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濟中,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很明顯,二者的分工很明確。區別如下:
其一,資本家負責投資企業,企業家負責管理企業。在資本主義初期,資本家自己投資辦廠,自己管理企業。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進行,資本家管理企業的職能剝離出來,出現了專門管理企業的企業家。資本家拿著自己的資本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開辦企業,聘用企業家管理企業。資本家是「甩手掌柜」。
其二,資本家負責企業發展戰略制定,企業家負責具體執行。資本家以董事會為管理載體,對企業經濟決策進行相對宏觀的管理,研究企業發展戰略。一旦發展戰略確定,企業家則組成經理班子具體執行。如果執行不好,對不起,董事會就會解聘他們。企業家沒有實現資本家的意圖,結果是捲鋪蓋走人。當然,跳樓的也有。
其三,資本家盯住利潤對下施加壓力,企業家傳導壓力對下傳導壓力。資本家要的是利潤,盯住利潤,制定對企業家及其經理層的考核規則,向下施加壓力。企業家不可能一個人承受壓力,他要細化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當然,在傳導過程中也不斷加壓),直到具體到每個崗位、每個員工,以此壓力來贏得利潤。整個企業在資本家的意志下運轉。
有一點需要提醒。企業家和資本家也有交叉的地方。在甲企業中,張三是企業家。但是張三也有自己的資本,也投資了乙企業,那麼在乙企業中,張三就是資本家。從這個意義上看,資本家和企業家只是職能上的劃分,不是身份上的絕對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