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的三大核心技術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相較於其它電子科技發展,感應式充電的技術發展顯的緩慢,幾個關鍵技術問題直到近年才有解決方案,且解決方案還在不斷的演進中。無線充電可通過許多方式去完成,以目前的技術中「電磁感應式」為已經量產且經過安全與市場驗證的產品,在生產成本上電磁感應式技術的產品低於其它技術,有市場預測在接下來數年內,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中該類產品將呈倍數成長。在本文中將探討目前在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系統中三大核心技術:諧振控制、高效能功率傳輸以及數據傳輸,以及它們面臨的難題與現有的解決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094.htm

  諧振控制

  現今量產的IC製程已經進步到納米層級,但量產電容、電感組件的規格卻很難作到誤差在百分之一以下,而在電磁感應式電力系統中的系利用兩個線圈感應,而線圈即為電感,在線圈上需要搭配電容作為諧振匹配,這樣的構造即同LC振蕩裝置,較為不同的是在這系統中的目的是為了要在線圈上傳輸功率,為了提高效率需要在電容、電感選用低阻抗零件使質量因子Q提高,在這樣的設計下其諧振曲線的斜率變的非常的大,在量產中系統設計頻率與電容、電感搭配變的非常困難,因為先前提到電容、電感存在相當的誤差,在量產中這樣的誤差若是沒有在系統中加入諧振控制修正誤差因素,則成品良率難以控制。在電容、電感誤差下會搭配出偏移原設計諧振點組合,導致發射功率與設計預定值有所偏差。參考圖(一)所示,在電磁感應電力系統中發設端的線圈上訊號振幅大小即為輸出功率的大小,在這個示意圖中表示一組線圈與電容組合的諧振曲線;在曲線上橫軸為操作的頻率,在不同的工作頻率下於線圈上有不同大小的振幅輸出,而最大振幅的諧振電將出現在頻率F=1/(2π√(LC))之上,在設計上並不會將系統設定在最高功率輸出的諧振點上,而是會工作在比諧振點高一些的頻率使輸出功率維持在適當值,在系統中我們通常稱這個頻率為中心工作頻率。在感應供電過程中可能會需要加大或降低輸出功率,這時只要調整工作頻率就可以完成。如圖(一)所示,在需要加功率時需要降低些頻率使其靠近諧振點,用以提高輸出功率,反之要降低輸出功率只要提高頻率即可完成,在此將這個方式定義為變頻式功率調整。

  

 

  圖(一)變頻式功率調整

  另外一個改變輸出功率的方式為改變發射端上的驅動電壓,參考圖(二)所示,在同一線圈與電容的諧振組合中,當於驅動發射線圈上的開關電壓大小即直接改變的輸出功率的大小,在此將這個方式定義為變壓式功率調整。

  

 

  圖(二)變壓式功率調整

  先前有提到在量產中線圈與電容存在的誤差需要被修正,修正的目的在於每一組生產出來的產品需要有一致的功率輸出設定。參考圖(三)所示,這是典型量產中產品的諧振曲線,有諧振點偏高與偏高的產品;在變頻式的系統中,為了要始輸充功率都合乎預期設定,當諧振點偏高(電容或電感值偏小)的組合中即提高中心工作頻率使輸出功率與設計目標相同,反之諧振點偏低時就反向操作,如圖(三)中所示,變頻系統擁有寬裕的修正容許空間。

  

 

  圖(三)變頻式諧振偏差修正

  另外一個修正諧振偏差的方式為變壓式,參考圖(四)所示利用改變驅動電壓的方式進行,當諧振點偏高(電容或電感值偏小)時就降低驅動電壓使功率輸出降低到所設計的預定值,反之諧振點偏低時就反向操作。可以看出利用變壓式的調整方式,修正容許空間相較於變頻式較為狹窄,主要為改變電壓的修正幅度沒有改變頻率方式的大,由於反應較緩所以也比較好控制調整幅度。

  

 

  圖(四)變壓式諧振偏差修正

  在諧振系統中調整功率的方式另外還有改變線圈上的電感值或電容值的方法,但在實際量產上並不容易完成所以不被採用。在圖(五)是無線充電聯盟規格書中所提的兩種控制發射線圈輸出功率的方法,第一種是變頻調整式,另一種則是變壓調整式。

  

 

  圖(五)qi規格書中供電端發射線圈驅動架構圖

  *圖片來源wpc網站WirelessPOWERSpecificationPart1.pdf*固定驅動電壓改變工作頻率的功率調整方式


相關焦點

  • 線圈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方案
    由於這產技術相當新穎且各廠商有自己對技術的表述,所以 無線充電、感應式電力、非接觸充電、無接點充電都是泛指相同的技術,距離1mm到數公尺都是一樣是無線,供電端與受電端交互作用就稱感應,所以無線充電是廣義的名詞沒有一定的規格。
  • 解析無線充電技術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解析無線充電技術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8-04 10:22:36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離不開各種電子產品
  • 電磁感應和磁場共振無線充電方式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1413.htm  無線充電方式很多,目前我們知道有四種方式:1、電場耦合式;2、電磁感應式;3、磁場共振式;4、無線電波式。但由於電場耦合方式和無線電波這種方式的傳輸功率較小,目前常用的是電磁感應和磁場共振。
  • 無線充電技術實現方式及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原理
    )電磁感應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利用 電磁感應原理,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無線充電聯盟成立於2008年12月17日,旨在為創造 和促進市場廣泛採用與所有可再充電電子設備兼容的國際無線充電標準Qi,其成員主要包括德州儀器(TI)、國家半導體(NS)、ST-Ericsson、 羅姆半導體(Rohm)、諾基亞(Nokia)、RIM(Research?In?
  • 關於無線充電的三大標準和四種實現方式的介紹
    ,在安全性和靈活性上都做出了讓步,如今無線充電技術使得終端設備和充電器等各個環節都擺脫了線路的限制,實現電器和電源完全分離,在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無線充電的技術已經開始在各領域中探索運用,顯示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天就來了解下無線充電的三大標準和四種實現方式。
  • 英飛凌推出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認證解決方案
    英飛凌推出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認證解決方案 EETOP 發表於 2020-11-29 09:42:59 近日,英飛凌推出了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全新OPTIGA
  • 中學物理中的電磁感應竟然是無線充電的原理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學習過電磁學,其中主要內容之一是電磁感應,最早是由法拉第發現的電與磁之間轉化的現象。如今電磁感應原理已經應用到無線充電技術中心。對普通人來說,電磁感應真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還是在無線技術普及之後,這時候已經是20世紀後半期了,電磁+無線技術擺脫了以往的束縛,人們才有機會不受限制地使用最新科技。
  • 日本電動車無線充電(二):實用階段電磁感應方式
    進入實用階段的電磁感應方式  在上述三大方式中,採用本公司的電磁感應方式的無線供電系統已經進入實證階段。預定2011年秋季以後導入到實際的公交線路上使用。就這一意義而言,可以認為目前能立即實用化的無線供電方式還只有電磁感應方式。  下面將詳細介紹電磁感應方式。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無線充電該怎麼開啟時間:2021-01-07 18:4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無線充電該怎麼開啟?
  •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打開APP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7-12-13 10:15:31
  • 無線充電從原理到技術之歷史的秘密解讀
    無線充電技術的主要種類 現階段,無線充電存在四種不同的方式:電磁感應方式、電磁共振方式、電場耦合方式、無線電波方式。 其中用在手機無線充電的技術主要是電磁感應技術和電磁共振技術,當然,無線充電一旦突破技術壁壘,在以後的家電,以及發展勢頭正猛的電動汽車上同樣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利用電磁波感應原理或者其他相關的交流感應技術,在發送端和接收端用相應的設備來發送和接收產生感應的交流信號來進行充電的一項技術,源於無線電力輸送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源於19世紀30年代,麥可-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即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在電線中產生電流。但最早的無線電力傳輸思想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在19世紀90年代提出的無線電力傳輸構想和無線輸電試驗,因而有人稱之為無線電能傳輸之父。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及最新充電技術
    至於電磁感應,則是在 1831 年由法拉第發現的。讓一塊磁鐵或其他的磁場來源靠近一段沒有電流的線圈,線圈上就會產生感應電流,稱為電磁感應。值得注意的是,電磁感應的成立要點是磁場要有變化,例如磁鐵愈來愈靠近 (愈來愈遠離其實也可以)。外加磁場若是一直保持不變,是不會有感應電流的。
  • 解析:一種無線充電識別電路的設計
    解析:一種無線充電識別電路的設計 秩名 發表於 2015-07-02 10:54:59   隨著用電設備對供電品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特殊場合、特殊地理環境的供電,使得接觸式電能傳輸方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目前,實現無線電力傳輸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電磁感應方式 簡單地講,電磁感應方式即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從而實現近場無線供電。展開來說,電磁感應充電的設備,類似於變壓器,在發送端(供電端)和接收端(受電端)各有一個線圈,發送端線圈連接有線電源產生磁場,接收端線圈感應發送端的磁場從而產生電流給用電設備。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電與磁的交互作用 一般見到的無線充電,運用的是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的原理。1819 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觀察到一段導線上如果通有電流,四周將會產生磁場,可以讓指北針偏轉。後人則進一步發現,將導線圍成環狀,甚至繞成線圈,產生的磁場將會更強、更集中,這稱為電流磁效應。 至於電磁感應,則是在 1831 年由法拉第發現的。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充電的原理是...
    自從華為在2018年的Mate20的發布會上高調推出華為Mate 20 Pro的無線反向充電功能後,各大廠家的主力旗艦機都開始標配此功能。這種技術其實就是在無線充電的基礎上實現的。首先要弄明白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這是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學過高中物理大家應該都明白電磁波具有能量,通過電磁圈可以捕獲這個能量,然後在線圈內形成電流,最後通過一系列的電路整合就可以實現充電。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其中放射性分為電波(微波)式和雷射式,非放射性分為磁耦合式和電耦合式,現在主流方式是通過磁耦合式進行電力傳輸,磁耦合式則包含上面提到的電磁感應式與磁共振式兩種方式。下面將主要介紹這兩種方式,並簡要介紹其他的無線充電方式。不管是磁感應式是還是磁共振式,依靠的原理都是電磁感應。電磁感應是發電機、變壓器等多數電力設備操作的基礎。麥可·法拉第一般被認定為於1831年發現了感應現象的人。
  • 無線充電黑科技:磁共振技術
    繼共享單車後,共享充電寶成為又一個備受資本追捧的「風口」。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院數字所的無線充電創新團隊,他們正研發一種高效率的無線充電「黑科技」,這支團隊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終身教授,IEEE Fellow王曉東帶領,核心成員有六名博士,均有研究無線通信和電子電路的背景。團隊依託深圳先進院數字所,專注於磁共振針對小功率應用場景的技術研發、產品定製。
  • 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的圖文解析
    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的圖文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4-09-10 14:39:24   隨著可攜式媒體播放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池供電的消費類電子設備的不斷普及,導致家裡到處充斥著大量不同的充電器和成捆的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