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珊瑚可作為厄爾尼諾波動的可靠記錄器

2021-02-23 AGU美國地球物理學會

一種協調模型和古氣候數據的新工具使人們確信,熱帶太平洋珊瑚可靠地記錄了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氣候模式的自然變化。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1是熱帶太平洋的一種氣候模式,大約每2-7年出現一次,它會在世界各地導致破壞性的熱浪、乾旱和洪水。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表明,ENSO事件的頻率和規模可能正在加速,但對這一現象的儀器記錄還不夠長,不足以確認ENSO自然變化的全部範圍。

為了更好地描述在使用儀器記錄前的ENSO波動,科學家們依靠全球氣候模式模擬以及熱帶太平洋珊瑚的代用資料2。一些不確定性的來源,包括珊瑚骨骼如何記錄海面溫度和其他氣候信號的年際變化,使得直接比較結果變得困難。

太平洋的珊瑚保存的地球化學信息可用於重建該地區每年的氣候波動。資料來源:Curt Storlazzi,美國地質調查局太平洋海岸和海洋科學中心3

現在,Lawman等人開發了一種新的代用系統模型4,這種工具有助於協調氣候模式與古氣候重建,以評估珊瑚地球化學年際變化的潛在來源。該代用系統模型建立在早期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在現有框架中添加子模型來量化非氣候過程對珊瑚記錄的逐年影響。

使用新工具的結果表明,校準和分析誤差一般會增加珊瑚地球化學對ENSO年際變化的估計,而增長率的變化如果結合某些年齡假設,則會系統地減少估計。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因素可以顯著影響珊瑚記錄的解讀,而且這些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對每個地點都是特定的。儘管存在這些額外的不確定性,作者們認為,太平洋周邊地區的珊瑚確實捕捉到了ENSO變化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的廣泛變化。

這項研究有助於評估研究人員是否可以使用代用資料來確定ENSO變化與人為變暖之間的可能關聯。研究結果增強了人們對熱帶太平洋珊瑚記錄作為ENSO變化的高保真記錄器的信心,作者認為,這些工具可以用來限制對ENSO氣候模式未來可能波動的預測。

以上內容英文原文發表於:AGU Eos,中文翻譯僅供參考。

原文連結:

https://eos.org/research-spotlights/corals-make-reliable-recorders-of-el-nino-fluctuations

Text © 2020. AGU. CC BY-NC-ND 3.0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9PA003836

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發表能夠為我們了解和再現地球過去的氣候提供各方面認識的原創性論文。期刊主題從最初關注古海洋學海洋記錄擴展到陸地氣候記錄和再現、建模以及與各種記錄相關的綜合研究。期刊著重探討全球和地區性認識,包括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各個時期的相關內容。

2019年影響因子:  2.89

5年影響因子:         2.89

從投稿到一審意見的中位數時間:62天

1.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https://www.climate.gov/enso

2. What Are 「Proxy」 Data?

https://www.ncdc.noaa.gov/news/what-are-proxy-data

3. Porites and Acropora corals in American Samoa: 

https://www.usgs.gov/media/images/porites-and-acropora-corals-american-samoa

4. Translating Climate Models to the Language of Paleoclimate Data:

https://eos.org/research-spotlights/translating-climate-models-to-the-language-of-paleoclimate-data

建立更多聯結

AGU, founded in 1919, invites you to join in

Transforming Science, Bridging Communities, and Inspiring the Future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期刊網站。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同時,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風暴,乾旱和珊瑚白化等現象。新的研究結果,已經徵服了大家以前爭議性的問題。科學研究者們利用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已知的「跨世紀」的物理證據來說明了。利用古老珊瑚群說明厄爾尼諾的變化過程為了更加精確的說明厄爾尼諾的變化過程,海洋的古老珊瑚群可以說是最具有說服性的證據,因為它記錄了整個海洋波動時期的一個溫度轉變,相當於是一個「歷史性的溫度計」。這次科學研究者們採集了過去7000年與相關海表溫度相關的較老珊瑚記錄,進行比較。
  • 諧振記錄器
    好神奇啊😱😱😱原來這是諧振記錄器!什麼是諧振記錄器?什麼是諧振記錄器呢?學生:這是一個可以製作出圖畫的機器。學生:可以創造美麗的幾何圖形。學生:它可以穩定的重複的運動。教師:是的,它會通過和諧的運動繪製圖畫或書寫,這樣的儀器就是諧振記錄器。在很多諧振記錄器裡,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鐘擺,會被附加在一個帶有鋼筆的機械手臂上。有時,第三個鐘擺可被用來移動紙上的支撐物,這些運動的組合會影響這支鋼筆的運動,所以創造了那些漂亮的幾何圖形。常見的諧振記錄器你知道嗎?
  • 南海東沙環礁近四成珊瑚在15年的厄爾尼諾事件中死亡|《科學報告》
    東沙環礁中死去的珊瑚。DeCarlo et al.東沙環礁是位於南海北部的珊瑚礁,為了了解當時厄爾尼諾對它的影響,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的Thomas DeCarlo、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Anne Cohen及同事記錄了南海海平面溫度上升2°C的後果。這種短期的溫度升高現象本身不太可能對該區域的珊瑚礁造成大範圍破壞,但是作者發現,異常高壓系統降低了南海北部的風速和海面浪高,使海平面溫度變異值在2°C的基礎上再升高4°C。
  • pale是蒼白的,那beyond the pale是什麼意思?
    我們知道pale這個詞可以用於描述某人臉色蒼白,那beyond the pale是什麼意思呢?beyond the pale的意思是「someone's behaviour is unacceptable」,即「出格的,無法接受的」。
  • 你一定不想知道,沒有珊瑚的世界是何等可怖
    有沒有人想過,當有一天,大海裡的珊瑚都不見了,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大家好,我叫黃暉,是一名從事海底人工修復珊瑚礁的女科學家。我有幸近距離體驗過珊瑚的美,也目睹過它被破壞殆盡的慘狀,20多年來我所做的,就是對珊瑚的研究、保護和恢復。
  • 溫度變化巨大,抗熱珊瑚仍可生存
    而《自然·通訊》雜誌近日最新發表的一項生態研究稱,抗熱珊瑚在較低溫條件下可以保持健康和耐熱性,但它們在適應了較高溫條件後,並不能提高自身的白化閾值。這表明來自極端高溫條件下的珊瑚,或可幫助恢復因白化而退化的低溫珊瑚礁,但是它們適應快速變暖環境的能力仍較為有限。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白化影響的大多數珊瑚原本就是耐受品種。據多名科研人員推測,此次多地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海海水溫度過高——接近或超過30℃。而海水之所以持續高溫,或與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和北部灣地區颱風偏少緊密相關。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海南島西北部及雷州半島西部的海水熱度數值高升,珊瑚白化預警已達到最高值。
  • 研究發現:只要人類不幹預,珊瑚也可從白化中恢復
    外媒稱,科學家12月8日說,只要人類不幹預,即使經歷長時間的熱浪,一些珊瑚也能從白化中恢復過來,這為這種對大部分海洋生物來說至關重要的瀕危水下生態系統帶來了希望。據法新社巴黎12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熱浪期間追蹤了太平洋聖誕島上的珊瑚,他們預計這些珊瑚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是,儘管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嚴重,這些珊瑚泡了10個月的「熱水浴」,它們仍然存活了下來。
  • 厄爾尼諾,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在全球氣候的多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詳細了解過氣候變化的具體原因,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也就是2019年的確認,這就要提醒我們需要重視氣候變化了。「厄爾尼諾」是什麼?這就要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了。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白化影響的大多數珊瑚原本就是耐受品種。據多名科研人員推測,此次多地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海海水溫度過高——接近或超過30℃。而海水之所以持續高溫,或與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和北部灣地區颱風偏少緊密相關。
  • 珊瑚為何也會「一夜白頭」?
    珊瑚之所以呈現豐富多彩的顏色,正是因為其體內有各種蟲黃藻共生。蟲黃藻攜帶各種不同的色素,寄生在珊瑚體內,從而使珊瑚呈現出絢麗的色彩。同時,蟲黃藻還能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能量。(中國發現號深潛器在太平洋深海拍攝的紅珊瑚,李新正供圖)珊瑚為何會「一夜白頭」漂亮的珊瑚十分嬌嫩,一旦海水的理化性質出現大的波動,珊瑚就會發生嚴重病害,自身顏色像被漂白過一樣,稱為珊瑚白化。白化通常發生於海水錶層的珊瑚,有時也發生在30多米深的地方。珊瑚白化速度快時,僅一夜就能「青絲變白髮」。
  • 強厄爾尼諾增多 厄爾尼諾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12月25日訊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稱,全球變暖將讓太平洋東部厄爾尼諾現象的變化更劇烈。這或將導致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厄爾尼諾概念股引關注,厄爾尼諾概念股有哪些?厄爾尼諾概念股一覽。
  • 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在旋轉球上的流體(如大氣和海洋),存在一類沿著地形邊界傳播或者沿赤道傳播的大尺度重力波動,稱為開爾文波,它受科氏力影響。開爾文波的特點是單向傳播及非彌散性。不過,科學家沒有預料到當時只是一次孤立的強開爾文波信號,再沒有後續強信號,因此大部分預測模式都高估了來年厄爾尼諾的強度。這次厄爾尼諾和西風爆發的關係也再一次證明了開爾文波和熱帶太平洋年際異常的動力和熱力關係。可以肯定的是,深入研究開爾文波對厄爾尼諾的激發與影響機理,有助於提高厄爾尼諾定量和概率預報準確率。
  • 科學家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越發嚴重,會有怎樣的變化尚不知曉
    在最近的幾十年來,地球上形成了一種新的厄爾尼諾現象,並且比過去400年更為頻繁。氣候模型表明正在進行的厄爾尼諾事件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並且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使用珊瑚來重建過去400年的事件。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本來,在聖誕節前後,應該有一股冷洋流出現,結果卻出現了暖洋流,攪亂了他們打漁的規律,當地人把這個現象叫做&34;。
  • 那些隱藏在大氣中的神秘波動
    我們所生存的大氣層,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波動。這些波動像一個個身材不一、身形可任意變化的「透明人」。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氣中最主要的四種神秘波動。1重力波:特殊雲畫的「幕後推手」「重力波」其實是地球利用重力對失衡大氣的一種自我修復。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當年,他和同事在基礎薄弱、經費短缺、缺少分析儀器且尚無可借鑑的實驗資料的情況下,憑著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終於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1993年以來,餘克服多次對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海區的珊瑚礁進行考察,揭示了歷史時期珊瑚礁白化和大面積死亡的證據。在南沙群島,他發現珊瑚礁礁坪上分布著一系列大型原生的、死亡的塊狀濱珊瑚。
  • 那些隱藏在大氣中的神秘波動
    這些波動像一個個身材不一、身形可任意變化的「透明人」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氣中最主要的四種神秘波動。、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3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在旋轉球上的流體(如大氣和海洋),存在一類沿著地形邊界傳播或者沿赤道傳播的大尺度重力波動,稱為開爾文波,它受科氏力影響。