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進化史來談語言學習:如何讓你的大腦進化成英語腦?

2020-12-05 英語學習方法

大腦一直在進化。

為了簡單說明這個事實,不得不再提一次我們殘酷的進化歷史。

生態系統把物種當作玩物,它操縱每個物種的生死卻又不在意生死。

據統計,地球上已經有5億種生物來過又滅絕,人類扛過了這場消滅地球上99.9%物種的生存戰役,頑強的姿態和見招拆招的智慧讓生態系統都不得不高看一眼,拱手讓出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變強和變聰明都能讓人類戰勝殘酷的環境,體格弱小的物種竟然選擇了後者,他們任由大腦瘋狂發育、瘋狂演變,最後用腦子接管了整個地球

人類通過大腦進化完成了一項大多數物種都沒能完成的任務,在不同的生存條件下,那些從大腦開始的一切——語言文字、文化、飲食風格、愛好、性格,也進化成了不同的形態。進化並不分基因、家世,它只跟需求有關,你需要什麼,你就進化為什麼。

"進化的可能性"是我們面對所有艱巨挑戰時永遠可以依賴的武器。

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可以拿出右手,覆在你的額頭上,感覺一下那對薄薄的膜化骨下面罩著的前額皮層,它幾乎是你的智商、意志力、想像力、觀察力、專注力的代名詞,但它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

大腦中有些部分控制著你的呼吸、飢餓感、困意和對危險的覺知,那些部分的出現要早得多,它讓人類和地球上其他動物一樣吃喝拉撒睡,保持生物多樣性,在人類發展出前額皮層以前,和動物幾乎就只有形態的不同。

也許幾萬年前某個早期智人在樹下乘涼,突然砸下一根樹枝,他憤怒地撿起樹枝時恰巧又躍出了一頭遠古猛獸,他自然而然地拿樹枝對著猛獸,只要它敢撲過來,他就會把樹扎進它的眼睛裡。也正是那時他意識到,也許自己還能換一個更大、更有殺傷力的"樹枝"。

大概正是在這樣一場充滿巧合與意外的搏鬥中,前額皮層在人類顱骨中劃下一塊空地,種下第一顆屬於它的神經元。後來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符號,掌握和發明出越來越複雜的玩意。與此同時,前額皮層也日漸成熟。

很有趣的是,哪怕人類進化出了前額皮層這個功能器官,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保證它發育良好。因為它就像肌肉一樣,用進廢退。大腦前額皮層不僅區分了人和動物,它還區分了每一個人。

研究證明,前額皮層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持續發展,但如果放棄發展它,它會比大腦中的所有部分都衰老得快。經過在實驗室反覆測驗,科學家們也正是某些行為和思維模式的確有助於前額皮層生長,它越強大,就越能讓人選擇去做"難事"。

比如你認為你永遠學不會英語,而你的前額皮層足夠發達,它就會讓你去做一切能提高英語水平的事情。另外,腦區中確實有著負責外語功能的部分,第二外語發達的人和不會第二外語的人在這部分腦區的皮質厚度、面積都有顯著區別。

所以,如果你覺得學英語困難,如果你認為你在學英語的過程中表現得毫無自控能力,也許只是因為你的大腦"進化"得不夠,它沒有得到足夠的英語鍛鍊促使自己生長。

塑造大腦有一個很簡單的法則,如果你經常讓大腦做某件事,它就會變得擅長做某件事。

回到正題,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大腦變成英語腦呢?

你可以嘗試下面幾個小策略。你不用花幾萬年的時間去進化出另一個大腦,你只需要每天花十幾分鐘時間充分鍛鍊自己"發育不良"的大腦,讓它處於一個調試良好的狀態。

1、 每天冥想十分鐘

冥想是近些年來心理學領域的熱門研究主題,它對於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提升幾乎可以說立竿見影,僅僅經過3個小時的冥想訓練,前額皮層的相關能力就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而冥想訓練累計到11個小時,大腦就會發生改變。

為了英語練習冥想,就像學舞蹈先拉筋、學武術先蹲馬步一樣,是基本功。它全方位、大幅度地喚醒你的前額皮層,讓它開始處於良好的發展狀態中。

2、 每天持續做針對性的英語練習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雖說相輔相成,但它們並不都在同一個腦區,一種能力的大幅提升必然需要專門訓練。你的大腦會根據你的需求塑形,如果你每天都讓它複述英語新聞,它就會變得越來越擅長複述,它相關聯的腦區密度也會增加。

為提高每種能力選定一個最簡單的事情,然後每天持續去做。

比如,想提高聽力和口語,就可以從每天跟讀英語音頻開始;想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就可以每天讀英語報導、看英語小說,然後自己概括主要內容、總結中心思想。

在訓練英語腦的時候,最好先預想一個自己期望中的場景,然後專注地去做那個場景中發生的事情。

比如,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無壓力和外國人侃侃而談,那你就每天擴充自己的語料庫、糾正發音、每天跟讀對話,經常和外國朋友聊天……結果導向是助你達成期望的好辦法。

你可以決定自己聰明或者愚蠢,你也能決定自己能不能學好英語,"練習帶來完美"不是一句空話,畢竟練習的時候,你的大腦實實在在發生著改變。

練習英語,從一本英語閱讀理解開始把。小初高都有喲!

本文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好文:

湖北狀元黃思奕:用2個訓練法,將拖後腿的英語變成了最強學科

英語150分的廣西狀元龍宇航:語法對應試很重要,還要學會3個方法

英語149分,就讀斯坦福,衡中學霸:想學好應試英語,從這3點入手

相關焦點

  • 人類是如何進化出超級大腦的?
    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內,相比於我們的猿類祖先及近親,早期古人類的大腦也都沒有明顯變大。然而,從約300萬年前開始,古人類的大腦出現了驚人的擴大和發展。在20萬年前,我們種族中的智人出現了,人類的大腦從初始的350g增加到了1300g。人類大腦在這三百萬年的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單就腦體積而言,就比靈長類進化了6000萬年的祖先大4倍之多。
  • 「嗜血」的大腦:人類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大腦的結構是什麼?
    :03:54 來源: 確認過眼神呦 舉報   一個澳大利亞與南非的國際合作研究顯示,人類大腦通過進化不僅變得更大
  • 從進化角度看大腦——盛極一時的三重腦模型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基於進化的簡化腦結構模型——三重腦(Triune brain)。三重腦是大腦的一個極度簡化模型。基於腦結構在進化上出現時間先後,三重腦模型將大腦劃分為爬行動物腦(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動物腦(或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和新哺乳動物腦(或新皮層,neocortex)。
  • 開掛的大腦 | 進化的歷史021
    橫向比較人類的大腦也明顯大於其他動物。通過對人、黑猩猩和海豚的腦重與體重之比進行的研究發現,人腦重量約為1.5千克,佔體重的比例超過2%,黑猩猩腦的重量不到0.5千克,佔體重的0.7%,而海豚腦的重量為1.6千克,佔體重的1.17%,其絕對腦重量位居第一,相對腦重量位居第二,而且不論是絕對腦重量還是相對腦重量都遠遠超過了黑猩猩。
  • 揭開大腦結構奧秘,進化和遺傳相關組織軸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
    人的智慧,源於大腦。記憶、語言和情緒等複雜的生理現象均源自於大腦的一系列電生理活動,作為意識的載體,大腦使得人類在感知世界的同時,對外界的諸事諸物做出即時性的判斷和反應。毫無疑問,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直至現在,人類對自身大腦的認知仍極為有限。
  • 進化心理學1,全程乾貨燒腦,我們是否活在大腦製造的幻覺之中?
    美國哲學家普特南設計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假設一個邪惡的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在盛放營養液的大缸之中,超級計算機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信號,讓大腦活在一個完全仿真的虛擬實境中,在這個虛擬實境中天空大地依然存在,聽覺視覺信號都可以被輸入,大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任何記憶,比如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它會不會只是大腦被輸入了一段代碼而已
  • 為什麼人類進化保留了頭髮?和進化的大腦有關!現有解釋都錯了
    生物學家的通病是依靠發散思維去猜測人類的頭髮沒有消失的原因,這樣得到的結果往往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找到演化現象發生的必然的原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海雲青飛 決定在本文中教你如何分析生物的演化現象,只要你能正確運用,即使你不是畢業於生物專業,你也能得出更加接近真相的結論
  • 如何打造雙語大腦,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
    英語作為溝通全球的第一語言,其重要性已無需贅言。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人只是在學英語,並沒有樹立英語思維。我們來做個小實驗:「achieve」 你腦子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如果你的大腦第一反應是:獲得、達到預期。那麼你下意識翻譯成中文的行為,就不是英語思維了。
  • 神經學家闡釋語言學習的大腦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學外語就像開車,熟能生巧
  • 大腦是如何運轉的?
    很多低級脊椎類動物、爬蟲類及魚類也都有腦幹,所以這個分區也稱爬蟲類腦。完全沒有學習能力,輔助人類作出本能的衝動反應。緣腦比腦幹稍先進的系統,又稱大腦邊緣系統。負責讓身心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猴子,海豚,奶牛等哺乳類東西也有緣腦。
  • 從環節動物到脊椎動物,揭示人類大腦進化奧秘
    Lentz翻譯 | 茹小茹審校 | 酷炫腦主創朗讀 | 鴿仔美工 | 雪今晶編輯 | 湘蓉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如何一步步從環節動物演化至今的?軟體動物的多數典型神經節集中在食道周圍的大腦中。神經從大腦發出,延伸至觸手或觸角根部的神經節,再延伸到觸手末端。大腦與外套膜內表面的星狀神經節通過一對較粗的腦神經相連,胃神經節則發出支配消化道的神經。大腦的特定區域控制著種類繁多的複雜活動,它們可能是只涉及單個腦區的簡單行為,也可能紛繁複雜,涉及多個肌肉群。頭足類大腦的最高中樞叫做聯絡區,與物體辨別、學習和記憶有關。
  • 每日科普|大腦智力進化有極限嗎
    螃蟹、蜜蜂和螞蟻為代表的節肢動物出現了腦神經節、足神經節和腹神經節。其中腦神經節特別大,已經有能力「領導」全身的行為了。距今4.8億年的奧陶紀出現了原始的脊椎動物——魚。魚類出現了比較成型的腦,但是容積很小、表面光滑。魚類中鰻鱺的腦僅佔體重0.005%。
  • 連大腦結構都不知道,還談什麼人工智慧!
    第3章至第6章是《如何創造思維》的核心部分,庫茲韋爾祭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大腦新皮質。  由於在本書中,庫茲韋爾並沒有對人腦結構以及新皮質的概念做出詳盡的說明。如果你沒有腦科學方面的知識,一定會被「新皮質」這個被作者無限神話的詞所吸引,就好像我們現在對「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吸進了一個炫目黑洞之中。  為了方便理解,我要略花費些篇幅做些介紹。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以及他們如何習得每種語言,雙語者一般可以被劃分為以下三種:混合型雙語者、協調型雙語者和次屬型雙語者。作為一名「混合型雙語者」(compound bilingual),加布裡埃爾僅用一套概念體系,便能同時發展出兩套語言編碼。當她剛開始接觸周圍的世界,便能同時學習英語和西班牙語。另一方面,她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哥哥則可能是一名「協調型雙語者」(coordinate bilingual),運用兩套概念體系,在學校裡學習英語,在家或和朋友相處時繼續說西班牙語。
  •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當今這個社會,如何學習才是最有效的?特別是一方面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另一方面我們的大腦又極其有限,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學習?答案就是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學習法則。「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我們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看一些所謂的教育視頻,或者是看視頻學英語等,這些都是被動接受,不是一個主動用腦的過程,所以孩子視頻看多了,反而會顯得呆滯.
  • 大腦是可重塑的!這樣閱讀能提升智力,讓你變得更聰明
    我真覺得你一定要閱讀,因為閱讀能夠讓你變聰明。語言的出現,處理符號就成為了人類的重要能力,為了處理信息,人類進化出閱讀的行為。腦神經科學家從生理解剖的角度,將大腦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是:額葉、頂葉、顥葉、枕葉,不同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額葉是大腦中構造最為高級的部分,額葉中大部分的大腦皮層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後期進化而來的。我們的認知活動,比如感知、記憶、思考、思維、計劃、組織等以及對認知活動的監控也就是元認知能力,都和大腦額葉密切相關。
  • 烏龜與蜥蜴的大腦揭示人類大腦進化奧秘
    但是,大腦皮質的組成區域是何時又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在法蘭克福的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科學家們研究了烏龜和蜥蜴的大腦皮質的基因表達,發現它們和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之間有意想不到的相似點和差異。這些結果是重建脊椎動物大腦進化過程的裡程碑。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就是我們的大腦皮質。
  • 人類大腦有多強大,超乎你的想像!
    七田真的代表作《右腦革命》一書中寫到:美國馬裡蘭州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大腦進化和行動研究室的伯爾·馬克林博士在總結有關文獻以及對動物與人類進行觀察的基礎上,於1970年發表了「三重腦理論」。他指出人類的大腦按進化史劃分,可分為爬蟲類的腦(古皮層即腦幹)、哺乳類的腦(舊皮層)、人類的腦(新皮層)三重構造。
  • 人體奧秘之謎—大腦(20)
    人類大腦僅被開發5%的說法認為即使是最善於用腦最聰明的人,一生中用腦的能力也僅僅達到大腦所能發揮作用的5%,目前的大腦使用峰值為大腦總能力的5%,然而經過現代科學的驗證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對於自己大腦的使用率是100%腦中並沒有閒置的細胞。
  • 如何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門語言?人腦處理語言的機制給你啟發!
    研究者們相信,自然進化使人類的大腦具備了處理語言的獨特能力,並稱之為「language-readybrain」(準備好處理語言的腦)。換句話說,就學習語言而言,人類嬰兒和動物幼崽的大腦在出生時就有著天然的差異。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合適的語言環境中,人類幼兒可以輕鬆學習一門或多門語言,而動物則不能。 人腦是如何處理語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