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鄧聿文:利益博弈機制推動政府決策科學民主

2021-01-09 人民網

  編者按:當公民意識覺醒,維權熱情高漲的情況下,政府是害怕躲避,還是積極應對,成為一個課題。逐步地通過溝通、談判、博弈,來形成共識,才是促進政府決策科學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近幾年,因環境項目、環境汙染、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2007年歲末的廈門PX項目,最後因市民的散步與政府最後的理性決策而遷離廈門。2009年,廣東番禺關於建垃圾焚燒場的百姓與政府的博弈與溝通,最後也以垃圾焚燒場暫停而告一段落。今年的7月3日,在經歷了一周的風波後,四川省什邡市政府正式發布通告稱,今後不再建設鉬銅項目。至此,什邡震後首個超過百億投資重大項目的命運,畫上了一個問號。

  什邡事件釋放了什麼樣的信息?地方政府的決策與老百姓的意志之間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新時期如何加強黨的群眾路線?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副編審鄧聿文近日就此接受了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

利益博弈機制必須加入政府決策程序

  「對於這種牽涉到民眾利益的項目的決策,政府對老百姓不應是一個簡單的告知,而應該把利益博弈引入政府的公共決策,並且,這種博弈必須對不同的群體開放。」鄧聿文指出,「不單單是政府和老百姓的利益不一樣,老百姓本身的利益也不一樣。 」

  鄧聿文說,什邡事件是一個完全可以避免、不該出現的事件。當什邡的老百姓對鉬銅項目提出質疑的時候,什邡市政府就應該及時地進行權威性的解釋和說明,比如請當地的幹部、村代表到項目的廠家參觀,比如用社會上獨立的第三方的環保專家來檢測這個項目。

  「政府為什麼不夠重視群眾的思維意識呢?」鄧聿文繼而分析,這與我們講中國老百姓把官員稱為父母官有關係。就像父母對小孩來說,你的一切都要我來管,我來代替你決策,這就是父母官的意識。如果存在這種意識,群眾工作自然就做不好,這與計劃經濟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傳統的政府思維有關係。

 

政府必須走出「城堡」

  新時期,群眾工作確實有弱化危險。有些基層政府把自己關在一個城堡裡面,不與老百姓打交道,什邡事件就典型地反映了基層政府的城堡意識。

  鄧聿文指出,一些領導幹部認為,現在的工作重點是搞經濟建設,經濟問題複雜而專業,老百姓沒有經濟知識,因此沒有必要問老百姓的意見。但是,老百姓的參與意識、權利意識在提高,矛盾於是產生。

  新形勢下,不同的利益整合,不同的階層整合,考驗著黨和政府的領導能力。對於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工作,鄧聿文總結出兩個關鍵詞——表達和回應。政府必須走出「城堡」,走到群眾中去,建立群眾的利益表達機制,用法律制度保證把不同利益的博弈機制整合到政府的公共決策中來。同時,要建立回應機制,無論是公眾的請願、遊行還是示威,政府要及時、真實地回應。

 

疏導情緒,群體性事件便不會萌芽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中國社會長期都有一些不滿情緒,它們是各種不如意的結合物。它們的一部分很自然會通過網際網路轉移到什邡事件上,反過來增加什邡的善後難度。這也是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各地具體矛盾容易擴大化的深層原因之一。現在官方不僅要與什邡群眾做好溝通,網際網路上的不滿情緒事實上也已經成為事件的一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急劇下降。這種不信任感長期累積就可能形成一種針對政府部門及政府官員的「抽象憤怒」,近年來多起針對政府的群體性事件就是這種「抽象憤怒」的集中爆發。

  網友「黃愛平orange3c_com」:建立一個機制來保證弱勢群體的生機與出路,而不是簡單打壓執法激化矛盾,執法也應當是疏堵結合,不然底層的矛盾到一定程度容易爆發成過激行為或群體性事件,目前其實本身底層的情緒就極度對立化了,仇富、仇官的心理已經到一種程度,社會對於富人與官員的信任本身就很低。

  網友「周小蓁」:很多時候,基層的群眾確實很苦,確實是真的遇到困難需要政府出面幫忙。很多影響大的群體性事件,是可以消滅在萌芽期間的。對於那些態度愛理不理高高在上的公務員來說,就是白領工資白披這身皮,真不知道他有什麼資格洋洋得意。

  網友「萩悅蒓渢」:群眾工作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其實他們也知道很多問題不是我們能馬上解決的,我們處理的同志能在言語和態度上稍加安撫,就可以將矛盾的火苗熄滅。可是還是有些同志冷硬橫,才火上澆油的激化矛盾。群眾工作是相互的,只有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別人,別人才會理解和支持你。

 


  訪談背景事件回顧

  四川什邡事件
  經過 
  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時,什邡動工建設「四川宏達集團鉬銅多金屬資源深加工項目」。官方稱這一舉措將會增加就業,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7月1日,大量群眾聚集什邡市中心地帶,表達對鉬銅項目對環境汙染的不滿。不少當地網民通過手機、電腦對現場進行文字、圖片直播。人民網等新聞網站及電視媒體也進行了報導。
  7月3日下午,什邡市政府正式發布通告,稱停止宏達鉬銅項目建設,什邡今後也不再建設鉬銅項目。
  7月5日,事件平息,店鋪開始正常營業。5日晚,據什邡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四川德陽副市長左正兼任什邡市委第一書記;原市委書記李成金協助左正工作。(本網記者整理)

  相關新聞:從什邡事件中吸取什麼教訓

  媒體聲音
  事情發生後,什邡市委、市政府發布通告明確表示,群眾不理解、不支持就不開工,這是一種以人為本、把群眾放在心上的表現。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把這件事情做在項目開工之前豈不更好?亡羊補牢雖然猶未為晚,但終究走了不少彎路。(來源:人民網)
  如果招商引資一開始就把環境生態因素視為基本門檻,很多爭議項目就不會那麼容易提上議程。這也正是堅持服務型政府,又做到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涉及環境生態的重大項目,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是一件敏感的事。美國、日本、歐洲都曾頻繁出現過因反對涉及環境生態項目上馬的大型遊行示威,對此,一些輿論大可不必將此次什邡事件上綱上線。(來源:《環球時報》)

 

  延伸閱讀

  廈門PX事件
  經過
  2007年3月,10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PX項目遷址。
  2007年6月初廈門市民理性、和平「散步」。
  2007年12月,廈門市政府召開兩場市民座談會,與會市民代表高票反對上馬PX項目。
  2007年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針對廈門PX項目問題召開專項會議,決定遷建PX項目。(本網記者整理)

  相關新聞:改革開放30年中國環保大事記--2007年廈門PX事件
  媒體聲音  
  政府在大項目建設上能本著尊重民意,最終能以公正、透明的區域環境評估,以及用公眾座談會的形式徵求廣大市民意見,甚至敢於公布百分之九十幾的市民反對率,這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也標誌著廈門市政府執政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廣東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之爭
  經過

  2010年1月,廣州開展公眾意見網絡徵詢,讓居民在「垃圾焚燒、垃圾填埋、垃圾堆肥」中「三選一」。
  2010年1月,番禺眾多市民聯合起草了一份致全國人大的「建議書」,呼籲全國人大檢視垃圾處理政策。
  2010年2月底,廣州邀請全國32名權威專家就垃圾處理方式面向社會公開討論,形成《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專家諮詢意見書》。
  2011年4月12日,廣州番禺區正式公布垃圾焚燒廠5個備選廠址。(本網記者整理)

  相關新聞: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重論證 副市長:尊重市民意見
  媒體聲音
  番禺垃圾焚燒廠事件的精髓在於官民互動,「五選一」讓網友看到官民互動的延續性。環衛系統亟需一場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變革,使垃圾處理走向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來源:《南方日報》)

 

  【訪談回放】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副編審鄧聿文談群體性事件的處置與新時期加強黨的群眾路線

相關焦點

  • 鄧聿文:為公民參與環保提供便利
    鄧聿文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網曝山東濰坊企業汙染深層地下水,受到極大關注。 要預防地下水的汙染,一是完善地下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明確政府環保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規劃部門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等,在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中的相應責任,建立起地下水環境保護的綜合協調機制;二是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地下水監測體系,使企業的外部性行為及時、透明地擺在政府、民眾眼前;三是積極推動環境治理的公民參與,讓公民成為地下水汙染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後一點在當下尤其必要。
  • 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法治化:好公民要把參與政治作為一種義務
    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是指在涉及公眾利益的公共決策時,政府有義務保障公眾享有廣泛的參與權,保障公眾通過公開透明的法律程序與機制,表達意見、民主協商,並能夠最終對政府決策產生影響。而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法治化」則要求政府對「公眾參與」的釋讀不能僅停留於政策回應的層面,更應上升到「建章立制」的法律層面,塑造法律觀念、建構法律制度、保障公眾參與權利的法定化與現實化。
  • 戶籍改革的制度變遷與利益博弈
    一方面,地方政府存在改革的動因:通過「農轉非」,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意味著GDP的擴張,也就是政績指標的提升;另一方面,1994年分稅制以後,地方層面存在嚴重的「財權和事權的不對稱」困境;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又缺少自下而上的約束機制(基層選舉權的缺失)。於是,在「農轉非」戶改過程中,地方政府終究表現出鮮明的「理性經濟人」本色——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忽視農民的利益,具體表現在「土地財政」模式中。
  • 基於政府間博弈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所以,生態補償將成為我國流域水資源環境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現階段,我國部分流域已經進行了生態補償實踐,對流域水資源利用及水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完善,生態補償主體不明、生態補償標準不確定等問題使流域生態補償成效不顯著,尤其是國家與地方政府生態補償責任劃分不清晰,使流域水資源環境保護陷入困境。
  • 鄧聿文:民主從學會開會開始
    而要協商,就得講規則、講程序、講議程,先把這一套東西確立好,大家才能平等地坐下來談——這樣協商出來的結果就實現了程序正義,也即民主。所以,開會包含了民主因素,或者說,開會天生與民主有關,是一種民主訓練。   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在1917年擬定了一本「民權初步」,教人如何開會。他在自序中說:夫議事之學,西人童而習之,至中學程度,則已成為第二之天性矣。
  • 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雖然各個村莊所面臨問題的程度和性質有所不同,但農村問題需要政府與民間力量合作解決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各地積極創新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與西方協商民主治理機制一樣,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強調通過討論、對話的方式協調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各個治理主體積極參與政治決策,實現公共利益。
  • ...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努力維護群眾利益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譚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在22日召開的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匯報會上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準確把握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科學內涵
    準確把握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科學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
  •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協商民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拓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它們的功能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在於自由公開地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而參與的廣度、深度和範圍則成為判斷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依據。因此,參與和民主是共生的和相互建構的關係:不同的參與需要不同的民主機制;不同的民主機制建構不同的公民參與。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公共決策是運用公共權力對公共利益和公共資源進行確認和配置的過程。理想的公共決策應當是一種高效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公正決策和廉潔決策,兼顧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與在社會各個階層中的公平分配。其中廉潔決策是對公共決策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實現高效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公正決策的基礎與前提。
  • 鄧聿文:保障房建設要防止「尺蠖效應」
    鄧聿文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中國計劃在「十二五」為中低收入階層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數量佔整個住房市場的20%,其中,今年必須完成1000萬套,任務在兩會前已經分解到各省市,各地都已向中央籤了軍令狀。
  • 20年來,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都學了啥?
    中央黨校每年都會舉辦一些專題研討班,其中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是中央黨校層次最高的班。1999年1月5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中央黨校舉辦了第一期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金融研究班,聚焦分析東南亞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和教訓,增強領導幹部防範金融風險意識,維護金融安全,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此次研討班深受學員歡迎,反響很好,並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此後的2000年1月,中央又舉辦了財稅專題研討班。
  • 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毛澤東此後親自指導中央黨校的整風工作。 整風運動的窗口和標杆 毛澤東負責中央黨校的政治指導後,中央黨校的整風工作在彭真的直接領導下進行。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刊登了彭真關於黨校改組的目的講話,他說:「中央黨校再次改組的目的是使黨校教育能完全吻合毛澤東整頓三風的精神。」
  •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霸權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人民日報》刊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的文章,文中稱意識形態鬥爭是中共面臨的八大「新的偉大鬥爭」之一。「強權政治和霸權國家試圖對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們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招牌,大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6月上旬,中紀委曾批中國社科院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滲透。
  •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這些國家往往採取開放社會權利的發展策略,這就產生了另外一種社會激勵機制,即生產性激勵。  所謂生產性激勵,是合理開放社會權利通道,激發各階級、階層及利益群體追求利益和財富,實現社會流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為實現現代化提供動力的社會機制和制度安排。各個社會群體能夠通過生產性活動、經營性活動和創造性科技活動來獲取各自的利益。
  • 中科院傳達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精神
    中科院傳達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精神 2018-01-18 科學傳播局 【字體:大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情況通報精神,並就開好院屬各單位、院機關各部門民主生活會提出明確要求。
  • 理解全過程民主的三個維度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時強調:「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全過程的民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經提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 人民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生命力。這是我國協商民主能夠產生並持續發展的關鍵原因。   協商民主具有巨大優越性   在我國,協商民主包括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等多種形式。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 中央黨校中科院所局級黨政正職領導人員培訓班開班
    ,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等出席開班式並講話。  劉偉平指出,中央黨校是我們黨培訓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最高學府,師資力量雄厚,中科院黨組決定依靠中央黨校來培訓中科院研究所的黨政正職,重點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提升戰略思維、宏觀管理能力培訓,也是中科院貫徹落實中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劉偉平強調,各位黨政正職通過培訓班的學習,要在四個方面取得新收穫。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我國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主體的結構主要是政府主導、企業參與,二者在陸源汙染不同階段的行為選擇和偏好影響著治理的效果。企業追求自身發展的利益、不考慮環境成本,政府不得不介入環境利益紛爭,導致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存在時而合作時而對立的博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