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馬蔚華卸任引發的思考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65歲的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卸任總行黨委書記,並將卸任行長職務,此事引起業界關注。馬蔚華在招行服務了14年,和中國企業界其他標籤性人物一樣,他不僅與招行緊密相連,成為招行的金字招牌、第一營銷員和最佳宣傳明星,還成為中國銀行業的大佬級人物,他的卸任受到市場關注,是很正常的。

  但是,馬蔚華的卸任也給中國企業界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果一家企業,過於打上其創始人或掌政者的烙印,依賴他們的智慧和明星效應發展壯大,那麼,對企業的後續發展,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馬蔚華雖然不是招行的創業元老,然而,在招行26年的發展史上,他絕對是第一功臣。他帶領招行從早期的一卡通、信用卡,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水泥+滑鼠」戰略,再到近期在同業中率先布局移動金融,以其卓越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和判斷力,把握住銀行業最前沿的發展脈搏,使得招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蝶變」。

  正因為此,馬蔚華於招行,就如柳傳志於聯想,王石於萬科、馬明哲於平安、任正非於華為、張瑞敏於海爾一樣,成為企業絕不可少的靈魂人物。但我們看到,前兩者已經解決了主帥退位後的繼承人問題及企業的轉型問題,後三者主帥還在戰鬥,還沒有解決好繼任者問題,即便如此,聯想也有過反覆。這說明,企業若過於打上個人烙印,可能是好壞參半的。好處是,靈魂人物的智慧和人格力量會使得企業快速成長;壞處是,其卸任之後,被靈魂人物光環掩蓋的各種矛盾就會被集中暴露出來,假如此前沒有相應準備的話,它會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使企業從此一蹶不振。這方面的案例太多,連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也因賈伯斯的離世而在業務方面受影響。

  招行在馬蔚華的領導下,有過兩次戰略轉型,一次是2004年,面對銀行業日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在普遍「壘大戶」的背景下,招行試圖找到一條差異化發展路徑。零售銀行的創新最終成就了招行。第二次是2009年,招行陷入了「零售模式困境」,創新動力衰竭,當年招行業績首次出現下滑趨勢。馬蔚華啟動了二次轉型。此次轉型的主要目標是以降低資本消耗、提高貸款定價、控制財務成本、增加價值客戶、確保風險可控。但現在二次轉型尚在進行,目前看成效並不是很大,這種情況下,馬的卸任給招行的發展留下了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例如,繼任者是否會繼續前任的發展思路,能否融入企業的文化、能否服眾等等。

  除這個國企和民企的共性問題外,馬蔚華的卸任也促使我們去反思國企高管的制度合理問題。招行是一家國有金融企業,對國企高管來說,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到點退休。馬此前就表達了不想退休的願望,用他的經驗帶領招行渡過二次轉型難關。然而,國企的一刀切做法使他無法選擇。企業不同於政府,如果說後者的工作更多帶有一種按部就班的性質,企業則是面向瞬息萬變的市場,它需要企業家高度的創新精神。創新依賴判斷,判斷依賴於對市場的感覺,而感覺依賴於經驗,企業家的經驗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而經驗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

  除少數國企領導外,一般任職時間都不長,尤其對壟斷國企來說,領導人基本是二、三年或者三、四年一換,能夠連續做滿兩個任期的國企領導很少。時間過短,對企業的情況和市場都不熟悉,很難去創新,即使去創新,有的也是打著創新名義胡搞,做一些能夠短期內使企業財務報表好看的表面文章。

  國企高管退休制度搞一刀切,對企業家的人力資源是極大浪費。現在之所以這樣,背後更深的根源是國企高管的行政化,一些企業家是衝著行政級別及其福利待遇去的,他們到企業不過是為自己的官員生涯增加一段資歷,並非志在搞好國企,其最終目標是要「上岸」。政府主管部門在考核國企領導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因此在退休問題上只能搞一刀切,否則後面排隊的人就上不來。

  要改革國企高管的退休制度,首先應當改變對國企高管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使國企高管真正成為企業家,而不是在國企「鍛鍊」的官員。

  (鄧聿文 作者為時政專欄作家)

相關焦點

  • 馬蔚華: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
    來源:經理人雜誌馬蔚華金句:今年點擊量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一個好的企業家與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好的企業家可以為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僅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還要儘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 中央黨校鄧聿文:利益博弈機制推動政府決策科學民主
    近幾年,因環境項目、環境汙染、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2007年歲末的廈門PX項目,最後因市民的散步與政府最後的理性決策而遷離廈門。2009年,廣東番禺關於建垃圾焚燒場的百姓與政府的博弈與溝通,最後也以垃圾焚燒場暫停而告一段落。今年的7月3日,在經歷了一周的風波後,四川省什邡市政府正式發布通告稱,今後不再建設鉬銅項目。
  • 鄧聿文:想起于光遠同氣功偽科學的鬥爭
    原標題:鄧聿文:想起于光遠同氣功偽科學的鬥爭   [導讀]于光遠後來把他幾十年間批判和揭露偽科學以及人體特異功能的言論收集在《評所謂「人體特異功能」》一書中。有他對「人體特異功能」的「科學基礎」的種種質疑,也有他對弄虛作假行為的種種揭露。
  • 鄧聿文:為公民參與環保提供便利
    鄧聿文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網曝山東濰坊企業汙染深層地下水,受到極大關注。
  • 卸任後「撈金」手段多多
    美國新聞網站Mic上有關歐巴馬卸任後將投身數字媒體的報導截圖  近日,美國新聞網站MIC報導,歐巴馬正在考慮投身數字媒體,「建立自己的媒體公司」,引發大家對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卸任後何去何從的關注。縱觀美國媒體報導,歐巴馬卸任後或許去做以下這些工作:  一、搞傳媒 創辦歐巴馬電視臺?  美國新聞網站Mic2日引述多個消息源報導,歐巴馬正在考慮投身數字媒體,「建立自己的媒體公司」。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將卸任:不改革對社會是打擊
    從2009年籌建,至今年9月份朱清時的即將卸任,質疑從未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科大的學生當中,朱清時遇到的幾乎全是讚美。這些讚美,固然包含學生對校長的特殊情誼;但另一方面,南科大的學生自認為確實從中受益。比如他們身上體現的獨立思考與自由之精神。而這恰恰貼合教育的本質。
  •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
    所有的哲學思考都由「形上學」引發的嗎?這裡我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意義。我這裡所說的形上學與我們平常在馬哲裡面學到的不一樣。讀到了這裡引發我們應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對「形上學」引發的問題探求的欲望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雖然形上學深深的存於人們的內心。但我們中又很少有人去思考形上學引發的問題「世界的本源是何物」、「超驗的理念世界」等本體論方面的內容。
  • 劣質詞典頻頻涉世引發的思考
    劣質詞典頻頻涉世引發的思考   --《高級現代漢語大詞典》出籠的前前後後     關於劣質辭書頻頻涉世的思考     審視《高級現代漢語大詞典》的出版過程,一系列的疑點和問題觸目驚心。有過多次出版詞典經歷、號稱編發詞典"著作等身"的王同億何以會不知大字本和小字本根本構不成不同版權,而竟編造此說一稿兩投?
  • 亞馬孫雨林大火引發思考 如何科學處理森林大火?
    亞馬孫雨林大火引發思考 如何科學處理森林大火?參與互動    亞馬孫雨林大火引發思考
  • 新冠病毒引發的基因武器思考
    新冠病毒讓地球按下了暫停鍵,人類不得不忙於自救,有人說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病毒洩露,並非來自大自然,但是國內外眾多科研單位都給出否定,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可是不得不引發人類的新思考。2003的非典讓人們恐慌了幾個月,有了非典的案例,人們以為新冠病毒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自然消失,然而事實讓人們更加的擔心,全球的傳播已經讓人們在思考以後怎麼辦,雖然病毒終會被戰勝,但是我們都知道基因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它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信息庫,隱藏著人類進化的奧秘,甚至決定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假如新冠就是生物武器,那我們人類的命運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裡。
  • 羅玉峰卸任華東交通大學校長
    2016年5月,調任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直至此次卸任。羅玉峰,男,漢族,1960年4月出生,江西高安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原題為《羅玉峰卸任華東交通大學校長》) 編輯:秦秦
  • 不舍卸任保良主席 蔡李惠莉:老公幫我倒數
    即將卸任的蔡李惠莉,表示老公蔡志明每天為她作倒數。(圖片來源:大粵網 香港提供)【大粵網 香港】近日不少團體都舉行新春團拜,喜慶氣氛依然濃烈。這天保良局搞團拜,主席蔡李惠莉、第一副主席馬清楠、第二副主席何超鳳及一眾總理也濟濟一堂,非常熱鬧。
  • 美國國會被圍攻,川普卸任總統的最後一搏?
    2021年已經到來,離川普正式卸任總統也只有不到兩周,對於川普來說基本盤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了。正是因為如此,才把目光轉向了投票,企圖找出民主黨拜登作弊的證據。但是現在的各種猜測都只是猜測,川普只是質疑選票,誰都沒有板上釘釘的證據。這次的川普支持者攻陷國會,可以算作是最後一搏,不過產生的效果卻是一系列的負面效應。
  • 韓媒:「潑水門」引發對韓企「甲乙關係」再思考
    同時,這起事件也再次引發韓國社會對企業中「甲乙關係」的思考。上月16日,韓進集團會長趙亮鎬次女、大韓航空廣告事務專務趙顯旼在會議上,大聲斥責其廣告代理商一名職員,並將水杯裡的水潑在這名職員臉上將其轟走,原因是這名職員在會議上未能就有關大韓航空在英國投放廣告的提問做出準確答覆。
  • 安倍卸任前致電川普,重申美日關係不會變
    據環球時報8月31日報導,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卸任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畢竟,安倍自2012年就職後,成為了日本二戰以後任職時間最久的首相。 而在安倍的領導下,日本的外交空間也得到很大拓展。但不少人也認為,安倍晉三這種「走鋼絲」的技巧,在面臨美國的不斷施壓下,空間也越來越小。
  • 由《金剛》系列的電影,引發我們國產劇的思考
    由《金剛》系列的電影,引發我們國產劇的思考很多人都會對「金剛」這個角色印象深刻,那個超級巨大的大猩猩,看著很嚇人,但卻熱衷於保護柔弱的女主,與壞人不停的在打鬥。但這種「金剛」似的故事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搬上銀幕,而且每次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這背後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
  • 摩拜「胡瑋煒」卸任CEO,共享單車迎來最冷「寒冬」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12 月 23 日消息,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今天發布內部信宣布,正式辭去摩拜 CEO 一職,由摩拜總裁「劉禹」接任,胡瑋煒卸任表明了摩拜創始團隊已全線退出
  • 蔡伏青新任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張惠建卸任
    蔡伏青同志新任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張惠建同志卸任。據資料顯示,蔡伏青曾先後擔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等職。據悉,張惠建卸任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前,已於2018年1月底被任命為廣東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公開資料顯示,張惠建,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1978年後在廣東電視臺工作。2014年5月任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
  • 4 - 量子物理引發的真相思考之一
    看完這個雙縫實驗,我思考過下面這幾個問題:1. 粒子為什麼不會變成波的狀態?因為粒子已經被看見了,由波函數塌陷成了粒子態。發生的事情就無法再改變了,就像過去永遠不會變成未來一樣。 這個問題,我會在「量子物理引發的真相思考之二」裡詳細描述。2. 量子(粒子/ 電子)是如何知道自己是被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