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種無線充電識別電路的設計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解析:一種無線充電識別電路的設計

秩名 發表於 2015-07-02 10:54:59

  隨著用電設備對供電品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特殊場合、特殊地理環境的供電,使得接觸式電能傳輸方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近年來,有關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不斷增多。

  無線充電系統會發射電磁波能量,當發射器上沒有放充電裝置時也會發射能量,造成能源浪費和輻射汙染。當發射器上放金屬異物,電磁波對其加熱,輕則燒毀裝置,重則發生火災。因此,無線充電系統需要具備對受電端目標物的辨識功能,當正確的目標物放置在發射器上才進行充電。

  常用的身份識別方法有:1)磁力激活,在受電端上裝一個磁鐵,當發射端感應到磁力後發送能量;2)通過射頻識別(RFID)加強電路安全;3)感應線圈上的資料傳送,利用原副線圈內的電力傳送,包含資料碼一起傳送,這種方法最安全也最難完成,因為感應線圈上有高能量的電力傳輸,另外還包含了系統的噪聲與負載電流變化的幹擾,如何有效地傳送資料碼是一大難題。為此,在原邊電壓採樣電路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低頻的身份識別電路。

  1 QI的無線充電通信標準

  無線充電聯盟(WPC)標準下,無線傳輸的功耗僅為0~5W。達到這一標準範圍的系統在2個平面線圈之間使用電感耦合將電力從電力發送器傳輸給電力接收器。原副線圈之間的距離一般為5mm,輸出電壓調節由一個全局數字控制環路負責,這時電力接收器會與電力發送器通信,並產生功耗。該通信是一種通過反向散射調製從電力接收器到電力發送器的單向通信。在反向散射調製中,電力接收器調整負載,從而改變電力發送器的電流消耗。對這些電流變化進行監控,並解調成2個設備協同工作所需的信息。

  通信協議包括模擬、數字聲脈衝(ping)、身份識別、配置和電力傳輸。電力接收器放置在電力發送器上時出現的典型啟動順序如下:

  1)來自電力發送器的模擬ping檢測到對象的存在。

  2)來自電力發送器的數字ping為模擬ping的加長版,並讓電力接收器有時間回復一個信號強度包。若該信息強度包有效,則電力發送器會讓線圈保持通電並進行下一步驟。

  3)身份識別和配置階段,電力接收器會發送一些數據包,對其進行身份識別,並向電力發送器提供配置和設置信息。

  4)在電力傳輸階段,電力接收器向電力發送器發送控制誤差包,以增加或減少電力。正常運行期間,每隔約250ms發送控制誤差包,而在大信號變化期間每隔32ms發送一次。另外,在正常運行期間,電力發送器每隔5s發送一次電力包。

  5)為了終止電力傳輸,電力接收器發送一條「終止充電」消息或者1.25s內不進行通信,使電力發送器進入低功耗狀態。

  2 原副線圈耦合係數對原邊LC電壓的影響

  由RLC串聯諧振電路得

  

  當原邊感應電路與副邊感應電路結構存在過大的氣隙時,不僅副邊線圈的能量接收率變差,且副邊電路和原邊電路距離較遠時,副邊電路反射電阻變小,Q值增大。由RLC串聯諧振電路可知,發生諧振時電感電壓是輸入電壓的Q倍,當副邊感應電路結構遠離原邊電路時,Q值增加,電感電壓隨之增大,所以可以通過檢測電感電壓值來判斷副邊感應結構是否遠離原邊感應電路。

  除了氣隙會影響原副線圈的耦合係數外,補償電容的大小也會影響耦合係數。補償電容與電路耦合係數的關係如表1所示。當改變副邊電路的補償電容時,諧振頻率也會改變,導致電路的原副線圈的耦合係數也跟著改變,電路的效率也作相應的改變。當諧振頻率接近開關頻率時,原副線圈的耦合係數大,電路效率高,電感峰值電壓小。當電路只有副邊補償電容改變時,電感的峰值電壓的大小反應了副邊電路補償電容的改變情況。

  表1 補償電容與電路耦合係數的關係

  

  放在電力發送器上的物體有可能是耦合係數較高的物體,如金屬線圈、無線充電接收模塊等,也有可能是耦合係數較低的物體。對於耦合係數低的物體,不需要對其進行身份識別,因為此時無線充電器充電效率低,原邊電流大,LC電路電壓高,電路在檢測到一定時間的連續高電壓狀態後,將開關管關斷,進入待機狀態。對於耦合係數較高的物體,必須對其身份識別,防止誤充電。

更多無線充電技術解析/應用案例/市場分析,竟在[無線充電技術應用沙龍],報名戳這!

  在充電過程中,一般物體的耦合係數不會隨時間變化,原邊LC電路電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利用這一特性,在識別階段設法讓無線充電模塊的耦合狀態按某個頻率不斷地變化,將無線充電模塊從其他物體中區別出來。不斷變化的耦合狀態,可以通過按一定的頻率有節奏地改變副邊電路的補償電容值獲得。當副邊電路補償電容值變大1倍後,原邊的電感電壓會有明顯的改變。

  3 識別電路的設計

  原邊電路如圖1所示,其中,控制、驅動電路用U1代替;副邊電路如圖2所示,其中,降壓、穩壓電路用U2代替。副邊電路採用並聯補償方式,感應電壓經副邊電路的整流濾波、穩壓降壓後輸出。在副邊LC並聯諧振電路中,增加一個由電容和2個開關管組成的電路,單片機通過控制開關管達到改變原副線圈耦合程度的目的。原邊電路採用半橋諧振電路和串聯補償方式。電壓採樣電路如圖3所示。通過並聯感應線圈的電阻,取其分量經過半波整流濾波後,輸出直流回饋電壓VC。取樣初級側感應線圈的電壓大小變化作為保護控制電路的回饋信號,其中,

  

  

  圖1 原邊電路

  

  圖2 副邊電路

  

  圖3 電壓採樣電路

  用LM319判定原邊LC諧振電路電壓是否為高電壓。原邊LC諧振電路電壓經過電壓採樣電路的採樣後,再經過半波整流濾波,得到一個較為平穩的採樣電壓。採樣電壓送入LM319的同相端,基準電壓輸入到LM319的反相端。若原邊LC串聯諧振電路的電壓較低,則採樣電壓也較低,LM319輸出一個低電平電壓;反之,LM319輸出一個高電平電壓。

  原邊單片機接收來自LM319的電壓判別信號。原邊單片機的工作時間分為識別階段和充電階段。在識別階段,若單片機收到預設信號,則發出使能信號,原邊電路進入充電階段;反之,單片機關斷使能信號,原邊電路進入低功耗的待機狀態。

  3.1 副邊單片機設計

  副邊單片機的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為了與原邊同步,副邊單片機並非一啟動就輸出8個高低電平,而是在原邊電路向副邊電路發送能量之後才發送。原邊電路向副邊電路發射能量,電容C6會積累電荷,電壓升高並維持一定的時間。單片機就可以通過檢測第6引腳的電壓是否為高電平來確定原邊電路是否向副邊電路發送能量。開始後,單片機不斷地檢測第6引腳電壓是否為高電平,若是高電平,則單片機執行下一步動作;若不是高電平,則單片機繼續檢測第6引腳的電壓是否為高電平。

  

  圖4 副邊單片機程序流程

  在檢測到第6引腳的高電平後,單片機向開關管發送8個高低電平的驅動電壓,以使副邊感應電路有節奏地改變耦合係數。

  在發送完8個高低驅動電平後,單片機就一直檢測第6引腳是否為低電平。若是高電平,則說明原邊一直都在向副邊發送能量,此時原副邊線圈處於較大的耦合係數狀態下,副邊電路可以高效地接收原邊電路向副邊電路發送的能量;若是低電平,則說明本次循環結束,或者受到某種影響而中斷了原邊能量的發送,單片機進入下一個循環。

  3.2 原邊單片機設計

  原邊單片機的工作時間分為2個階段:識別階段和充電階段。在識別階段,若單片機收到預設的信號,則單片機發出使能信號,電路進入充電階段;若在規定的周期內,單片機沒有收到預設的信號,則單片機關斷使能信號,電路進入低功耗的待機狀態,直到下一個循環。

  假設副邊電路發送的是10101010八位高低驅動電平,則其反射到原邊電路,經過電壓採樣電路的採樣,原邊單片機最終檢測到的電壓應該是10101010八位高低判別電平。在原邊單片機啟動後,原邊單片機進入識別階段,原邊單片機先發出16個周期的使能信號,讓控制電路能正常工作;單片機不停地檢測電壓採樣電路的電壓,只要檢測到的採樣電壓與預設值相符,單片機立即進入充電階段;若單片機檢測到的電壓與預設值不相符,並且達到了16個檢測周期,則判定原邊電路沒有檢測到相符的接收模塊,單片機關斷使能信號,無線充電器進入低功耗待機階段;待機結束後,單片機進入下一個循環。在充電階段,若電壓採樣電路出現連續的8個高電平,則認為副邊電路已遠離原邊電路,或是副邊電路出現了開路、短路的現象,應該關斷使能信號,讓原邊電路進入低功耗的待機階段。

更多無線充電技術解析/應用案例/市場分析,竟在[無線充電技術應用沙龍],報名戳這!

  

  圖5 原邊單片機程序流程

  4 結束語

  介紹了無線充電技術QI標準中的通信協議,分析了原副線圈耦合程度對原邊電感電壓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身份識別電路。通過對副邊電路補償電容容量的控制,有節奏地改變原副線圈之間的耦合係數,原邊單片機採樣原邊電感的電壓,把採樣電壓與預設電壓比較,最終達到識別副邊電路的目的。通過適當設計待機時間的長短,達到降低待機功耗的目的。

更多無線充電技術解析/應用案例/市場分析,竟在[無線充電技術應用沙龍],報名戳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的圖文解析
    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的圖文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4-09-10 14:39:24   隨著可攜式媒體播放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池供電的消費類電子設備的不斷普及,導致家裡到處充斥著大量不同的充電器和成捆的電線
  • 一種小型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的設計
    其中,無線數據傳輸是區別於傳統有線傳輸的新型傳輸方式,系統不需要傳輸線纜且成本低廉。為單片機匹配相應的無線通信接口電路,即可實現單片機之間或單片機與微機之間的無線數據傳輸。目前常用的無線通信接口電路,是以無線收發晶片為核心的電路。當數據傳輸時,在軟體設計中採取必要的抗幹擾措施和識別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幹擾,達到滿意的通信效果。
  • 無線充電qi協議的主控制器的低功耗設計
    技術的研究受到了廣大設計者的重視[1],華為2018年發布的無線充電技術,其最大功率可達15 W,標誌著無線充電時代的來臨。由於無線充電是數模混合電路,故對控制器的設計要考慮模擬方面的需求,採用的是0.25 μm ,5 V的標準CMOS數模混合庫。2 無線充電設計的總體架構根據無線充電QI協議中控制器的設計要求,其控制器的設計架構如下圖3a所示。該架構主要有:狀態機,計數器,選擇器和移位寄存器構成。
  • 智能型太陽能充電電路設計與實現
    能否穩定持續的供電,成為制約油田無線示功儀及其無線網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太陽能技術的發展使供電方式產生了飛躍式的發展,已經成為油田無線示功儀及其中繼網絡節點供電方式的發展方向。本文擬對油田監測示功儀及中繼網絡節點設計一種智能化、免維護型的太陽能充電電路,為無線網絡節點供電。
  •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打開APP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7-12-13 10:15:31
  • 無線充電線圈繞制的方法
    無線充電器是指利用電磁波感應原理進行充電的設備,原理類似於變壓器。在發送和接收端各有一個線圈,發送端線圈連接有線電源產生電磁信號,接收端線圈感應發送端的電磁信號從而產生電流給電池充電。   無線充電體系首要選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線圈連續能量耦合完畢能量的傳送。體系功課時輸入端將溝通市電經全橋整流電路變換成直流電,或用24V直流電端直接為體系供電。
  • 專用條形碼無線掃描器設計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工程實用條碼掃描器硬體系統設計。該掃描器能快速掃描一維或二維條碼,同時還具有本地顯示、存儲信息、對外進行無線通訊等功能。
  • 關於採用MCU控制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的設計方案分析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手機、電腦等電量不足,急需充電的情況,而且不可能隨時攜帶充電器,導致手機充電很麻煩。有了無線充電技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麻煩。因此,設計基於MSP430F149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擺脫以往電線的束縛,解決電子產品充電接口不兼容的問題。該設計具有攜帶方便、成本低、無需布線等優勢,適用於各手持行動裝置以及小型用電器,不但環保並且方便了廣大的用戶。
  • 採用MCU控制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設計
    4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系統傳輸特性的研究  對於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電路,傳輸功率與效率受以下參數的影響:驅動源電壓,傳輸距離,以及線圈直徑、匝數和線徑等參數。下面對做好的電路進行測試,研究傳輸效率與這些影響因素的關係。
  • 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說明和原理
    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說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是近年興起的新興技術,基於電磁感應原理的無線充電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現在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子消費類市場表現出巨大潛力,為無連接電源線的情況下給可攜式電子設備充電提供了一種便利的解決方案。
  • E拆解:無線充電的Apple Pencil是怎樣製成的?
    不知不覺中,apple Pencil也已經發了兩代了,而充電方式也從原來的充電口充電改成了無線充電。直接吸附在iPad上即可充電。那它究竟是哪裡做了改變呢?雖然只是配件,但是小E對這些小東西也是十分有興趣呢!這不,Apple Pencil無線充電版已經被小E收入囊中,來解析一下,這款Apple配件的魅力吧。
  • 應用於無人機無線充電的輕量化磁耦合結構
    進一步分析了LCC-S電路拓撲結構,並基於此設計了無線充電系統參數並搭建了樣機系統。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無人機無線充電系統接收線圈質量為69g,可以實現100W的功率輸出,整機效率達到了80.27%。研究成果為高效輕量化的無人機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參考。現在社會對於產品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電力巡檢領域,對於電力巡檢無人機方案的投入越來越多。
  • 關於無線充電系統中線圈的設計考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9906.htm  在今年的DesignCon 2015展會上,筆者參觀了Würth Elektronik公司展臺,對這家公司在無線充電和發射線圈方面所涉及的設計深度驚嘆不已。  首先,我非常看好象無線電力傳輸這種覆蓋範圍廣泛的技術所遵循的標準和互操作性。
  • 無線充電接收器怎麼樣?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功能
    ,比如智能豬的無線充電車載手機支架,就是極大的改變了日常的手機充電方式,總得來說 是一種進步吧,當然裡面是不含電芯的,百分之百安全的!   具體的用法呢 就是需要配一個充電的底座,插上電源, 然後手機裝上接收器,隨時放上去就能充電,再也不用找線什麼的了。   教你如何為智慧型手機增加無線充電功能   到目前為止,雖然無線充電技術已經開始逐漸被大家所熟悉,但是市面上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本身並不支持無線充電功能。
  • 一種鋰電池組均衡充電管理電路設計
    作為一種新型動力技術,鋰電池在使用中必須串聯才能達到使用電壓的需求,單體性能的參差不齊並不全緣於電池生產技術問題,即使每隻電池出廠時電壓,內阻完全一致,使用一段時間以後,也會產生差異,這使得解決動力電池充電技術問題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我們使用電的方式主要由兩種,一種是來自直接對輸送來的電量進行使用,而不是來自電量存儲設備,例如電冰箱、空調這些電器;一種是來自電量存儲設備(例如電池)的供電,如果電量存儲設備的電量告罄,我們還需要對其進行充電,例如電動車、手機等。
  • 無線LED照明供電系統電路模塊設計
    無線供電,是一種方便安全的新技術,無需任何物理上的連接,電能可以近距離無接觸地傳輸給負載。比如無線充電器,只需將手機、PDA等行動裝置放上去,無需插拔連線就可以充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技術上有兩種實現方案,一種是利用電磁波,一種是磁耦合共振。
  • 解析無線充電技術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解析無線充電技術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8-04 10:22:36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離不開各種電子產品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5公分,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 利用共振拉長充電距離 為了增加無線充電的距離與充電效率,科學家正在設法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進行無線充電。在電路中加入一些電容、電感等特殊的元件,適當連接後,會形成諧振電路。
  • 無線滑鼠系統電路設計方案大全(三款電路設計原理詳細)
    打開APP 無線滑鼠系統電路設計方案大全(三款電路設計原理詳細) 發表於 2018-01-25 17:09:56 無線滑鼠系統電路設計方案(一) 設計的無線滑鼠,以CC2430為控制晶片構成發射電路和接收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