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不論哪一個時代,在工業革命以後,資本家,私營企業老闆和企業家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者說私人企業的老闆跟過去的地主和資本家有怎樣的區別?其實經濟上的區別是沒有的,他們都是掌握社會生產資料的人員,同時他們也需要將自己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這個生產資源相結合,才能夠生產出產品,獲取利潤。
而這個利潤會成為貧富差距的基礎,同時也是工人工資的基礎。 此外,這些利潤不僅僅完全進入到了私人企業和私人老闆的帳戶裡,私人老闆所租用的設備,場地,還有房租等等從這些利潤裡頭出,此外還有企業的所得稅,印花稅等各項稅收這一部分是要上交國家的。可以說,即便是工業革命之前,一些商人和地主,他們在經濟上所起到的作用和經濟上的基本地位與之後的資本家,商人和私營企業的老闆沒有任何區別。
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政治地位和政治性。大家是否了解他們在經濟上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他們都是追求利潤的,只不過這個利潤是工業的利潤,農業的利潤還是商業的利潤。唯一不變的就是這些利潤都是有少部分人佔據的社會資源和大部分人擁有的勞動資源相結合。不過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性是不同的,首先一點在於政治層面,他們都屬於剝削階級。
之所以我們不承認現在的國內私營企業老闆是剝削階級,那是因為他們是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之上誕生的,他們跟隨著黨的領導和在黨領導下的市場經濟模式之下興起的,他們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而不具有剝削的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性質。這不是在繞彎兒,而是在政治上,它的起點不同,而這也是被很多專家教授反覆強調的一點,也是國家認可的一點。這樣說真的沒錯,畢竟政治上的定義和經濟上的定義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政治上我們更講求的是理論出發點,目的性。而在經濟上,我們更講求現實,更講究它的基本特徵,同樣都是追求利潤。
在政治上的這些不同,更多的是對於政策的制定者十分重要,但是對於普通民眾真的沒有什麼感覺,不論是私營企業的企業老闆,還是過去的資本家,都要為他打工,都要接受他的剝削,都要在不情願但是沒有辦法的前提之下996。掙了一部分工資以後你要按揭貸款買房,然後繼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掙錢去養活這個家庭。試想一下你自己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體現在哪裡?
我其實反對政治生活的,因為政治生活使得很多普通民眾都站在了統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很多政治問題,但是這些政治問題都與自己的生活改善和基本狀態的感受沒有什麼幫助。每一個人首先是經濟人,你把你自己的工資和一畝三分地的經營投資搞明白了,這就是你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喊著社會主義沒有剝削。
社會主義的私營企業的老闆與過去的資本家和地主沒有區別,這不是你該想的問題,這是領導層在政治層面應該去思考,更久去杜絕防範的問題。只要市場開放,只要我們承認資本,並且我們擁有金融平臺的股票,基金,債券等等這些東西。你們怎麼又能否認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主義模式和資本主義形態不存在於我們這裡呢?豈不是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