書,每年安排2周時間作為閱讀假期;華倫·巴菲特每天讀500頁書,並稱「知識需要積累,就像複利一樣」;傑夫·貝索斯從大量的實驗中學習,而後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是一個狂熱的閱讀愛好者。

中國企業家亦是如此。柳傳志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做大企業;張瑞敏平均每周閱讀2本以上的書籍,他說「不看書,會覺得少了點什麼」;李東升認為,「企業家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力。」汪建國更是另闢蹊徑,主張不僅向書本學習,還要向顧客學習、向員工學習、向標杆企業學習,他認為,「學習是應對變化的唯一解決辦法」。

這些享譽全球的企業家,終其一生都在學習。作為最忙碌的群體,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來堅持大量的學習?學習到底帶給了他們什麼樣的改變?他們又有哪些學習的習慣呢?

巴菲特:知識需要積累,就像複利一樣

近日,「股神」巴菲特的第54封致股東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巴菲特每年一封的致股東信,不僅被華爾街人士視為必讀讀物,而且被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奉為「圭皋」,以此作為對未來經濟和市場的預測。

據了解,1965-2018年,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複合年增長率為18.7%,超過標普500指數的9.7%。1964-2018年伯克希爾的整體增長率是1091899%,而標普500指數為15019%。

在出席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一場活動時,巴菲特曾被問及成功的秘訣,他表示,「每天讀500頁書。這就是學習知識的方法。知識需要積累,就像複利一樣。」

事實上,巴菲特把80%的時間都花在了閱讀和深度思考上。為了擠出時間,他從不與分析師交談、很少接受媒體專訪、不參加行業活動、很少參加內部會議……

(圖:巴菲特把80%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

巴菲特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毫無疑問,巴菲特就是把複利應用到極致的那個人。

汪建國: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認識的差別,企業與企業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差別

在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星納赫資本的創始人汪建國看來,學習帶給他最大的改變就是認知的改變,他認為,「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認識的區別,企業與企業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的區別,而認識、認知就要依靠學習得來」。

(圖:汪建國認為,學習是成長最有效的途徑)

汪建國既是一位連環創業家,也是一位實業投資家,他創辦的五星控股集團孵化了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等三家總銷售破500億、估值破500億的新興產業企業。談到從經營一個企業到發展一批平臺型企業的觸發點,汪建國認為要歸功於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書期間,與老師交流的「瓶頸」故事引發的思考。

「要抓一個活的猴子,最好找個細口的瓶子,裡面放幾顆棗,一旦猴子抓住棗子,他是不太願意放棄的,不想放棄就會產生瓶頸。」汪建國稱,「人也一樣,一旦擁有了就捨不得放棄,捨得捨得,先舍才能有得,其實,獲得的前提就是放棄。」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汪建國實現了思維的突破,打破了瓶頸的束縛,發展企業的「第二條拋物線」。

在忙碌的創業中,汪建國對自己的學習絲毫沒有鬆懈,這些年,汪建國的求學足跡遍及國內外知名高校,從南京大學的MBA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EMBA,再到長江商學院的MBA,再到清華大學五道口EMBA,再到美國亞利桑州立大學DBA。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學習的習慣具化到每一天,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或讀書,或研讀報告。不僅如此,汪建國還抽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和比他優秀的人交流,抽出三分之一時間和公司高管、員工交流,在與企業家、員工的交流中不斷學習。也正是在汪建國的帶動下,五星控股建立了「學習型」的文化,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以變應變」,孵化了匯通達、孩子王、好享家三家新興產業企業。

王石:改變思維才能改變世界

除了兩次登頂珠峰,王石對於知識這座「珠峰」的攀登也從未止步。

2011年春,已經60歲的王石到哈佛大學遊學,從早上上課一直到看資料做筆記至凌晨。回望那段經歷,王石稱,「到了第二學期,眼睛老花程度增加,不得不重新配了眼鏡。」

在完成哈佛大學的學業之後,王石又先後去了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遊學。2018年,卸任萬科董事長之後,67歲高齡的王石又選擇去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在那裡追溯現代企業精神的來源。

在談到學習的初衷時,王石稱,除了自身修養的提升外,作為企業家,一直在思考「中國企業要走向何處去」「企業成功背後到底是什麼」的問題,他希望通過學習找到答案。

談到目前學習對自己的改變,王石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對西方價值觀的了解,這讓他對「國際化」有了更多的認識;二是,思維方式的改變,更有條理、邏輯性更強;三是,學會放空、放下;四是,思考企業文化,比如從對猶太教的研究中,理解到監察體系在公司的重要性。

在一項針對企業家的調研中,「學習如痴」被視為偉大企業家必備的一個特質。調研顯示,成功的企業家都崇尚知識的力量、善於行動學習、勇於自我批判,不斷實現自我超越。這也正印證了愛因斯坦的複利原理,當你在時間的長河中堅持不懈地終身學習,你的知識將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的累積和增長,最終的收穫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廣告]

新民網出於傳遞企業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作為領導者,如何克服認知偏差?
    愛因斯坦說:「只有兩件事情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不過我對前者不是很確定。」(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
  • 企業進化—危機路線圖
    企業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四種典型企業形態,體現了企業的四個生命歷程: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在每個企業形態又經歷一個生命周期,也分為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下一個形態的初建期與上一個形態的衰退期連結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進化過程,如果未能延續下去,則企業形態演變終止,這即是企業生命周期規律,也是企業進化規律。
  • 進化是危機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為什麼如今你在真正的創業者那裡聽到最多的卻是如何把事情做對,如何對消費者創造新價值,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利益驅動?根本上說是競爭內涵的變化,只有為消費者創造新價值的才能贏得未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企業和企業家的驅動力正在朝為消費者和全社會解決問題上轉變,並且已經越來越變得不可逆。
  • 一顆外星隕石帶來的地球危機,《進化危機》一部搞笑科幻電影!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今天要說的是一部搞笑科幻電影《進化危機》, ,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地球生物兩億年的進化歷程,這讓發現這個秘密的兩位教授欣喜若狂,當兩位教授再次去採集樣本的時候,卻發現隕石旁邊已經出現了植物和昆蟲,這需要幾億年時間完成的進化速度,外星細菌只用了一天時間,
  • 爭做新時代張謇式企業家 全省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
    歷時三天,張謇企業家學院全省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班圓滿結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在下午舉行的結業儀式上講話,充分肯定首次辦班教學成果,勉勵廣大企業家勇於擔當、奮發作為,深入學習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如何高效學習?這個答案有100萬人贊同
    下邊,就有1800多個回答,當然贊同數最多的,是我寫的這個答案:簡單總結版:機械複述並不能有效增強記憶。只有經過自己「加工」之後,才能把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而「加工」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
  • 撥開迷霧,競爭的核心都只有兩個字,支付!
    原標題:撥開迷霧,競爭的核心都只有兩個字,支付!     說現在的江湖是二馬的天下,財富榜上55歲的馬雲以2750億排名榜首,48歲的馬化騰以2600億緊隨其後,兩人生在同一時代,幾乎同時開始創業,這場「瑜亮之爭」已經長達二十年,前十年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後十年則是大打出手。
  • ...找到發展之「機」杭州企業家實踐出三大關鍵詞信心!轉型!創新!
    昨天下午,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市企業聯合會、市企業家協會(簡稱市「三會」)舉行「戰疫情、謀發展」企業家座談會,就「危」中尋「機」展開探討。與會的80位企業家,來自製造業、生物醫藥、信息產業、服務業、金融等多個領域。其中,西子聯合、巨星科技、萬事利集團、勝達集團、海康威視、網易等14位企業家代表發言。
  • 楊少傑:中國企業面臨的不是創新危機,而是流程危機
    目前很多中國企業遇到了創新問題,創新源自於客戶需求的改變,需求變化產生了創新問題,但並非是創新危機,為何會這樣說?因為創新危機是體現創新能力的強與弱,而現如今是要面對創新能力有沒有,因此不是創新危機,而是流程危機,只有解決流程危機,才會遇到創新危機,這一點可以從企業進化-危機線路圖當中看到這一規律。
  • 學習珠心算,貴在堅持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孩子的學習相對輕鬆,課餘時間也相對寬裕,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絲毫沒有放鬆,利用課餘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提升孩子的能力,爭取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書法、畫畫、圍棋、象棋、舞蹈、古箏、街舞等應有盡有,當然其中也少不了珠心算的身影。
  • 《生化危機》系列瑞貝卡進化史 18歲少女到知性御姐
    今日油管UP主發布《生化危機》系列瑞貝卡·查姆博斯的進化史,讓我們來看看瑞貝卡是如何一步步從不成熟的懵懂少女成長為知性御姐。【遊俠網】《生化危機》系列瑞貝卡進化史  瑞貝卡·查姆博斯是S.T.A.R.S的Bravo小隊的成員,藥品精製調和方面的專家,在隊內擔任的是醫務員的工作。
  • ...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創始人艾學蛟: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
    5月2日,中企領袖大學導師管理學博士,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5度理論與以危化危理論創始人,北大危機管理課題組組長艾學蛟,登上中企領袖大學直播課堂,為企業家會員帶來了一場題為《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的精彩講在線直播講座。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一言以蔽之,學習科學主要研究人是如何學習的這一問題,如果這一問題取得進展,接著就研究如何促進人的學習。教育者或者說是環境建構者,要利用學習科學來幫助學習主體建構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譚力海說,長此以往,中國人使用漢字的能力將大為弱化,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將面臨危機。  譚力海還發現成年人的大腦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例如,讓放下武器的哥倫比亞遊擊隊員在20多歲時學習閱讀,3年後這些年輕人大腦中負責閱讀的灰質數量顯著增加。在一個少年14歲和17歲時分別進行智力測試,會發現17歲智商明顯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該少年大腦中的灰質體積也大為增加。
  • MBA故事|楊虎:只有升維學習,才能降維行動
    楊虎為香港亞洲商學院學員授課 眾所周知,做老師的,自身的持續學習至關重要。於是就曾有人問,楊老師你工作那麼忙,課程那麼多,是如何保持學習的?聽到這個問題時,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回答、從何說起,因為我從來沒想過,你猜是為什麼?因為學習對我來說就像一日三餐一樣,日常而又必要。
  • 圖解《進化危機》 (完)
    進化成靈長類 話說誰更醜為什麼電梯沒人讓我想到了的 生化危機結果發現火是他們進化的條件數碼寶貝有一集 就是暴龍獸進化偏了變成暗黑暴龍獸~~ 一推骨頭的那個 不是到窩窩們記不記得~進化成二郎神了~~
  • 馬蔚華: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
    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好的企業家可以為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僅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還要儘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人類要進行一場自我革命,要進行一場深刻反思——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推動可持續發展。
  • 從大腦進化史來談語言學習:如何讓你的大腦進化成英語腦?
    大腦一直在進化。為了簡單說明這個事實,不得不再提一次我們殘酷的進化歷史。生態系統把物種當作玩物,它操縱每個物種的生死卻又不在意生死。人類通過大腦進化完成了一項大多數物種都沒能完成的任務,在不同的生存條件下,那些從大腦開始的一切——語言文字、文化、飲食風格、愛好、性格,也進化成了不同的形態。進化並不分基因、家世,它只跟需求有關,你需要什麼,你就進化為什麼。
  • 沙特國王:二十國集團將盡最大努力克服當前全球性危機
    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表示,二十國集團將通過國際合作,盡最大努力克服當前的全球性危機,繼續為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奠定基礎。薩勒曼當天主持峰會。他在開幕致辭中說,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各國人民和經濟仍在受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